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陽的一生

太陽的一生

2015-12-27 星空天文網1評

本文為你詳解太陽的一生。(文末有驚喜)

太陽表面巨大的日珥。SDO

太陽一直都位於我們宇宙哲學體系的中心。但是隨著現代天文學的發展,人類開始意識到太陽只不過是我們宇宙中不計其數的恆星之一。在本質上,它是一顆普通G型主序星的完美實例(又稱G2V。「黃矮星」)。和所有恆星一樣,它有自己的壽命,有形成階段、主序階段和最終的死亡。

這個生命期開始於大約46億年前,且還將延續45至55億年,屆時它將耗盡氫燃料和氦燃料,並坍縮成一顆白矮星。但這只不過是太陽壽命的簡化版。細節才是魔鬼。

類日恆星的生命周期,左側是它的誕生,右側是它幾十億年後的紅巨星階段。ESO

太陽已走完了其最穩定生命階段的一半。在過去四十億年期間,在地球及整個太陽系的誕生期間,它一直保持著相對的穩定。而這種情況還會保持四十億年,隨後它的氫燃料就將耗盡。緊接著就會發生某種相當極端的事件!

太陽的誕生

根據星雲說,太陽及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產生自一團巨大的分子氣體塵埃雲。大約45.7億年前,在某種事件的影響下,星雲發生了坍縮。觸發事件可能是一顆恆星從附近經過,也可能是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衝擊波,但最終結果就是星雲的中心發生了引力坍縮。

這張藝術概念圖描繪的是一顆被分子雲包圍著的恆星,這團旋轉的分子雲就是所謂的「原行星盤」。NASA

坍縮開始後,塵埃和氣體開始聚集成密度較大的區域。這些區域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物質,並在動量守恆定律的影響下開始自轉。與此同時,由於壓力的升高,雲團開始升溫。雲團中的大部分物質落到了中央的一個球體上,其餘則分散在扁平的盤面中,圍繞著這個球體旋轉。

這個中央的球體最終形成了太陽,物質盤則變成了各個行星。作為一顆坍縮過程中的原恆星,太陽在其溫度和壓力上升到內核核聚變被觸發前,經歷了大約10萬年時間。太陽誕生時,是一顆金牛座T型星——這是一種相當活躍的恆星,能夠釋放出強烈的太陽風。在經歷了幾百萬年後,它開始平靜下來,達到了當前的狀態。太陽的生命周期由此開始。

主序

太陽和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一樣,正處於其一生中的主序階段,正在把它核心的氫聚變為氦。在那裡,每秒鐘有6億噸的物質被轉化成中微子、太陽輻射和大約4*10^27瓦的能量。太陽的這個過程開始於45.7億年前,從那以後一直在以這種方式產生能量。

但是這一過程無法永遠延續,因為太陽的氫含量是有限的。到目前為止,太陽已經把100倍地球質量的物質轉化成了氦和能量。隨著氫被轉化成氦,太陽的內核會持續收縮,太陽的外層會向中心靠近,並承受更強大的引力。

NASA太陽動力天文台探測器拍攝的太陽。NASA

這會導致核心產生更大的壓力,但這種壓力會被加速的核聚變抵消掉。一般來說,這意味著太陽將繼續消耗核心的氫,核聚變會加速,太陽的能量輸出也會增加。當前,太陽的光度正在以每1億年1%的速度增加。在今後45億年中,太陽的光度將增加30%。

11億年後,太陽將比今天亮10%,光度的增加意味著地球大氣吸收的熱量增加。這將在地球上觸發溫室效應,這種效應和把今天的金星變成地獄的失控增溫相似。

35億年後,太陽將比現在亮40%。海洋將沸騰,冰蓋會永久融化,大氣中的水汽會逃逸到太空。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所知的生命無法在地表生存。簡而言之,地球將變成又一個熾熱、乾燥的金星。

核心氫的耗盡

一切都會結束。對我們來說是這樣,對地球來說是這樣,對太陽來說也是這樣。這不會來得很快,但在遙遠未來的某一天,太陽終將耗盡氫燃料,並緩慢地步向死亡。這一事件將發生在大約54億年後,那時太陽將退出主序階段。

變成紅巨星的太陽。藝術家的想像圖。

隨著核心氫的耗盡,較不活潑的氦產物開始變得不穩定,並在自身的引力下坍縮。這將導致核心溫度升高、密度增加,進而使太陽的體積膨脹,進入紅巨星階段。計算結果表明,膨脹的太陽足以容納水星、金星,甚至是地球軌道。即便地球幸免於難,紅太陽的巨大熱量也會把地球燒焦,任何生命都無法倖存。

