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街頭的舊書店

畢竟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南京的書香雖不如北京、上海等地之濃之盛,不過細說起來還是頗有段輝煌歷史的,單看《金陵賣書記》、《白門買書記》等相關記載,不難想像當年金陵書業的盛況,且不說明清兩代的紅火景象,即便是民國年間,夫子廟一帶林立的書店書攤吸引了多少讀者人流連駐足。如今,六朝古都的文化氣息已經在高歌猛進的現代化聲中變得日漸稀薄,一座座散布在高樓大廈間、被高牆重重包圍成孤島的園林建築早已失去當年的靈氣,淪為一件件為經貿唱戲、吸引外資的文化道具。如果還有些懷舊心理,想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尋找些許古都韻味的話,街頭大大小小的舊書店也許是個理想的去處。 說起金陵的書店,確實容易讓人生出一種今不如昔的感嘆。自然,事情還沒糟到令人絕望的地步,就當下南京的書店而言,還是有些可說之處的。不過其特色不在那些經營新書的書店。隨處可見、千人一面的新華書店自不必說,即便是有些規模、名聲的南京書城、長三角批發圖書市場之類,也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個性和特色,因為這樣的書店隨便在哪個城市都可以找到。唯一可說的也就是先鋒書店了。只是如今的先鋒書店正處在瓶頸期,規模不斷擴大帶來的諸多問題還在消化,當年的活力與銳氣已消磨不少,經營管理方面的弊端在讀者越來越多的抱怨聲中開始顯露。周圍萬象書坊、南京大學社科書店等雖然在規模、聲勢上還不能與先鋒書店相比,但它們實實在在的價格優勢對其已形成不小的衝擊。實際上真正辦出特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南京街頭那些大大小小的舊書店。別看這些不起眼的舊書店,每天都有不少外地讀書人慕名前來,它們實際上已成為這座古城的一張文化名片。 南京的舊書店大體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傳統意義上的舊書店,即專門經營出版時間較早的舊書,從明清刻本到民國毛邊本,從建國初的平裝書到8、90年代的內部印刷物,都在經營之列。但由於價格和貨源所限,唱主角的還是那些建國後印刷的平裝書;一類是近些年剛興起的五元店,這類書店專門經營出版不久的圖書,因多數圖書賣五元一本而得名。這是一種介於新書店與舊書店之間的新型書店,所經營圖書多為10年之內出版的積壓貨。內行人都知道,積壓的並不一定是壞書,相反,其中不少是很有學術價值但讀者面較窄的學術論著。由於折扣很低,通常是二折、三折,買叢書、全集之類的大書如《民國筆記小說大觀》、《香艷叢書》、《朱光潛全集》、《周振甫文集》之類最划算。這些書店更新速度快,新上架的圖書往往幾天內就銷售一空。常常是有些書在新華書店裡還按原價銷售,在五元店裡已以5元一本的低價大量出售。因為價格低廉,很受歡迎。別的城市也有類似的五元店,但皆不如南京這裡規模大、數量多,堪稱南京書店的新風景。一些外地朋友來到南京的五元店,常常一出手就是幾千元,大呼過癮。 從地域上看,南京舊書店的分布較為集中,並逐漸形成了兩個中心:一個在南京大學附近,一個在夫子廟地區。從數量上看,南京大學附近的舊書店數量最多也最好。道理很簡單,這裡做學問、買書的老師、研究生多,同時離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也不遠,有較為充足、固定的客源。 先從南京大學東面的中山路說起吧。在漢口路與中山路交叉路口的東北角,快到鼓樓地下隧道的地方,路東,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樓,裡面開著三家書店。其中最有名的是學人舊書店,老闆名叫闞煒,瘦高個,是個相當精明的小夥子,年紀不大,卻已從事舊書業多年,比較懂行。店面已從原來的一間擴為兩間,圖書多且全,品位也比較高,分門別類擺放,清爽醒目。加上老闆勤快,時常到上海、合肥等地進貨,故店裡常有一些世面上少見的好書。書好,自然價格也就不會太低,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在頗為認真地和老闆討價還價。