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君:不同的員工,不同的管理方式
07-11
作者:楊柳君 對每個員工都一視同仁的「以人為本」,在實踐中也許只是一個良好的願望。 生活中,我算是一個相對溫和的人。 平日里不喜歡與人發生爭執,工作中對待下屬也基本上屬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型,雖說有時也難免欠缺耐心,但總的來說還算溫和型。 但在多年帶部屬的過程中,我的管理方式也逐漸學會了應時而變。 做企業是很實在的,來不得半點虛假。 特別是對於那些創業者來說,創業的磨礪讓他們活的越來越真實。真實的面對市場,真實的面對工作夥伴,真實的面對自己。 因為只有真實的東西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考驗。 曾接觸過一些國有企業的管理者,甚至是高管,隱約中總能感受到他們身上或多或少的浮誇之氣。 這也是環境使然,國有企業是有娘養的孩子,不用操那麼多心。作為一個後來者,也許跟對人,說對話,進而做對事才是保得「前途無量」的良策。 認識一位知名大型中外合資企業的中方高管,在旁人眼裡該人風光無比。 每年領著優厚的薪酬,身居高位,手上握有充沛的資源,因各種原因找上門拜託他「關照」的人絡繹不絕,生活彷彿怡然自得。 在與他逐漸熟識了後聊起,才知道工作中他也有著很多的不如意,而且這個不如意更多是來自企業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語言上的言不由衷,心性的隨波逐流,縱然不是心甘情願,但身在國有企業的大環境里,卻也令他無可奈何。 相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是沒娘的孩子,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創始人們,經歷過創業的那些深刻的經歷,他們被打磨的越來越趨於追求真實。 當然,我們這裡要排除那些雖身為民營企業,實際上企業的發展依賴於各種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得靠重要人物特殊「關照」才能存活的企業,而非憑藉過硬的產品或服務立足於市場上的企業。 於我來說,經歷了創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也明了基於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 也因此帶過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能力基礎的下屬,對他們之間的區別有些感觸。 曾經帶過一個部屬,上海某著名大學的應屆畢業生。 該部屬當年高中時數學成績就出類拔萃,得過全國大獎,高三時本已是保送清華大學的不二人選,但可惜在一次關鍵的競賽中意外失利,喪失了保送名額,只得參加高考,最後入讀了上海某著名大學。 我們暫且稱他為小Z。 小Z剛進入公司時我就知道我們的廟小,容不下他,他很難與企業長期發展。 但無論如何,既然進來公司了,還是要彼此珍惜,以誠相待。他在企業里做一年也好,做兩年也好,在這個過程中不論作為上司的我還是作為下屬的他,我們都必須全情投入。 在展開工作後不久,小Z日漸體現了他優秀的知識結構,優於同齡人的領悟力,以及極強的上進心與自尊心。 我給他布置工作時,只需提綱挈領的講述該工作要實現的目標,並給出我的建議供他參考,與他確認完成工作的最後期限即可。 在剛開始的幾次工作執行時,畢竟是剛走出校門,小Z難免未脫學生的稚氣,做事目標感不強。但在經手了幾個工作項目,再輔之我適當的點撥,他很快便能舉一反三了。 接下來的工作,他完成的越來越漂亮,時不時還能給我些啟發與靈感,我對這個下屬也越來越滿意。 他乾的愉快,我輔導的也很有成就感。 一項新的工作項目下來,我會與他進行充分的探討,向他介紹項目的整體情況,讓他具有全景思維。在工作布置前充分聽取他的建議,在具體的工作執行過程中,我對他也很放手,讓他自由發揮,他也幾乎未令我失望過。 那段時間,我為有這麼能幹的下屬而自豪。 我的工作在他的得力協助下,也輕鬆了不少。我嘗到了優秀部屬給管理者帶來的甜頭,合作愉快不說,令我省心省事,把我解放了出來,能有更多的時間做更重要的工作。 一年以後,一家上海的知名外企向小Z拋出了橄欖枝,我也鼓勵他去勇敢的嘗試。 知名外企能給他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他有機會接受更周密的人才訓練計劃,作為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上司,我們亦師亦友,我當然不會自私的給他「畫餅」,努力說服他留在我們的身邊,我放手鼓勵他自由飛翔。 當然,他對我給予他的指導也很感激,離開公司多年還經常來電話問候我。 雖然只是一年的相處,這個具優秀潛質的下屬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與他的工作配合很是默契,這也是我本人喜歡的管理風格。 給下屬足夠的空間,足夠的自由度,充分信任,充分尊重,充分放手,鼓勵讚美遠遠多過批評。 