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杜甫的家世與出身

杜甫為晉代名將杜預的第十三代孫。杜預是京兆杜陵人。杜預少子杜耽為晉涼州刺史,杜耽孫杜遜在東晉初南遷到襄陽,任魏興太守,他是襄陽杜氏的始祖。杜遜兒子杜乾光的玄孫為杜叔毗為北周硤州刺史,杜叔毗的兒子杜魚石在隋時為獲嘉(在河南)縣令,他的兒子杜依藝為鞏縣令,他生了杜審言,他是杜甫的爺爺,為唐初的詩人,對杜甫應該有影響,馮至認為杜甫壯年時多少繼承了杜審言自大傲慢的性格。杜審言除了生了杜甫的老爹杜閑之外,還生了杜並(684-699,為次子),這個人值得我抄的詳細一些,馮至是這樣說這個故事的:

武后時,杜審言被貶為吉州(江西吉安)司戶參軍,與同事不和,司馬周季重受了司戶郭若訥的鼓惑,誣陷審言,把審言關在牢獄裡。杜並年十六歲,看見父親遭受了這樣的冤屈,他飯菜都吃不下去,形容憔悴,卻盡量壓抑著內心的憤恨。一天,周季重在府中宴會,他乘人不備,用短刃猛刺季重,季重受了重傷,杜併當場被人打死。季重受傷不治,臨死時,懺悔著說:「我不知道審言有這樣的孝子,郭若訥把我害到這種地步!」審言因此得救。

杜並的墓志銘是蘇頲寫的,祭文則是劉允濟。杜甫對這個叔父,是感到自豪的。從杜預數下來,杜甫父系一支有不少是當官的,想想當時中國的確有些家族,他們真的可以累代享福。至於杜甫的母系一支,卻有濃重的悲劇成分。他的母親出於清河崔氏,母親在杜甫很年幼的時侯就死去了,所以杜甫對母親並沒有怎麼提起。幼年時,他曾寄養在洛陽建春門內的二姑母家。這個姑母是好人啊,有一次,姑母的兒子和杜甫都染上時疫,她是兩個都要照顧,後來是杜甫活下來,她自己的兒子卻死了。杜甫長大後,對姑母是很感恩的。

說到這裡,讓我們再看看杜甫生母的來歷,這個家族的悲劇的確不能不多說幾句。馮至扯的很遠,我也跟著扯,看看能不能扯清楚。

李世民的第十子是李慎,他被封為紀王,任襄州刺史,是一個不錯的貴族,與當時越王李貞齊名,當時人稱他們兩個為「紀越」。武后執政後,這些李氏就差不多要滅門了。越王李貞就起兵,後來自然失敗,李慎就受到牽連下獄,流配嶺外,路上就死了。李慎的次子義陽王李宗(多一個「王」字旁)當時也被抓進河南獄。這個義陽王有一個女兒,就嫁給了崔氏。她就是杜甫的外婆,當時她是天天送飯去監獄給老爹吃,據說當時洛陽的很多人都受到了感動。後來,義陽王和他的兩個弟弟都在流放地被殺。至於義陽王的兩個兒子:李行遠和李行芳(這兩個是杜甫母親的舅父)則被流放到西康西昌,六道史用刑時,李行遠是成人,應該被殺,但李行芳還是小孩,可以免一死。可他太懂事了,哭著死抱住哥哥不放,據說還求代哥哥死,最後兩個人都被殺。我沒有辦法算一算那個時候,杜甫的母親到底多大了,杜甫生在公元712年,即玄宗先天元年,可惜現在不知道杜甫母親舅父死時是什麼時侯,想來她也應該懂事了,至於她自己為什麼早死,也不知道原因。

杜甫自己,青年和壯年時生活還可以,雖然功名不行,但過得似乎挺滋潤,活得不錯,安史之亂後,自然不行,危險的時侯能保命就不錯了。有個兒子就是餓死的,自己和家人餓肚子是常有的事情。說到他和李白的交往和認識,有點意思,我再多說幾句。算是結尾。

744年的初夏,杜甫在洛陽第一次碰到了比自己大11歲的李白。當時李白求仙訪道的熱情很高,他就和李白一起渡黃河,到王屋山,然後又跟李白拜訪了李白的從祖李彥允。之後碰到高適,據說一起在陳留度過了「一個浪漫而放蕩的秋天」。之後,他和李白一起去齊州,然後各干自己的事情。之後李白回兗州(第一個字有誤)附近的任城,李白當時的家在那裡。後來杜甫也到了兗州,在秋日裡重聚,寫詩訪友加求仙,喝酒聊天與俗人無異。當時,杜甫對於李白的評價並不高,只是把李白與南朝的詩人陰鏗相比;李白呢,不知道他怎麼評價杜甫,因為他除了在兗州城東的石門與杜甫分手時寫過一首送別詩之後,可能是他的朋友太多,早把杜甫忘記了,之後就再也沒有提起過杜甫。這次分手,兩人緣分已盡,就再也沒有見過面。杜甫自己則在日後對於李白的評價也越來越高,可能他懂李白了,所以認為「白也詩無敵」。看來大文豪也會經常看走眼,也需要時間去檢驗。

推薦閱讀: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之二
杜甫為何仕途不順,且在他生前他的詩並沒有像李白那樣出名?
杜甫有什麼經典名句?
萬里橋西杜甫草堂 百花潭水即滄浪
杜甫力挺自己「破」字有三說

TAG:杜甫 | 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