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投資應該是一件簡單而又幸福的事情
作者:雁掠寒潭
1
逐利是資本的本性。
當股票市場的資本回報率顯著高於社會資本平均回報水平時,聰明的資金不請自來。
反之,當股票市場的資本回報率顯著低於社會資本平均回報率時,聰明的資金就會抽離,去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品,直到價值窪地被填平,這是一個可以稱之為「真理」的鐵律。
以利率為例。
按中國人民銀行目前執行的1.5%一年期存款利率計算,100元存滿一年獲得1.5元收益,那麼對應一年期收益的股票市場市盈率是66.67倍。
也就是說,上市公司66.67倍的市盈率等同於一年期存款利率。
一些聰明資金當然不滿足於這個回報,於是理財市場相對高收益出現了。
以一款年化收益率為5%的理財產品做標準,則對應的是證券市場20倍市盈率。
如果低於20倍市盈率,其收益率已經高於理財產品,除了風險因素外,收益率水平已經對理財市場具有相當高的以引力。
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和追求更高收益率的資金會在逐步填平這個窪地,直到20倍乃至更高市盈率,理論上說,這隻股票至少有一倍的上漲空間。
所以無需擔心股票不漲,不漲是因為回報率還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或者這種吸引力還沒有被認識。
《論語》有云: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莫患莫己知,患為可知也。
意思是不要憂慮自己有沒有位置,而要憂慮你有沒有立足這個位置的能力,不要憂慮你不被人賞識,而要憂慮你有沒有被人賞識的素質與能力。
用在投資市場的解釋就是:不要憂慮你的股票不漲,而要憂慮你的股票是否有上漲的能力,不要擔心你的股票不被市場認同,而是要思考你的股票有哪些被市場認同的因素。
回報率提升是驅動股價上漲的內在最本質因素,也是資本市場能夠進行資源配置的基本原理。
即使是收購或兼并重組、題材炒作,也是基於「基本面變化帶來回報提升」這個基本原理。
這個原理永遠有效,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2
既然資本回報率高低對吸引資金如此有效,那麼按市盈率排序選股不就可以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以10倍市盈率為例。
10倍市盈率是以上年每股稅後利潤為基礎,假設未來10年每股稅後利潤均保持這一水平的回本時間,折算成年化收益率為10%,這個回報水平在目前的理財市場已經足夠高了。
然而,10年間,且不說企業面臨的客戶需求、競爭對手等外部環境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即便企業自身經營能力也會發生巨大改變,能不能兌現年化10%的收益要划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所以,用市盈率看估值僅僅是一個大致參考,重點還是分析企業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趨勢。
如果不會改變,按現實利率水平上漲一倍不是難事,一旦基本面發生重大改變,即使再低的估值也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
資產估值,也不僅僅是本益比這個指標,它還與公司的資產規模(總資產與凈資產)、資產結構(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負債結構與水平(資產負債率、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比例)、盈利水平(凈資產收益率)、運營效率(流動、速動比率、流動與速動周期)、發展潛力等高度相關。
正是因為企業千差萬別資產質量與形態,對公司價值進行評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即使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的估值也不一定相同,對同一專業機構的評估結果,買賣雙方都存在重大分歧的情形。
基於對資產價格評估的困難,通過證券市場交易,讓買賣雙方直接議價,只有達成共識才能成交,不失為一種具有公平和高效率的方法。
3
市盈率是一個以過去經營績效考量的指標,是靜態的,考量未來未必公允。企業的經營不是一成不變的,增長才是獲取更高收益率的關鍵。
以30倍市盈率測算,回本期限為30年,不考慮複利,年化收益率為3.33%。
假若企業利潤年均增長30%,則年回報率第一年為3.33%,第二年為4.33%,第三年為5.63%,第四年為7.32%,第五年為9.51%,第六年為12.36%,第七年為16.07%,第八年為20.90%,第九年為27.16%,第十年為35.31%,第十一年為45.91%,第十二年為59.68%,第十三年為100.86%。
以上數據表明,至第八年,回報率已達到106.61%,全部收回投資,且從第十三年開始,即使企業保持平穩,不再增長,初始投資也將每年獲得超過100%的回報。
這不是養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雞、會帶來財富的「搖錢樹」嗎?不是請了一個每日為你創造財富且不用支付任何成本的「財富機器」嗎?請問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激動的投資?