好在老闆在經營方面也很有一套,會在定價的基礎上讓些利、打點折,多數情況下都能成交。店裡還設有每周新書欄,每周五上午上書,為老客戶提供了不少方便,每次到店裡,總是淘到一兩本中意的好書。老闆人也挺和善的,混熟了,買書之餘,還可以像老朋友那樣,聊聊天,吹吹牛,畢竟圍繞書這個話題,大家總是有話可說的。這種家常的氣氛在新華書店、南京書城等書店那裡是感受不到的。其實不光是這家書店,在筆者後面要提到的其他舊書店如小唐五元店、雅籍舊書店、古逸書店、唯楚書店、品雨齋書屋等,也是如此。不少老闆本人也喜歡讀書、藏書,買書時間長了,一來二去,大家也就成了君子之交。其實,舊書店的引人之處也正在於此,不想那些新書店,純粹是買賣關係,缺少親和力。 學人舊書店北邊隔壁,有家小唐書店,因老闆姓唐而得名。該店主要經營五元書。唐老闆三十多歲,人很本分,多數時間在外面進貨。經常守店的是老闆娘,老闆娘年輕漂亮,對人也很熱情,經常和老客戶拉家常,頗有人情味,不知不覺就把生意做活了。原來小唐書店賣的書比較雜,生意不太好。後來在一些書友的啟發幫助下,調整思路,以經營學術著作為主。由於價格便宜,很受讀者歡迎,生意從此火了起來,店面也從一間擴到了兩間。唐老闆不大懂行,對書把握不準,膽子也不夠大,一些很有賣點的學術著作未能及時進貨或進貨太少,失去不少賺錢良機。周圍的五元店越開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小唐書店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從小唐書店往北隔兩家門面,還有一家書店,名字想不起來叫什麼了。老闆瘦瘦的,是個中年人。該店主要經營舊書,但書比較雜,既有一些學術著作,更有不少中小學教輔讀物,好書不多,價格也比較貴,即使可以還價,但價格標得過高,讓人沒法還,所以乾脆不要。加上老闆沉默寡言的,很少主動招呼顧客,因此店裡的生意和學人舊書店、小唐書店相比可就差遠了。守著這樣的風水寶地,卻賺不到錢,說明經營思路確實有問題。經常看到老闆或老闆娘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裡,頗為寂寞地望著門外,真有些替他們著急,但遺憾的是幾年下來,還是不見有什麼改進。由於不斷傳出拆遷的消息,這三家書店都面臨著搬家問題,學人舊書店已未雨綢繆,在青島路開了個分店,並將經營重點放在這裡。小唐書店曾在青島路開了個分店,但沒開幾天就走了,不知道將來要搬到哪裡去,想必總該在南京大學周圍吧,畢竟這裡有不少老客戶,人氣本身就是一筆難得的資源和財富。 從這三家書店往北走,快到鼓樓醫院的時候有一條小街,沿街往東拐,大約走個百十米的樣子,即雙龍巷5號的對面,路北,有家書店,叫雅籍舊書店。老闆葉曲,聽人講原來在機關上班,喜歡收藏,近年對銀器特別感興趣,曾見過其一些藏品,也聽他講過自己的收藏經歷,說起來也是行家裡手。店面不大,書還可以,有品位,不過定價也比較高,好在可以打八折,買個兩本三本的,還可以承受。不足之處是老闆不夠勤快,很少出去進貨,故更新速度慢,隔一段時間去看,還是那些書,因而去的人就不是那麼多,生意也不是很火。好在老闆家境好,經濟壓力不大,開店似乎更多是在玩票,因而就顯得頗為閑適從容,要是其他幾位老闆,肯定早就頂不住了。 在中山路與漢口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有一個規模頗大的照相器材市場,有意思的是在其三樓也有幾家書店,如萬象書坊、考研書店等,新近又開了家相當雅緻的書吧。屬於舊書店的只有一家,即新開不久的天卷書店。這家店屬於五元店,不過其進貨渠道與南京同類書店不同,常有一些其他書店所無的圖書,如遼寧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紀萬有文庫》、上海書店出版的《民國史料筆記叢刊》等,都是半價出售,因而值得一逛。美中不足的是圖書更新周期實在太長,剛開業那陣子生意還可以,過了一段時間就漸漸有些冷清。近來再去看時,竟然已經停業關門了。不久萬象書店也遷到南京大學正門西側的金藍山咖啡館二樓內。店走人散,這裡也就沒有多少書香了。 出了照相器材市場,順著漢口路往西走,過南京大學校門往前再走幾十米,路北,有一家古逸書店。