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輕易給任何一個孩子扣上「霸凌」的帽子
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持續在發酵,輿論的大旗又呈一邊倒的態勢。不僅對「霸凌」兒童及其父母口誅筆伐,連二小也難以獨善其身——說什麼都被狂噴。
時至今日,加害者一方持續失語,學校的聲明沒有透露任何細節。我們所有的信息都來自於受害者母親的一篇文章《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
文章文采斐然,這是能夠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假定所有的敘述都屬實,我們仍然需要用洗衣機把文章脫水五分鐘,脫去煽情的、渲染的水分。然後發現,事情的經過其實非常簡單。
一、
一個男生課間上廁所,一個胖子在外面說:「我要打開門看你的屁股」;另一個男生從旁邊的隔間扔下了一個垃圾桶,正好砸在上廁所男生的頭上。垃圾桶里不僅有手紙,還有尿——因為有的男生淘氣,會在垃圾桶里尿尿。
需要注意的是,男生是隔著隔間扔垃圾桶的,換句話說是「盲扔」,可能砸中,更可能是砸不中的。結果這筐正好扣在受害男生的頭上,看著扔都仍不到這麼准,這得是多大的意外!
所以,擲筐是事實,但砸中是巧合。胖子的供詞也說明了這一點。胖子在交待時被問:看到垃圾筐砸下去的時候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笑,因為太好笑了。可笑的原因在於意外。如果是這樣的畫面:胖子摁住受害男生,另一個男生把垃圾桶套在受害男生的頭上。這就一點都不可笑了。
不幸的是,在許多文章中,事情就是被腦補成這樣「扣屎盆子」的畫面。所以有那麼多人認為這就是毫無爭議的「霸凌」。
這兩個男生並沒有立即道歉,也沒有收拾殘菊,而是笑著跑開了。確實可惡極了。
被垃圾筐砸中,受害男生的心情一定是屈辱的。但是他表現得非常冷靜,先是做了簡單的清洗,然後作為體委的他去操場檢查做操情況,甚至都沒讓老師看出異樣。讓人不禁感嘆果然是個當幹部的料。
奇怪的是,在學校這麼成熟的孩子一回家馬上就變了:「晚上不肯睡覺,不願意吃飯,一點小事就哇哇大哭,賴著我不敢一個人睡覺,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會驚醒」——真的,我以為是在描述一個三歲的幼童。
於是家長火速行動,立刻要求那兩個孩子的家長到學校解決問題。同時停止孩子學業,帶他去北醫六院看精神科,診斷結果是:「急性應激反應」,需要暫時休學。
結果在學校沒談攏,雙方對於事件的定性存在嚴重分歧。老師及對方家長認為是「惡作劇」,「一個開了過分的玩笑」,而這位母親則認為是「一場襲擊」,是「校園霸凌」。不同的定性自然導向於不同的處理方式。
受害者家長要求「處理、懲罰施暴的孩子」。
叫家長已經是對孩子的懲罰了,在班主任、教務組長以及一堆家長面前交待事情的原委更是「把扔框的孩子嚇得坑吭哧哧說不出完整的話」,在此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難免要批評教育涉事兒童。這難道不是懲罰?
你還要怎樣?要怎樣......無非就是全校通報、記處分或者調班等。結果被否掉,老師覺得小題大做。
受害者家長要求對方家長道歉。
其實擲筐家長不是沒道歉,但受害者母親對「這種憤憤不平的口頭道歉」不滿意。What?不是口頭道歉,難道還要給你寫保證書,簽上名字,寫上年月日嗎?再次否掉。
受害者家長拿出「急性應激反應」診斷書要求賠償費用。(從早上檢查到晚上,可見價格不菲)
「應激反應」是我看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學到的新詞,說的是比利在伊拉克戰場上,經歷爆炸、肉搏、鮮血和死亡之後形成的心理創傷。一個十歲的孩子被帶翔的垃圾筐砸中,從此患上了「急性應激反應」綜合症,並需要休學治療。
Are you kidding me?多數不懂心理學的家長都會認為這是敲詐。第三次被否掉。
相比之下,我更加相信這對夫妻在這麼多不滿意的處理結果面前,患上了「急性應激反應」,互相鼓勵著把事情一步一步地搞大,母親給校長寫信,父親向教委投訴,最後母親選擇網路曝光,將學校、家長以及孩子們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孩子之間的糾紛最終異化成家長們背後社會能量的大比拼,一個純潔的世界被玷污。
二、
一個男生,被他人用一個帶翔的垃圾筐砸中。這是不是「校園霸凌」?
