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炎黃大戰 -解密《山海經》
十 炎黃大戰 大戰的經過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這場5000多年前的所謂的炎黃大戰! 5000多年前,炎帝節並一統天下,建立三苗帝國(又稱三曼、壽麻、神民)。炎帝始立地形,甄度四海,並將天下劃分為九囿。炎帝居中州,即青藏高原,分封九子鎮守九囿。 到炎帝節並之孫祝融時,祝融建立開明國,實為炎帝下面的分封國,西方人又稱之為朝雲國(即蜀人國的意思)。 祝融被黃帝族殺死。炎帝親自安排六巫搶救祝融。炎帝有九囿,也就有九巫(九牧)。現在只有六巫(六牧)來救祝融,可見還有三巫是不聽炎帝指揮的。此三巫應即黃帝族和他的盟軍。在搶救祝融的六巫中,其中就有履巫(力牧),而《山海經》中的履巫(力牧)卻是出現在西亞。可見力牧最初是傾向於祝融的,並且戰爭甚至波及到了西亞。
六巫搶救無效,祝融還是不治而逝。黃帝大軍揮師南下,一舉佔領了四川。世界平衡格局被打破,炎帝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了,加之祝融又是他的孫子,於是出兵活捉了韓流和后羿,為祝融報了仇。 本想事情就此結束。但祝融族喪師辱國,是可忍,孰不可忍!祝融和娥女生下的兒子鼓聯合欽[丕鳥],興兵為祝融報仇。《山海經.西次三經》載:「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丕鳥](pī)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搖-手]崖。欽[丕鳥]化為大鶚(è),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hú),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chī),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 這裡的鼓,就是祝融(伯陵)與娥女(阿女)的兒子鼓、延(殷、夷)、殳中的鼓。鼓與欽[丕鳥]殺葆江(粵語音近柏高、百艱)於崑崙之南,黃帝就在鐘山之東一個叫[搖-手]崖的地方殺了鼓。
欽[丕鳥]戰敗後,其後族就成了大鶚(大韓)一族。欽[丕鳥]出於哪一族?從他與炎帝系的鼓族聯軍大戰黃帝族的事實來看,欽[丕鳥]也應該是炎帝族。所以韓國人實為炎帝族一系。 而鼓之後族呢,則逃到了橫斷山脈,成為藏人。 前面說了,蚩尤就是蜀人祝融的音譯。蚩尤族戰敗後,休養生息。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據《管子?地數篇》載:「修教十年,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相兼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二十。」葛盧山在哪,就是《山海經》中的高梁山或今湖南的岣嶁山。這三者都是音譯的結果。從《管子》後面又提到雍狐山的情況來看,葛盧山應該是高梁山,據《山海圖》復原圖,其地就在今雲南西北與貴州交界處。《管子》說蚩尤戰敗後,休整十年。此時高梁山山洪爆發,山中湧出了很多山銅,蚩尤就以此打造兵器,一年之內兼并諸侯九個。後來雍狐山(今雲南楚雄以南)又因山洪爆發,湧出了大堆山銅,蚩尤又以此打造兵器,是年兼并諸侯二十。
自此,蚩尤(蜀人)實力大增,並揮師北上,進攻黃帝族。 據《歸藏?啟筮》記載:「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從《歸藏.啟筮》和《管子.地數篇》看,蚩尤所在地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有一個讀音與葛盧山相近的地方;二是葛盧山多銅;三是有一條大河,讀音與羊水相同。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地方,在《山海經》中只有高梁山。據《山海圖》復原圖,高梁山附近有雅礱江流過,而雅礱江古稱若水。