店原來開在陶谷新村,主要經營舊書,其中有不少民國舊書。去年才搬到這裡,兼營五元書。老闆名叫徐雷,矮矮胖胖的,說話底氣較足,名片上印著「重估一切價值」。有個朋友看到後,稱其有琉璃廠老闆遺風。徐雷在南京也是小有名氣的藏書家,主要收藏鄉邦文獻,據說家裡頗有一些稀見的寶貝。不過,他並不常守店,主要靠其妹妹和一個叫王步軍的小夥子打理。由於書店地段好,人流量大,生意起初也不錯。最近忽然將門面讓出一半,店鋪一下變得狹小起來,暗淡不少,看來生意也不好做,經濟壓力頗大。此外,該店還在網上售書。隨著網路的普及,網上舊書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南京的舊書店老闆抓住這個商機,在精心料理書店的同時,還不時到網上發個售書帖子。雖然效果還不是很理想,但畢竟多了一個新的渠道,也許這是未來舊書業的發展方向也未可知。 從古逸書店往西,過青島路,向陶谷新村的方向走不遠,也有兩家舊書店:東邊的一家叫唯楚書店,老闆湯楚軍,是位湖南小夥子,原來在南京打工,後來轉做舊書。人樸實本分,話不多,不過混熟後也喜歡拉拉家常,聊聊天。湯老闆不大懂行,店裡的書一般,還未形成特色,不過由於進貨渠道不同,有時也能淘到別的店裡難見的好書,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店門口經常擺一些兩元、四元的書或雜誌,如《讀書》、《文史知識》、《明清小說研究》之類,耐心挑挑,說不定還能撿漏,所以也值得常去看看。西邊的一家叫得利復興書店,是家五元店,剛開不久。老闆是南京最大的五元店——天宮書店老闆的妻弟,只是不知道書店為什麼叫這麼個很奇怪的名字。該店主要經營學術著作,店面比較大,品種也多,圖書更新快,每周都有新書上架,所以生意相當火,對周圍幾家五元店造成很大壓力。 南京大學西南的青島路,不到200米長,也是個開舊書店的好地方,先前在路南頭有家華章舊書店,生意好的時候,曾開有兩家分店,後來出了點事故,竟然都關門歇業了,讓不少老顧客惋惜不已。如今在這條路上開店的,除了前面所說的學人舊書店和幾家專營自學考試教材的書店外,還有家品雨齋書屋,這是家舊書店。老闆姓馬,年紀不大,人高高胖胖,經常笑咪咪的。馬老闆原來也喜歡藏書,藏著藏著,就自己開起店來。店最早開在東南大學那裡,後來搬到中山路一段時間,今年又搬到青島路。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老闆還真是動了不少腦筋。由於入道晚,競爭激烈,老闆除了在進貨上下功夫,也常在價格上做文章,經常舉辦一些優惠活動,比如舉辦特價書展,實行會員制,根據以往買書的金額打折等。書不錯,兩個老店員人也蠻好的。其中的老姚說起來也是個資深店員了。原來在華章舊書店干,該店關門後到天宮書店,如今又來到品雨齋書屋。他本人也喜歡讀書、藏書,眼很近視,給人一種老學究的感覺,在舊書店裡工作倒也挺合適的。近來去青島路,發現在一家鮮花店裡又新開了一家舊書店,書平常,量也不大,不過在鮮花叢中淘書的感覺確實不錯,所以也可以不時過去瞄上幾眼。 夫子廟周圍是南京舊書店的另一個中心。先前太平南路到夫子廟一帶書店書攤林立,可謂讀書人淘書的樂園,可惜如今只剩下楊公井古籍書店這麼一家象樣的舊書店了。這是家國營書店,店很大,有兩層,二樓主要賣舊書,不過書很一般,雜且亂,更新也慢,經營遠不如個人舊書店靈活。好在書多,細細搜羅一遍,也許還能找到一兩本中意的好書。二樓還有一個店中店,專營線裝舊書,可惜很多時候不開門。不過即使開門,也是看的多,買的少,因為價格太高,非一般讀者所能承受。只有一套書讓筆者動過心,那是鄭振鐸所編的《清人雜劇》初集,一函十冊,扉頁還有鄭氏的簽名,寫著贈給葉聖陶的話,看來書為葉氏所藏。當時想買,又有些猶豫,等自己下定決心要買,書卻已被人買走了。一樓主要賣新書,主要經營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書社、齊魯書社等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史哲研究著作,可惜不打折,但這裡經常有先鋒書店、新華書店等新書店所沒有的學術著作,所以需要的書該買還是得買,不過一次少買幾本而已。 