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新思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新思考 |
劉昀獻 |
2012年08月30日08:09 |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每一個「化」實際上都是兩個「化」的對立統一。中國化與化中國、時代化與化時代、大眾化與化大眾是三個矛盾統一體,其中前者是前提,後者是目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生的兩次飛躍,既是兩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也是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兩次選擇的過程。在兩次飛躍中「三化」的使命是有巨大不同的,第二次飛躍的任務比第一次更艱巨、更偉大。 關鍵詞:「三化」;相互關係; 含義;使命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把「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1](P10)作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首要任務,深刻闡述了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對於我們黨應對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性,為我們加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一、「三化」的相互關係及其含義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2] 。這裡的三個「與」實際上已經概括出了」三化」的基本含義和相互關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三化」有各自的基本內涵,但又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同一個過程。中國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運用;只有同中國國情和民族傳統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才能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結果。時代化是靈魂,它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隨著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的歷程;只有與時代發展同進步,馬克思主義才能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大眾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武裝群眾、改造世界、改變人民命運的程度;只有與人民群眾共命運,馬克思主義才能產生不竭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密切聯繫,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與時俱進和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3]。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化」各自的基本內涵來講,每一個「化」實際上又是兩個「化」的對立統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同時要馬克思主義化中國、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同時要馬克思主義化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時要馬克思主義化大眾,在這三個矛盾統一體中,前者是前提和基礎,後者是目的;沒有前者後者就無法實現,沒有後者前者就沒有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前提,馬克思主義化中國是目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同時使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馬克思主義化,上升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高度,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理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其目的則是要改造中國,即把這種馬克思主義運用到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推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引導中華民族走向獨立解放和繁榮富強。在當代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中外發展大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準確把握改革發展實際,深入研究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不斷做出新的理論概括,增強理論說服力和感召力,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要密切關注現實問題,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前提,馬克思主義化時代是目的。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同時代特徵、時代主題和日新月異的國內外實踐發展相結合,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源泉是實踐,發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1](P11),因而必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黨和人民的實踐是不斷前進的,指導這種實踐的理論也要不斷前進」[1](P11);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目的不是為時代化而時代化,而是引領時代發展進步,是「及時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為實踐提供科學指導」[1](P12);是在推動世界格局變化、時代變遷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時代風雲變幻,不斷從世界歷史的最新發展中汲取新的營養,始終引領時代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洞悉時代發展變化大勢,站在時代前列,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才能制定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方針、政策,從而領導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仍佔優勢,綜合國力競爭和各種力量較量更趨激烈;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正從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在洶湧澎湃的時代大潮面前,我們必須以寬闊的視野、寬闊的思路、寬闊的胸襟,認識和把握世界與中國發展的大勢,在複雜多變的時代局勢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探索和把握規律性的東西,做好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文章,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前提,馬克思主義化大眾是目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體化、由學術性到通俗化、由少數領袖人物的理念變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並轉化為其行動的指南,如同毛澤東同志所說:「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4](p305);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目的還不在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目的在於改變人民群眾的命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程度取決於其改變人民命運的程度,只有與人民共命運,馬克思主義才能紮根於群眾之中並永葆青春活力。人民大眾既是實踐的主題,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馬克思主義只有與人民共命運;人民大眾才會真學、真信、真用,才能轉化為人民大眾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內在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只有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改變億萬人民群眾的命運為己任,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理解、認同和掌握,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才能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思想力量、實際能力和自覺行動。當前,隨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分配方式和利益關係的深刻變革和調整,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如何反映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不僅是擺在全黨面前必須科學回答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而且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不斷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教育、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只有逐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才能奠定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真正實現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堅實基礎。 二、在馬克思主義兩次飛躍中「三化」的不同使命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生了兩次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實際上兩次飛躍,既是兩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也是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兩次選擇的過程。三化根本的是大眾化。因為馬克思主義只有關注人民命運,人民才會選擇它,否則就會與其他主義一樣被遺棄。在革命時期,人民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因為它科學指出了工農群眾受壓迫剝削的根源和翻身解放的道路,成為人民群眾的指路明燈。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仍然要接受人民的選擇。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與探索真理的過程是一致的。人民在實踐中探索真理、發現真理的過程,也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過程,通過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人民發現當代馬克思主義仍然關注人民的命運,就會自覺再次選擇馬克思主義。 在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民族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肩上。為什麼呢?蘇聯東歐國家的共產黨沒有完成這個使命,沒能擔負起這個任務,所以失敗了。西方國家的共產黨和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也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為什麼?因為迄今為止,他們還沒有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而且力量相對弱小,因而也難以擔負起這個使命。只有我們黨有能力、有條件實現這個使命,所以我們黨任重而道遠。我們黨在90年的歷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兩次飛躍,實現了兩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應該說第二飛躍的任務比第一次更艱巨、更偉大。 在馬克思主義兩次飛躍中「三化」的使命是有巨大不同的。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來看,在第一次飛躍中,中國化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運用,主要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具體化、民族化。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理論主要之點都是如何革命、如何通過階級鬥爭,推翻舊制度,建設新制度,這個理論基本是成熟的、完善的,關鍵在於如何應用,怎麼在不同的國情和歷史條件下具體實施的問題,是城市武裝起義、還是農村包圍城市,要具體分析。在第二飛躍中,中國化則是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問題。因為馬克思恩格斯沒有成功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列寧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僅七年,而且是在與內外敵人進行鬥爭的環境中進行建設,也沒有形成系統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可以說馬列的理論寶庫中,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既少且不成熟。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的中國化,需要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的探索和理論上的創新。 從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來看,在第一次飛躍中,時代化主要是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下推動革命走向勝利,並在革命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在第二次飛躍中,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如何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並在實踐中與時代發展同進步的問題。 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來看,在第一次飛躍中,由於廣大群眾文化素質和理論素養相對較低,大眾化的主要任務在於通俗化,在於從書齋走向實踐,在於用生動活潑的民族語言、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群眾接受,通過武裝群眾,引導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第二次飛躍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關鍵在於重新使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命運聯繫起來,與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利益聯繫起來,譬如生活就業問題、公平分配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如果馬克思主義不能關照人們的現實利益,與人民群眾改變自身命運的活動毫不相干,理論與實踐脫節甚或對立,那麼再好的理論也逃脫不了被束之高閣,也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同,更不用說武裝群眾了。所以說,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事實上是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次選擇,人民是否重新選擇、認同馬克思主義,不在於別的,關鍵在與當代馬克思主義能否繼續與人民群眾共命運。 當前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從世界範圍來看,隨著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轉入低潮,特別是西方文化的全球性影響以及多元化發展,從總體上講,馬克思主義的確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機。其能否被人民重新選擇、認同,不僅決定著馬克思主義的命運,而且從深層上決定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執政黨,一定要有理論自覺,應主動承擔起推動「三化」的歷史使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N].人民日報,2007-10-25. [3]劉昀獻.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求是,2010,(5). [4]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來源:《桂海論叢》2011年6期 |
推薦閱讀:
※沒看大眾車尾標你就買,你確定買的是純正大眾車?
※聚焦|用創新理念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大眾CC怎麼樣?
※太上感應篇117_一起為大眾不為自己
※大眾三代防盜匹配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