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強迫自己和強迫別人

強迫自己和強迫別人http://www.autismbep.com/tw/symptoms/OCD.html我經常喜歡讓別人做事按照我的方式來做,不然的話就會發脾氣,或者是吼大家,我是患有強迫症嗎?經常強迫自己幫助別人,怎麼辦?經常有這樣:我和別人打電話,我會一直講自己的東西,告訴別人,這些東西是這樣的,不是你鑒定的認為,有點兒,你必須聽我說。卻很少顧及別人要說什麼。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打開附近的人,然後向他們喋喋不休。比如跟高三考生說一大堆學習方法,心態調節之類的;安慰失戀的人,勸說墮落的大學生之類的。但是沒幾個人領情,甚至說我是神經病。我感覺好委屈啊!想關掉手機,可自己根本就停不下來!各種回復:這是想找存在感 或者說是一種依賴症 有句話咋說來著 事事關心別人 讓別人依賴自己的人反而是對別人人的一種依賴。 你可以多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說嘗試做一些自己不曾不敢或認為做不到的事。和那些熱心為隔壁孩子介紹對象的七大姑八大姨沒什麼不同嘛,生活沒什麼樂趣,精神生活貧乏,家庭關係一般,簡而言之人窮,讀書少,存在感低,工作沒什麼價值或者感受不到價值,所以只好靠喋喋不休當個煩人的熱心大媽來刷優越感和存在感了。不知題主年齡幾許,竟到這步田地,唉。所以不是手機的問題,是你的問題。解決方法也不複雜的,多讀書,多做實際的事,給環衛工人送水,給流浪漢發包子送舊棉被,做這些實事會讓你感受到更大的價值,別人也才會稱讚你,而不是靠張嘴巴只會惹人煩。 基督教《聖經·新約》中的一段話:「你想人家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這也是所謂的「黃金法則」《飛鳥集》里寫道:「鳥以為把魚舉在空中是一種慈善的舉動。」、這些幫助並不是單方面的,而應該是雙方的。你以為你在幫助別人,其實你只是在滿足自己。薩特在他的《存在與虛無》中認為,人總是把「他人」看成一個客體,這就粗暴地剝奪了他人的主觀性、主體性,把活生生的人變成了「物」。薩特還認為,他人的目光不僅把「我」這個自由的主體變成了僵化的客體,而且還迫使「我」多少按他們的看法來判定自己,專心修改自己對自己的意識。當然,「我」對別人也是這樣。於是,「我努力把我從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來,反過來力圖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同時力圖控制我。」強迫症,包括強迫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強迫型人格,習慣的奴隸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要求一切都有條不紊、十全十美,要求自己和別人都遵守各種規則,甚至各種細節,因此行動很拘謹,效率很低。這種性格一般在青少年期形成。有各種具體表現,有人過分疑慮和謹慎;有人對各種規則、條目過分關注;有人為人追求完美,因而不能按時完成任務(例如,要他定一個計劃,由於追求完美,反覆修改,因而到了期限也不能完成);有人自覺性過強,謹小慎微,過分看重工作,因而影響了自己的業務和社交;有人過分迂腐,拘泥於社會習俗,在特殊情況下也不能靈活變通;有人非常刻板和固執;有人不但自己刻板,而且要求別人也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因而損害了人際關係。總而言之,強迫型人格者常因追求細節而失落了「大節」,如為了打聽清楚乘飛機的手續而誤了起飛時間。強迫型人格並不少見,據美國一份資料顯示,發生率為一般人口的1%,在精神科門診對象中則可高達3%~10%。迫型人格障礙大體可劃分為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三種類型。強迫觀念可以表現為不自主呈現的某種想法、某種事情或某句話。如腦子裡反覆出現「我是一個俊姑娘」,「苗條身材」,「春風又綠江南岸」等;還可以表現為強迫懷疑,如鎖了門後又反覆懷疑是否真把門鎖好了,投信後又懷疑自己是否真把信封好了、投對了,等;還可以表現為強迫聯想,如看到樹枝枝葉、草地便想到了許多蟲子或野獸;還可以表現為強迫性窮思竭慮,如為什麼人要長兩隻眼睛?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強迫意向即是患者常常被某些慾望或意向糾纏而產生衝動。如患者直並不能河邊時出現要跳下去的衝動,見到利器就出現想拿起來刺人或刺自己的衝動,登上高樓就出現往下跳的情境和衝動等。但患者不會這麼做,只是不能控制這些意向的出現。強迫行為,具體可以表現為強迫計數,如上樓梯要計數有多少梯級,走路要數自己的步子,明知無意義,也記不住,但還是要數;還可表現為強迫檢查,這與強迫懷疑相聯繫,如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門鎖是否鎖上;還有強迫性洗手,強迫性洗衣,強迫性偷竊等都屬於強迫行為。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其共同點是具有強迫性、重複性、刻板性和儀式性。