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看《孫子兵法》為何流淚 | 大象公會
《孫子兵法》今天在中國是萬能智慧寶典,任何人、任何行業都可從中獲得啟發。不過,《孫子兵法》並非一開始就有崇高地位,它在後世大受歡迎,與其說是可讓武將們受益,不如說是因為更適合文人知識分子談兵論政的緣故。
文/鮑君恩
誰不會背幾句《孫子兵法》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後人發,先人至」……這些語句和「子曰」一樣讓人耳熟能詳。《孫子兵法》也常出現在《厚黑大全》、《三十六計》旁,以其經典智慧,滋潤、指導著現代中國人。
《孫子兵法》堪稱現代中國人的處世聖經、謀略寶庫。除了軍事、商業、體育等領域,孫子的智慧還也可以運用到「超女」運作、英語教學、海底撈和小學班級管理之中。
《孫子兵法》各行業相關論文(根據中國知網資料庫整理)
2000年,一群高智商的電視工作者還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雜糅,推出名噪一時的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當時不少中小學還要求學生回家觀看。
略讓人遺憾的是,該片通篇講述孫臏和龐涓鬥法,孫子卻不幸遺漏,當然,這不重要——人們更在乎影片中的謀略和啟迪。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宣傳海報
軍事專家對《孫子兵法》當然更有熱情——不但金一南、張召忠、戴旭、羅援等「軍事超男」們引用《孫子兵法》如家常便飯,軍方有關部門同樣極為重視相關學術研究,2014年7月召開的「孫子兵法與總體國家安全觀」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部長和國防大學校長、政委悉數出席。
《孫子兵法》在中國有如此高的地位並不奇怪,因為據傳,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
沒錯,人類唯一能與《孫子兵法》的萬能智慧相媲美的,也許只有《易經》了。
【平凡的前奏】
只是,人們至今仍無法確認孫武是否真的存在。
孫武最早的記載,是戰國後期《韓非子》和《呂氏春秋》,但春秋時期的權威史書《左傳》、《國語》中並沒有孫武出現。唐宋之時,不少人因此懷疑孫武、孫臏實為一人。
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了《孫子兵法》13篇殘文和孫子佚文5篇、《孫臏兵法》16篇的漢簡,證明孫武並非孫臏,且《孫子兵法》漢朝就已存在,但仍沒有辦法確定孫武的真實身份。
明代所繪孫臏畫像。孫臏,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稱孫臏
從歷史上看,以武開國的漢、唐兩代,《孫子兵法》並無特殊地位,反而是文弱不振的時代它才有了神聖地位。
甚至西漢人提到《孫子兵法》時,是道德上貶低的。時人總結秦朝敗亡教訓,認為天下可「逆取」,卻必須「順守」:對內要廣施仁義,強化道德觀念,而《孫子兵法》強調「兵以詐立」,顯然與當時主流意識形態不容,故《漢書·刑法志》對孫子大加撻伐,認為他「身誅戮於前而國亡於後」,是「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經歷幾個世紀的黯淡,東漢末年的三國,孫子有了「平反」機會——國家的分裂導致意識形態上的嚴厲管控迅速瓦解,曹操註解《孫子兵法》的《孫子略解》,讓孫子第一次登上了檯面。
曹操注孫子兵法
不過,當另一撥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群體也開始關注《孫子兵法》時,它的歷史地位才真正大幅提高。
這就是文人群體。
魏晉時期,名士圈子崇尚玄談和論辯,精彩警句迭出的《孫子兵法》充斥著大量概念遊戲和詭辯技巧,因為可提供豐富的新談資,遂大受熱捧。
到了文武並重的唐朝,兵家第一次真正得到官方認可,不過《孫子兵法》的地位倒未因此顯赫,因為當時兵家代表人物並不是孫子,而是姜子牙。公元760年,唐高宗尊姜子牙為武成王,祭奠規格與文宣王孔子相同,並配備了10位著名軍事家一同祭祀,孫子排在右列第3位,只是普通一員。
唐肅宗上元元年武廟祭祀排位示意圖
【武舉制的扶持】
唐朝對兵家的推崇只具有象徵意義,對其學說並不熱衷,直到北宋時期,由於在與遼和西夏的戰爭中屢嘗敗績,文人階層普遍開始關注軍事,兵書開始受官方重視。宋神宗命專人校訂七部兵書,以官方名義頒行,統稱為《武經七書》,《孫子兵法》位於七書之首。沒有兵書傳世的姜子牙自然風光不再。
成為經書,最重視的肯定是文人儒士。當時,文人談兵蔚然成風,但苦於無機會實操,遂多把功夫花在對《孫子兵法》的繁瑣考證和註解上。
不過,宋人好談兵,只是不斷抬高和神化了《武經七書》的地位,軍事理論和實戰水平卻止步不前。
但他們也不是沒有創新和發揚,由於對「九宮八卦陣」為代表的古兵書陣法的興趣,他們在《周易》中四象八卦之說的基礎上,演繹出了大批怪力亂神的陣圖和奇門遁甲術,不少陣圖都冠以孫子之名。
四象八卦圖
靖康之難前夕,禁軍老兵郭京用貓和老鼠在金鑾殿上演示八卦陣,當場贏得了宋欽宗和百官的信任,與金軍對陣時,他祭出「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斗神兵」出戰,結果被不識此陣的金軍殺得大敗。
如果僅是文人一時偏好,兵法、謀略的地位或許會在風氣過後回落。然而,宋朝人在制度層面為《孫子兵法》的崇高地位上了保險——武舉制。
中國的武舉制度始自唐朝武則天,當時的考試內容尚且實用,主要是騎射、舉重等,出現兵法考核,也只是臨時科目。
北宋時,重心開始向《武經七書》偏移——不熟讀兵法,軍事技能再硬也休想中舉。朝廷的軍事學校——武學也以教兵法為主。
兵法的地位隨著宋軍的失敗水漲船高。最初,武舉考試還先測試步射,再問兵法,但南宋高宗時期,考試只以兵法水平定成績,結果,武舉的應考者中相當比例是沒考上功名的儒生。
