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語文等19個學科的課程標準。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是在新世紀課程改革歷經十年實踐的基礎上展開的。儘管是低調亮相,但大家對於這件教育界的大事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從課程標準的基本面貌上看,此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有較大的調整變化,各個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訂。如「前言」部分中,導言是全新的;課程性質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補充,正面回答了語文課程是什麼的問題;四條基本理念沒有變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設計思路有較多的修改……

一、 總覽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的主要變化

總體關注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相比「實驗稿」,主要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黨中央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語文課程中的滲透。

學科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在「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條里,增加了如下一段話:

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價值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二、課程基本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不是在聽、說、讀、寫的語文過程之外另加一項內容。必須與語文目標融合、滲透,而不是離開語言文字,專談思想政治。提倡教學儘可能要做到緊密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也反覆強調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價值教育。「教學建議」的第三條指出:

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在任何情況下,語文教學都要堅持這一教學思想,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

2.進一步突出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自然,關注自己的成長,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社會責任感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這方面的道理,還應該在閱讀、表達的活動中,通過引導,使他們在精神上受到激勵、感染,讓這種意識成為自覺的行動。

培養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避免圍繞知識條文、概念定義耗費精力。要培養這方面的實踐能力,不能光靠反覆做題,學會應對考試,還要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生活聯繫起來,和各種學科的學習聯繫起來,根據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需要,在運用中真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是當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語文學科也應該和其他學科一樣,高度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語文課程中,應該逐漸改變「告訴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習從習以為常的語言現象和事實中發現問題;在自己的表達中,努力擺脫模式化的套路,尋求語言運用的創新。實施創新教育,還必須改變刻板劃一的教學模式,創設生動、活潑、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獲得展示自己語文學習成果的機會。

3.進一步突出語文學習的核心目標——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這一次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關於「課程性質」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強調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須聚焦於「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一、課程性質)

課程性質第一句就是對「什麼是語文」這樣一個問題的解答,這也是六十多年來我國第一次對語文課程性質所下的定義。關鍵詞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強調課程目標和內容聚焦於「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突出「綜合性」「實踐性」特點。也就是說,語文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語文教學可以因教師風格的差異而異彩紛呈,但是教學目標和內容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教學的種種舉措和行為也都應該緊扣這一核心目標。

怎麼理解「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我們都應該樹立這樣一種理念:課程的目標不是落在關於語言、文字的知識系統和學科規律的理論體系上,語文課程是要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實踐學會「運用」,或者說學會「駕馭」語言文字這種工具。

以此作為依據,我們會發現在語文教學中,有一些做法背離了語文課程核心目標,是不可取的。

例如: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脫離課文的語言文字運用情況,討論、評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盲目發散。學習語文的第一步,應該下在對具體語言材料的積累、品味、感悟上。閱讀教學可以從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現象入手,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蘊;也可以從整體閱讀的感悟出發,到語言文字中找出依據。總之,要緊扣語言文字的運用。

還有單純注重對文本意蘊領會的「深」和「透」,教師「講課」所考慮的重心在於如何把學生給「講懂」了,而忽視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理解」「聽懂」「記住」,只能是語文教學目的的一部分,小學生學習語文,還應該多下工夫積累詞語,學會運用詞語進行表達。

4.進一步增強課程目標的切合性和教學實施的可操作性。

此次新課標的修訂,考慮了十年課改實踐中反饋的比較集中的意見。儘可能明確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對,以利於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

有的部分原先設定的目標難度過高,需要適當降低。例如關於默讀的要求,實驗稿的語文課程標準是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011版新課標則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的要求放到了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中,適當降低了第一學段的閱讀難度。

有的地方需要補充說明,要強調改變繁瑣的教學過程和過於理性、抽象的要求;

有的地方要修改對「目標」、「建議」的表述,力求使各學段目標的梯度和層次及有關表述更加清晰;如新課標的評價建議中針對不同學段在識字寫字、閱讀等方面的評價都提出了具體的評價要求,更有利於廣大教師操作。

在「課程目標」和「實施建議」中,還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關於語文學習的關鍵性要求,補充相應的措施和說明。例如,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對於推薦閱讀書目和誦讀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調整和補充。

5.針對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提出一些新的建議和措施。

在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些偏差。針對目前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某些新的偏差,課標也有意提示糾偏,特彆強調要加以改正。

如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就明確要求改正和防止。

二、解析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具體改動

關於具體改動情況,將從語文教學的幾個基本內容:漢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語法修辭知識幾個方面談起。