粵語二者音近,而雲南又多銅。所以蚩尤應是在雲貴復興的。皋塗山雖然也比較符合,但因該地與黃帝侵佔的蜀地太近,故不可能為蚩尤打造兵器的地方。 《歸藏.啟筮》說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九淖就是一個有九條河的地方,在《山海經》中,有九條河的地方只有和山。《山海經》說:「和山,其上無草木而多瑤、碧,實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蒼玉。」和山是哪裡,據《山海圖》復原圖,和山就是現在的賀蘭山。這就意味著蚩尤重新光復了賀蘭山一帶。而空桑呢,實為和山的音譯。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蚩尤的目標是討伐空桑,可見空桑必為黃帝的重要據點,且空桑就在九淖一帶。
而據《山海經》,賀蘭山確為黃帝族的秘密行宮。《五藏山經》載:「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鬼申](shēn)武羅司之,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鐻(qú),其鳴如鳴玉。是山也,宜女子。」武羅是誰?粵語就是mou lo,即苗龍。《大荒北經》載:「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可見武羅就是黃帝子。《山海經》說賀蘭山一帶為黃帝秘密行宮,那裡充斥著大量的美女。由黃帝的兒子苗龍鎮守。 蚩尤果然厲害,一到賀蘭山就把黃帝的秘密行宮給端了。 黃帝慌了。調動幾路大軍圍剿蚩尤:北路軍是黃帝的女兒天女妭,參謀是叔均,擅長旱戰;南路大軍是應龍,擅長水戰。水火夾擊,妄圖剿殺蚩尤。
蚩尤也不是示弱,調動盟軍反擊:東路軍是黑龍江的雨師妾;南路盟軍是湘楚、江西一帶的風伯,即楓木,苗族的始祖。
《山海經.大荒北經》對這場大戰記載如下: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 從《大荒北經》的記載看,戰爭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蚩尤進攻黃帝密都,黃帝招架不住; 第二階段,黃帝令應龍攻冀州。這裡要注意的是,在炎黃時代,冀州不是春秋戰國時的冀州,而是今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另外炎黃時代,自雅布賴山到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帶,上古曾是大海澤。「應龍畜水」,看來應龍的目的是要用海澤里的水淹死蚩尤大軍。蚩尤請來盟軍。盟軍中的風伯來自中國南方。為什麼?因為《山海經》中的風伯山就在湖南。而風伯就是楓木。據《苗族古歌》,苗族的始祖就是楓木。所以,蚩尤的盟軍必然是南方湘楚贛一帶的苗人。而雨師呢?據《海外北經》:「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據《海外北經》表述順序,此雨師妾在東北。所以,從《山海經》反映的內容看,當時炎黃大戰席捲了整個中國。
第三階段,黃帝的女婿叔均和女兒天女妭率大軍援助。天氣大旱,蚩尤族的水軍不能發揮作用,於是蚩尤族敗北,黃帝在青丘,即賀蘭山一帶的青要山殺了蚩尤。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河流域蘇美爾神話中也有一個恩里爾大戰朱妖的故事。該故事說:空氣之神恩里爾有一塊生命牌。生命牌保護著恩里爾的生命,它代表著權力。地上的朱妖渴望得到生命牌,以統治天上和地下的一切神靈。朱妖制訂了一個罪惡的計劃,在一個晚上殺死了恩里爾的守衛,偷走了生命牌,躲到了一個深山密林里。恩里爾見生命牌丟失,就召集眾神開會,緝拿盜賊。天神們用照妖鏡發現是朱妖偷盜了生命牌,就派天兵天將到下界征討朱妖。他們用盡了火攻、水攻、雷電霹靂,也不能制服朱妖,反而被朱妖打得落花流水。後來恩里爾的戰神了解到朱妖的原形是一隻黑牛,就設計將飢腸轆轆的朱妖誘到了一塊水草豐美的土地。當朱妖到那塊草地準備美餐一頓時,草地忽然整個捲起來,將朱妖圍在裡面,最後恩里爾活捉了朱妖,奪回了生命牌。