由楊公井向南,在夫子廟四周特別是建康路上,有不少五元店,據筆者所見,差不多有七、八家,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建康路東邊的兩家書香齋了。兩家店離得不遠,一大一小,為同一老闆所開。該店老闆進書很有一套,前兩年曾進了一大批三聯、上海古籍、北京出版社等老牌出版社的書,以五元一本的低價出售,一時引得南京的很多讀者人蜂擁搶購,很是賺了一些錢。如今其經營重點在大眾流行書籍,由於地段好,客流量大,生意一直很紅火,春節後去過一次,店裡人多得可以用擁擠一詞來形容,由此不難想見其生意的紅火程度。書香齋外,建康路上其他幾家大大小小的五元店還是值得一逛的,比如西邊的白鷺書店,曾進過一批李時人所編的《全唐小說》,原價近二百元一套只買五十元,沒過幾天,就被搶購一空。在這條路上原先有家較大的書店,叫二十一世紀書店,一樓賣新書,二樓賣打折書,但生意一直不好,後來改成只在一樓賣五元書,但生意還是不行。前不久再去,竟已經改成藥店了。可見即使在黃金地段,也有個如何經營的問題,並不是隨便開個店就能日進斗金的。如今先鋒書店也在夫子廟地下開了個規模很大的分店,離開文化氣息濃厚的大學,到鬧市區去開學術書店,這實際上是一種風險很大的嘗試,效果究竟如何,外人不得而知,老闆錢曉華心裡自然最清楚。除了上述兩個舊書店較為集中的地區外,朝天宮裡外的書攤書店也值得一說。這裡過去是江寧府學,如今已改成舊貨交易市場。每到周末,如果天氣好的話,裡面常常擺滿了大小不一的書攤。不過,書比較雜,得認真挑選,據說常有人在此撿漏,淘到一些珍稀的圖書,但筆者幾年間一次也沒遇到這樣的經歷,書倒是淘了一些,但都稱不上意外或驚喜。原來朝天宮的舊書很有名,每到周末,裡面不說,牆外沿著河邊,密密麻麻,全是書攤,還有幾家小書店,粗粗看過一遍,也得半天時間。後來經過整頓,外邊不許賣書,只准裡面擺攤,已不復當年的盛況,用雞肋一詞來形容並不為過。有些書攤、書店則轉移到朝天宮南邊的倉巷裡繼續經營。說是巷,其實是很寬的街道,與附近地區的熱鬧喧嘩相比,顯得有些破敗冷清,這種鬧中取靜的氣氛倒也適合舊書店。不長的一條街道上,集中了十多家舊書店,可以稱作舊書街了。書店都不大,多數連名字都沒有,書很雜,擺放的也比較亂,要買一本想要的書並不容易,不過書價確實比別處低,這也是它的優勢所在。來這裡得有閑時間,平心靜氣地慢慢淘。 到了周六,朝天宮這裡還有鬼市,從凌晨二、三點開始,到早上六、七點結束,別看時間很早,人氣還挺旺。除一般的藏家外,不少舊書店老闆也來這裡進貨。由於時間太早,光線不好,得備把手電筒。在鬼市上倒是能淘到一些價廉的好書,撿漏的機會也比較多,這也是鬼市的誘惑力所在。不過,偶爾去個三兩次還行,長期堅持,場場不拉,只有那些發燒級的藏家才能做到。 朝天宮往西,是天宮西街,這一帶也叫堂子街。一直向前,走到豐富堂大藥店旁一個巷子口,往南拐,走不遠,有一家天宮書店。這是南京規模最大的一家五元店,從書店的格局看,似乎是由一家商場或超市改成的。裡面書很多,放得也雜,得細細挑選。書也很便宜,三元五元一本,不知不覺間,就能挑到一大摞。零售之外,該店也搞批發,老闆不斷進貨,故圖書更新很快,隔一段時間就得去一趟,否則會錯過不少好書。筆者曾多次帶外地朋友來淘書,他們都無不誇這裡書多、便宜,往往要買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才住手。確實,對那些喜愛讀書、經濟又不是很寬裕的人來說,這裡是個淘書的好去處。 上面所介紹的,只是南京街頭的部分舊書店,並非全部。還有一些舊書店,如成賢街附近的老闆本舊書店、中山北路的兩家五元店等,也有一些如長江路及曙光影院周圍的舊書店,由於城市改造等原因已被拆除,這裡就不再一一細說了。總之,騎輛自行車,隨便沿著一條街巷慢慢走,留意兩邊的店鋪,不時就會見到一家舊書店。下車進去瞄上兩眼,也許就有意外收穫,發現自己尋找多時的好書,筆者有些書就是這樣淘到的。即使淘不到書也不要緊,權當出去散散心,外帶鍛煉身體。
推薦閱讀:

陸銘:相約思南書局,來聊聊我們的城市
開業21年,張國榮都偏愛的漢源書店,明晚將正式歇業…
【書店和遠方】-香港誠品書店
「蘭州最美書店」又開了分店,弋舟和韓松落都來了
旅行 | 來一場知性之旅吧,17間附設心靈饗宴的書店!

TAG:書店 | 南京 | 舊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