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進諫把皇帝拽坐下
大宋開國宰相趙普(資料圖 圖源網路)北宋的諫官,天不怕,地不怕,敢於據理力爭,抗顏進諫,被稱為「殿上虎」,連至高無上的皇帝也會畏懼幾分,奈何不得。北宋王朝167年,這樣的事例有很多。據石介《三朝聖政錄》記載:宋太祖有一天在後園用彈弓打雀,有個大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連忙召見,他所奏報的卻是普通事。太祖大怒,責問他,他回答說:「我以為這件事情比拿彈弓打雀要急。」太祖更加惱怒,拿斧頭把兒將他的牙齒捅掉兩顆,他彎腰拾起地上的牙齒,放入懷中。太祖罵他:「你這樣做是想告我嗎?」他回答說:「我沒有辦法告您,但是史官會記錄這件事。」宋太祖因此為「偶有誤失,史必書之」而言行謹慎。還是宋太祖朝的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宰相趙普想任命某人為某官,不合太祖意,被駁回;第二天,趙普又奏,又不用;第三天,又奏之,太祖怒,將他的奏摺撕爛扔到地上,趙普顏色自若,拾起奏摺回家粘補好;明日,復進之。另一件事:有大臣立功,當陞官。太祖因為不喜歡這個人,不同意。趙普堅以為請。太祖大怒:「朕就是不升他的官,你能把我怎麼樣?」趙普說:「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道理如此。且刑賞是天下的刑賞,並不是陛下您一人的刑賞,怎麼可以憑個人的喜好而決定呢?」太祖怒到極點,起身走開,趙普在後邊跟著他;太祖入宮,趙普立在宮門前,很久沒有離去。《宋史·趙普傳》稱讚他:「普入相後,堅於職守,對宋太祖忠貞不二。有當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應升遷者,太祖不予升遷,普為其力請,直至宋太祖從其請。」
寇準(資料圖 圖源網路)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宋太宗時,寇準為員外郎,奏事與太宗的意見相左,太宗拂袖起身,欲入禁中,寇準用手扯住他的衣角,請他重新坐下來,「決其事然後退」。寇準的行為,可謂膽大包天!因為忌憚諫官與自己針鋒相對,使自己顏面掃地,下不來台,宋太宗曾央告宰相:「朕若有過,卿勿面從。」據《宋史·李沆傳》,宋真宗想把他的叔伯姐夫石保吉提升為使相(加宰相銜的節度使),與宰相李沆商議。李沆「三問不從」,宋真宗只得作罷。宋仁宗由於受到來自宰相等外朝官員的壓力,常常不能「從私情」,只得「從公議」,以致有的宦官企圖趁此挑撥離間:「萬事只由中書,官家(皇帝在內廷的稱謂)豈得自由行一事?」宋人侯延慶的《退齋筆錄》記載:宋神宗打算將一名轉運使處死,遭到宰相蔡確反對,因為「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宋神宗無法,決定將這名轉運使刺配到窮山惡水的偏遠地區。門下侍郎章惇進諫,「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把他殺死算了」,原因是「士可殺,不可辱」。宋神宗懊惱不已,長嘆道:「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在北宋中期以前,因為皇帝大度開明,諫官「未有知而不言,言而不行;亦未有言之不行而不爭,爭之不勝而不去者」,這對防止朝政迅速走向腐敗,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到了北宋中晚期,由於朝廷的腐敗和專制,自「紹聖(宋哲宗年號)、崇寧(宋徽宗年號)以後,此風遂泯」。「諫官不論得失,御史不劾姦邪,門下不駁詔令,共持暗默」,皇帝狎近佞幸,佞幸逢迎皇帝,其結果必然是朝廷決策失誤甚多,天下嗟怨之聲四起,最終,北宋王朝在內憂外患中滅亡了。原題:北宋諫官敢於據理力爭:寇準曾因進諫扯皇帝衣角
推薦閱讀:
※三千年來最牛老丈人,3個女婿當皇帝,一個外孫更是「千古一帝」
※這家祖墳太牛了,皇帝畏懼它,慈禧動都不敢動,鐵路都得換道修!
※中國歷代皇帝列表
※她美貌身份低微,14嫁入「豪門」16改嫁皇帝,比羋月還傳奇!
※「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哪位皇帝說的?
TAG: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