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無法複製的古村落
美麗的渼陂村
釣源村存禮堂資料照片萬株香樟環繞的靜默村落、倒映天光雲影的如鑒池塘、似群馬奔騰的成排高翹馬頭牆、屋頂開「天眼」採光的涼爽大屋……4月末,跟隨全國古村落保護現場會專家、學者們的腳步,記者走進了江西吉安的幾個古村。吉安古稱廬陵,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等,是「文章節義並重」的廬陵文人的代表。自有科舉制度以來,吉安有近3000人中進士。完整的活態文化資源村前要衝之地立有牌坊,歸來的遊子遠遠望見,心神激蕩。嫁女兒、娶媳婦、老人千古,都要從這裡經過。祠堂更是村莊的核心。古村釣源開基於唐朝,後分仁、義、禮、智、信5個房派,長房仁派和三房禮派留此。故除總祠外,還有房派祠、家祠和祭歐陽修的專祠,在此祭祖、行使宗族權力、舉行公共活動。族長在這裡訓斥不孝不忠、犯盜犯奸的行為,表彰做善事和苦讀獲得功名的人。時至今日,凡涉及到全族利益和聲譽時,宗族的凝聚力便會凸顯。每逢婚喪大事,又顯出了宗族間的親疏——本房人將恩怨暫置一邊,不用催請,沒有報酬,按「倡頭者」的分工,各司其職幫忙。縱橫交錯的血脈之網,維繫著人與人、戶與戶之間的關係。過去,渼陂村孩子不僅免費上私塾,每年還發零花錢和稻米。過節請神時,全村的11條舞龍隊伍前,有人端著匾,上書本房出了多少進士、教授,那是一種家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古村落僅剩5000個不是所有的村莊都是古村落。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歸納了4個標準:一是有悠久的歷史,且這歷史還被村落記憶著;二是有較完整的規劃體系,如較完整的村貌、建築、街道以及廟宇、戲台、橋樑、水井、碑石等;三是有較深厚的非物質的文化遺存;四是鮮明的地域特色。古村落拍攝專家李玉祥認為,中國幾十萬個村莊,現在大概僅剩下3000到5000個古村落。吉安市委書記王萍表示,在當今快速城鎮化熱潮中,鄉村治理已經出現了規劃管控無序、有新房無新村、千村一面、「騎路村莊」等問題,迷失了自我。中國作協副主席廖奔認為,以漢文化為主要特徵的傳統鄉村社會,儒教統領與宗法結構合一,居處環境與自然、人文因素合一,包蘊了複雜的文化空間,長久支配了中國歷史,迄今仍然對國民文化心理產生影響,並對亞洲儒文化圈及國際華人世界發揮現實支配力,是極其寶貴且無法複製的文化資源。如何保護古村落江西省社科院的季曉燕女士尖銳指出,保護古村落必須解決3個問題:為什麼要保護?誰來保護?怎麼保護?馮驥才一直擔憂「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劇在農村重現,千姿萬態的古村落被當作垃圾清除。他說,古村落是農耕社會最基礎的生活單元和文化元素,從其儲存的歷史細節和記憶中,我們可以找到中華文化的根脈。如果古村落蕩然無存,那麼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失去了承載體。以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中國民協,沒錢沒權,很難獨自完成保護古村落的任務。2003年至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評選出169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而封閉破敗、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的村落,得不到重視,也不足以擔負保存民族DNA的使命。令人欣慰的是,4月16日,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的通知,要求下屬各縣級機構自籌經費,組織入村調查,走出了保護的第一步——查家底。但之後的保護將更為艱難。北師大教授萬建中為此提出了一個看似激進、實則有理的思路:政府發補貼,讓原住民願意住在古民居中,就是最好的保護。他們以生活的方式工作著、保護著古村落。
推薦閱讀:
※眾生皆平等 你所不知道的行人保護技術
※做人應堅而不強,既保護自己也不傷害他人
※青牛精收保護費如來為何不敢露面?因為太上老君有法寶可治他!
※保護關節需從養護軟骨開始
※不要讓悲劇重演,要成為孩子最強大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