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

從黨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http://www.sina.com.cn2011年06月20日11:50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我們黨從來是在糾正失誤、總結經驗教訓中發展壯大的,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建設社會主義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文/張啟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毛澤東說:「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周恩來稱歷史是「民族的記憶」,「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而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

  黨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從歷史研究中總結經驗教訓,總結歷史規律。鄧小平指出,研究黨史的重點,是總結經驗和教訓;總結經驗教訓的重點,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迄今90年歷史,像一座內涵豐厚的寶庫,只要認真學習,一定能從中汲取無盡的營養和智慧。

  我們黨成長、成熟的過程,從一定意義講,就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執政規律認識從朦朧走向清晰、從感性走向理性的過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某些時期對規律的認識不正確,導致對國情、形勢的分析以及路線、政策的確定產生失誤,給事業造成挫折和損失。

  能否正確掌握上述規律,關係到我們黨能否正確指導當前的社會實踐,也關係到每個共產黨員能否自覺而熱情地投身於黨的事業。而對規律的認識,很大一部分是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中得來的。

  對於黨史上的經驗教訓,究竟應該如何認識?

  總結歷史,不要著眼於個人功過

  我們黨在新中國建立之後的30年中所犯錯誤,有些人把賬都算在毛澤東身上。這不符合實際,也無益於經驗教訓的總結。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傑出的歷史人物本身是一定的社會時代的產物,離開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傑出人物的巨大成功和重大失誤都不可能得到正確的說明。分析毛澤東同志的缺點和錯誤,也必須運用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

  當然,毛澤東同志犯錯誤有他主觀的因素,有他個人的責任。這主要是他在晚年過分地相信自己,日益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特別是脫離了黨的集體領導,往往拒絕甚至壓制別人的正確意見,使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集體領導原則和民主集中制不斷受到削弱以至破壞,這就不能不發生許多失誤。

  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犯錯誤的複雜的社會歷史原因。整個來說,我們黨當時對新生的社會主義社會和 全國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還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深入的科學研究。我們只能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既然是摸索,就可能發生某些失誤。例如階級鬥爭擴大化,其失誤原因,有理論準備不足而造成的失誤,有受國際環境影響的因素,也有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這些情況造成當時黨和國家政治生活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方面較差,雖然制定了法律,卻無應有的權威。這種情況,為黨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黨內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現象的滋長提供了條件。正如鄧小平所說:「單單講毛澤東同志本人的錯誤不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個制度問題。」

  還有一點是,過去的錯誤不是僅毛澤東同志一個人的問題。無產階級的領袖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領導集體。在這個集體中,不應該把個人的作用絕對化。鄧小平同志說過:「講錯誤,不應該只講毛澤東同志,中央許多負責同志都有錯誤。??在這些問題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別的人都正確,只有一個人犯錯誤。這不符合事實。中央犯錯誤,不是一個人負責,是集體負責。」這樣說,是符合歷史事實,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

  鄧小平曾針對一些同志不能正確看待新中國成立後這段歷史的曲折及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不能給予正確評價的情況,指出,對毛澤東同志功過的評價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他的錯誤一定要批評,但一定要實事求是,分析各種不同情況,因為這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而是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分不開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同志強調,總結歷史,不要著眼於個人功過,而是要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經過總結,過去的成功和錯誤都變成了我們的經驗,對於開闢我們事業的未來,是最可寶貴的財富。

  把歷史的錯誤與歷史的前進聯繫起來

  歷史是複雜的。歷史上極為單純的時期,即白璧無瑕或漆黑一團的情況,在任何時代都是沒有的。因此,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

  面對歷史的複雜性,第一,要看主流。例如,「文革」發生前的10年(1956-1966年),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複雜的時期之一,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敗錯綜交織。這正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剛剛起步時艱辛探索的寫照。評價這段歷史時,鄧小平認為:這十年,應當肯定,總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發展的。這中間有過曲折,犯過錯誤,但成績是主要的。

  第二,要看到失誤是前進的先導。比如對「文革」,鄧小平說:「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正是「文革」的教訓告訴我們,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政策不行。能夠這樣把歷史的錯誤與歷史的前進聯繫起來,是鄧小平辯證地看待歷史的一個範例。

  與此相關,鄧小平在1982年9月十二大開幕詞中回顧八大後這段歷史時說:「正如七大以前,民主革命二十多年的曲折發展,教育全黨掌握了我國民主革命的規律一樣,八大以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二十多年的曲折發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黨。??和八大的時候比較,現在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深刻得多了,經驗豐富得多了,貫徹執行我們的正確方針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大大加強了。」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失誤,一則,它是認識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二則,它是成功的先導。

  黨史工作的重要社會功能是資政育人

  恩格斯多次講過一句話:「要獲取明確的理論認識,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的錯誤中學習」。我們黨正是這樣做的。

  我們黨從來是在糾正失誤、總結經驗教訓中發展壯大的,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建設社會主義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的理解,從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

  黨史工作的重要社會功能是資政育人,即從黨的歷史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為黨今天的中心工作和未來的事業發展服務。這也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領導全黨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成為總結和運用黨的歷史經驗,統一全黨思想,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的典範。

  在鄧小平同志之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現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了黨的這一優良傳統,重視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並明確提出了黨史工作資政育人的基本要求。

  黨史,是經歷過90年艱苦奮鬥的中國共產黨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學習、研究和宣傳好黨的歷史,對於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練功經驗之揭開太極拳襠內秘密
非常實用---裝修後才知道的79件事,無數網友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經驗
祿和干支互通「四柱經驗」
名醫各家經驗201-254
在水庫夜釣的方法 夜釣經驗談-2

TAG:經驗 | 智慧 | 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