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消化疾病 or 精神疾病?要分清!

導讀:胡大一教授上午共看了15 位患者,其中竟有7例癥狀主要歸因於焦慮或抑鬱,如果胡教授邀請你來對以下 2 例重症患者進行會診,會診記錄你打算怎麼寫?

冠脈 20% 狹窄:卻是「驚恐發作」

女性患者,63歲,半年來反覆發作胸悶、胸痛,嚴重時有瀕死感。有高血壓,但血壓一直控制平穩;無糖尿病,血脂正常。

患者近期癥狀加重,發作頻繁,一周來每天都去急診。但每次查心電圖正常,肌鈣蛋白正常。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僅前降支中段狹窄20%。

但醫生仍按「冠心病」給予治療,處方有他汀、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美托洛爾、地爾硫卓、曲美他嗪、欣康。每次急診都滴注丹紅注射液。

另外,患者經常頭暈、乏力。頭顱CT 顯示有腔隙梗死,於是被診斷為「腦缺血」,又服用6種中西藥。

患者服用這麼多藥物,毫無療效,但每次就診都依然按照處方拿葯。

與北大六院常駐人民醫院的曲珊大夫一起對該患者進行會診,發現患者常年嚴重失眠、焦慮,癥狀表現是典型的「驚恐發作」。

冠脈 40%~80% 狹窄:卻是「重症抑鬱」

患者男性,61歲,滿面愁容,主訴為「胃痛」。到某綜合醫院就診,巧遇經過的一位心血管介入科醫生,患者向醫生諮詢該看什麼科。醫生說冠心病心肌梗死可能表現為胃痛。可收到心臟科,做個冠狀動脈造影看看。

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不吸煙,不喝酒。冠狀動脈造影顯示,三支血管都有40%~80%的狹窄。於是在患者右冠狀動脈近端狹窄80%處放置一個支架。

但患者術後癥狀無任何改善,轉消化科做胃鏡檢查,無明顯異常。胃痛為持續性,與運動無關。醫生建議可在其他部位再放 3 個支架。患者親屬中有醫生,建議慎重考慮。

經仔細問診,該醫院完全忽略了患者的明顯自殺傾向,患者有重度抑鬱表現,而醫生卻圍繞冠狀動脈的臨界病變做了介入治療。

胡大一教授的思考

非精神心理科醫生在面對患者的軀體癥狀時,往往容易忽視與精神疾病所致軀體癥狀的鑒別診斷,尤其是胸部或腹部的軀體癥狀,常被誤認為冠心病和消化道疾病,從而做大量不必要的過度檢查和治療。

更可悲的是,治療毫無效果卻仍不改變思路。

由於單純考慮生物醫學模式,第2例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造影又顯示有多支不同程度病變,更易忽視精神心理問題。

雙心醫學:你好我也好

從醫學教育到畢業後繼續教育,在非精神心理科室,普遍缺失精神心理常識的培訓。胡大一教授多年倡導的「雙心醫學」日益受到關注,但真正把這一模式普及尚任重道遠。

願我們精神科醫生在日常工作和會診中,能向非精神科的醫護人員更好地普及「雙心醫學」,用更低更合理的成本,充分解除患者的病痛。控制無效醫療和過度醫療的同時,亦有利於醫患和諧。

轉自:胡大一公眾號


推薦閱讀:

倫常道德與疾病的關係
打呼嚕到底是病么,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打呼嚕而去治療?
為什麼突然之間你就不能吃小麥了?
各科疾病匯總
疾病與忌口

TAG:疾病 | 精神 | 消化 | 冠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