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 這是一位媽媽整理的孫瑞雪的公益講座筆記 。
07-11
這是一位媽媽整理的孫瑞雪的公益講座筆記 .很早就看過孫瑞雪的書,《愛和自由》和《捕捉兒童敏感期》,獲益非淺. --------------------------------------------------------------------------------------------------第八屆"鵬華基金杯"愛和自由科學教育公益講座時間:2011.06.11 地點:青島理工大學北禮堂 自由中的規則 主講人:孫瑞雪 兒童靠感覺來發現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兒童裡面長人格,外面長世界. 一、自由的一般概念 自由是指一個人不受制於另一人另一些人因專斷意志而產生的強制狀態,亦常被稱為個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狀態. 自由包括:關係的自由,政治自由,內在自由,無所不能的自由,能力和力量的自由,財富的自由. 1、著重講述關係的自由,關係的自由即社會關係中自由的意義,表現為或自由或被強制. 關係的自由即不侵害他人,不侵害自己,不侵害環境的條件下做任何事.人與人平等共處. 給予孩子關係的自由即給予孩子愛和支持,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 強制的關係會使孩子形成一種人格替換. 關於人格替換的概念,請參照"童年的秘密"中的解釋: 一個成人可以通過處於兒童地位上進行活動來代替兒童,但也可以通過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兒童來代替兒童.當發生這種情況時,不再是兒童在行動,而是成人藉助兒童在行動. 夏爾科通過在他著名的精神病醫院裡所進行的實驗研究證明,通過催眠術可以替換癔病患者的人格,這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他的實驗似乎削弱了以前被當作是人性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即人是自己行為的主人的觀念.但是,夏爾科從實驗中證實,這種強烈的暗示也可以給予被試者,使他失去自己的人格,接受催眠師的人格. 這些實驗,雖然數量有限和僅在診所里進行,但為新的研究和發現,例如論述分裂人格、潛意識、升華的心理狀態開創了道路. 在童年期當兒童開始意識到自我,他的感官處於一種創造性的狀態時,他特別容易受到暗示.在這個時期,成人能夠悄悄地潛入兒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發兒童的意志,使兒童產生變化. 在我們的學校里,我們發現,如果我們過分熱情或者用誇張的動作給兒童示範如何做某些事情的話,兒童自我思維和判斷的能力就會受到壓抑.可以這樣說,這種活動跟應該支配自己的兒童的自我分離,而由另一個自我繼續下去,雖然這個自我更強有力,但它並不屬於兒童.這個外來的自我有力量剝奪兒童自己的不成熟的活動手段.通常成人並不願意這樣做.雖然他能夠通過所謂催眠的暗示支配兒童,但他並不希望,以至不知道他在這樣做,甚至也沒有意識到這種影響的存在. 在這方面我個人碰到的一些例子可能是很有趣的.我曾經看到一個2歲左右的兒童把一雙臟鞋子放在白床單上.我沒有多加思考就衝過去拿起鞋子,把它們放在房間角落裡,並說:"它們是髒的".然後,我用手把床單上放過鞋子的地方撣了撣.自這件事之後,這個小傢伙無論何時只要看到鞋子就會奔過去說:"它們是髒的".然後他又會走到床邊,把手按在床上,似乎在把它弄乾凈,雖然鞋子並沒有在床上放過. 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天,一位年輕婦女收到一個包裹.她對這件禮物表示很高興,打開後發現盒子里有一塊絲手帕,就把這塊手帕給了她的小女兒,還有一隻喇叭,她就放到嘴上吹起來.這個小孩高興地叫起來:"音樂!"隔了一段時間以後,只要這個小孩碰到一塊布,就會微笑著說:"音樂!"成人的禁令很容易對兒童的活動產生一種約束力,但在刺激兒童的反應時,這些禁令並沒有如此顯著的作用.這種約束性的影響主要來自有教養的和善於自我約束的成人,尤其是來自那些文雅的保姆.有一個有趣的例子,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單獨跟她外祖母住在鄉村莊園裡.這小女孩顯然想打開花園裡人造噴泉的龍頭,以便能看到噴水.但正當她要這樣做時,突然把手縮回來了.她的外祖母鼓勵她開龍頭,但這小孩回答說:"不,我的保姆不喜歡這樣."於是這位外祖母試圖說服她,對她說我允許這樣做.一想到能看到噴水,這個小孩既高興又滿意地笑了起來.她伸出了手,但是並沒有開龍頭,又把手縮了回來.並不在場的保姆的禁令比就在這個小孩身邊的外祖母的邀請具有更大的約束力. 有點類似的一個例子是有關一個稍大一些的孩子,他是個7歲左右的男孩.當他坐著並看著遠處吸引他的某種東西時,他站起來準備朝那個東西走去,但是,他又退回來,坐了下來,似乎他由於無法克服的意志動搖而感到痛苦.誰是阻止他起步的"主人"呢?沒有人知道,因為這種記憶甚至在兒童的心靈中也已蕩然無存. 2、權威與強制 強制:人的環境或情境為他人所控制,以至於為了避免所謂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一貫的計划行事,而只能服務於強制者的目標. 對孩子來說自己一貫的計劃,即孩子成長自身的規律和節奏.成人常常充當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強制者. 孩子天生帶有自身的生命密碼,成人應充分善待孩子的天分,准許孩子遵循自己的生命密碼成長,並提供條件儘可能的發揮孩子的天性,這樣孩子的生命密碼就會成為孩子長在肉中的智慧,不會受任何外在的因素影響. 成人需要做的:盡量避免家庭中的糾葛和暴力,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讓孩子帶大人玩而不是相反.