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家功法的同異
儒釋道三家的修持階段及層次是異流同源,殊途同 歸。都由動靜兩種功夫相兼合匯而成。有從動功人手的, 有從靜功人手而兼修動功的,亦有喜一而修的。因各秉 師承,各有異殊,久而久之,動靜兩種功夫各有蘊精。動 功逐漸演化為外功、導引,技擊之鍛煉;靜功也漸漸轉 為宗教的界修。總而言之,單純性的氣功鍛煉修持已經 很難見其本來面目了。儒釋道三家的技術.由於歷史的 滄桑之變,逐步達到水乳交融。技術上的改良、學術觀 點的標新,只是導致門派分支的出現。如近百年來圓融 三教的道家修真法、丹成九轉圖(俗稱修真圖)及佛家 顯密圓通的修持法門均源於數百年前王重陽提出的三教 歸一修持法。王重陽早在其年輕時,則立志於此,將自 宅的院庭四角處栽了四棵海棠樹,喻為「四海之風融於 一堂」。 儒家的修持是望文而生義,「以文觀法」,日三省吾 身何成,養浩然之氣遍於胸中,悟徹寰中數術,或「焚 香默坐,抱膝長吟」。知書達理以易天下,上治國而下修 身,齊家而知天命,享盡天年,以達「齒牙吐慧艷於雪, 肝膽照人清若秋」的境界。儒家在社會上的修持,除功 名報國、清風理政,為人廉潔之外,退隱後則從卧薪嘗 瞻以報夫差轉入修身養性階段。如「芒鞋同踏處,松徑 舞窮飈」的信游漫步,或是「坐望南山,以觀行雲」,察 宇宙萬物的生化之機;「潑墨春山皆有意,白雲出岫本無 心」的筆硯生涯及「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 同」的初悟人生,都是這階段的行功內容。然則以妙得 天命為之最。「終日身心清若水,笑用光明洗肺腸」。概 而論之,儒家的修持行功,有多方面與釋道兩家相似.如儒家芒鞋同踏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近於道家的 「服氣餐霞」,采草木花真.樹木精氣等。儒家「笑 用光明洗肺腸」。的行持,則與佛家的「光明觀法」同出 一撤。俗語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儒家在讀書吟詩過 程中,得到音律、聲韻的振動,而使身心受益;開發潛 能真慧。結合靜觀達理,使人聰智,則受其習。清劉熙 載《藝概》中曾指出,「文以練神練氣為上半截事,以練 字練句為下半截事,此如易道有先天後天也。」「文要與 元氣相合,戒與盡氣相尋。」諸如此類,舉不勝舉。閱讀 文章時,字裹行間的音節韻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 之妙,學者求神氣而得之音節;丹青高手純系靜中悟出。 如齊白石常以白紙懸於壁上,看出畫來而後揮毫;指畫 家鐵嶺高其佩,夢中悟法傳道,屈指一絕;潘天壽做畫 獨居一室,以審其奧。就寫字的妙處而言,王羲之曾說, 書法一道玄妙之技也。簡而敘之,儒家的修持之法,是 習其道,不言其妙。 釋即佛家顯密二宗弘以廣傳,以資善念、修法念佛、 持戒律、修禪定,從中悟出真妙,以期開發智慧。目前 社會上也流傳一些諸如「易筋經」,「洗髓經」等外功、武 技的修持方法。佛家內功的修持方法均在其宗教功課中 潛移默化。如「十參大禮、小拜、十萬功課」等。不言 其佛家內秘,就外動而言,足以稱得上完整的行功。除周身的導引、疏筋活絡、調整氣脈、促進身心健康外,那 有規律、有節奏地振動額頭的動作,使人的智能得到激 發。課頌經卷則配合涵養道德、增進文明,可謂動靜相 兼了。這是顯宗的基本內容。如果觀其高深的修持和密 宗的大哲先法,就更玄妙了。從「收心靜悟、參禪打坐 到內密的無中生有象,空中不空」的行功,應該說佛家 的靜定功夫,要超出儒道兩家。從「呼吸法門、脈輪修 持、四禪八定、參師觀相、五輪寂減」等修持行功來看, 是非常系統的鍛煉過程,有層次有階段,使人的心理、生 理均調節為最佳狀態,為後來的「明心見性、光解虹 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道家從動功人手,以「導引鍊形、服氣全形、採藥 全氣」等行功為基礎,使先天元氣充實,「修牆補屋、斂 氣呈形、抽添坎離」,施水火之功,使體內之大葯精氣神 聚結鍛煉而升煉成內丹。古人喻龍虎為氣血神意,由動 人靜而施功行術,以成「龍虎大丹」。道家觀點認為,壬 督二脈一通,百病不生,「服氣鍊形」能祛老。其修持過 程從修牆補屋開始,以至先天真元腎水,得「龍雷而 動」,「沖騰太乙」,「周經百脈」、河車周天順逆。從而使 身心得到改善,「內固其精,外全真形」,繼續修持,在 內景功中得到開化。