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坊】特殊年代的「獨立與背叛」:謝晉是中國的里芬斯塔爾嗎?

編者按:

《觀書坊》是觀察中國的特色欄目。

主旨在於為大家推薦一些好書,同時會與出版社或書店合作,給大家送福利,除了獨家折扣,還有精美禮品!歡迎大家捧場!

本次觀察中國聯合東方出版社,給大家送福利來了!為大家奉上王小魯作品系列《電影政治》!

我們選取了書中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最後記得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有驚喜福利哦。


文/王小魯

朱大可文中提到謝晉電影「以道德神話化解社會衝突」,其實是批評他迴避真正的歷史判斷。這點雖然沒有深入,但是一個思考的維度已經隱約浮現,後來批評家徇之前行,加以深化,最終形成了共同的見解:謝晉的電影總是將道德判斷代替政治判斷,將道德敘事替代了歷史敘事。

這個批判之風延續了很久,然後這種批判能量就傾瀉到謝晉新片《芙蓉鎮》上。《芙蓉鎮》是在87年上半年公映。《大眾電影》編輯部邀請北京大學的葉朗、錢理群等人參與討論。批判整體上看相當嚴厲。

大家基本上都歸結到——謝晉對於文革的批判僅僅停留在對於壞人的批判上,認為受害者的受害來自於道德有缺陷的人,而沒有對體制等根本問題進行揭示。

王魯湘認為《芙蓉鎮》沒什麼新東西。孫玉石則認為對《芙蓉鎮》期待太高,所以很失望。「就探索文化大革命的主題而言,沒有太新的開掘。」在80年代中期反思文革批判文革,按說既符合官方的政治正確,也符合民間的政治正確,那是一個官民共識最多的年代!

而且本片敘事的控制成熟老辣,至今看來仍然有動人的力量,所以當北大師生一起批評《芙蓉鎮》的時候,電影評論家邵牧君幾乎是震怒了。他撰文聲援謝晉,嘲笑教授們看了片子淚泗漣漣,待都機停燈亮卻頓時露出鄙夷之色。「如果你真的被感動了,就坦然為他叫好吧!」但是,若果真叫好,豈不正是陷入到朱大可所批評的「情感的昏迷」里去了?

有兩種觀影方式,一種是入迷,一種是審視。兩者有時候不妨交織,獲得感性和理性的雙重收穫。反對謝晉模式之後的評論家們,顯然已經更為細膩,更有現代眼光,這間接實現了朱大可文章的潛力。

順著謝晉歷史講述的真誠性問題,再後來有些人開始質疑謝晉的藝術人格。朱大可在上海書城對話時,他對於當時的一些藝術判斷不再堅持,他認為當年文章最正確的部分是對於女性形象的批評,但是對於將謝晉電影歸結為好萊塢模式,他認為自己當年過於簡單了,但是他追加了謝晉電影創作的人格依附性問題,他認為謝晉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

謝晉2008年去世時,學界的一個共同判斷是謝晉在每個政治年代,都能生產出與主流意識形態匹配的優質電影來。而主流意識形態的變換是劇烈的,他卻都能流暢的敘事、流暢的工作,似乎沒有精神的糾結。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文革結束之後, 許多人說,謝晉這人絕對不能解放,他拍過樣板戲,拍過《春苗》。其中一些人還是我的好朋友,這使我深感震撼,促使我對自己的靈魂進行深刻地剖析。

通過嚴肅的自省,我看到自己善良正直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醜惡的一面。江青一夥點名讓我去樣板戲組,這種命運固然不是個人所能左右的,但心靈的純凈卻應該是自己努力追求的。

我太愛電影了,創作權利一旦被重新恢復,內心的確是很高興的,我當時所表達的感激之情,反映了我身上有種中國知識分子士為知己者死、知恩必報等傳統道德的弱點,但還不僅僅止於此,當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正在蒙受重大災難時,自己卻因為個人境遇的某些改變而產生了一些自喜和自得(雖然還不像有些人那樣不可一世),我由此窺見了自己靈魂深處的淺薄和醜陋。我覺得這段經歷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恥辱,是應永遠記取的殘酷教訓。

我深感,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對事物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但是這個獨立思考是否可以在電影中實行?哪怕是80年代號稱改革開放的年代,當時是否能有一個超越《芙蓉鎮》的尺度去表達?如果沒有足夠的表達尺度,是否就放棄電影?在學者對謝晉的歷史評價中,為謝晉的個人歷史法找到的一致解釋,是一句顯得非常奇特的話——「他太熱愛電影了」。

楊遠嬰教授在《導演的譜系》一書中細膩梳理了謝晉的歷史:他不是延安左派也不是上海左派,他只是戲劇學校畢業的戲迷,文革之中被批鬥200餘次,是上影天馬廠被批鬥最多的人。母親跳樓父親服毒自盡兩個智障孩子被凌辱,但他依然執迷於電影。

「他一旦獲得工作機會,便死死抓住,哪怕是戴著鐐銬跳舞。」楊遠嬰說。只要能拍電影,無論拍什麼都可以,哪怕這些電影營造的政治力量恰好導致了自己親人的死亡。

他的確沒有間斷拍電影,終於成為貫穿中國60年電影史的最重要的人物。這是非凡的人生景觀!但??這是個人的勝利嗎?後來人評價謝晉,包括評價文革中的所有人事,似乎都遇到巨大的困難,因為無法找到一個堅固與恆久的價值支點,至今中國人也沒有真正找到。謝晉是中國的里芬斯塔爾嗎?

從某個角度來說,謝晉是電影的聖僧,雖然電影不像中國畫,電影本身具有強烈的不純粹性,每個電影人其實都對此洞若觀火,尤其在那個年代,因為每個電影鏡頭都有強烈的政治指向。但電影從現實到銀幕的轉換,煥發著光影的魔力,加之龐大人數的觀眾的入迷式參與,一起促成了一種特別的榮耀。

從電影政治的角度來說,謝晉的確曾是一個丟失了主體性的人,但那幾乎無法避免,他只好通過藝術經營去尋找自己的主體性。他的確在一時製造了個人的成功,但是長久來看,他80年代前拍攝的大部分電影都被冷落或拋棄,即使被拿出來重新觀看,也被當作是一個時代的病例來加以解讀。

(本文為《電影政治》的節選)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內有王小魯獨家簽名書!


推薦閱讀:

李清雅 - 飛信空間 - 中國移動飛信
影響中國的100本書 - 九十六:《廣雅》 - 讀書網
中國大事記:1977年
探訪「中國第一蛇村」:800多人養殖400多萬條蛇!
李丹陽 大數據背景下的中國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初探

TAG:中國 | 獨立 | 年代 | 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