沒有規則就沒有自由. 3、弗洛姆關於權威的解釋 外顯權威:直接而未加掩飾的強制 隱秘權威:隱藏的,即心理上的強制 說明:人性如果不能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成為自己,人性會"泯滅". 成為自己的時候也是最樂於服務社會的時候. 4、人性的特點 人的內在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如果 沒有規則,人的內心會一直掙扎,耗其一生,沒有規則就是權威,暴力. 5、教育中自由的含義 尊重人與人的區別. 尊重這個詞的出處就是有能力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因此尊重決無剝削之意.我希望一個被我愛的人應該以他自己的方式和為了自己去成長、發展,而不是服務於我.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摘自:《愛的藝術》-弗洛姆 6、為什麼必須給兒童自由 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創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身體的主人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做自己感覺的主人 做自己認知的主人 做自己精神的主人 7、自由的五種表現 --有從環境中選擇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 --有進出教室即行動上的自由 --安靜時不受干擾的自由 --自己發現問題,想出辦法和策略,自己選擇答案的自由--拒絕的自由 8、規則充分保障人的自由 規則即大家共同遵守的具體規定,是保護全體人權和自由的共同約定. 家長的規則—六大規則 --三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環境 --三不:不傷害健康,不傷害生命,不傷害道德 具體實踐中,如果孩子自己選擇的活動遵循了三尊三不的原則,就應該讓孩子去做,教會孩子如何分辨活動的性質,是否符合這一原則.如果孩子的選擇符合這一原則,即使家長有擔心有焦慮,也應該自己承受這種恐懼,而不是讓孩子去承受. 學校的規則—七大規則 --否定粗野粗俗的行為,明確粗野的行為是不對的;--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所有,有權自由支配自己的東西;--歸檢原則:從哪裡拿的東西請歸位到原處; --誰先拿到的東西誰先使用,後來的要等待; --不可以打擾別人 --學會道歉,並有權力要求別人向自己道歉,擁有保護自己的權利;--學會拒絕,敢於說"不". 9、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1)、當孩子有情緒時,先照顧情緒,後處理問題; 2)、教孩子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概念; 3)、在生活中,在愛中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4)、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 5)、給孩子建立 明確的權利意識,會使孩子明確,有力,有責任感和道德感;6)、學會對自己負責任(知錯); 7)、發生糾紛時傾聽全過程,問清緣由; 8)、將事情和糾紛中的所有內容一層層剝離開,每一次先處理完,再處理下一層; 9)、規則是有彈性的,不刻板; 10)、建立的是規則意識,而非規則本身.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勇於道歉是一種了不起的人格. 規則使兒童體驗到了: 自主意識;責任意識;秩序意識;獨立意識;評估意識;契約意識;接納意識;平等意識;尊重意識;合作意識;界限意識;聆聽意識;包容意識;規則意識;妥協意識. 解決問題的秩序: 實例:A寶寶有一個心愛的玩具,B寶寶想玩,A寶寶不給他,於是B寶寶打了A寶寶,A寶寶大哭. 1)、發生糾紛時,如果孩子是在情緒當中,就先不處理糾紛,先安撫情緒;2)、情緒穩定之後,處理糾紛的標準語言:請告訴我發生了什麼?誰先說?聽第一個孩子說完,再聽第二個孩子說;3)、說完之後問: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嗎? 4)、開始剝離問題.比如A寶寶大人,要明確說出:打人是粗野的行為,不好;如果B寶寶說A打人了,A說只是摸一下,如何判斷? 要明確玩具的歸屬,然後明確告訴B寶寶,這是A寶寶的東西,想玩必須得到A寶寶的同意,對嗎? 10、說"不"的意義 如果你的孩子不會說下面的話,就意味著他的未來是充滿傷害的未來: 1)、"不"; 2)、我不同意; 3)、我不選擇; 4)、我不願意這樣做; 5)、我不允許你這樣對待我; 6)、我不這樣想; 7)、請你離開 備註:新教育從哪裡開始? 參閱圖書: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 皮亞傑:心理分析(兒童心理學) 孫瑞雪:《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 王樹:《透析童年》 《完整的成長》 -------------------------------------------------------------------------------------------------- 敏感期=心理+智能的協同發展 主講人:那露馨 《黃帝內經》: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循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第一部分:敏感期的基本概念 1、敏感期:兒童在0~6歲成長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徵,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兒童敏感期是有彈性的,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舉例:習性學家洛倫茲和延伯格的"鵝的印刻現象",即剛出生的小鵝通常只認第一個親近他們的人為母親,即使真正的鵝媽媽也不能替代. 