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先古巫術與巫舞之謎

先古巫術與巫舞之謎

《呂覽古樂篇》雲,「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闋」。這正應證了「巫」的字形寫照,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和周代的金文中,皆畫作人持牛尾或鳥羽而舞的形象。亦是所謂「武舞持干戚,文舞持旌羽」。《商書》曰,「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為巫風。」  巫師,是古代從事祈禱、卜筮、星占,併兼用藥物為人求福、卻災、治病者。《山海經》記述了許多神怪之物和歌舞祭祀的方法,及其巫祝的活動。其間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等皆操不死之葯,成為當時半人半神的動物。商代巫的地位很高,周時分男巫、女巫,各司其事,同屬司巫。春秋以後,醫道逐漸從巫術中分出,但民間專行巫術、裝神弄鬼,為人祈禱治病者,仍代代不絕。《周禮﹒司巫》載,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國有大烖,則帥巫而造巫恆。    巫在宗教上掌有很高的權力。自命能傳達神的旨意,決定奴隸的命運,他們殺奴隸以祭,驅奴隸以術,剝削奴隸的勞動而生活,這就是巫術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公羊傳﹒隱公四年》,「遇鍾巫而祭焉,弒隱公也。」何休註:巫者事鬼神禱解,以治病請福者也。《孟子﹒公孫丑上》載,巫匠亦然。俞樾《群經平議》注,巫即醫也。《楚辭﹒夭問》曰,「化為黃熊,巫何活焉。」王逸注曰:言鯀死後,化為黃熊,入與羽淵,豈巫醫所能復生活。是巫醫古得通稱,蓋醫之先亦巫也。《漢書﹒地理志》雲,「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史記》雲,使巫視鬼者視之。    在民間傳說中,巫師源自儺公儺娘。儺公即羅公,曾上茅山向老君學法與老君之女趙侯相愛,學得法術後,雙雙逃離茅山成婚,是為廣為流傳的「儺公儺娘」,傳天下巫教法術,為巫師們所敬奉。儺願生長在一種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其說法並不能解開巫術的起源之謎。巫文化現象,一直紮根在古代中國民間社會中,明清以後,為西南尤盛。《湖廣通志》曰,「高宰荊南,有妖巫,挾幻術禍福人,郡縣莫敢問」,「肅宗以王嶼為相,尚鬼神之事,分遣女巫遍禱山川,有巫者少年盛服乘傳而行,中使隨之,所至之地,誅求金帛,積載於後,與惡少年十數輩橫行州縣間」。清人《黔記》載,「壇神者,驅鬼也。。。」是說巫師們用壇堂來敬神驅鬼施行法術的場地。巫師們有專門的教門流派和具體的班子。他們作為神的供奉者,又作為神的代言者,主觀臆斷預言吉凶禍福,妖言惑眾,巫術欺騙,麻痹古代民眾。「時至今日酬謝你,約就日子就到期,香茶盛筵莫生氣,祭事還要大量些」,「一聲令牌響,眾神齊合掌」。「念動雷霆獅子吼,神鬼見我走風口」。「畫天天開,畫地地分,畫人人長壽,畫鬼鬼消滅」,「泰山有命,收伏邪精。伏法神王,保衛肅靜」,「風吹荷花葉兒開,眾神下馬領錢財」。當人一旦走向了神化,便有了《西遊記》九十八回中的索賄嫌疑。。。    清《鶴峰州志》載有毛俊德郡令頒布的《禁端公邪術》:「為嚴禁端公邪術事,照得:容美改土歸流,舊日惡習,俱經悛改,而端公馬腳蠱惑愚民,為害最深,合行嚴禁。為此示,仰州屬土著居民人等知悉。爾等各存好心,力行善事,自可獲福遠禍,切不可妄信儺神怪誕之術。上干法紀,除信習羅神怪誕之家,業已著令各地保甲,查追妖魔鬼像與裝扮刀劍等物焚毀,並各取不致再為行習甘結備案外,但恐僻處愚民,溺於禍福之說,仍有潛藏邀約舉行者,亦為可定。查律載:凡巫師假降邪神,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里長知而不首者,各笞四十,如此律禁嚴明。自示之後,爾等百姓,切勿明知故犯,後悔無及。各宜凜遵毋忽。特示」。其嚴禁巫術特示,表現了古代施州先民的思想意識形態,具有先進性。推崇科學,不信鬼神。另見清嘉慶版《歸州志》中的《釋道志》記載:「向老師子即端公,號海□法術通神,邑屬之黃龍洞水等泛漲,海□知有孽龍藏於其間,持劍將入洞斬之,囑其徒在洞外投以令牌,不一時,海□從洞中伸出一手,大如門扇,畫有長毛。其徒大駭,遂將令牌擲其手不中而走,向遂為孽龍所害。後大尾河出木一節,大如車輪,人以為柴薪,撈而剖之,鮮血肆流焉。」等等釋道志所載一派胡言亂語,無中生有,撲朔迷離,推神弄鬼,蠱惑人心,懸案有詐。。。  《楚辭﹒章句》雲,「昔楚國南郡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謂之屈原被逐,愁思怫鬱,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俚,因而作《九歌》之曲。其《山鬼》亦是楚國的巫歌,是屈原遭放逐後,為民間祭祀歌舞而作,「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依據本地的傳說,以民歌巫舞為基礎。餚羞未通,女樂羅些。陳鍾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發揚荷些。美人既醉,朱顏酡些,娭光眇視,目曾波些。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長發曼鬋,艷陸離些。二八齊容,起鄭舞些。若交竿,撫案下些。。。陳鍾擊鼓,引吭高歌。等等《楚辭》中的《招魂》和《大招》,都是巫舞與巫歌。是屈原為招客死秦國的楚懷王之魂而作,浩歌曼舞,足以樂神,盛造歌辭,信仰祭祀。《詩經﹒陳風》載,「坎其擊鼓,宛邱之下,無冬無夏,貽其鷺羽。」唐朝劉蛻《憫禱辭》載,役巫女兮鼂鼓坎坎,風笛搖空兮舞袂衫衫。宋代秦觀《題郴陽道中一古寺壁二絕》有「哀歌巫女隔祠叢,飢鼠相追壞壁中。」吳歈蔡謳,鄭衛妖玩,二八接舞,硃唇皓齒。小腰秀頸,若鮮卑只,豐肉微骨,體便娟之。楚巫舞歌,文辭優美。    《札記﹒檀弓下》載,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鬼惡之也。《漢書﹒地理志》曰,「陳太姬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巫史」。在古人的觀念中,處處都有祭神祀鬼。典故「小巫見大巫」最早見於《莊子﹒逸篇》。裴松之《三國志﹒吳志》注文,「小巫見大巫,拔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足矣。。。」《歸州舊志》載,「荊楚之風,夷夏相伴,巴人踏蹄歌,白虎人事道,燮蠻人與巴人祀鬼,伐鼓以祭祀,叫嘯以興哀,故人好巴歌,名曰踏蹄拔河之戲,信鬼尚巫。」唐朝《夔州圖經》曰,「夷事道,蠻事鬼。----- 正月初夜,鳴鼓連腰以歌,為踏蹄之戲。俗三月八日為大節,以陳祠享,振鐸擊鼓師舞為敬也」。清道光《鶴峰州志》載,「巫者謂之端公,病者延之於家,懸神像祝禱」。又有祀儺神者,為木面具二,其像一黑一白,每歲於夜間祀之,名為還儺願。同治版《來鳳縣誌》載,「一曰還儺願,延巫屠豕,設儺王男女二像。巫戴紙面具,飾孟姜女,范七郎,擊鼓鳴羅,鼓舞竟夕。」清道光版《施南府志﹒風俗志》載,「歲終還願酬神,各具羊豕祀於家,皆以巫師將事。」愛好巫風,使大江南北巫歌巫舞流行一時。

