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商人的經商歷史人物;孔僅——西漢財政家大鹽鐵商

【發現生意經】的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中國古代商人的經商歷史人物;孔僅

孔僅因為精通鹽鐵生產技術,又對朝庭有所捐贈,因而被漢武帝委以重任——掌握了當時國家經濟命脈的掌管鹽鐵事務的「大農丞」。

孔僅,西漢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家財千金的大冶鐵商。

南陽自古也是個商業很發達的地方。這主要歸因於兩大方面:一是因為在秦朝時期實行商鞅變法,重農抑商,在秦朝末年時,秦二世把全國各地的一批工商業者被強制移民到了南陽。這其中就有從開封來的孔氏家族。這些商人的到來就自然而然地改變了南陽的風俗,興起了坐賈行商的風氣。後來劉邦滅楚立漢,雖然得到了天下,可因為經歷了前面的長年征戰,早已是國貧民弱,據說就是當時的皇親國戚也有窮得叮噹響的。這樣就有了漢初七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國家對老百姓的管治政策相當寬鬆,只要你有本事,你就自己想方設法掙錢,發家致富去吧。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之下,頭腦靈活的的南陽商人就放開了手腳,充分展示自己的商業才能了。南陽冶鐵業和商業發達,是西漢所謂的「五都」之一,這五都是北市邯鄲、東市臨淄、西市成都、中市洛陽,而南陽是南市。

南陽鐵業鹽業發達,而且朝庭「不與民爭利」, 漢高祖劉邦之時,已將冶鐵、採礦、煮鹽等山澤之源下放給私人經營,聽民自由開採,直到文帝即位後,仍是「縱民鑄錢、冶鐵、煮鹽」,繼續放任私人對鹽、鐵的產銷。當時南陽出現了大量的靠經營冶鐵、煮鹽發家致富的商人,當時有名的富人有曹氏、卓氏、程鄭等,而南陽孔氏,因精通「大鼓鑄」,又「通商賈之利」,更是富至巨萬,腰纏萬貫。據《史記》載,當時這些富起來的商人不但是盡情享受,「富商大賈周遊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傑諸侯疆族於京」,而且還有點發了財就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味道。

漢武帝中期,由於多次大規模地征討匈奴,軍費開支浩繁,加上天災接連不斷,致使百姓四處流亡,國庫空虛,財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貸。然而這些富商們一個個成了鐵公雞,「富商大賈,冶鑄鬻鹽,財或累萬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對此漢武帝當然大為不滿。也許正因如此才成了他後來對商人進行嚴歷打擊的重要原因。漢武帝一方面向商人徵收重重的稅賦,另一方面則斷他們財路。如把鹽鐵由原來的私營改為國家專營,「籠天下鹽鐵」。

而漢武帝要自己經營鹽鐵,那就得有懂行的人才。於是他就在那些大鹽商大鐵商中去物色,最後在一位大臣的建議下啟用了孔僅為大農丞,同時被啟用的還有東郭咸陽、弘桑羊。這三個人,一個精於治鐵,一個精於煮鹽,一個善於心計。漢武帝讓他們做自己的財政大臣,掌控國家的經濟命脈,想必是認為這三個人是最好的黃金搭檔,一定不負重託。

然而事實有點讓漢武帝大失所望。孔僅和東郭咸陽雖然是想有所作為,勞心費神在全國建立了鹽鐵管理機構。可是他們用人不當,用一些經營鹽鐵的大商人擔任各地鹽官、鐵官。這些人雖熟悉鹽鐵業務,但多利用職權營私舞弊,他們生產出來的鐵具不僅是價格高,而且質量低劣,據說鐮刀割草都割不斷。雖然此話有點誇張,但可以想像孔僅所掌管的鹽鐵經營糟糕到了何種程度。這種狀況的出現是不是孔僅接受賄賂而放縱所致,沒有史學方面的考證,無從得知。

感悟:從戰國到秦漢,「商而優則仕」的商人不少,如前面提到的白圭、管仲等。他們既能做個有本事的合格商人,也能做個有治國安邦之才好官。

【發現生意經】的小編特意收集古今商人經商智慧和成功經驗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討論學習!希望大家一起留言評論!


推薦閱讀:

守住財政的公共性
必知的:讓女人掌握男人財政的理由
炒墓地,另一種形式的「土地財政」
我為什麼說女人要掌管財政大權?(周四 4.14)
財政司長曾俊華:中央36條措施長遠推進香港

TAG:中國 | 歷史 | 歷史人物 | 人物 | 商人 | 古代 | 西漢 | 經商 | 財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