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寬恕父母

每一個有趣有品的人

都置頂了「周沖的影像聲色」

周沖的影像聲色一個文藝又理性的公號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3:06 Dala-Still Life 來自周沖的影像聲色

前天寫的《父母皆禍害》,講了為人父母者的諸多惡行,並讓大家警惕這種惡行。

文章發出,許多身心俱傷的大孩子,如你我,都覺身臨其境,彷彿重溫傷害。

但如果停步於此,我們就無法長大。

我們就會止於仇恨,無法抵達愛與寬恕。

作為一個清醒的、能自我負責的、有自省能力的大人,不僅要正視父母的缺限,看見傷痛的來源。

更重要的,還要從癥結出發,走出「我」的困境,學習去看見真實的父母,繼爾理解,繼爾寬恕,與原生家庭達成和解,也與自己達成和解。

這該如何完成呢?

貌似不太容易。

但怕什麼呢,一生那麼漫長,我們有的是時間,沿著以下步驟,慢慢地,與他們,也與自己達成和解。

初期的時候,每一個在遍布創傷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都會不明所以地,覺得自己討人厭。

比如你我,就曾覺得自己又丑又LOW又失敗,焦慮與痛苦得不行,但又無從尋找原因。

這是第一步。

在這一步,我們對人對己均無知,自然也不懂如何解決。

看不見,解不開,那就會陷入盲目的自戀,即,所有的命運,都是自己導致的。

於是,所有失敗的原因都指向自己,抑鬱、焦慮與自殺傾向就會發生。

接下來,有人開始反觀自己的一生:我遭遇了什麼,我受過什麼傷害,我到底因何抑鬱,因何墮落。

慢慢地,我們就會看到最初的痛苦,即原生家庭。

這時,就到了第二步。

在這一步,你打破無知,看見癥結,看見傷痛。

不可避免地,你會開始覺得父母可恨,並告訴自己:我千萬不要活成父母的樣子,我情願不婚、丁克。

但這時,你依然活在創傷中。

極力避免一種東西,必然也會變成那種東西,因為,你依然在以之為中心,來思考、感受和生活,就像一個漩渦,你一直身在其中,必然為其所噬。

不過,好在這時候的你,內心會仍然有恨,但不是對自己,而是對外。

俄狄浦斯情結開始作祟,你在潛意識中,完成弒父殺母,剔肉還骨,掙扎著要獨立。

很多人會止於第二步。

但這是不夠的。

你要開始反省:我該如何才能擺脫恨?

這時候,你獨立起來,強大起來,也逐漸完善自己的認知,開始試著去理解父母,理解父輩在局限、無知與艱苦中,仍然給了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切。

而且,你發現,如果你一直仇恨,不願重新理解他們,其實,和他們當年,不願意理解你,不接受新的認知,是一樣的盲目粗暴。

而這種盲目粗暴,必然導致悲劇重演。

於是,理解開始試探著、猜疑著、一點一點地艱難發生。

這是第三步。

在這一步,你不再是簡單地恨自己,或者簡單地恨父母,你開始知道,他們也是命運的受害者。

而明白了這些,寬恕和感恩就開始到來。

後來,你看見父母的一生,並看見一種輪迴:父母之所以施暴,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也曾被施暴。

在幼年,他們遭遇過,比你更慘痛的傷害與凌辱,甚至,直到今天,他們都不曾知曉自己的受害,他們覺得一切合理,於是永不會被看見,永不會被救贖。

眾生皆苦,無人倖免。

你不再仇恨,你開始悲憫他們,愛再次滋長,在你和父母,以及你和孩子之間汩汩流動。

這是第四步。

在這一步,你開始說,「我愛你們」,並且「感恩你們」。

你開始在愛的環境中,以一種溫柔的堅持,斬斷暴力的輪迴,給自己的孩子一片和平的天空。

倘若你繼續修鍊,一定會抵達這一步:你看到所有困苦,都是對愛的磨礪,都是獲得意義的契機。

貧賤憂戚,玉汝於成。

你放下對人對己的控制,生出慈悲之心,盡情伸展自己,並創造更多生命體驗。

至此,你將真正治癒自己。

你覺得每一個生命,包括父母,包括你,包括孩子,來到世間,都自有其意義,都是一種神的祝福。

你覺得幸福,並因家人更覺幸福。

這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你會從我,走到你,走到我們,走到眾生,再重回自身。

仇恨永遠是狹隘的認知,久困於此,必成井蛙與怨婦,只有奮力蛻變,掙脫認知,獲得愛與寬恕,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樂與清明。

那麼,一定有人要問:我現在太恨他們,無法寬恕怎麼辦?

理解。

所有的愛,都緣於理解。

所有的寬恕,也緣於理解。

沒有理解,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沒有理解,愛就是正確的口號,寬恕就是空洞的道德。

你只有真正進入他人的生命,看見了,懂得了,理解了,才會真正接納。

接納了原生家庭,你才會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不再與自己終年廝殺。

那麼,如何理解?

不是瞎想。那不系統,也不客觀。

不要亂傾訴。因為傾訴散亂、混雜、不成型、情緒化,而且傾訴對象,大多不專業,不僅給不了你良策,甚至會加重誤解與隔閡。(參見今天推文第四條)

你要寫。

是的,寫。

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人們通過思慮、傾訴、書寫,哪一種,更能化解痛苦,找到解決方法。

結果,實驗證明,書寫是最有效的。

因為,它系統、周密、冷靜、客觀、深刻,會讓我們自省,並尋找解決方案。

而書寫時,越深入越好,越全面越好,越充滿感情越好,越以第三人稱敘述越好。

當你寫下自己的創傷,痊癒就會慢慢發生。

就我個人體會而言,也是如此。

當我淚流滿面地,寫完一篇接一篇關於母親的長文,我發現,我再也不恨,取而代之的,是深切的愛。

但是,對父親,因為母親未曾釋懷,也因為我還有積怨,尚未動筆,因此,我和他,還在互相疏離,他走不過來,我也走不過去。

但我想,總有一天,我會努力地,讓理解重新發生,讓我們重新握手言和。

因為,只有愛與寬恕,才是每一個生命,應該抵達的地方。

今日插畫:Nancy Liang

推薦閱讀:

寬恕的祈禱
外遇:可寬恕的罪?
家庭需要寬恕
釋放憤怒和壓抑:《愛與寬恕的祈禱文》
生活的真諦在於寬恕與忘記。寬恕那些值得的人,忘記那些不值得的人

TAG:父母 | 寬恕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