這個故事與上面的黃帝大戰蚩尤的情節驚人地一致。 生命牌是什麼?「生命」實際上是「神民」、「三曼」的音譯,而神民(三曼)卻是炎帝節並建立的帝國名稱。恩里爾與朱妖爭奪生命牌實際上是爭奪神民帝國帝位,而這與黃帝與蚩尤爭霸的本質是一致的。 另外恩里爾實際上也是神雷的音譯。兩河流域的語音略有變化而已;而朱妖就是《山海經》中的朱厭,也就是祝融,它們也是音譯的結果。 蘇美爾神話中朱妖在一個晚上殺死了恩里爾的守衛,盜走了生命牌指的就是蚩尤襲擊了黃帝的密都賀蘭山,並建立了開明帝國的事。 蘇美爾神話中天神們用火攻、水攻、雷電霹靂攻擊的作戰手法也與應龍、天女妭戰蚩尤的經過一樣,戰爭的結局也一樣。 所以,蘇美爾神話中的恩里爾大戰朱妖實際上就是黃帝大戰蚩尤。可見上古蘇美爾與中國是有密切聯繫的。但蘇美爾神話明顯來源於民間傳說,不及中國典籍記載的嚴肅。
那麼到底是古蘇美爾人的神話傳到了中國,還是中國的歷史傳到了蘇美爾,或者說故事本身就是東亞和西亞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呢?從神話的內容來看,中國典籍記載的要比古蘇美爾神話嚴肅得多,內容也要詳細得多。從文化的變遷和信息傳遞的規律看,我們更傾向於是中國的炎黃大戰歷史傳到了兩河流域。 黃帝殺蚩尤的地點到底在哪,《歸藏.啟筮》說是在青丘。然而從《山海經》看,恐怕不是這樣。《大荒北經》說:「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xiàng)。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妭(bá)]。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妭],雨止,遂殺蚩尤。」經文前面說共工之台在系崑山。後面說的卻不是共工的事,後面談的都是蚩尤。可見蚩尤實為共工。我們前面也已經指出,蚩尤實為蜀人的音譯詞,黃帝與蚩尤之戰實際上是黃帝與蜀人之戰。共工是誰?《海內經》說:「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可見共工是祝融之子,也是蜀人。
系崑山在哪?就是現在的西傾山。二者也是同音互譯詞。西傾山在今四川與青海交界處的阿尼瑪卿山北面。如此看來,共工之台(實為共工之塔)就在川西和青海交界處的西傾山!蜀人共工在進攻賀蘭山時顯然遭到了失敗,不得不退守川西西傾山。而這裡正是《西次二經》小次山所在地。《西次二經》說:「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此經文說,小次山有一族,名叫朱厭族。白首,就是巴蜀的圖音。朱厭就是蚩尤,也就是蘇美爾神話中的朱妖。可見此朱厭就是蜀人的意思。祝融之子共工是在這裡被黃帝殺掉的!蚩尤一年兼并諸侯者九,後又兼并諸侯二十,黃帝在賀蘭山的密都都被他端了,不能不說是一個英雄。黃帝為了紀念他,在這裡為共工建了一座塔,這就是共工之台,地點就在今西傾山一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黃帝族已經打到川西了! 這就是我們傳說中的炎黃大戰。 炎黃大戰的事,史遷在《史記》中也有記載,《史記.黃帝本紀》說:「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
史遷說黃帝叫軒轅。其實從《山海經》看,炎黃大戰不是黃帝本人與炎帝本人大戰,而是黃帝孫族韓流(吳權)與炎帝孫族(祝融、共工及其後代之戰)。實際上吳權與軒轅之音非常接近,在上古吳、軒很可能同音,讀e。軒轅只是黃帝族,不是黃帝本人。二者是有區別的。軒轅是誰?《史記》說:「青陽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前面我們說了昌意是到了甘肅的弱水,那麼到達川西岷江一帶的應該就是青陽了。青陽也就是羌人的意思。如果《史記》所記沒錯,那麼黃帝一族就是羌人。 《史記》炎黃大戰的錯誤在於將蜀人與羌人之戰誤記為炎帝與黃帝之戰。實際上大戰的雙方只是炎帝與黃帝的孫族。《史記》所說的涿鹿之野在哪,史家論戰了二千多年。其實涿鹿之野哪也不是,而是蜀人之野!《史記》說黃帝邑於「涿鹿之阿」也是蜀人之阿(讀e), 涿鹿,它實際上是蜀人的音譯!《史記》說的黃帝的都城涿鹿之阿就是我們現在的三星堆!即蜀人之阿(岸或崖)。