2、敏感期對兒童成長的意義: 1)、生命成長是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組成的; 2)、敏感期是兒童內在生命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為我們觀察和了解兒童生命成長過程提供了可能; 3)、尊重兒童敏感期的成長就是幫助兒童形成內在的生命結構,就等同於准許兒童創造自己,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第二部分:敏感期體系 一、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敏感期包括口,手,秩序,社會性,細小事物關注等敏感期. 敏感期體系的發展與延伸: 自我的形成敏感期; 自我意識敏感期; 佔有慾敏感期; 執拗; 婚姻; 出生(追究生命本源); 詛咒(語言的力量); 情感; 人際交往; 身份確認; 性別; 審美; 空間二、敏感期的具體區分: 1、0~2.5歲 1)、口:味覺,觸覺,以口來感知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牙齒,舌; 2)、手:抓東西,用於探索環境,認識世界; 3)、走:從拉著走,藉助於物體行走,到獨立行走,上下坡行走,爬樓梯,專走不平路; 4)、聽覺: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給孩子創造真實,和平,美好的環境; 5)、視覺: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視覺被譽為交響樂中最壯美的部分; 6)、味覺: 7)、空間:喜歡探索空間,行走.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爬高,旋轉,扔東西,握住物體等. 8)、模仿:一個詞,一應一答,重複進行,動作模仿進而創造;9)、自我意識:咬人,打人,說 "不"等等; 10)、玩水,玩沙:水,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6歲前最明顯; 11)、細小事物:對小而精緻的東西感興趣; 12)、秩序:急切需要並保護一個精確有序的環境; 13)、審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 3歲之前,安全感最重要,良好的秩序幫助兒童建構安全感. 2、2.5~4歲(社會性敏感期) 1)、建立概念:開始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2)、自我意識的產生: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出"這是我的"; 3)、秩序:需要並保護一個精確有序的環境; 4)、執拗:秩序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對此大人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以包容,忍耐來對待兒童的執拗); 5)、空間—壘高:喜歡壘高,推倒,不斷重複(空間敏感期的過程表現為抓,爬,行走,關注細小事物,移動物體,扔東西,攀爬,跳躍,旋轉等); 6)、色彩: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並開始在生活中不斷尋找不同的色彩(建議給孩子設立專屬的美工區域); 7)、語言:開始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重複或者模仿他人的話; 8)、詛咒: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就是詛咒,因為成人對此的反應最強烈(建議淡化反應,冷處理,不予理睬); 9)、追求完美:從審美髮展到對事物完美的追求.執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常常一同到來. 10)、邏輯思維:不斷追問"為什麼",打破沙鍋問到底; 11)、剪,貼,塗: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工具(給予真正的工具,教孩子使用方法,注意安全); 12)、藏,佔有:開始強烈感覺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品的快樂.物品的交換從此開始,拉開了人際關係的序幕. 3、4~5歲 1)、出生的奧秘:開始詢問自己從何而來?這是兒童安全感最早的來源(如實告知,不要信口胡說); 2)、情感:不僅開始表達情感,而且關注別人是否愛他,對父母的情緒反應敏感,成人要學會向孩子正面表達情感; 3)、人際關係: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請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除非他向你求助. 4)、審美:開始對自我和環境有審美要求,尤其女孩對自己的服飾產生興趣; 5)、數學概念: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這三位一體地掌握,孩子才算掌握了數的概念; 6)、身份確認:開始崇拜一個偶像,積累未來成人時的人格特徵; 7)、婚姻:人際關係敏感期後真正展開,最早要和父母結婚,之後會"愛"上一個小夥伴. 