專家談今天為何要講孝:「孝」教人學會感恩 擔當 誠敬

  中國文明網1月22日報道(張慧磊)春節來臨之際,為弘揚孝道美德、培育孝老敬老社會風尚,中央文明辦組織了「孝道在當代中國」網上系列訪談,首場邀請了當代孝子、專家學者、知名博主等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中,專家一致認為,贍養父母要懷一顆感恩與誠敬之心,更提出,在當代中國弘揚「孝文化」有利於培養感恩心、誠敬心、責任感和信任度。

2014年1月17日,「孝道在當代中國」網上系列訪談首場在中國文明網舉行,圖為訪談現場。中國文明網項麗攝

  「孝」有利於培育「感恩心」

  湖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說,「孝」在當今社會的內涵之一,就是要懷著感恩之心、誠敬之情贍養父母,做好生老病死中的每件事。「回家過年」家在何方?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對這兩位給予自己生命的人,為他們做多少都不夠。孔子說「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對老人的贍養更要從心而發,把父母放在心上,不敬就是不孝。

  民俗學家、作家、知名博主艾君認為,「孝」實際上就是一種溫情、一種感恩,「百善孝為先」反過來說就是「百孝善為上」,孝也好善也好,倡導孝道文化可以弘揚個人的感恩品質,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更能架起一座人與人之間愛心的橋樑。

  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陳瑛認為,「孝」從根本上就是「恩」,要感恩、知恩。懂得感恩父母,才會懂得感恩他人。同時,「孝」不僅僅局限在小家。有了各行各業的各守其責,我們每個人才能過上好日子,我們更要懷一顆對祖國人民的感恩之心來孝祖國、孝人民,這是「孝」的外延。

  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不孝敬父母,很難想像他會感恩他人、熱愛祖國和人民。培育感恩之心,要從父母開始,依次生髮孝順、親情、感恩,繼而延伸至他人至祖國至人民,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

  「孝」有利於培養「責任感」

  尊重生命和承志立身也是「孝」的當今內涵,「責任」、「擔當」是很重要的「孝行」。

  肖波說,「孝」講感恩,實際上也是一種責任,是對生我養我的父母負責。「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珍惜生命是每個人行孝盡孝的開始,更是最基本的責任。而除了珍惜生命,做子女的,更要以嘉言善行和出色成就讓父母為之榮耀、受到尊崇,這就需要我們成為「有擔當」的人。

  在當今社會弘揚孝文化,對於培養培養「有擔當」的人、培養人們的責任意識大有可為。近期網路熱議的話題,把孝敬父母作為官員晉陞的依據,就是要求幹部具有責任感的生動體現。

  倡導「孝文化」也有利於培養我們對祖國的擔當意識。國家是我們世代生活的地方,我們有責任對她進行感情回饋。

  「孝」有利於構建「信任度」

  現在的城市漸趨擁擠,但人心與心的距離卻逐漸疏遠,鄰里冷漠甚至成為了當下的一種「社會病」,缺乏信任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怎麼辦?專家認為,「孝悌」精神就可以教育和匡正這種社會病!

  「孝文化」講「親親而博愛」,這是構建「信任」的基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當今社會,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老的淳厚民風。「孝」延伸為「孝悌」,我們不但要敬愛自己的兄長、親人,還要用同樣的感情和信任去對待他人和社會,從親情血緣關係擴展到鄰里關係乃至社會關係。

  「孝文化」講「和」、「順」,倡導孝文化有利於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工作中互幫互助,給社會生活增加親切感,為人際關係增加溫度,也才能營造一個和諧信任、守望相助的「鄰里中國」。

  弘揚孝文化,對當代構建和諧家庭與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與核心。當下,面臨時代、國情的深刻變化和多元文化競爭的嚴峻挑戰,弘揚孝文化更成為當下所需,當務之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生存、要發展、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依靠本民族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獨特文化來支撐,而「孝文化」中的仁愛本性、感恩誠敬、和諧信任、擔當意識、愛國情懷等精神內涵,就屬於必須堅持的「文化自信」。放眼國家,「孝文化」可以,也理應發揮其應有的文化擔當和社會擔當。  


推薦閱讀:

豐子愷畫作中的教育理念,放到今天仍不過時!
今天是立春,最美的祝福送給你!
【爸媽百寶箱】今天是2月29日!咦,為什麼多一天?
若今天的我能回到昨天,我會向自己妥協。
舞友們見面問 今天你練舞了嗎

TAG:專家 | 感恩 | 擔當 | 今天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