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散文精選:生女當若林徽因

2014-02-10 21:34馬年的春節願來想可能就這樣在明媚的陽光悄然離去,就像一位毛頭的小伙兒站在夢中人的窗前卻又不敢驚擾她的春夢,就這樣輕輕地來又輕輕地去,卻不曾想到潔白的新娘在他失意彷徨之時,意外的飄落到人間,回眸一笑百媚生,於是北方的冬便恢復了他的靈性、恢復了他的詩意,恢復了他的激情。

這雪白莫不是那江南碧水中的白蓮,那樣的純潔,那樣的清雅,於是便想念,想念煙雨迷濛的江南,想念碧波蕩漾的杭城,想念那個如白蓮般美麗的女子。她詩意的一生雖然永遠定格在人間四月天,卻宛若滿湖盛開的荷花,淡淡的花香隨著水波的漣漪瀰漫散開,沁人心脾讓人陶醉,願意將這種感覺留在心底最潔凈的角落永遠地珍藏。

如果說世間真的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話,我們情願那片落葉,那朵流雲就是她。上蒼同時賜於她高貴的出身、驚人的美貌、精湛的建築業成就、無以倫比的文學才華。世間美貌女子千千萬萬,有才有貌者也不乏其人,但只有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守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也讓直至今天多少代女子艷羨了一生。

美麗來自天生更養於後天

自古江南出美女,江南是每個男人的情夢,事實上不僅男人會迷醉於江南的美人,江南也是女人一生的夢想。行走在林徽因的故鄉杭州時,導遊曾經說過,杭州的女孩子從小蓋的是蠶絲被,用的是太湖水產的珍珠粉,喝得是清明節前採摘的龍井新茶。生長在細雨霏霏的青山碧水之中,這樣的曉堤柳岸,這樣的秋月春風,這樣的雨露甘霖滋養下,又豈能不美?

林徽因是上天的寵兒也是勤奮的代表,出身在詩情畫意的江南書香世家,天生麗質冰雪聰明,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曾先後任南京政府參議院秘書長、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等職務,十五六歲的她跟著父親遠渡重洋,整個歐洲都走了一遍,後來又留學英國和美國,取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美術學士學位。

記得第一次看到她身著學生服的黑白照片,便驚為天人,沒想到在那個年代竟有如此雅緻美麗之人,高貴典雅中透著睿智與清秀,她不似張愛玲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孤傲清高,也不像陸小曼錦衣玉食的嫵媚妖嬈,她就像江南的幾場梅雨,幾卷荷風,几絲青蘿,透著江南女子的柔婉與水潤,恰如六月盛開的白蓮,純凈而清靈,清麗而脫俗。

有人說女人就像是一本書,封面就是她的容顏,書的內容則是她的心靈,沒有人會無休止地盯著書的封面,吸引大家的地方還是書的內容。有的書雖然包裝華麗但內容蒼白,有的書雖然包裝簡單卻內涵豐富,林徽因無疑是那本既有著漂亮的封面又有著精彩內容的精裝讀本,一旦捧起就不願放下,任憑歲月的流逝卻歷久彌香。

不知在哪看過這樣一句話:「女人三十歲之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三十歲之後則靠後天的修鍊。」外表的美麗如同曇花,總有凋謝的時刻,再多的錢再高的科技水平也只能是延緩衰老的進程。所謂「相由心生」,當容顏漸漸老去之時,書便成了女人最好的「化妝品」,學識、閱歷、氣質、品行、世界觀,獨立的精神與美好的心靈潤物無聲,才會讓女人散發出恆久的魅力和風情。林徽因最初讓人驚嘆的是她如出水芙蓉般的美貌,但更讓人永遠也難以忘懷的是她兼具專業、外語與文學藝術修養所散發出的獨特氣質,以至於直到當代,人們寧願將她的形象永遠定格在她最美的花季中。

愛情來自邂逅更源於魅力

席慕容曾在詩中說,「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這一段塵緣。」驀然回首中,相遇是美麗的,但能夠相知相守更需要相惜。對於林徽因,最為傳奇的也許是圍繞在她身邊的三個極品男人,一個是她的丈夫建築大師梁思成,一個是初戀情人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

平日里,我們看多了「寧願在寶馬中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的拜金女宣言,看多了許多寧肯孤守空房也要強顏歡笑維持婚姻空殼的女人,也看多了三四五六為男人做備胎女人的愛情悲劇,所有女人窮其一生不過是想得到一個男人永遠的愛,但往往事與願違,也許這位白蓮般的女子能讓我們能找到女性愛情與婚姻的最好答案。

記得有位情感女作家說過:「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經營好自己,給對方一個優質的愛人。不是拚命對一個人好,那人就會拚命愛你,你有價值,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視。」林徽因並沒有刻意去征服誰,但她秀外慧中的氣質卻讓身邊的男人為之傾倒,她在愛情面前的智慧與清醒更值得許多女人學習。

在康河的柔波上,她縱然愛徐志摩之深切,但她並不願意去傷害那位無辜的女人,她不想讓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因此她的轉身是如此的決絕,儘管在康橋上只留下徐志摩悲痛欲絕、孤獨徘徊的身影。其實後來我們發現,浪漫的徐志摩與浪漫的陸小曼歷經千難萬險才走進的婚姻生活也未必像看上去那麼美。徐志摩飛機失事後,陸小曼在的後半生在痛苦與悔恨中度過,用鴉片麻醉自己,終身再未嫁,貧困潦倒、孤苦終老,過得並不幸福。