8)、性別:對性別及自己身體的認識基本來自於觀察,如同認識眼睛,鼻子,口一樣,態度很客觀(成人無需為此大驚小怪,驚慌失措,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9)、繪畫,認字,音樂:藝術的敏感期,給予相應的條件和環境. 陪孩子去經歷,不急於看到結果,不剝奪孩子體驗的過程. 4、5~6歲 1)、婚姻: 5歲以後選擇夥伴的傾向性非常明顯; 2)、書寫:對符合,書寫符號感興趣; 3)、數字:奇數,偶數 4)、社會性興趣:積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權利,組建小群體; 5)、動植物試驗,收集:熱衷於收集一切來自自然界的知識. 敏感期是自我形成的過程,某些敏感期是螺旋狀分布的,即不同的生長階段會重複出現:繪畫,音樂,語言,審美,對空間的認識,人際關係,秩序,自我,婚姻. 5、6歲以後的敏感期: 理財+深入思考; 6、兒童的認知過程是一個轉制,承,匯的過程,由本能的興趣開始逐步發展,過程為感覺,知覺,積累經驗,概念形成,整合成自己的認知. 總結: 1、給予孩子自由,使其成長是自發,自然的; 2、給予孩子真實的環境; 3、給予孩子充分的活動材料,使其職能的發展有一個順暢的途徑. 補充材料: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語言敏感期(0至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至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秩序敏感期(2至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特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感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籍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危檢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至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您培養孩子具有鉅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0至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特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至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至4.5歲) ·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歲) 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到了六一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而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①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②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③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 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儘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④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 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⑤適時協助而不干預 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心靈的火焰 蒙特梭利形容"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1讀過孫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因為有些地方寫的比較模糊因此搜到了一篇比較清晰的敏感期列表 給各位爸媽參考一下當然敏感期的時間是相對的,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調整 【0歲-2歲半】1.視覺敏感期: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不要錯過寶寶眼睛受光的敏感期。2.口的敏感期: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和觸覺的過程。一般是在0---1歲出現。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據觀察,兒童敏感期被延誤後,有的敏感期因為孩子年齡大而不會再出現,但有的敏感期卻總要出現,如口腔敏感期。3.聽覺敏感期: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4.手的敏感期: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認識世界。手的敏感期到來時,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八九個月的幼兒非常喜歡抓捏軟的物體,手的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動作,而是有著智性的目標5.