    土苗先民崇巫歷史悠久,西漢初就有「荊巫祠堂下,巫先、司令、施糜之屬」的記載。師古注曰:「堂下,在堂之下。巫先,巫之最先者也。」土家族中,梯瑪為敬神的人,是土家族巴先原始宗教之男巫,土家族宗教信仰中流傳的巫覡。梯瑪信仰是土家族中時代民間流傳的風俗之一。他們拜神弄鬼時,頭戴五色鳳冠,身穿八幅羅裙,口吹水牛號角,手舞司刀銅鈴,吟唱梯瑪巫經,場面壯觀熱鬧。防火避災時,梯瑪巫覡舉辦遷火活動,堂屋中央放盆清水,一籃五穀雜糧,扎一條稻草龍形,兩名壯漢引火遷龍,牛角號聲催奏,巫覡手舞銅鈴司刀,龍頭朝外,巫覡灑五穀,噴水滅火。求雨抗旱時,梯瑪率領山民聚集在有泉水的地方,用木料搭建一丈多高的檯子,梯瑪巫覡上檯面對桅杆下拜,祈禱,連環司刀,八寶銅鈴,打拱問卦,口念巫經,敬請天神治水降雨….主持喪禮時,巫覡祭祀唱誦亡人平生善事,高風亮節,勤勞儉樸,孝敬父母,兄友弟恭,鄰里和睦,尊老愛幼,處世方圓,遺訓祝福。巫覡裝扮亡人,身著背簍,開路超度,唱到對孝男孝女告別,要離開之時,滿堂兒孫嚎啕大哭,下跪齊呼「老人家,您莫走呀」,場面悲壯斷腸,哀聲如潮。。。率眾歌舞時,巫覡在「擺手堂」任掌堂師,指揮眾人載歌載舞,情真意切,含哺鼓腹。生動感人,樂享昇平。舞姿優美,傳神逼真。。。


推薦閱讀:

沒事別踩他人腳印,不然懷孕了怪誰
西克斯威卡教教義簡述(引言篇)
方術巫術
中國民間魔術、秘術、巫術.奇門絕技真相大揭密(三)

TAG:巫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