患者主觀上都感到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強迫無奈的觀念和情緒,他也明知這些觀念、意向和行為的重複出現是毫無意義和不必要的,主觀上卻無法擺脫這些強迫癥狀的糾纏。因而導致情緒緊張、煩惱、焦慮不安,甚至頭暈眼花、失眠、記憶力下降、身體衰竭。強迫型人格的人心裡總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常處於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他們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以為沒達到要求,別人一懷疑,自己就感到不安。行為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自己愛好不多,清規戒律倒不少。處理事情有秩序、整潔,嚴守時刻,但對節奏明快,突然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很難適應,對新事物接受慢。總之,強迫型人格總是給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時期,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父母管教過分嚴厲、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範,決不準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柔寡斷,並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一些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如醫生家庭,由於過分愛清潔,對孩子的衛生特別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潔癖」,產生強迫性洗手等行為。另外,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產生強迫型人格。有研究還表明,強迫型人格與遺傳也有關係,家庭成員中有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其親屬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不要認為強迫型人格離我們很遠,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鎖了門之後又不放心地回去查看的經歷,事實上很多行為都是這種人格障礙的表現:早晨在固定的時間醒來,按照固定的順序洗漱,每天在食堂相同的位置吃相同的早飯,連續六年來用一個牌子的藍色圓珠筆;起床迷迷糊糊的時候卻糾纏於分清襪子的左右腳,無論多忙或者沒有必要的時候也一定要疊被子;衣架和夾子必須配套,無論是顏色還是材質,晾晒衣物的時候也必須衣服的顏色與衣架相匹配,並且晾在陽台相同的位置;不同的毛巾和水盆的使用必須涇渭分明,洗澡、洗頭、洗臉、洗手的決不混用;牙刷、毛巾的更換周期的誤差一般不會超過三天;書架、抽屜定期整理,並且物品擺放的位置固定不變;看到馬路上的車子,總是無意識地去看車牌,特別是車牌的歸屬地;看到許多事物會無意識地去數,如教室里的桌椅、圖書館的窗子、校車的座位、樓梯的台階、客廳的地板、火車的車廂、扇子的扇骨、路燈,甚至有的時候洗頭髮過程中掉下來的頭髮數量都會數一下,並且經常熱衷於在其中尋找中心點或者對稱點,而且會反覆地核實,唯恐有誤差……太多太多的行為都是強迫型人格的表現,這些行為你擁有得越多,強迫傾向也就越嚴重。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按照「規律」來進行,稍有改變就會有一種不安和恐慌感,習慣於擁有「習慣」的生活,雖然刻板、無聊甚至有些神經質?如果是這樣,就需要警惕了。強迫型人格並不是跟我們沒關係的,它就在我們身邊。比如說愛?唆的人,一般就具有強迫型人格。他們往往過分注意細枝末節,過分認真、細緻,過分追求完美,對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管,對別人要求苛刻,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擺設非常講究,稍有不順眼就發脾氣、發牢騷。這種強迫性迫使他們用重複不休的語言來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而改變?唆毛病的辦法,也要從根本出發,糾正強迫型人格。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即便我們有或多或少的強迫型人格傾向,但通常情況下不嚴重。我們只是擁有一點點強迫型人格或者強迫型人格傾向,只要不是發展到病態的程度,是不用擔憂的。對於強迫行為較嚴重且有可能發展為強迫性神經官能症者,就只有請心理醫生診治了。但如果只是具有癥狀較輕的強迫型人格,那麼下面一些常見的幫助可以有效緩解癥狀:要身邊的人給予理解、關心和肯定;根據自己的特長從事有規律的、需要細心謹慎的工作和活動,同時也要明確自己的性格缺陷;豐富生活內容和社交活動,分散某些注意力;獲得較多的成功機會,以增強自信心。