空間敏感期:一般是在1歲前出現。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彈力球是幼兒最初探索空間的最好東西。 6.細小事物敏感期:對極小而精緻的東西感興趣。7.秩序敏感期:急切需要並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8.模仿敏感期:最早表現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複進行,也模仿動作。 9.自我意識敏感期: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10.執拗的敏感期:可能源於秩序感,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 11.玩水,玩沙敏感期:水,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在生命的頭6年表現最強烈。 12.審美和完美敏感期: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執拗敏感期之後。理解孩子細膩,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當作關乎成長,關乎品質形成的一次機會,用心去體察每一次不滿,並盡量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 13.走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大約從7個月出現。上下坡是每個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現。攀爬樓梯的敏感期一般在一歲左右出現。14.音樂的敏感期:呈現出螺旋狀發展過程,最早的幼兒喜歡節奏,2歲時就能把握好節奏,到了3,4歲時,兒童對簡單而重複的旋律開始感興趣,5,6歲時,開始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自發用動作表達旋律較為複雜的音樂,6到8歲時,兒童已經能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會為些流淚,或是深深沉浸在音樂中。15.語言敏感期:-所有的孩子都有問為什麼的時期。每一個為什麼引導一個因果關係,成串的為什麼引導一個因果鏈條,因果關係是一種邏輯關係,當兒童用語言探索邏輯關係時,就發出了一連串的「為什麼」。「為什麼」也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一種表現,在一個個為什麼面前,教師一定要做出正確,簡潔的回答。在日常語言建設的敏感期,兒童模仿口語,練習口語,感覺語言的音韻,不斷重複使用語言,這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方式。家長和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要說文明的,規範的,準確的,富有美感的口語。 16.神的敏感期「身份確定的敏感期」:-一般在兩歲左右出現,崇拜神,熱切地認識神,搜集神的故事,想像神,進一步誇張和設想,希望神有現實中出現,想像自己和神在一起,自己就是神。這稱為神遊。兒童無法將想像和現實分開。成長在強權中兒童會崇拜強大的,有暴力的神,這有點像人格替換,藉助強大的神去面對強大的父母和老師,那些生長在平和環境中的孩子,會喜歡智慧和美麗的神。兒童會通過吸引自己的喜歡的偶像的人格特點,來建構自己的人格狀態,並最終形成自我。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度過人類的童話期,幫他走向成人。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1.語言敏感期(0至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至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2.秩序敏感期(2至4歲):孩予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特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2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戚力。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3.感官敏感期(0至6歲):孩予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至4歲):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您培養孩子具有鉅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5.動作敏感期(0至6歲):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特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至6歲):兩歲半的孩予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7.書寫敏感期(3.5至4.5歲) 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8.文化敏感期(6至9歲):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跱,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而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3.