觀光、修脈、全真結胎、溫養、化 形,是古人金剛以火煉,烈火產真形階段,從而達到 「長生久梘、救濟病苦、廣度有情、萬善同緣」的道家功 法之理想境界。從社會上所見氣功形態看,道家的行功 較為多見,就動功的系統性、完善程度、分經導脈、陰 陽氣脈的交註上看,道家的內容優於釋儒兩家。 傳統氣功的三個修持階段 儒釋道三家功法的綜合修持,有一定的階段及層次。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這是指儒釋道三 大流派的修持內容而言。雖然名稱不同,卻同出一脈。早 在宋、元時期,就有人提出「萬乘如一法」,「心於萬象 虛而通」(「趙孟俯書福源寺碑文」)。氣功的修持階段, 就傳統功法而言,大略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各階段還有 層次之分。 第一階段是修牆補屋。 人間世以後,由於七情六慾與外因的干擾,精神氣 血逐漸衰敗,真氣消耗、腎水不足、身體得不到真氣的 溫養,而形成病變。逭階段的體質狀態,古人稱為五漏 之軀,泛指體弱多病、已婚或年邁的人。練功之初,由 培育元氣人手,通過一定的手段(動靜配合),聚氣充形、 疏通經絡、宣合氣血、以氣運身等達到真元之氣充盈,精 氣神三昧聚集成形,「內華外顯」,完成築基初步即修牆 補屋的行功。這階段行功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據體質強 弱、練功層次、學習的內容而定。首先要打通閉塞的經 絡,採氣充實自身,減輕因真氣耗散出現的病症,解除痛苦以宜修真。練養兼行,不宜過勞。練功要留有餘興,動靜兼備,適當掌握行功尺度。進而培育元氣,使腎水 周流全身,身心內外都能得真氣溫養,強筋骨、長精神, 神清氣爽飲食則大增。這階段的行功,要注意調節飲食, 勞逸結合。須指出的是,「避谷」,即不進飲食的修持方 法,需有一定的基礎,或有 |
||
|
||
|
||
小練形與九第玄功 概論 內功的鍛煉,按照傳統的修持階段,是先練動功後煉靜功。先練動功是通過運動的方式,打開周身的關竅要道。以利於真氣在體內運行。體內的真元之氣,象流水一樣,按照水流的渠道遍布周身,這個渠道內系人的臟腑,外通人身肢節、骨骸、皮肉,即是古人在傳統的祖國醫學中所言的經絡。練功的初步則是宣和氣血,疏通經絡,繼而達到練功的目的。 鍊形之法有內外之別,外鍊形以強壯筋骨為主,內鍊形以分經流注為主。內外導引鍊形系屬動功,根據不同的環節,每個人不同狀態,施之某種特定的練功導引法。 形乃人之體魄,煉為改變身心之過程,鍊形二字是具體通過特種鍛煉的方式方法,使身心體魄得到應有的改善,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種特定手段,我們稱之為鍊形術。 導引是在鍊形的同時,改變人身內在之潛能,使經絡、臟腑、筋骨、皮肉、毛髮等部位,隨著功法的變化得 到應有的改善。 導引鍊形術,又有大小之分,大的導引,是指周身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微、孫、毛絡的周經運行,如小周天、大周天、子午交宮、錯轉陰陽、逆運周天、河車倒轉 等。都屬於這個範疇。小導引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專經 導引、分經歷注,單一脈絡的陰陽巡經。 導引本意又有內導引、外導引之區別。內導引是指 自己內身導引,外導引是施法於人,給他人做導引。有一定基礎的練功者,可以在導引的過程中,改換經脈。這一點是對那些訓練有素的內功專家所言,至於發放外氣施之於人或劈空飛靈等高級功法的施術。那就更 要看功夫的程度了。 我們所介紹的導引術、鍊形法,是以傳統的練功形式出現的。在武技上有獨特的功效,在自身保健治療上 也有她的寶貴价值,而在內功顯比方面,也有不同於其它功法的表現。動作簡單,有一定程度的寓意,學者可在練功中體會。 小鍊形功法源於古代的導引術,是祖國道教功的輔助功法,鍊形是道家用來改變身心的具體體療方法;分為大鍊形、小鍊形。 功理是以調動內氣,順其自然、分宮剖析等方法,外煉筋骨皮由,內凝真元精氣。調動營衛之氣,對症導引.疏通經脈快,效果顯著。 |
||
|
||
一、概述混元功即是簡易的「開合功法」。它在傳統開合功的基礎上幾經提煉、深化而形成。其練習總的方法共分為二種:一是分解練習,名曰「三大法」。二是三法的綜合性練習,簡稱「混元功法」。也就是說,心拳學的混元功既可以分解練習又可以組合練習;它已集中而高度地體現了簡易之道的精神實質,並充分地展示了訓練時的靈活性與機動性。