三星堆是炎黃時的文明嗎? 太難以令人相信了。 確實難以置信。 那為什麼還說它是炎黃文明? 首先,三星堆遺址被確定為距今5000年至3000年前。據傳統觀點,黃帝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人,二者在時間上有交集。 第二、從邏輯上看,出土了青銅神樹等大批青銅器的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和二號祭祀坑的年代是推測出來的,推測不見得就準確,就有誤讀的可能。 一、二號祭祀坑原發掘簡報將其時間定在商代晚期,有的學者認為應晚至西周后期,甚至有的認為應晚至春秋中葉。可見學界也在懷疑一、二號祭祀坑的定年。 說實話,川西一下子冒出這麼個高度文明的遺址,而且超過了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所有文明遺址(包括殷墟在內),學者們想不通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漢以來的歷史記載中,川西似乎比較落後。由於思維定勢,學者們自然而然將它框定為商周文明。然後一切考證工作圍繞商周后期文明展開。這就容易犯先入為主,「有罪推定」的錯誤,被誤讀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從三星堆一、二號坑發掘出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來看,它就是《山海經》中的建木,而建木是黃帝打造的。 三星堆發掘出來的青銅神樹就是《山海經》中的建木,它代表的就是炎帝節並,是軒轅為紀念炎帝節並而打造的。《山海經》說建木「[上]有九欘(zhǔ),下有九枸(jǔ),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tài)皞(hào)爰過,黃帝所為。」建木與考古發掘的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形像完全吻合。《山海經》明確指明了建木是黃帝打造的。 學界肯定也注意到了這一信息,但還是置之不顧。這其實是有原因的。一是沒想到會在夏代還沒發現前竟然發現了黃帝文明;二是沒想到黃帝文明竟然是高度的青銅文明;三是沒想到川西會出現這一高度的青銅文明。 如果出現了,那必然是商周以後的事。這就是學者們的思維定勢。所謂的類型分析學也是以發掘的商代器物為參照。
他們沒有考慮到,文明並不是一條直線向前發展的。文明也會倒退,也會毀滅。後代的文明並不一定總是比前代高明。 基本出發點錯了,結論自然也就錯了。
第四、三星堆發掘出來的其它文物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有強烈的三曼(神民、三苗、壽麻)帝國以及祝融、共工、術器時代的信息。理解它的基礎就是上古的圖音文化。 下面請看。 第一張圖:
這張圖,很多人都被它怪誕的外形所震撼。哪有眼珠凸起那麼高的人,耳朵也是那麼長。這到底是個什麼怪物?有的甚至荒謬地認為是外星人。有的人說叫縱目,它到底是什麼含義,沒人知道。 其實它就是《山海經》中的「深目」。深目是什麼意思,這是上古的圖音符號。祖先用豎目,表示「深目」之音。深目,就是三苗,就是神民,就是壽麻,就是三曼,就是蘇美爾,六者是一個音,也是一個意思。 考古發現,公元前3000年前,兩河流域蘇美爾就出現了10多個城邦國家!其時正是中國的炎黃時代。「蘇美爾」這個詞只是後世學者根據楔形文字泥板書音譯的結果,在《山海經》中它叫壽麻。公元前3000年以前,正是炎帝時代,炎帝節並統一九州,整個亞洲都在其統治之下,是為上古三苗帝國。三苗帝國在各地稱呼不一:上古印度稱之為三曼,兩河流域稱之為壽麻(後西方學者譯為蘇美爾),黃土高原稱之為深目,中國大西南稱之為神民。名稱雖異,然實為三苗帝國之一部分。5000年前的兩河流域當時已出現了10多個城邦,我們現在也發掘出了與蘇美爾配匹的炎黃文明,卻被我們輕易地否定和誤讀為商周文明!
