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來「刷」一條發電廠 | 陳冲
「平價、清潔、安全」,這不是餐廳的廣告,而是台灣民間以往對能源的態度與期待。是否妥當?其實大可以理性討論,尤其是現在。
去年11月我在印尼演講,18日恰在雅加達,適逢印尼新政府減少汽油價格補貼約三成,說也奇怪,除加油站外的長龍外,在總統辦公特區前僅目睹有百人左右的小規模抗議,而且我所遇到的人士,各行各業甚至包括旅行社安排的司機,均表支持,而且都能說出一番道理,例如:補貼排擠其他重要支出、養成浪費汽油習慣等,個個儼如政府發言人。
今年1月1日,印尼能源部又宣布,除柴油極小額補貼外,汽油補貼一律取消,結果在網站上也只看到一天的加油人潮,印尼人民對能源價格似乎出奇理性、冷靜。
想起2011年的台灣,政府打算以減半方式凍漲油價,當時我雖主張尊重市場,但因大選在即,凍漲自然受到青睞。及至2012年選後,中油公司將「凍漲」部分逐步恢復,台電亦擬跟進,媒體、網路均以「油電雙漲」稱之,多所撻伐,甚至有節目主持人因同意回歸市場機制,亦飽受批評。
油電等能源的凍漲其實就是一種補貼,比國外補貼更糟的是,不容易從預算書上明顯看出(未明列補貼支出,而只減少或不列繳庫盈餘)。最近半年來,世界各國均利用原油跌價的時機減少或取消補貼,其著者有埃及、馬來西亞及印尼,也不得不佩服這些政府,能掌握這數載難逢的機會,讓民眾不感肉痛而接受實質的漲價。
台灣對於能源的政策,其實是有法律為其依據。能源管理法第1條第2項即授權政府訂定「能源發展綱領」,行政院亦於2012年10月核定經濟部所提的綱領,該綱領反映國家能源政策,其中對各種能源的發展都有提綱挈領的說明,力圖優化能源結構,針對眾所矚目的核能,則係強調安全與環保,逐步減低對核能的依賴。
所以2013年釋放出核四公投的訊息,以及其後被迫封存核四,究竟是否符合綱領中穩健減核的原則,惜已無人過問。本年1月中的全國能源會議,觀察其過程與結論,有共識部分,其實只是「綱領」另一種表述方式;無共識部分,則依舊是長期爭議的事項。
綜觀近十年的發展,反對聲音最小的意見應該是「油電價格要低、碳排放量要少、核能發電要停」,但這三種要同時並存的可能性,則少有堅實的論述。不過,運氣不錯,目前似乎是「平價、清潔、安全」共生的機會,也是再審視「能源發展綱領」的時刻。
三年前我曾經建議先調查台灣居民能接受的能源價格區間(含油電),再據以推算何種能源結構能滿足此一價格。經濟部並未著手進行,顯然是考慮核能的價格與潔淨、再生能源的高成本與不適基載等特性後,答案呼之欲出,不想自討沒趣。
但近來原油的下跌、再生能源的進步以及新商業模式的崛起,無異在財務面、技術面、商業面提供不同思考的機會。
首先原油下跌的幅度,給予碳稅重新思考的空間,不僅可避免低價燃料引發浪費之虞,而且有餘力積極考慮補貼再生能源。
其次,再生能源雖然潔淨,但成本甚高,德國人負擔高電價、日本人重回核能懷抱,皆與此有關。然而近年來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超過預期,2013年全球新增39GW再生能源動力,高於2012年的31GW,惟成本卻低於前一年;以過去六年論,單是太陽能面板的成本就降為五分之一,其他電子及線路成本降為三分之一,而且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未來20年太陽能生產成本可能再減半。
加上材料科學運用紅外線漸臻成熟,以後太陽能電池可以3D列印,所以電池可以不必裝置在面板上,而是鋪塗於任何物品表面,去年荷蘭以此技術將電池「刷」在一條公路上,並已正式發電,頗令世人鼓舞。最後,台灣電力供給長期以來是公營體系,有其優點,但也因此不太注意近年國際上因產銷/輸配/貯存思維改變而衍生的各種新商業模式。
在此時機如能綜合以上各因素,重擬「能源發展綱領」,以「刷一條發電廠」的態度,引導國人對能源的期待改為「適價、清潔、穩定、安全」,才是對未來負責的態度。
(作者是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