三大法的劃分,一曰「縮骨法」,二曰「陰陽大法」,三曰「發聲」。如果初學者通過上述「三法」的初步練習,只需在數日內便能正確地掌握「混元功」的基本要領和練功方法。 「混元功法」,它是心拳學體系中的萬法之基礎,並以此作為製造或一切矛盾的總機關、集中體現出了「渾身無處不矛盾的精神實質」;而這種渾身無處不曲的基本矛盾間架是「整體攻防技擊」之必備或所需,否則萬法皆非矣。 初學者通過混元運動的訓練,方能改變零散的枝節運動並逐步形成為一個高度嚴密的有機整體形態;它既含蓋了頗為獨特的實戰技擊內涵,又蓄藏著致簡而高深的養生妙法。現將基本內涵摘錄概括如下: 1、總旨渾身無處不矛盾:如「合緊一個蛋、鵝頭鳳膀、含胸拔背、沈肩墜肘、兩臂如抱樹,兩腳陰陽中、起翅一大遍、常修一陽氣、盈之於命中」。2、內涵實質內三合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如「手與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內三合中以「煉谷化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等。3、呼吸在混元運動中,是以身體的吞吐或發聲而形成的自然呼吸模式,不必人為去追求「呼」與「吸」的訓練行為。4、混元與技擊混元形態結構,是一種特殊的整體技擊的基本間架,也是形成整體勁的主要手段或模式;它不但有利於身形技術訓練,更有利於實戰技擊日趨完善的合理化、科學化,學者之成敗就在於對「心拳學」的精神實質認識的程度與深度。因此,混元運動與實用技擊、養生等方面是一個「血肉」相聯的重要關係。5、混元與養生混元功是要求學者做不斷的身體的前後「吞吐」練習,從而將其「胸膜、腹膜與及五臟六腑」進行著反覆的上提或下放,並達到了自我性按摩的重要目的。同時通過發聲導氣的方式使吸入或所煉之精「氣」下沈丹田,能夠達到強身體、滋五髒的重要目的;並對較多的慢性病有特殊的康復療效,如「風濕關節炎,慢性胃腸炎,胸膜炎,腹膜炎,脾胃虛弱,腎虛陽萎,神經衰弱,體虛習慣性滑精,肺癆」等。所以說,混元功法不但是技擊之必備或所需,也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最佳功之一。6、鬆緊鬆緊不僅僅只是在「勁」的收發中得以體現,若要深刻洞悉之,還存著「內松外緊」和「外松而內緊」的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以心拳學的「混元功」為例,如在全身綳圓彎曲時是「形緊而心平自然之松」,這是形與意的鬆緊關係;再如身體站直時的發聲,是意緊形松的關係。所以說,在同一功法中,不單單只是存在著動作與勁的收發的矛盾關係。7、心神在混元功的練習中,「心神」的微妙處理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說練功時出現煩燥、東張西望以及心神不定等現象,其練功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學者的「成敗以及層次、火候」等,勻與「心神」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以心拳學「混元功」為例,在運動中「心神」是處於自然平和狀態,而在不動時的間架中卻是以誘異作為內動的核心。其目的是要求學者用心去體會練功中的各種反應,如此才有助於「內聽、內視、專註、入定、內守」的最佳練功狀態,並能獲得事半功倍的練功效果,亦能真正體驗出其中的「無窮之樂或無窮之奧」。 若然學者要想達到「心神入定」,就必須從」專註」修鍊著手;因為「眼為心之苗」,而眼神的自然專註非常有助於「入定」。所以說,凡是熱愛心拳學這一運動的愛好者更應加強對自我的「心神」方面的修鍊。 |
http://aaa112233.blog.hexun.com/22055654_d.html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 六祖壇經講記(第14集)台灣中廣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0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儒釋道三家靜坐要旨簡述
※從儒釋道「三教」看我國傳統政教關...
※【儒道釋家】儒釋道文化
TAG:儒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