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經濟模式衝突加劇,零售商的失利只是個開始 | 產業
撰文:周欣
編輯:劉葉
翻譯:施霽涵
「互聯網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和效率,對傳統行業形成了不小衝擊」
在寬綽的北京海龍電子城,王寧(音)趴在裝滿配件的狹小櫃檯上,哀嘆自己的生意一個星期以來還沒開張。
「生意快要做不下去了,」王寧說,一邊搖頭看著周圍關了張的攤位和破損的海報。要知道,這裡曾是中關村最熱鬧的電子市場,而中關村又號稱中國的矽谷。「現在這裡賣東西的人比買東西的人多,大家都去網上買東西了。」
隨著像馬雲的阿里巴巴和劉強東的京東商城這樣的網上交易平台崛起,這家營業面積足有6個足球場大的商城已經一片頹勢,到處是關了張的店鋪,而劉強東近20年前也正是在中關村起家,現在已經躋身億萬富翁之列。
據紐約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 & Co.)於去年7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25年,互聯網革命將提升中國的生產力,並創造4600萬個新工作機會,其中很多是頗有技術含量的工種;在這場革命中失利的則將是3100萬傳統銷售商,相當於英國受僱人口的總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雖然這種革新摧枯拉朽般的效應在全球都是普遍現象,但它在中國發生的速度和規模是無與倫比的。這家民營研究機構位於杭州,這裡也是阿里巴巴的總部所在地。
「互聯網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但對傳統行業來說,它形成了不小的衝擊,」曹磊說。「一開始是書店不景氣,後來是服裝連鎖店,再後來是電子產品零售店及機票代售點;將來,也可能會有銀行網點和其他一些傳統服務機構倒閉。」
提高生產力
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到2025年,網上商貿活動將為中國貢獻22%的生產率增長,並在2013年到2025年間貢獻7%至22%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額。也就是說,到2025年,中國的GDP 中將有14萬億元(約2.2萬億美元)是網上商貿帶來的。
然而,對海龍電子城對面另一個電子產品市場科貿電子城四層的零售業主李峰(音)來說,這並不是好消息。
因為沒生意,李峰在店裡看起了電視連續劇。面對記者,他從屏幕前抬起頭來說:「2004年剛開張的時候,這家商城裡面人山人海,但是過去五年里,這裡生意越來越難做,網上交易對我們的衝擊太大了。」
李峰說,他現在已經不做零售生意,轉而向他現有的企業客戶提供IT服務以維持生計。他說這話時,其他一些店主則在空蕩蕩的隔壁攤位上打起了撲克。
中國消費者熱衷網購
1998年,劉強東在中關村租下一間鋪面創立了京東商城的前身,初始投資只有2萬元。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統計數字,那時的中國只有210萬用戶通過74.7萬台電腦連接到互聯網,然而到2014年底,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飆升至6.32億,並且有83%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網。
據彭博億萬富翁排行榜,劉強東現在的身價在73億美元左右。
「美國的傳統零售網路非常發達,但是中國的消費者長久以來面對的實體店鋪都非常古板且效率低下,」京東商城駐北京發言人喬希·加特納(Josh Gartner)在2月3日的一次電話採訪中表示,「所以消費者們會湧向服務更好的地方。」
更多的伺服器
上個月於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馬雲在接受查理·羅斯(Charlie Rose)的採訪時表示,阿里巴巴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創造了1400萬的工作機會。
馬雲在解釋他的公司增長和傳統零售商有哪些不同時說:「(作為傳統零售商)如果你要擴展1萬個客戶,那麼你要修建一所新的倉庫,還要做這個或那個準備,但是對我來說,只要增加兩個伺服器就夠了。」馬雲說他的目標是在全世界擁有20億用戶。
阿里巴巴一名駐香港發言人昨天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電子商務已經讓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流更加簡單且成本更低,對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做出了貢獻。
「因為傳統零售領域發展欠缺且碎片化,更多消費者選擇去網上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這也為中國經濟促進了消費。」該發言人這樣寫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這種新的經濟模式也多有鼓勵。1月4日,他在騰訊控股旗下的一家私人銀行——微眾銀行的鍵盤上親手按下了回車鍵,向當地的一位卡車司機撥去了3.5萬元的貸款。
網上經濟的未來
曹磊表示,像微眾銀行這樣的項目不需要防彈玻璃,不需要身著制服的櫃檯人員,甚至不需要開設網點,「它們或許就代表著未來的走向。」與此同時,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也拿到了開設網上銀行業務的批文。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GDP數據發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互聯網商務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所在」。當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是1990年以來中國GDP增長最緩慢的一年。
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因素是房地產市場疲軟,但互聯網商貿對此似乎沒有什麼助益。
據《第一財經日報》上個月報道,中國第二大富豪王健林旗下的大連萬達計劃在全國範圍關閉10家商場,並壓縮25家經營不善門店的百貨樓層。擁有某飲料品牌和連鎖店集團的中國第五大富豪宗慶後,於去年8月在一個論壇上表示,互聯網經濟正在「影響中國的經濟安全」,因為它讓那些需要支付房租的實體店舉步維艱。
實體店關門
運動服飾生產商李寧公司預計將連續第三年虧損,自2012年以來,該公司已經關閉了全國的一千多家零售門店。運動鞋生產商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也在持續關閉門店,部分原因也是受到網上銷售的競爭所迫。
據《廣州日報》去年12月報道,廣州至少有300家批發市場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尤其是服裝市場,其中最大的可以容納數百家攤鋪和數千名員工。
「網商應算是虛擬經濟,如果把實體經濟全搞倒閉了,他還能做什麼生意?賣什麼產品?」宗慶後的這段評論於去年8月發表在《人民日報》。宗慶後還表示,政府應加強對網路電商的監管。
新舊衝突
關於阿里巴巴的「信用危機」,某政府監管部門於上周表示,阿里系網路交易平台存在允許商戶無照經營、仿冒名牌、接受賄賂以及虛假宣傳等問題。隨後,為了避免衝突,該部門又表示這份報告並不具備法律效應,馬雲已經與該監管部門官員會面,並承諾了加大打擊盜版的投入。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新舊經濟模式之間的衝突」會繼續加劇。在他看來,零售商的失利只是科技對就業影響的開始。
「中國經濟將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在生產鏈的最前端——想像一下大多數製造業都自動化會有怎樣的後果吧,」歐陽日輝說。作為曾經幫助中國政府制定互聯網經濟發展規劃的智囊,他還表示:「到最後,還是新經濟模式會勝出。」
推薦閱讀:
※經營19年,這家連鎖零售商竟然未曾關過一家門店
※麥德龍在中國的發展為什麼遠不及沃爾瑪、家樂福?
※中美貿易爭端不休,美零售商恐受池魚之殃
※傳統零售商紛紛在網上開店 價格體系難調<進寶網
※服裝零售商 到底找誰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