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儘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5.適時協助而不干預:當孩子熱中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從0~1周歲這一年是變化極大的一年,應區分為下面4個階段進行不同的開發訓練。 【0~3個月】:① 父母應多花點心思讓嬰兒四周的環境充滿美麗的色彩,在床鋪四周掛些美麗的圖畫,擺些色彩明亮的玩具、盆栽等加以裝飾。② 從出生開始,父母在養育過程中要盡量多對他說話,不要認為嬰兒聽不懂就不對他講話,經常對嬰兒說話有助於他提早理解語言,學會說話。③ 要對嬰兒開始動作方面的訓練,讓嬰兒用手握住母親的手指,從出生後就開始訓練握力。④ 嬰兒俯卧時,訓練嬰兒抬頭,讓嬰兒抬起臉部觀看前面的東西,下巴也能短時離床,雙肩也能抬起來。 ⑤ 在俯卧訓練抬頭的同時,用手抵住嬰兒的足底練習爬行。⑥ 近幾年很多醫院開展的嬰兒游泳對嬰兒智力發育也很有好處,因為嬰兒游泳這一複雜動作是在大腦支配下完成的,在游泳的過程中也會提高大腦的功能,表現為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快,智力發育好。 【4~6個月】:3① 嬰兒處於爬行階段,還不會自己用手腳的力量把身體支撐起來。這個時期父母要讓嬰兒多看各種顏色的圖畫、玩具及物品,並告訴嬰兒物體的名稱和顏色,可使嬰兒對顏色認知發展過程大大提前。② 盡量增強嬰兒用手抓東西的能力,讓他可以用手握住或觸摸接觸各種不同的東西,如絲綢、毛、棉布、緞子、海綿等等。③ 動作方面可讓嬰兒趴著,繼續訓練他抬頭,只是時間可以更長些,訓練時家長可以站在孩子頭前與他講話,使孩子前臂支撐全身,將胸部抬起。④ 還可讓孩子學習由仰卧翻至側卧,然後再翻至俯卧,可將玩具放在孩子的一側但他伸手夠不著處,他會為夠取玩具先翻倒,伸手使勁也夠不著時,全身再使勁就會變成俯卧,經常翻滾有助於肌肉關節綜合能力的發展。 【7~10個月】:① 嬰兒開始會用四肢匍匐前進。家長可讓嬰兒把玩自己的手指頭,給他紙張讓他學習撕紙,把東西放在嬰兒手能拿到的地方,讓他伸手抓。② 嬰兒吸吮自己的手指時,家長不要立刻阻止他,因為這表示嬰兒已經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已經有自己將東西送進嘴裡的能力。③ 讓嬰兒盡量爬行,腹部逐漸離開床面,並用手臂轉圈或後退,讓他盡量自由地爬來爬去。爬行能夠促進肌肉系統的發育及運動調節機能而不宜太早使用學步車。因為通過對比發現,經過爬行的孩子其閱讀和圖像思維能力較好。 ④ 讓孩子練慣用手抓小積木,訓練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每日練習數次。 【11~12個月】:①嬰兒處於扶走時期。教他認識實物、圖片,把幾種東西或幾張圖片放在一起讓他挑選、指認,同時教他模仿說出名稱來。②教嬰兒玩簡單的玩具,堆積木,將玩具全部用手帕蓋起來,看看他會怎麼做;或將玩具蓋起來,只露出一小部分,再將玩具藏在箱子里或桌子下,看看他的反應。③開始時可以讓嬰兒扶物站立,逐步訓練他扶著椅子或推車邁步。④這個時期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語言的學習,要引導嬰兒讓他模仿媽媽所說的話。讓孩子學慣用「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稱呼周圍熟悉的人。 【1~2周歲】 盡量引導孩子說話 1.家長盡量少用「不可以」:此時的孩子喜歡嘗試去做各種事情,家長千萬注意不要一味以「不可以」來制止孩子的行為。如果家長這樣做,孩子將會變得非常消極,無法建立自信心。只有當孩子所做的事具有危險性,或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會有極不良的影響時,才說「不可以」。 2.給孩子玩具的方法:家長給孩子的玩具必須是孩子能從中學到某些東西的玩具,例如可以發展想像、訓練發聲等的玩具;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玩具,會使孩子精神不集中,而無法培養出注意力集中和性情穩定的孩子;家長應和孩子一起玩,以幫助其智慧的增長。 3.家長要盡量多跟孩子說話: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語言理解方面會有極快速的發育,對家長所說的話的理解力急速增強,但這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引導孩子說話,並教給他正確的語言。 4.文字的閱讀:為寶寶讀故事情節簡單的圖畫書——發展語言能力,擴大辭彙量,發展寶寶的情感。寶寶在這個階段的辭彙量應從2~3個擴大到250個左右。每天和寶寶一起閱讀半小時,如果寶寶對書上的字、詞感興趣,你可以邊讀邊用手指沿字行移動,讓寶寶在口頭語言與文字所代表的意義之間建立起聯繫。 【2~3周歲】 規範語言親近文字 1.把*作為孩子每天的功課:對於2周歲孩子應把*當作每天的固定課程,這是造就優秀大腦的第一步,也是獲得健美身體的第一步。但是,僅僅在平地上走還不夠,走坡道、過獨木橋、上下樓梯、兩隻腳併攏在一起跳,這些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 2.接觸正確的語言:在這一時期,家長必須儘可能地用規範的語言對孩子說話,不能用嬰兒語言對孩子說話。給孩子多買一些圖書,由家長念給他聽,並且給他們念詩歌、講故事。 3.讓孩子親近文字:為了讓孩子喜歡上文字,家長可以有意讓孩子注意到書的封底、商品的標籤上印著的文字,並把字的讀音教給他;或者一邊*一邊讓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車牌號上面的字和數字等。