(一)關於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教學

關於漢字教育,是這一次修訂工作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在這方面,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1.錯別字情況嚴重;2.書寫質量普遍偏低;3.有的地區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負擔過重。這一、二兩個方面的問題,既存在於中小學生之中,也存在於成人之中。從全國來看,寫字質量普遍下降的趨勢,並未得到有效地遏制。

漢字書寫的教學問題成了一個大問題,應當引起我們每一位老師的高度重視。要轉變漢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簡單地把識字寫字的學習當作閱讀、寫作的附庸。學習寫字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規範意識、書寫技能、習慣、性格養成的過程,是體會和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這個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關注到了,在2011版語文課標中有關「識字、寫字」的目標中,做了比較明顯的調整與修訂,在加強寫字教學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舉措:

1.從第一到第四學段始終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良好的寫字習慣,強調書寫的規範和質量。(實驗稿主要在第一學段提出這樣的要求,其他學段不再提出。)

2011版課標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對識字、寫字教學與漢語拼音教學的具體建議中做了如下內容的增加與修改: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漢字書寫的問題教育部也看到了,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在教基二〔2011〕4號文件中專門發出關於加強書法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確寫字的基本要求,並且把有關任務落到語文課里。加強書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視在養成良好習慣、陶冶性情、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方面的作用。不能簡單地將書法教育理解為單純地寫字。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從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三到四年級的學生除了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還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級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

同時,為了把寫字教學落到實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還明確規定了書寫練習的時間:

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學習書法重在書寫實踐,要落實學生的書寫時間,引導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書寫實踐,並加強指導。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必須在寫字教學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要做到天天練,確保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的指導下隨堂練習,教師要關注學生練習的過程和寫字的質量。及時幫助學生保持正確的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書寫技能。

2.適當降低第一、二學段識字寫字量的要求。

如第一學段,識字量由「1600-1800」改為「1600左右」,寫字量由「800-1000」改為「800左右」。(課件)

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與內容(二、學段目標與內容)

第二學段,寫字量由「2000個左右」改為「1600個左右」。

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與內容(二、學段目標與內容)

第三學段,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與內容(二、學段目標與內容)

修訂後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不同年級學生寫字量做了適當調整,以更好地遵循識字寫字循序漸進的規律。調整之後,低、中年級適當減少了寫字量,高年級相應增加了寫字量,整個小學階段識字寫字總量保持不變,仍然要求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在第一、第二學段,對學生的識字量和寫字量,不要急於趕進度,先要在學生寫字姿勢、寫字習慣和規範意識上下功夫,而且必須抓緊抓實,持之以恆。

3.針對識字寫字學習負擔過重的問題,在教學建議中進一步強調多認少寫的教學原則

希望下功夫扭轉多年來形成的每學一字必須達到「四會」要求的教學觀念和做法。傳統教學中的「四會」難倒了學生,也破壞了胃口。

例如:什麼叫「書」?字典中的第一個解釋是成本的著作,除此之外還有七種解釋,用於不同的詞語中、語境中。讓學生怎麼講?還有「走」字,什麼叫「走」?基本字義就有十種,怎麼講呢?所以,新課標強調「多認少寫」,重在運用,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4.在國家語委和有關專家組的支持下,推出《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

《附錄4 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是識字、寫字教學的基本字表。其中的300字應作為第一學段教科書中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內容。

《附錄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共收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又分為「字表一(2500字)」和「字表二(1000字)」。「字表一」中的2500字可作為第三學段識字、寫字教學評價的依據。

過去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普遍是對具有不同教學難度的字,在不同教學階段,採用同樣的方法平均使勁,往往每學一字都要求學生抄寫十遍二十遍以上。實際上,不同的學習階段識字寫字的難度也不盡相同。《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在初級階段熟練掌握300個「基本字」。選出的這些高頻字裡面包含漢字的各種筆畫類型和基本間架結構類型,學生多花一些工夫認識、體會並且練好這些字以後,學習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時間和力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具體提出了各學段識字與寫字的評價標準。

第一、第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第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學段還要關注學生的毛筆書寫,第四學段還要關注學生基本行楷字的書寫和對名家書法作品的臨摹。義務教育的各個學段的寫字評價都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第三學段要求學生會寫2500個字。對學生寫字學習情況的評價,當以本標準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字表一為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二、評價建議)

