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隸書講義之三:《曹全碑》的筆畫特點

《曹全碑》的筆畫特點續編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講解新的內容之前,我們先將上一次的內容複習一下。

上一講主要講了《曹全碑》的橫畫、波畫、捺畫以及戈鉤四種筆畫的基本寫法。【如:於字、上字、人字、戈字等】於字的上橫是短橫、下橫則是波畫;上字的下橫也是波畫;人字的捺腳表現得很誇張,行到收筆處要頓筆;戈鉤的寫法僅僅是捺畫的下行角度放大而已。【詳見本博文後的附圖】

在以上四畫中,一些基本的概念應該記住:作為橫畫,無論是長橫或是短橫,實質是篆書寫法,平時,我們簡稱為「篆法」。口訣是「逆起、中行、回收」。

在這個橫畫中,我們可以看出隸書有著其父親:篆書的「遺傳因子」,現在叫「DNA」。在以後的楷、行、草諸體中,絕大部分用筆都秉承了「逆鋒起筆(藏鋒)、中鋒行筆以及回鋒收筆的「光榮傳統」,可謂用筆千古不易。

而隸書的產生、發展,跨越了秦代到了漢朝,書體產生了「叛逆」,也可以說產生了質的飛躍、創新,特別是到了東漢,隸書的名碑不計其數,隸書也到了盡善盡美。隸書的最大創新,個性化的筆畫則是「蠶頭雁尾」,就是「波畫」,這種筆畫在秦代的隸書中是沒有的。波畫下行加上頓筆則演變成了捺畫,再斜直下行,將波畫進一步變形則成了戈鉤。

背拋鉤的寫法。如「風」字右側的背拋鉤,是戈鉤中的一種。收筆處不是向上翹起的,還有浮鵝鉤,如「也」字。

戈鉤、背拋鉤以及浮鵝鉤都是波畫派生出來的,只是根據字形特徵變化了行筆的角度而已。

豎畫要短,僅此而已。在一般的單字中,如「十」字,豎畫的長度僅僅是長橫的三分之一。

本次講課,開始講撇畫、左鉤以及其它。

1、關於隸書的「撇畫」。如「方」字。隸書撇畫與楷書明顯不同。楷書之撇由粗及細,撇端出鋒處大致是尖的。而隸書則是相反:由細而粗,撇端是圓的。具體寫法是:逆鋒起筆後,由輕而重帶弧勢向左下方行筆,最後回鋒向上方環轉收筆。意思是收筆處筆鋒向上轉180度小彎,而有的教科書則有另一種陳述,此略。

2、關於左向鉤。如「子」字的下筆,逆鋒起筆,順勢向下環弧行筆,由輕而重,鉤呈平展暗頓,然後出鋒收筆。奇怪的是,隸書左鉤與撇畫可通用,書家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如上「子」字,既可平展出鋒,亦可在收筆處來個180度大迴環。但此類字中,用出鋒收筆似乎更為舒展。

3、豎點。如「之」字上的兩點。寫法:逆鋒起筆、環轉頓筆、用力向下或向左出鋒。注意:一個字中出現兩個豎點,則應變化角度。除前述「之」字外,還有「心」字也是如此。

4、挑點,如「心」字左點。逆鋒環轉,由下而上,迅速挑出。

5、撇點,如「寅」字左下側點。逆鋒起筆,環轉以後向左下側用力撇出。

6、捺點,如「光」字以及「平」字的腰點,逆鋒起筆,頓筆調鋒,然後依靠腕力向右出鋒。

7、圓折,如「且」字的右側肩部。寫法是:逆鋒起筆,中鋒行筆,折時提筆回鋒,然後中鋒直下。取勢外包,線條呈圓渾之感。

8、弧折,如「女」字的左下行畫。線條呈環弧狀,略同圓折,但折筆之時提筆暗轉,然後由輕及重向左下環弧回鋒收筆,要求一氣呵成。

9、方折,如「同」字。橫豎相連,到折處,順勢連筆(筆不離紙)逆鋒向上,然後中鋒下行。如「同」字等。方折下行之豎往往呈「內擫「之狀,由於線條中間微曲,給人以方折剛勁之態。


推薦閱讀:

吶喊彩色圓珠筆畫
圓珠筆畫
工筆畫藝術欣賞、【纖纖竹】
你能相信這是圓珠筆畫的嘛?

TAG: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