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無論多大年紀,要保存頭腦的青春。要留下童年的真純。

作者:蔡瀾 來源:好報

人老了,像機器一樣要修,道理我也懂得。問題在有沒有好好地用它,仔細照顧,一定嬌生慣養,毛病更多。像跑車一般駕駛,又太容易殘舊,但兩者給我選擇,還是選後面的,平穩的人生,一定悶。我受不了悶,是個性,個性是天生的,阻止沒有用,愈早投降愈好。到最後,還是命。

生老病死這個人生必然的過程,「病」是最多人討論的,「生」理所當然,沒什麼好談;「死」中國人最忌諱,從來不敢去提到它,今天要聊的是「老」。

得從時間角度去看,我們十幾歲時,覺得三十歲人已經很老。到自己是三十的階段,就說六十方老。古來稀了,還自圓其說:「人老心不老」。我們對漸進式的改變從來不感覺,一下子從兒童到中年到晚年。譏笑別人老的,自己也一定有報應。豐子愷先生在三十多歲時已寫了一篇叫《漸》的文章,分析這種緩慢的變化過程,可讀性極高。

為什麼我們對「老」有那麼大的恐懼呢?皆因那些孤苦伶仃、行動不便的人給了我們的印象,以為大家老了,就會變成那個樣子。你不想老嗎?商人即刻有生意可做,什麼防皺膏、抗老葯在市面上一大堆,還有我們的整容醫生呢。但是,一切枉然,老還是要老。

應該怎麼老呢?我覺得老要老得有尊嚴,老要老得乾乾淨淨。

不管你有錢沒錢,一件襯衫總得洗凈燙直。做得到的話,怎麼老都可以接受的,不一定要穿什麼名牌。

中國人不會,旅行時就要向外國人學習了。他們當然也有衣著襤褸的例子,但是一般上注重外表。像在巴黎香榭麗舍,到了秋天,路上兩排巨木的葉子變黃,一輛小雪鐵龍汽車停下,是深綠色,走下一對穿咖啡色毛衣的老夫婦,在街中散步。一切金黃,和落日統一起來,有多麼美妙!

在中國,香港人有必要學老,因為他們是全世界最長壽的人群之一,男人平均年齡七十九到八十歲,女人八十六七歲,俱列世界第二位。如何學老呢?從年輕開始,就要不斷學習,別無他途。學識豐富了,任何一種專長都可以用來做生財工具,我們就可以不怕窮,不怕老了。年輕人,別再打電子遊戲機和聽無聊的流行音樂了。不然,你就會變成你想像中的老。

老要老得尊嚴,乾乾淨淨就有尊嚴。身上穿的是名牌,或者是花園街買的衣服,都要潔白,筆直的。頭髮,如果還剩下的話,要梳一梳。鬍子,當然還有啦,留著也好,但是要修整,不然就刮光。中間路線,總給別人一個不幹凈的感覺,這也不是做給別人看,老了還管人家那麼許多?

要保持年輕的體形,對上了年紀的人,根本是件難事。

「你再瘦一點才好看!」

「你的肚腩為什麼不消一消?」

「你快點去把那頭白髮染了吧?」

幹什麼?

老了就老了,老人有個老人樣,是個有尊嚴的老人相,改變來幹什麼?誰沒年輕過呢?翻看從前的照片,有一個大家莎士比亞所說的「消瘦又饑渴的樣子」,步入中年的肥胖,是自然的。

「你沒有看到某某人,六十多了,還那麼健康,一點肥肉也沒有,這都是他們運動的關係,你整天大吃大喝,什麼都不做,怪不得身材愈來愈難看!」誰不知道運動會燃燒卡路里,但這些人一運動,便一生要做運動的奴隸,一旦停了下來,還不打回原形?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美好,何必爭取那不必要的假象?要保存的,是頭腦的青春。要留下的,是童年的一份真純。

時下的年輕人,和他們談話,總覺得他們不停地用什麼「命里沒有的,莫強求」、「都是緣分作怪」等等的老人語。更糟糕的,是他們把這些似是而非的短短几個字,用三個鐘頭去對你勸說。講個半天,不過是:「汝,三思而行。」

我一直當他們是長輩在教訓我聆聽,點頭唯唯稱是。對做事的積極,我比許多人強。我不斷地說:「做,機會五十;不做,機會是零。」

我重複地認為和年輕人之間有了代溝:我比他們年輕,他們比我老。

推薦閱讀:

鮮蛋存放的4個小技巧,保存半年一樣新鮮
如何保存書不產生霉味?書本有霉味的處理方法,藏書的人看一下
化妝品開蓋後也是有保質期噠,這些你們都清楚嗎?
挑選和保存雞蛋的小竅門:附50種蛋類的做法
顧比均線的運用 [保存] 2013-06-13 14:00-15:30

TAG:青春 | 童年 | 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