「評價建議」對不同學段學生識字、寫字做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各學段目標的梯度和層次及有關表述更加清晰,增強了可操作性。

(二)關於閱讀教學

1. 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

請老師們關注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建議: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根據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大家都注意到的一些偏差,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進一步強調了關於語文學習的關鍵性要求,並補充相應的措施和說明。認真讀一讀這些增添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性要求正是針對當前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弊病提出了加以改正的建議和措施。那麼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哪些弊病,歸結起來不外乎以下五種:

成人化的唯美主義。特別是在公開課上過分講究形式,對家常課的影響很不好。殊不知成人的那些唯美追求,可能會令聽課的教師讚嘆不已,但不一定為學生所賞識,所接受。

虛高化的深度解讀。教師在解讀教材上花工夫沒有錯,但「深入」必須「淺出」,重要的是引發學生自己的解讀。如果教師只能「深入」而不能「淺出」或是一味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學生則難以形成紮實的語文素養。

僵硬化的全盤預設。教師的預設精細綿密,而教學過程就成了滴水不漏地「走教案」。在這樣的課堂里,沒有學生的現場生成,有的只是讓學生俯首應和,被教師牽著走,上演了一出教學的「木偶戲」。

泛泛化的人文灌輸。語文課程有很強的人文性是對的,但如果教師不牢牢把握「人文就在語文中」這個度,落入人文灌輸的誤區,學生也就只能成為被灌的「容器」。

邊緣化的兒童實踐。語文教學的過程應當是教師引領下學生親身從事語文實踐的過程,這也是修訂版的課標十分強調的。當有限的課堂被上述的幾個方面佔領,沒時間讓學生作語文的實踐活動,學生怎能學好語文!

基於以上幾種現象,新課標做了修訂,強調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2.正確認識有感情朗讀。

課程目標中關於「有感情朗讀」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指出: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慣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的要求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二、評價建議)

關於有感情朗讀方面,新課標倡導自然,防止矯情做作。老師要首先能夠正確認識「有感情朗讀」,做到能夠「讀進去」,還可以「讀出來」,真正讀懂了文章後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3. 提出新的閱讀要求——「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要求。

2011版課標在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了一種新文本的閱讀要求: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

所謂的「非連續性文本」,就是指「通過閱讀數據、表格、清單和憑證單、使用說明書、地圖等進行說明、解釋和討論」。其關鍵詞為「說明、解釋、討論」。 「非連續性文本」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特點是直觀、簡明。

學生雖然不知道什麼是「非連續性文本」,但對這類閱讀材料並不陌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要注重對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的指導。根據2011版課標的要求,五、六年級學生閱讀的只是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學習的目標是「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因此,閱讀這類文本要著重指導學生從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組合信息的方法。學生剛閱讀這類文本,可以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了解文本提供的材料主要是講什麼,然後展開閱讀,整體了解所講的內容,用勾畫的方法找出和主題相關的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

4.此次課標修訂,進一步強調要認真抓好讀書這一根本環節,要求高度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能力

讀書是學習語文的第一要務。學語文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讀書,讀精品。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不呈「顯性」狀,多方面語文因素的提高會出現語文水平的「跳躍」。

抓好「讀書」這一環節還應對課外閱讀格外重視。這次新課標修訂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格外關注的。

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新課標推薦學生課外閱讀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各類歷史、文化讀物及傳記,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課外閱讀著力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詩抄》《紅岩》等宣揚革命傳統的書目。

對比課標「實驗稿」,語文科目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增加了背誦篇目。其中小學階段增加了6篇,分別是: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漢樂府;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韋應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曾幾;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朱熹。

同時刪去了一篇《樂游原》(向晚意不適)。

增加背誦篇目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傳承傳統文化。

5.具體提出各學段閱讀評價要求。

精讀的評價:第一學段可側重考察對文章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詞句的理解、積累;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通過重要詞句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以及對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學段側重考察對文章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的了解領悟。

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第一學段側重考察學生能通過朗讀和想像等手段,大體感受作品的情境、節奏和韻味;第二學段側重考察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細緻閱讀,具體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語言;第三、第四學段,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應根據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進而考察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二、評價建議)

這裡並沒有將閱讀教學評價的所有改動一一羅列,只是擇取其中改動幅度大、相對比較重要的內容供老師們參考。教學中老師們可以進一步關注新課標中的閱讀教學評價,細心揣摩其中的變化和變化中所折射出的理念。