這種武舉制度在明清兩朝沒有太大改觀。清嘉慶年間,武舉考試甚至廢除了關於兵法理論的問答,只需默寫《武經七書》中的一小段,沒有錯誤即為合格。
武舉考試和武學教育,讓《孫子兵法》逐漸上升到地位不可撼動的絕對真理。譬如著有中國少有的實用型軍事著作《紀效新書》 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雖然對《孫子兵法》中「兵聞拙速」、「高陵勿向」、「圍師必闕」等原則明確提出了相反看法,卻仍認為孫子絕對正確,只是要有條件地加以理解。
與戚繼光同時代的名將俞大猷倒是勇敢地認為,《孫子兵法》中有些說法是「誤天下後世徒讀其書之人,殺天下後世千萬萬人之命」。
《紀效新書》,明戚繼光撰
【神話的動搖】
對《孫子兵法》最嚴厲的質疑,出現在鴉片戰爭之後——不談謀略、根本不存在兵法這一概念的西方強國,輕而易舉就擊敗了熟讀《孫子兵法》的清軍將領。
屢戰屢敗,促使清帝國模仿西方,變革軍事體制。但在「中體西用」的指導下,中國軍隊的基本軍事理念仍逃不出《孫子兵法》的窠臼,技戰術素養提升極為緩慢。
《孫子兵法》這才開始遭遇信任危機。陳昌龍編輯的《中國兵略指掌》就說到「孫子論兵多玄空微妙」,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張之洞雖沒有直接點《孫子兵法》的名,但批評《孫子兵法》的衍生著作「《太白陰經》、《虎鈐經》之屬,詭誕不經」,稱讚《克虜伯炮說》、《防海新論》等西方兵書「皆極有用」。
不過,滿清王朝土崩瓦解,又讓《孫子兵法》交上了好運——民族國家構建是新生的中華民國頗為重要的任務,在中國社會有極高認同的《孫子兵法》是重建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符號。
首先是袁世凱以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的名義出版了蔣方震、劉邦驥合著的《孫子淺說》,並要求將《孫子兵法》「尊為兵經,列為官學,布告海內,使莘莘學子家喻戶誦」。
同為軍人出身、接受過日本系統軍事教育的蔣介石,對孫子也推崇備至。不但指定《孫子》、《吳子》、《六韜》為軍事學校專習必修之課,更認為《孫子兵法》中「所講的東西,有很多就是現在外國人最新最進步的戰術原則」。
抗戰爆發後,《孫子兵法》又派上了新用場——鼓舞民心士氣。有一本叫《以孫子兵法證明日本必敗》的奇書,因為論證了「在《孫子兵法》中找不出日軍勝利的條件」,在國民黨高層大受歡迎,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陳誠還親自為該書題寫序言。
奇書《以孫子兵法證明日本必敗》
國民黨的《孫子兵法》熱迅速激發了中共的興趣。
【中共的認可】
中共很快發現《孫子兵法》作為統戰工具的價值——國民黨將領們實在太愛孫子了。
1938年,為向國民黨將領宣傳運動戰思想和軍事辯證法,毛澤東指示郭化若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孫子兵法,將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巧妙地裹在孫子的外衣中,在國民黨軍官內贏得了不錯的反響。
毛澤東對《孫子兵法》的運用並不限于軍事,除了《論持久戰》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在他的哲學著作《辯證唯物論講授提綱》中,也引用了《孫子·謀攻篇》的原文。
毛對《孫子兵法》還有創造性繼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被毛澤東數次誤引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後者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毛澤東題
中共對《孫子兵法》的態度改變了不少人的學術觀點。1930年,受過系統西方哲學教育的馮友蘭在撰寫《中國哲學史》初稿時本來拒絕收入孫子,並對日本學者高瀨武次郎在《支那哲學史》中高抬孫子含譏帶諷。
但二十多年後思想已經轉變過來的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中不但把孫子請了回來,還寫下了大篇空泛的溢美之詞。
政治和學術的合力,在普通人的頭腦中再造了《孫子兵法》的神話。翻閱毛澤東軍事思想相關研究論文,基本都會提到其對《孫子兵法》的「批判繼承」。
毛澤東和孫子的諸多相似之處——擅長辯證法、強調鬥爭哲學、喜歡思考宏觀戰略問題,但對具體戰術語則焉不詳,這讓兩個相距兩千多年的人緊緊綁在一起,孫子不但成為中國傳統軍事思想的神聖符號,更是毛澤東的一個化身。
不過,在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副部長毛新宇看來,孫子還是不能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相提並論。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遠遠要比咱們幾千年前的《孫子兵法》總結的理論水平高出很多。」
作為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權威學者,毛少將能否在爺爺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套新的孫子兵法,值得廣大軍迷期待。
大象公會
推薦閱讀:
※三國中的《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瞞天過海
※象棋兵法 6
※中國歷史上你最推崇哪位將帥?為什麼?
※劉伯溫兵法
※吳貴臨象棋兵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