嚴格控制別人的強迫型人格Dickson對妻子還算放手,但對下屬便判若兩人。他們背後稱他為控制狂(control freak)。他喜歡操控一切,不願放手給下屬去干,總要下屬嚴格地用他自己的方法去做,還要求口頭兼電子郵件彙報,增加了下屬的工作負擔。而且他對計劃缺乏彈性,不喜歡中途更改自己的決定。讓下屬和同事最不喜歡的還有他的溝通方式。他只會批評下屬,從不給予讚賞或鼓勵。更有甚者,他好像不懂得尊重他人,經常使用侮辱性的字眼。至於他自己呢?卻從不願意聽取建議或平心靜氣接受建設性的批評。  像Dickson這類上司固然不受歡迎。現在是維基經濟(wikinomics)年代,講求匯聚網路智慧,他的管理方式落後於時代,不合時宜。未來的企業,將是一種分權、開放、參與式、流動的組織形式。嚴格層級集權的企業,勢難面對營業環境瞬息萬變,分秒講求創新的時代。我問Dickson,為什麼不信任下屬,放開手讓他們去干呢?他卻說,一旦放開手,所有事情就會亂得不可收拾,他的責任就是要管好一切。可見專型的上司背後,其實隱藏著深刻的焦慮和欠缺安全感。  病態控制欲的人不少伴隨有某種程度的強迫症、焦慮症。例如他們會不斷重複某些動作,無法停下來,比如重複看同一封電子郵件或簡訊,或者三分鐘內不停地把檔案保存一次又一次。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是他們企圖通過控制一切,來營造一個讓他們感到安心的環境。任何在他們控制之外的事情,都讓他們感到莫名的焦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控制欲強的人,其實是膽怯的人,因為他們害怕面對未知的挑戰。  情感「短路」控制狂讓人受不了,其實是他們的「情感腦」出現問題,難以感受他人的情感,又或者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  Suki的丈夫Jonathan正是西方所謂的martinet,即嚴格執行紀律,要求他人絕對服從的人。他喜歡養狗,讓它們訓練有素。他也很喜歡當軍事訓練的教官,曾經做過一些業餘紀律性部隊的教官,以嚴格苛刻而聞名,因而被上級勸退。有了孩子後,竟然用訓練狗和士兵的方法來管教孩子,就像電影」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里的上校。  Suki的孩子心智發展因而受到影響,變得經常在學校說謊,年紀最小的兒子還養成苟笑不歡的性格,不想跟父親說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不喜歡」,或 「不要」,非常負面。Suki十分擔心,可她又是柔順的女人,無力反抗丈夫,母子過得惶惶不可終日。  Jonathan和很多控制欲過盛的人相似,都是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里成長,例如長期面對家庭暴力,又或者是缺乏正面的鼓勵和關懷,以致他們要加倍自我鞭策來爭取認同。可以說,他們的「情感腦」發展不完備,短路了。利他的「情感腦」無法制衡自我中心的「爬蟲腦」,反而助長了後者的扭曲心態。借著控制一切來營造安全感,最後變成一種扭曲的人際關係觀念。  心理建議  有病態控制欲的人可能自己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他們內在構造了一套完整的思想、行為和道德秩序,只會要求別人認同和配合。他們內心的不安和焦慮可能收藏和保護得很好,但卻苦了身邊的人。  要改善問題,他們必須培育愛的能力。這裡的愛指的是廣泛的愛,包括愛情、親情、友情和對世界的愛。所謂要學習愛,就是讓自己明白,用心營造一個能感受愛、溝通愛的環境,而不是強迫性地管治他人,可以帶來更安全美好的情感世界。  可以嘗試的具體方法包括:  1.反省自己,承認問題所在,建議先學習理性地審視自己的行為,即通過「理智腦」來制衡控制欲;  2.學習觀察和感受他人的情感,讓自己變得更感性,為堅硬的外殼加柔順劑。  3.要學習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聆聽別人的意見或和朋友分享,放下自己那一套,增進人際溝通。強迫症:與自己搏鬥的人蓋德 《火柴人》是一部經典的心理電影,這部電影構思巧妙,情節曲折。尼古拉斯·凱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名叫羅伊,患有強迫症的騙術高超的「火柴人」。「火柴人」是美國俚語,用來形容非常善於騙人的騙子,這種騙子即使只有一盒普普通通的火柴,也能騙得人們心甘情願花高價來買。 但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利用人的心理弱點來行騙的人,自身卻有著嚴重的心理問題。羅伊是一個有著嚴重潔癖的人,家裡必須一塵不染才行,情緒失控時會不停地打掃自己的房間。在外面的世界裡,他不時變幻身份,可以適應任何角色,看上去十分完美,但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他卻是一個擺脫不了自身痛苦的強迫症患者。 頭腦里的鬥爭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偶爾會出現一些強迫行為,比如床單總是整理得平平整整,稍有褶皺,心裡就不舒服,就像美國電視劇《老友記》中的莫妮卡,東西總要放得整整齊齊。