最終階段和死亡

一旦到達紅巨星分支階段,太陽的活躍期就只剩下大約1.2億年了。但在這段時間內,會發生很多事件。滿是氦的內核會被氦閃猛烈點燃——大約6%的內核和40%的太陽質量將在幾分鐘內被轉化成碳。

太陽的大小隨後便會收縮到現在的大約10倍,光度變成現在的50倍,溫度則稍低於當前。在接下去的1億年中,它將繼續燃燒其核心的氦,直至氦耗盡。此時它處於漸進巨星分支階段,體積將再次膨脹(此時的速度更快),光度也將變得更高。

雙噴射筒星雲。製造這個星雲的恆星擁有一個已經變成白矮星的伴星。Hubble

在接下去的2000萬年間,太陽會變得不穩定,並在一系列熱力博動過程中失去質量。這種過程每隔10萬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每一次都會使太陽變得更大,並使其光度增加到現在的5000倍,半徑超過1個天文單位。

在這個時候,膨脹的太陽將把地球容納到它的大氣層內,生命在地球上已經完全無法生存。而此時外太陽系的行星會發生顯著變化,由於它們吸收了更多的太陽能量,水冰會升華——這些天體上也許會形成濃厚的大氣層和地表海洋。大約50萬年後,太陽的質量只剩下一半,其外層開始形成行星狀星雲。

螺旋星雲,一個類日恆星產生的行星狀星雲,星雲中央是裸露的恆星內核,它正在變成白矮星。Hubble

漸進巨星分支階段之後的演化會越來越快,被太陽拋出的物質會被電離,變成一個行星狀星雲,而其裸露的內核溫度將達到3萬K。最終,內核溫度上升到10萬K以上,隨後逐漸冷卻,變成一顆白矮星。行星狀星雲會在1萬年左右的時間內逐漸散去,而白矮星在慢慢暗淡變黑之前,能存在數萬億年。

太陽的終極命運

在提到恆星的死亡時,人們通常會想到猛烈的超新星爆發和黑洞的產生。但是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我們的太陽身上,原因很簡單,太陽的質量不夠大。雖然對我們而言它很大,但與宇宙中的超高質量恆星相比,太陽的質量是較低的。

正因如此,當太陽耗盡氫燃料時,它會膨脹成紅巨星,拋掉外層,然後慢慢變成一顆小小的白矮星,在數萬億年時間中逐漸冷卻。假如太陽的質量比當前高20倍,它生命的最終階段就會更加震撼人心。

位於NGC 4526星系邊緣處的超新星1994D(左下角)。它爆發時的亮度超過了整個星系的亮度總和。Hubble

當超大質量恆星核心的氫燃料枯竭時,它們會轉而把氦當成聚變燃料,隨後把碳當成聚變燃料。這樣的過程會一直延續,消耗的元素會越來越重,這些元素會像洋蔥一樣一圈圈地分布在恆星外層中。每一層的元素消耗速度都會比上一層快,鎳元素的最終生成,大約只需一天時間。

隨後鎳衰變成鐵。鐵無法通過聚變為恆星提供任何能量,恆星因此無法產生足夠的輻射壓,來抵擋自身向內坍縮。如果恆星內部的鐵核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大約1.38倍,這顆恆星就會發生災難性的內爆,釋放出巨大能量。

假如有一顆大質量恆星在太陽的位置上內爆,只需8分鐘,也就是相當於光線從太陽到達地球的這段時間內,一波超乎想像的能量便會掃過地球,隨之摧毀太陽系中的一切。這股能量閃光的亮度足以超越整個星系。隨後,居住在鄰近太陽繫上的智慧生命就會發現,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星雲(像蟹狀星雲那樣的星雲),一個持續擴張的新星雲。

蟹狀星雲就是一個超新星遺迹。Hubble

此時這顆恆星剩下的遺骸只有一個快速自旋的中子星,甚至是一個恆星級黑洞。當然,這並不是我們太陽的命運。由於受到質量的限制,當它熄滅時,只可能坍縮成一顆白矮星。而且這也不太會在未來的60億年中發生。60億年後,人類也許早已滅絕,或者已經離開了太陽系。因而在此期間,我們擁有的陽光仍然是足夠的!

最後,讓我們來欣賞一段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天文台探測器升空5周年紀念視頻,感受一下地球的生命之源——太陽。

SDO 5周年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外太陽系 奧爾特雲 ? 塞德娜
命宮有太陽
太陽系六大或存生命星球:土衛六存湖泊似地球
太陽、金星、月亮星座的位置,看出哪個星座的人對你有致命的吸引力!
太陽、太陰星在丑宮、未宮

TAG:太陽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