上面闊嘴大耳之神,本發源於雲南昆明附近,上古稱「雍和」,此族後向北向東發展,後來此族的炎帝節並建立三苗帝國,故在族徽上加深目,以此圖音表示三苗帝國,是為三苗帝國之神徽。
第二張圖:這個青銅圖,它實際就是蚩尤開明帝國的圖音。此圖形如蟹,蟹、開,中國南方語同音。開明國是祝融(伯陵)蚩尤所建。前面在解析炎黃大戰時已經講過,蚩尤就是共工,並且是開明帝國祝融的兒子,也是蜀人。 後世的「蚩」字就是模仿此族徽而成。而蚩尤正是炎黃大戰中的蚩尤。 第三張圖:
這尊青銅神像就是黃帝之子青陽。 刀槍之槍,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史籍無考。從三星堆發掘的青銅器來看,這尊青銅的脖子分明是後世槍之形。三星堆類似的槍脖人為數不少。它實際也是上古的圖音符號。槍人、羌人、青陽,古音實為一。此圖即《史記》所說「青陽降居江水」中的青陽。
第四張圖:
上面的石蟾蜍,如果是一隻普通的石蟾蜍,那就無足於異。關鍵是它是一隻斷了一條腿的蟾蜍,而且出現在三星堆的祭祀坑裡。這就不普通了。 這隻斷足蟾蜍,其實就是《山海經》中的窫(zhá)窳(yú),也就是祝融(又叫伯陵)。祝融和韓流小四發生婚外情後,韓流就殺了窫(zhá)窳(yú)。《海內經》說有六巫「夾窫(zhá)窳(yú)之屍,皆操不死之葯以距之。」可見窫(zhá)窳(yú)並沒有立即被殺死,而是身負重傷。 這隻斷足蟾蜍印證了上面所說的。 它明顯為黃帝族佔領四川後奚落祝融族的產物。 第五張圖:
這張圖就是祝融的後代術器。 《海內經》說:「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壤],以處江水。」《海內經》說術器是方腦袋,是共工即蚩尤的兒子,居於岷江。上圖就是三星堆遺址發掘出來的方腦袋的表銅銅像。
第五、三星堆發掘出來的文物,透露出文化對立信息。 三星堆的人像有二種,一種高大威嚴,一種卑躬屈膝。高大威嚴的都帶有外族人特點,卑躬屈膝的都具有蜀人特點。這卑躬屈膝的圖明顯不是蜀人所為,它們應該出於黃帝族之手。 所謂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三星堆也一樣,它是勝利者的歷史。黃帝族征服了蜀人,就奚落之。祝融被雕成斷足蟾蜍,術器雖然貌似兇惡,然終究得卑躬屈膝,跪下。中國的跪文化,就來源於此。這一跪,就是五千年,到民國才站起來。 第六、我們從文化上解讀,三星堆是祝融和黃帝族青陽時代的文化。而祝融和青陽實際上代表了蜀人和羌人,也就是說三星堆有羌人文化。而黃帝族的羌人卻是彝族之源。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分析大禹出身時已經指出彝人為羌人之一支,此不多述。而據報道,三星堆發掘出來後,一些彝族老人也對三星堆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認同,可見三星堆與羌人確實是有關係的,這正與我們分析的一致。
所以,從我們的分析來看,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絕對不是商周文明,它遠在商周以前。而且十有八九就是炎黃文明。另外尚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是大禹和夏文明。但一、二號祭祀坑的文物中沒有大禹和夏的氣息,所以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大禹的都城在川西和貴陽的可能性非常大。至於是綿陽、德陽、貴陽,還是哪裡,尚缺乏具體資料證據。 三星堆會是炎黃文明? 怎麼公元前3000年以後中國發現的商以前的文化幾乎都是新石器時代呢? 這就是問題癥結所在。學者們的失誤也就在就裡。 根本原因是炎黃以後,中國文化出現了倒退!
推薦閱讀:
※阿長與《山海經》原文
※《山海經》古帝史跡淺論
※新刊 | 劉宗迪:《山海經》與怪物闡釋學
※【學術觀點】柳倩月:清代學統中的《山海經》序文與「神話歷史」觀之學術邏輯
※《山海經》的4大未解之謎,神話背後隱藏著真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