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孩子不一定都能吃啟脾丸
啟脾丸」是兒科常用的中成藥,看名字就知道是治療脾氣虛,開啟脾胃的,因此,很多家長一遇到孩子不想吃飯,消化不良,就想到給孩子吃「啟脾丸」,這是不對的,因為脾氣虛可以導致諸多癥狀,治療脾胃氣虛的也就有多種中成藥,適合「啟脾丸」來治療的前提是,這個孩子雖然脾氣虛,但不能大便乾燥,因為「啟脾丸」補的力量大,更適合食欲不振兼大便不成形或者拉稀的孩子,如果脾虛的時候還有便秘問題,吃「啟脾丸」就會加重病情。
脾氣虛的孩子有個共性,不愛吃飯,大便總是稀的,即便哪天突然胃口好了,稍微一多吃,馬上嘴裡就有味兒,他們也比一般的孩子容易感冒,看上去經常是面黃肌瘦,頭髮也稀疏發黃,好像營養不良似的,這種孩子就適合將「啟脾丸」作為日常保養的藥物,因為他們脾氣虛比較嚴重。
「啟脾丸」是由人蔘、白朮(炒)、茯苓、甘草、陳皮、山藥、蓮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麥芽(炒)、澤瀉組成,是由補氣經典「四君子湯」加焦三仙等消食藥物等而成,更適合脾虛為主因的食積,消化不良。「四君子湯」針對的是成年人的脾氣,消化功能弱。,吃一點就堵在胸口,人也容易疲勞。
孩子,特別是小幼兒,一般都是肚子大,總是鼓鼓的,這是因為肚子那個位置是中醫所說脾經巡行的地方,而中醫所說的「脾」是主肌肉的,孩子的肚子之所以大,因為孩子的脾氣還不強健,被脾所主的肌肉無力,不能約束腹腔中的內臟,所以肚子就是膨出的。
如果孩子的肚子出奇的大,周身卻很瘦,看上去有「細脖大腦殼」的感覺,這時候可能就有「疳積」了。
「疳積」是中醫的病名,「疳」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多食甘,也就是吃的過於甜膩,不好消化的東西;另一個意思是得了「疳積」之後,孩子變得很乾,很瘦。總而言之「疳積」都是消化不良導致的營養不良,和脾氣有直接關係,情況如果不及時改善,孩子稍微著涼就會感冒。這種情況,如果大便不幹,「啟脾丸」是很合適的治療葯,如果雖然脾虛,但有大便乾的問題,首先要通過飲食來改善,。比如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同時,如果便秘嚴重,可以先用「四磨飲子」來通便,待便秘改善了,脾氣虛的問題仍存在,再服用「啟脾丸」。
推薦閱讀:
※陽台和院子栽種一些爬藤的植物,能看能吃
※銀屑病面面觀|醫生常告誡皮膚病病友「發物」不能吃?何為「發物」?
※打死的瘋狗,肉能吃不?
※這些奇石一看就饞 | 不能吃你長成這樣氣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