首先,任何的敘述都是主觀的,事情發生後就再無真相可言。只有充分聽取參與各方的敘述,才能不斷接近真相。目前,我們只能看到受害一方的敘述,而只有學校的老師聽到過完整的各方陳述。所以,相信老師的定性比相信一面之辭更加科學,起碼在事情鬧大之前,老師沒有包庇任何一方的動機。
其次,據資料介紹,霸凌行為起碼有三個特徵:長期、惡意和關係不平等。從事情的經過可以看出,只有惡意沾點邊。當然受害者母親投訴「胖子」經常叫他兒子侮辱性的綽號。這事怎麼說呢,反正我是沒聽見過孩子之間會叫「小王子」「大靚仔」之類溢美性的綽號。另外,她左一聲胖子,右一聲胖子,算不算侮辱性綽號?
第三,北京的小學根本不存在霸凌的土壤。我們中學的時候,校園裡經常發生搶劫、打架、鬥毆等事件,這些都是標準的霸凌行為。那都是小地方,學校管的不嚴,學生在學校時間又很多,十幾歲的孩子開始有能力實施有組織的霸凌。這些條件在北京任何一所小學都不具備,你能想像兩個上學還需要家長接送的孩子,在課間十分鐘組織「校園霸凌」?
當然,我不敢說這起事件肯定不是「校園霸凌」,至少論證不充分。我覺得直接說「我的孩子被欺負了」,這樣是不是更誠實?
三、
作者當然不會用「欺負」二字,因為這樣做就絕無可能在網路上掀起驚濤駭浪。將事情定性為「校園霸凌」,除了起到嘩眾取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為加重對兩名涉事兒童的處理力度提供科學依據。
受害者的家長護犢心切,無論他們持什麼樣激進的態度我們都不應該指責。然而,這樣做,更不值得推崇啊!
可怕的是,社會輿論又一次被個人恩怨利用了,八達嶺的老虎又跑出來咬人了。
最近一次次公共事件所體現出來的有仇必報,得理不饒人,受害者通吃的社會戾氣,令人膽寒。這次連孩子都不放過。
懲罰是有界限的,不是有錯就要被踏上千萬隻腳,永世不得翻身;
道歉是有底線的,不是有理就可以肆意踐踏對方的尊嚴;
不是在公園禁區下車就應該被老虎活活咬死。
不是向同學投中一個帶翔的筐就要接受全校同學的公審。
你小時候從來沒有侵犯過別人?你的孩子永遠不會侵犯到別人?我看也未必
在孩子們的世界裡,存在著三種類型:以欺負他人為樂的頑皮者(帶頭使壞的)、參與取樂他人的淘氣包(煽風點火的)、無辜受害的委屈者(被欺負者)。最為要命的是,他們的角色並不是固化的,一個孩子這次是受氣包,下次可能就是侵犯者。
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任何一個你看不順眼的妖孩在媽媽眼中都是天使一般的存在。
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吃了一次虧,就認為你的孩子永遠在吃虧;也不能因為別人的孩子侵犯到你的孩子,就要被打上校園霸凌者的標籤。
如果這樣上綱上線的話,下一個校園霸凌者可能就是你的孩子。
所以中關村二小強勢呼籲教育問題回歸校園處理,堅持校方的處理原則,不向輿論低頭,不息事寧人,不犧牲任何一個孩子。長遠來看,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保護到每一個孩子。二小因此被罵慘了,恐怕也只有二小這樣的名校才有這樣的底氣,這樣的擔當。(PS:不是二小的家長,純屬同情:))
四、
霸凌這個詞是從西方傳來的,急性應激反應也是現代醫學的名詞。這次事件普及了對校園霸凌的認識,讓更多的人知道心理疾病也是病。相信在中國廣袤的鄉村地區,留守兒童集中的地方,校園霸凌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此次事件能夠將校園霸凌納入教育工作者的視野,這將是社會的一次巨大進步。
然而,概念的引入畢竟還只是技術環節的進步,現代精神的基石是承認人性的不完備,以及由此形成的對每一個人的寬容對待。
如果我們引入霸凌概念,就是為了把孩子之間的惡作劇、打鬧上升到「霸凌」的高度。(竟然有人從「男廁所」、「要看你的屁股」等細節中看出性侵犯的苗頭,這種無限放大讓人出離憤怒)目的是上綱上線,找到依據實施對別人孩子的打擊報復。這不是現代精神,這是另一種形式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不是社會的進步,而是社會的退步。
所以,當下,既要正視校園霸凌的現象,也要防止這一概念被濫用;既要儘快修復受害兒童的心理傷痛,也要防止對涉事兒童的過度傷害。
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所以每個孩子都值得呵護,即使他犯了錯誤。
一名北京地區小學男生的家長
2016年12月13日凌晨
推薦閱讀:
※婚姻情感:為了孩子而湊合在一起的婚姻能幸福嗎?
※孩子最反感父母的6大行為,你做過么?
※掌握這六招,讓你再也不用打孩子了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吃肉,不喜歡吃青菜之類?
※百萬孩子的首選啟蒙經典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