孩子學會一個新字後,可以讓他從書和報紙中找出這個字來,這樣,他對文字的興趣會增強。 4.技能的訓練:2周歲孩子非常迫切地希望自己來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洗手、系鞋帶、扣扣子之類的事情,父母只4要耐心地把正確的做法教給孩子就行了,即使要花去相當多的時間,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會充滿興趣地學習,並且對學習任務完成得很好,這樣不僅使他的願望得到了滿足,而且會使他對自己做這件事情的能力產生自信。 【3~4周歲】 培養邏輯思維和注意力 1.多給孩子念圖畫書和說話:家長必須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多地對孩子講話,就像對大人一樣,用正確且條理清晰的語言對他們說話,使他們能夠由此產生邏輯性的思維。除了對孩子說話,父母還應多給他念圖畫書。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他對文字的興趣,使他自發地產生想讀書的願望,念圖畫書是最好的。 2.單純的玩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如果外界給予發育中的大腦以各種刺激,一方面可使大腦的發育更快更好,另一方面大腦優秀的組織結構和功能又會反過來作為其智能發育的基礎,表現為孩子的高智能。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玩耍將會錯過大腦發育的這個高峰時期,由此導致孩子將來的智能達不到應有的程度。 3.重視家庭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在家裡,要注意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長無論是教孩子收拾、放置物件,或是使用各種勞動工具,都要提出具體的要求,並且給予具體的指導,使他做事有始有終,做出結果。 4.在遊戲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遊戲不僅可以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不知不覺獲得智能的開發,還可以通過家長的參與,增進親子關係。就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而言,遊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4~5周歲】 閱讀和表達 數字和方位 1.鼓勵孩子自己看書:家長可每天大聲閱讀書籍,並鼓勵孩子自己看書。同時還可為孩子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如報紙上的廣告,上面有不少的生字和內容可以讓孩子閱讀。和孩子一起念一些兒歌並用手指表演,鼓勵他們給更小的孩子講故事。 2.為孩子提供多種藝術體驗:讓孩子玩生麵糰和安全的橡皮泥之類可以用手捏的玩具;鼓勵孩子嘗試用新的材料,如軟木塞、吸管、棉線和紗線等來做拼貼畫。家長在教他畫畫時,還可教會他混合不同的顏色,產生新的顏色,同時激發他對色彩的好奇和好感。 3.樹立孩子數字和方位的概念:把看到的各種東西分類並計數,如金屬物品、襪子、石頭、樹葉等等。在與孩子的講話中談到裡面、上面、正面、後面、旁邊、以前和以後,比較大小以及太近、太遠等概念。 4.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當孩子提問時,應該很認真地傾聽他的問題,然後和他一起思考問題的答案並教給他尋找答案的方法,即使遇到家長不懂或很不好回答的問題,也要通過積極的方式表揚他的提問,保持他的好奇心;當孩子正熱衷於某一事物的時候,不要打斷他,不要用大人的想法來對孩子所專註的事情指手畫腳;對孩子所做、所想的事情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 【5~6周歲】 在日常生活中鍛煉能力 1.讓孩子多接觸和使用不同的工具:幫助孩子學會熟練地使用剪刀。給孩子提供一些舊衣物和用舊的小工具,讓他們做一些拆裝工作。還可以讓他幫忙做家務,例如抹桌子、掃地等等,使他在勞動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工具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給孩子講到熟悉的故事時,先不要講結尾,停下來,讓孩子為故事加上自己的結尾。問孩子「如果??會怎樣」的問題,如果「小紅帽」遇到的是只小兔子而不是大灰狼,那會怎樣呢?給孩子提供一些在日常生活環境中處理分類、分組、配對、數數和排列等的機會,例如擺桌子,數排隊的人數,把襪子分類,把織物配對等。 3.培養孩子的思維獨創性:為孩子創造寬鬆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和各種新穎、獨特甚至有點可笑的創造性設想,不要阻撓孩子的自由發揮。告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標準答案,消除孩子對書本上、大人話的百依百順。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自主活動,獨立辦事,鼓勵孩子用新辦法來解決問題。孩子的大腦發育就像一棵小樹苗的成長,需要充分合理的營養供應和盡心儘力、方法得當的養護,家長在促進孩子的智能發育上就要從營養和教育這兩方面入手,抓準時機、抓住根本,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微講座|排卵障礙病例淺談
※田蘊章書法講座【012-也-先學古人還是今人】
※陳金柱中醫婦科健康講座_月經不調
※無量壽經講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