相反,十年過去,那些每日忙於選股、追漲殺跌的股民中的絕大多數恐怕仍處於虧損狀態。
查理芒格認為好的投資不需要考慮退出的問題,甚至終生不退出,原因就在這裡。
這個增長模型沒有計算複利,也沒有考慮估值水平的變化。
相反,對於高成長企業,市場願意給更高的估值,如果考慮這兩點,長期投資的收益將無窮大。
對於一個增長的企業持有時間越長,回報率越高,時間價值在個人財富密碼里得到了充分體現。
連續十年以上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中國上市公司中並非罕見。
翻開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的上市公司資料庫,那些保持長期高速增長的公司一目了然,它們的市場走勢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4
長期價值投資,是試圖以企業自身經營的增長複利來替代頻繁操作帶來的複利(不一定是複利,理論上一半左右將是負利),它考慮的問題非常簡單:
第一個考慮的是企業的經營環境,包括企業所在的市場是一個逐步放大還是縮小的市場?是否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是否願意為此服務和產品買單?
市場飽和度的現實及長遠情況?消費市場可能出現的天花板在哪裡?現實與未來之間的距離還有多遠?
目前的主要產品及競爭對手是哪些?消費不能得到較好滿足的痛點在哪裡?未來主要的創新方向是什麼?等等。
第二個是企業自身經營能力的問題,包括企業的原發性技術能力是哪些?與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哪些?哪些正在改進哪些從未改進?
企業的主要能力(技術研發能力、產品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價格、市場營銷能力、財務支持管理能力、企業組織與管理能力等)評估等等。
如果企業的消費市場處在一個長期放大(巴菲特形象地稱之為「雪道」足夠長,或者叫「賽道」足夠長)的環境而公司競爭力足夠強,那麼,這個公司就是一個長期成長的目標。
作為投資人,只需要像一個真實的股東一樣,認真閱讀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報告和財務報表,明白公司的進展與不足,關注改進即可。
公司經營保持線性增長的比較少,多數是曲折式增長,在經過一個高速增長階段後,往往需要整固,再上台階。
這既是公司面對的經營市場的規律,也是企業經過增長後強化業務和管理體系的需要,這也是世間萬事萬物發展的一個客觀規律。
從過去20多年一路走來的超級大牛股看,在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無不間中出現一到兩年的低增長或負增長時期,判斷是間中調整還是發展趨勢逆轉,只需要重新審視以上兩個問題即可。
5
要弄懂投資標的所在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公司內部的經營管理兩個問題,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真正的投資大師是每投資一個標的,就要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正是通過這種持續學習的方式去擴充自己的能力邊界,通過能力完善達至財富的積累。
但是多數人無法體會這種成長,他們在波動的市場中匆忙地做出買入和賣出的決定,這對個人的長期成長毫無益處,多年的投資能力積累始終在原地踏步,有的甚至焦頭爛額,遠離了投資為美好生活服務的初衷。
6
波動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回過頭去分析,有時甚至超越了一隻股票本身能夠提供的利潤空間,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對波動趨之若鶩,以致於忘記了投資的本質。
說它是理論價值,是因為拐點隨時有可能出現,操作難度非常大。
生於波動,也必然困于波動,極有可能死於波動。
正如查理芒格所言: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個地方,我一輩子也不會到那裡去。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恪守投資本道,在理念上不忘「與上市公司長期成長「的投資初衷,在過程管理中洞悉公司經營發展變化,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有效而幸福的事情。
但是,80%的人做不到,因為多數人不願意考慮長期的事情而沉迷於短期遊戲之中。
推薦閱讀:
※女人如何觸摸到終極幸福
※老宋講故事205:餓鬼求皈依 新年送幸福
※三觀不合,也可以很幸福
※經典語錄:幸福不過是慾望的暫時停止
※「乖巧聽話」的婚姻不容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