但這不能稱之為強迫症,只能稱為強迫癥狀。如果偶爾出現,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無礙身心健康,則不能把它叫做強迫症。 根據《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障礙》(DSM-IV)第四版,強迫症是嚴重影響個體日常生活的周期性強迫思維或者強迫動作。強迫思維是在某一段時間體驗過的思想、衝動意向或想像,會反覆地或持久地闖入頭腦,以致引起顯著的焦慮或痛苦煩惱,比如開車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會撞著別人,總是懷疑自己是否鎖門等。強迫動作是通過反覆的行為或精神活動來阻止或者降低焦慮和痛苦,比如總是擔心自己不幹凈,反覆洗手、洗澡,以緩解心理上的焦慮,反覆檢查是否鎖好了門,以緩解自己的不安全感。 強迫症的表現類型不同,強迫症患者有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奇怪行為。比如有的人是強迫清洗,有新聞報道稱:有位強迫症患者每天要洗十幾次澡,光洗澡就要耗費八九個小時。有的人是強迫計數,比如反覆不停地數電線杆、台階,一旦被打斷,就要再重頭數起,否則就會痛苦不堪。有的人是患有儲物強迫症,他們到處收集各種東西,儲放在家中,嚴重影響生活。 通常情況下,強迫症患者會同時有強迫思維和行為。90%以上的強迫症患者同時有強迫思維和強迫動作。強迫症患者的大腦里存在著一種強烈的衝突意識,就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明明知道自己想的事情是不合理的,想要阻止它出現,但那件事情還是會反覆地出現在腦海里。大腦里似乎有兩個小人在不停地打架,最終把大腦的主人弄得痛苦不堪。 強迫症患者的一般性格特點是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爭強好勝,做事謹慎小心,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工作比較認真。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強迫症患者都有這些特徵,有這些特徵的人也並不一定會得強迫症。一般情況下,強迫症是逐漸發展嚴重的,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人際關係,比如有的患者因為要反覆清洗,無法按照正常時間上班;有的害怕公共場所的細菌,只好躲在家裡,不見別人。 追蹤強迫症的源頭 心理學家認為強迫症是一種病因比較複雜的心理障礙,生理、環境和心理因素都有可能 導致強迫症的產生。 在生理上,科學家通過遺傳學研究發現強迫症有明顯的家族特徵。有報告指出同卵雙生子同時患強迫症的得病率高達65%,如果父母患有強迫症,子女更有可能患上強迫症。先天的基因遺傳或後天的大腦突變都有可能導致強迫症。 研究者發現強迫症患者的家庭環境往往都不是良性的。強迫症患者的家庭成員往往不夠親密、情感表達較少,缺乏文化娛樂活動;有些強迫症患者的父母過於頻繁地懲罰、責罵他們,對他們提出了過高要求,潛移默化中強迫症患者就形成了對自我的高要求,在評價自己的行為、態度和慾望時,過於嚴厲,就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恥辱感、道德觀,從而導致強迫症。 個人的心理調節能力也是導致強迫症產生的一個原因。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強迫症是人在面對恐懼和焦慮時,通過不恰當的自我防禦機制所引發的。簡單來說,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機制,當一些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因素引起情緒衝動時,人們不自覺地使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來處理這種衝動,這樣就可以保持內心的平衡從而適應了環境。強迫症患者使用的防禦機制往往是中間型或不成熟型,如投射、退縮或者軀體化。他們面對挫折的時候,往往會退縮,以逃避現實來緩解內心的痛苦,或者遇到自己不能處理的問題時就抱怨,以便獲得別人的同情。 強迫自己取悅他人是一種病從不敢得罪身邊的人,好話說盡好事做絕好人做透!只有有人找幫忙,總是有求必應,盡心儘力!只為得到一兩句多你的好評?你有過這樣的表現嗎?那麼恭喜你:你得取悅症了!What』s 取悅證? 取悅症,亦稱「看管人性格障礙」,是一種病理狀態。大多數習慣取悅於他人者,對拒絕和敵意有根深蒂固的畏懼和焦慮,只考慮他人而忽略自己。這種過分取悅於他人的好人常常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取悅症」是一種強迫的甚至成癮的行為模式——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了。取悅者會執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認定別人也是這麼看的。但你的與人為善可能會讓你看不到別人正在利用你。