有時候很佩服張愛玲,她只用紅白兩朵玫瑰就能把男人對女人的情感之事分析地如此透徹。蚊子血和飯黏子再怎麼樣也比不過「床前明月光」和「胸口的硃砂痣」,對於男人而言,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迷倒無數女人的徐志摩將得不到的她緊緊珍藏於心,也是為了趕上參加她的講學乘坐飛機而殞命藍天。其實,論外貌比才學,粗通英法兩國語言的陸小曼絲毫不比林徽因遜色,但成也自由敗也自由,在人生的前半場她們平分秋色,在人生的後半場,陸小曼輸的很慘。所以我們不得不佩服林徽因,在浪漫與生活面前,她冷靜地選擇了後者,事實也證明她的選擇是正確的。

如果說林徽因對徐志摩是刻骨的愛戀,對梁思成是親人般的守候,那麼對金岳霖就更多的是感動。這位中國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這位曾經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的清華教授,這位當時多少女人夢寐以求的高富帥,這位活了88歲的老人一直追隨著林徽因而終身未娶。此情只應天上有,今聞竟在人世間,金老對林徽因的愛讓人感動,也更讓人感到心酸,不知道多少個凄風冷雨的夜晚、多少個溫馨的團圓佳節,他隻身一人是如何度過的?也許除卻巫山不是雲,他心中只有林徽因,除此便再也放不下任何人,林徽因的魅力由此可見。

幸福不單是物質更在於獨立

「我如果愛你,絕不做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林徽因就像舒婷筆下的木棉,與橡樹相互依偎又各自獨立。

女人或許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有一個深愛自己的丈夫,有事業有財富,組建一個美滿和諧的家庭,為了這個目標多少人卻最終迷失了自己。在當代社會,我們經常會看到,為了房子、車子、為了名牌的服飾、包包等物質上的慾望,為了自己不用努力奮鬥,一些年輕的女孩子像《蝸居》里的海藻一樣,剛大學畢業就走進了已婚男人為其織好的「金絲鳥籠」,在終日的無所事事中打發著無聊的光陰,得其善終者微乎其微。而有些女人被家庭表面的光彩所蒙蔽,日夜操勞忘記自身的價值,一旦被真相擊中便很難爬起來。娜拉的出走曾經是女性覺醒的代表,但出走之後呢,她的出路無非是魯迅先生替她設計好的,或淪落風塵就此墮落,或哭啼啼地敲門而歸,或在外流浪直至餓死。雖然時代已經不同,大多數女性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多數都有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可另一個極端也出現了,每天的無數個電話殷勤問候,時不時再來個突擊查崗,有的甚至還僱傭私家偵探跟蹤監視,記得有位母親告訴女兒的話:「婚姻就像捧在手裡的沙子,你不抓緊它,它就是圓圓滿滿的,不會撒落,你越想抓緊它,沙子就會從指縫中撒落,你再打開,沙子就沒了。」

林徽因之所以吸引人,是在她美麗纖弱的外表之下追求個人價值的女性獨立意識。那樣的顯赫家境,她完全不用辛苦讀書便可坐享其成;嫁給梁思成那般優秀的丈夫,也大可不必跟著風餐露宿,歷經千難萬險。在張清平的長篇傳記文學《林徽因》中說道:「她放棄了在北京舒適的生活,和丈夫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那時候交通非常不便,乘著驢車,有時候連驢車都沒有,全靠步行,跳蚤、虱子、土匪出沒。到了四十年代,在李庄的時候,林徽因更是貧病交加,而且幾乎都斷絕了經濟來源,天天要靠典當度日。」歷經民國的動亂到新中國的成立,她行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在病床上整理撰寫了一大批建築學專著,讓人刮目相看。

在林徽因身上有幾個響噹噹的稱號,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胡適稱她為「中國第一才女」,她還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在這許多光環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她對事業執著的愛與堅持。在許多寫林徽因的專作中都提到,她無論走到哪,無論時間多麼緊張,每天總會抽出點時間來看看書,所以不難理解之所以她能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包括建築史科學都能比較高的成就,與一生都在堅持的良好讀書習慣不無原因。

她在專業上取得的成就已經讓人尊敬,而同時在文學上的造詣則更加讓人仰慕。「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想必愛好文學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首詩歌就如同林志摩的《再別康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樣,在許多詩歌朗誦會上被奉為經典,傳誦至今。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徽因是所有女人生命追求的一個高度。雖然我們平凡之人終其一身也難以企及,但從這位如白蓮般美麗的女子身上,我們或許能夠學會,少一些奢望多一份淡然,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從容、少一些依賴多一份獨立。懂得善待自己、讚美別人、感恩生活,從此行走在紅塵陌上,坐看花開花落,品一茗茶香、讀幾本好書、伴幾位好友,歲月靜好,優雅的老去,豈不也是一種幸福!(文/夢桐)


推薦閱讀:

林徽因:花開一季、暖到落淚
被辜負過的人生,只需要感謝自己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有感
張愛玲和林徽因的愛情觀有什麼不同?
林徽因:人生不過一場絢爛詩事

TAG:林徽因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