(三)關於寫作教學

目前有不少學校搞「提前量」,小學一二年級就布置寫作文,是不合適的。課標修訂一二年級定位為「寫話」,三年級開始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強調作文教學一定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現在作文教學那種完全面向考試,只教套題作文、餡餅作文、宿構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長假大空的文風,助長文藝腔,對學生的人格成長也是有很強的負面作用的。所以這次課標修訂特別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課件)

關於寫作教學,在「教學建議」中,把「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一句改為:「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進一步突出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要求。「教學建議」繼續強調「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同時還要求「抵制抄襲行為」。

此外,還對寫作教學建議進行了一些補充說明:

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繫,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

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路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四)關於口語交際教學

在關於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關於「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問題有教師提出,希望在課程標準修訂時補充「語文知識的序列」和「內容標準」。但是為了防止過分細化和系列化,不使課程標準顯得繁瑣,並對教師造成束縛。修訂工作組採用了「不宜採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來進行提醒,其實這也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理念在課標中得以貫徹的一個體現。

(五)關於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建議中做了多方面的補充:

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聯繫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增強抵禦風險和侵害的意識,增強在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互動中的應對能力。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節中的指導作用。

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跨學科學習,也應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

積極構建網路環境下的學習平台,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六)關於語法修辭知識

關於語文知識的問題,也是有些爭論的。現在老師們受制於應試教育,很注重做題,注重講授和操練所謂系統性的語法修辭知識,這並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而且容易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厭煩。課程標準特彆強調要擺脫對語法修辭等概念定義的死板記憶,必要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保留,辦法是隨文學習,不必刻意追求系統性。

這次修訂將原來的附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內容擴充了,增加了關於漢字、拼音、閱讀、寫作、文學等方面的知識,不過並沒有完全採納將語文知識「細化、系列化」的建議。

本標準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涉及到語音、文字、辭彙、語法、修辭、文體、文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指導與點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字、寫字、閱讀與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而不在於對知識系統的記憶。因此,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定義進行系統、完整的講授與操練。

本標準通過所附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對相關內容略加展開,大致規定教學中點撥的範圍和難度;這一部分提到有關的名稱,則便於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語言現象和問題時稱說。關於語言結構和運用的規律,須讓學生在具有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語感的基礎上,在實際運用中逐步體味把握。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

三、關注修訂版語文課標在繼承中的弘揚與發展

課改本身就是一個在繼承中變革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也是一個在繼承中弘揚優點,修改調整,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過程。因此,當了解了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的總體變化、細節變動之後,還要重點關注語文課標「修訂版」都堅持了「實驗稿」的哪些基本思路:

1.堅持語文課程對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價值追求。

2.堅持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素養——養成的課程基本模式。

3.堅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教育中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良好發展。

4.堅持在語文課程的實施中準確把握本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

5.堅持推進學習方式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積極吸收當代教育新理念,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中提高人文修養和創新精神。

6.堅持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認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經驗,在學習語文的各個環節中,把讀書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7.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這次語文課標修訂,希望在語文教育思想、課程目標、內容方面能為小學初中語文教學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體的實施建議。總的是要盡量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往素質教育靠攏,同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特別注意激發興趣,保護天性,學會學習,這樣也許可以更好地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引導,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那就是: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這「三個基礎」是新的提法,放在新課標第一部分前言中,對語文課性質與教學總體目標有簡練到位的表述。

四、學用結合不斷深化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頒布後,有一個不斷學習、理解並付諸實施的過程。

老師們閱讀新課標,關注有哪些改動與自己的教學有關,有哪些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時間如何安排等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僅僅抱著這種期待,課標可能不太「解渴」。因為課標畢竟和教學大綱或考試大綱不同,它是指導性文件,在教學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體、統一、硬性的規定。新課標不是一根繩子,不是用來束縛大家的,它是動力,激勵廣大教師在教學中深度領會、結合實踐、進行誨海衝浪。

學習「課程標準」,正如「通知」中所說,「要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和主要變化」,結合實際認認真真地學,踏踏實實的學,內化在頭腦里,落實到行動中。


推薦閱讀:

2011年十二星座仕途運勢
Journey 在 2011 年 E3 上一共獲得了多少獎項?
2011年銀行業年報橫向對比分析(下)
屬雞人士的2011年運程
2011年春季學前班幼兒評語

TAG:教育 | 語文 | 標準 | 義務教育 | 義務 | 課程 | 解讀 | 2011年 | 語文課 | 2011 | 課程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