為了始終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現出憤怒和不悅,不管這樣的情感表露多麼正當。而且,你會避免批評別人,以免被別人批評。心理學家把這叫做「衝突避免」(conflict avoidance),你會把對抗和憤怒看做危險的情感體驗。 在取悅症中,有三個心理要素緊緊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三角形。行為、思維和情感是三條邊,而且它們彼此互為原因和結果。例如,強迫行為受畏懼和逃避情緒驅動,並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維所支持。同樣,焦慮情緒可以引發逃避行為,而逃避行為反過來又跟有缺陷的或錯誤的思維方式有關係。取悅於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懼驅使:畏懼拒絕,畏懼拋棄,畏懼衝突或對抗,畏懼批評,畏懼孤獨,畏懼憤怒。你堅信只要當好人,總是替別人著想,你就能避免這些消極情感。取悅症實質是對消極情感的畏懼 取悅於人是個古怪的問題。乍看起來,它可能根本不像問題。事實上,「好人」這個字眼兒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恭維話。想辦法讓別人高興,這有什麼不對的呢?不過當「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了」可便不是個好現象了。患有取悅症的人其實也就類似於台灣偶像劇裡面所說的「便利貼人群」,別人有什麼事情只需要隨手寫一張便利貼,往他身上一貼叫他代辦就可以了,因為這樣的人為了始終保持老好人形象,總是不會拒絕的。他們不敢表現出憤怒和不悅,不管這樣的情感表露多麼正當。不敢拒絕、避免批評的這種心態,心理學家把這叫做「衝突避免」,也就是會把對抗和憤怒看做是危險的情感體驗而拒絕嘗試。 取悅於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懼驅使:畏懼拒絕,畏懼拋棄,畏懼衝突或對抗,畏懼批評,畏懼孤獨,畏懼憤怒。你堅信只要當好人就能避免這些消極情感。治癒自己的取悅症首先應該專註於理解和糾正取悅於人的心態,把努力的重點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悅於人的習慣上,學會表達憤怒,有意識培養說「不」的能力。取悅症的類型認知型「好人」驅使你取悅於人的動力是這種思維定式:你需要並且爭取讓每一個人都喜歡你。而你衡量自尊和定義自我的依據,就是你為他們做了多少。如果你是一個認知型「好人」,那麼你就會陷入沉重的自我虧待心態中。當你有取悅於人的心態時,你相信討好能讓你免遭他人的拒絕以及其他刻薄的對待。習慣型「好人」如果你是一個習慣型「好人」,那麼你就會被迫犧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顧他人的需求。你會為他人做得太多,幾乎從來不說「不」,很少給他人派活兒,並且會變得無力招架、疲於應付。情感逃避型「好人」對這一類型來說,取悅症主要是因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導致的。取悅症的影響1、表面上我們否認了對他人的憤怒和怨恨,但是在內心裡,我們會感到焦慮、恐慌和沮喪。在任何人際關係中,如果你的好不讓你表達自己的不快、生氣、心煩或失望,或者不讓你聽到他人的抱怨,那麼你就沒有什麼機會解決雙方關係出現的問題。2、過分取悅他人的濫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價,譬如活在對拒絕和失敗的恐懼中、充滿自卑、失去自我、時常自我責備、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無力抉擇、疲於追求完美、感覺被孤立等。3、此外,取悅症會造成心理障礙,阻止你發出和接受這些消極情感。如果你不能表達消極情感,你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得不再真實。你會被看成是平面的紙板人像,而不是立體的、豐滿的、多側面的血肉之軀。而且受到壓抑的消極情感也可能會表現為偏頭痛、緊張性頭痛、背痛、胃痛、高血壓等與緊張相關的癥狀。如何應對「取悅症」?1、應該首先專註於理解和糾正取悅於人的心態。2、把努力的重點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悅於人的習慣上。3、學會表達憤怒。4、練習說「不」的能力。5、最後,也可能在你的取悅症中,沒有哪一個根源更突出。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一個方面開始自己的改變過程,效果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測試:你是否有強迫症呢?先別說沒有,11張圖,試一試便知!
把尿,會把出強迫症的孩子嗎? 60分媽媽月華2016-04-26
最易患上戀愛強迫症的星座,看看你上榜沒?
如何改掉晚睡強迫症
敢於帶著「萬一」來生活

TAG:強迫症 | 自己 | 強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