我帶他帶的很輕鬆,很有成就感,他自己乾的也很愉悅,雙贏。 當然,我也曾帶過相對基礎比較差的下屬,這些下屬給了我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讓我的管理風格日趨多元化。 作為中小型企業來說,員工的忠誠,員工的個人品格很多時候要比他的個人能力重要的多。 身為小型企業,能提供給員工的薪酬福利相對是有限的,從某個角度來說,發展空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人才的選用育留上,很顯然不如知名大企業那樣有更大的選擇餘地。 一次聽到某個企業的管理者抱怨他的同事能力普遍不行。對此他的觀點是,這都是人力資源部門招聘工作的失責,沒招到對的人,竟招些素質「不高」的同事進來。 初聽起來,他的這席話似乎很有道理,實際上卻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味道。 我們身邊,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當你述說帶下屬的不易時,他會說那是你沒招到合適的人,如果你招到了合適的人,一切就很簡單了。 哎,哪有那麼容易啊。 現成好用的人才誰都想要,那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況且人才還是自己培養的才會忠誠,才會與團隊結成血濃於水的深厚情誼,才能合作的長久。 市場上那些別人培養出來的「人才」,一般情況下也很難忠實於你們的企業。 再說了,這招聘是雙向選擇,你看的上人家,人家不一定看的上你。 你好說歹說「連哄帶騙」勸進來的所謂人才,留住他們的成本是不低的。這成本既包括經濟上的成本,更包括管理成本和其他一些隱性成本,你恐怕時刻得討他們的「歡心」,這樣的日子豈不心累? 所以對於非著名大型企業來說,那些數量眾多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對人才的選擇往往是要妥協的。 如果你那麼挑剔,如果你總希望找到「合適」的人,你恐怕無人可用。 所以,招進來的人總有這樣或那樣不滿意的地方,作為管理者我們該做的便是因材施教,用人所長,適當調教。 對於一些能力偏弱,但價值觀堅定,忠誠於企業的員工,我們要做的恐怕就是耐心的指導,支持他們的成長了。 我有個部屬,暫且稱他為小C。 很單純、很質樸的一個小夥子,由於常年受到原生家庭的熏陶,他有一些相對錯誤的價值觀。畢業的學校不是什麼有名的學校,大專學歷。 他對企業的願景認同,對企業忠誠,在一番調教後能堅持任勞任怨的工作,比較勤奮。 剛開始時,我在指導這個部屬時仍然沿用之前的管理方式,在工作指導中對他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但一段時間過去了,我發現他的工作毫無起色,他個人的進步也不大。 我有點納悶,找他又談了談。 再過了段時間,卻發現他的工作仍然沒有明顯的進展,身上存有的缺點也沒太大改觀。 終於,在一次因他的工作缺失耽誤了工作小組的進度後,我忍不住沖他發了頓脾氣,狠狠的教訓了他,他可能是第一次發現我這麼「凶」,也有點吃驚。 我嚴肅的指出了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深刻剖析了他心態、品格上存有的問題,並毫不妥協,嚴厲的定出了他下階段的工作目標。 令我頗感意外的是,一個星期後,他經手的工作居然大有改觀。 他這個改變令我有一絲欣喜,好歹他也不是個「扶不上牆的阿斗」,好歹還能受教。 接下來在對他多次的輔導中,我發現對於小C,溫和的管理根本就談不上是什麼管理。 相對於我前面提到的小Z,小C對問題的領悟力差強人意,更重要的是小C 的責任心、上進心、自尊心都明顯遜色於小Z。 如果用輔導小Z的方式去對待小C是完全行不通的。 後來在與小C的溝通中,他坦誠的告訴我,他也覺察到了自己品格上的劣根性。 他說,對於他而言,嚴苛的上司,相對強勢的管理恐怕才能真正的觸動到他,驚醒他,幫助他。他因此才會有要干好的壓力和動力,他需要強加的外在力量,他自述自己管不好自己,只有外力才能推動他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如此看來,人有不同的個性,員工有不同的能力基礎,一刀切的「以人為本」,凡事與員工有商有量,謙恭禮讓,也許在工作實踐中不那麼有效。 對於企業來說,特別是對於絕大部分成長中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在工作實踐中,恐怕能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能提升企業績效才是真功夫。 不囿於某招某勢,對不同層面的員工施以不同的管理方式也許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要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摸索、思考,總結、分享,不斷提升管理實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