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賞析】徐悲鴻繪畫作品欣賞(四)
徐悲鴻繪畫作品欣賞(四)
柳蔭駿馬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款識:卅三年春仲,悲鴻磐溪遣興。鈐印:江南布衣
此幅《柳蔭駿馬》描繪了一節柳枝盤桓而上,柳絲弄碧,交錯垂下,以極靜寫極動;一匹駿馬安詳憩於柳下,轉背昂首,朝東方嘶鳴。柳枝和地坡雖是襯托畫面之背景,營造出早春的暖意和明媚,令人心曠神怡,也使畫面構圖更加完美。馬體輪廓用濃墨勾出,敷以赭石,用墨用色豐富多變,毫不單調,擦染也極為講究,將馬之軀體與明暗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馬頸尾鬃毛翕張,馬尾與頸鬃飄動飛逸,酣暢淋漓,一氣呵成。悲鴻先生以動寫靜,淺絳布地,雜草叢生,既與柳條呼應,又突出駿馬身姿。是幅《柳蔭駿馬》充分體現了徐悲鴻畫馬浪漫主義精神,既與傳統勾勒工細的畫法迥然有別,全以大寫意為之,洒脫自如,顯示了他堅實的素描功底,故結構精謹,神形兼備,不失姿態。畫面延續了徐悲鴻一貫作風,以激情大寫意法寫出,水墨酣暢淋漓,但整個畫面卻充滿了一種久違的恬靜、浪漫之氣。以柳馬搭配入畫,古已有之,此前尤多見於青花瓷器之上,暗寓「春風得意馬蹄疾」之寓意。
撫孤松而盤桓 設色紙本 1947年作
款識:撫孤松而盤桓。卅六年大,暑悲鴻居北平。艾青先生博笑。鈐印:東海王孫、悲鴻之畫
題跋:贈周臨,艾青。鈐印:艾青、長咸頷亦何傷
「撫孤松而盤桓」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嬌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人,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歷代文人都喜歡描繪此境,但多以「高士倚孤松」的構圖出現,此畫徐悲鴻將一匹立馬與孤松結合起來,頗為獨出心裁,畫中立馬呈全側面,似乎正在悠閑踱步,走到孤松下面時,停下遠觀,看到自然山色無限美好,於是徘徊不忍離去,畫家僅以一馬一樹即描繪了一幅飽含憂傷情調的風景,十分契合陶淵明的詩境,而馬鬃的飛揚之態又傳達出一種激昂的情緒。畫面構圖簡潔,筆法勻凈爽利,皴染有度,馬的結構和松樹的造型皆十分準確,顯示出畫家的寫實功力,堪稱佳作。
白馬圖 鏡心 1945年作 (1680萬元,2010年翰海秋拍)
立馬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一馬當先 1947年作
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此幅《一馬當先》中,作者將西洋畫的筆觸與傳統沒骨畫法相結合,以慣常的魏碑兼草隸的筆意勾勒馬軀幹,又以極具古金石氣的短而勁的線條傳達馬的神韻,用濃淡有度的水墨表現馬的肌肉質感、骨骼結構。馬蹄則兩筆帶過,靈活生動;腳踝活絡,極具精妙。馬鬃、馬尾以硬筆刷出,收筆翻轉,極為逼真地展現了鬃、尾蓬鬆的質感和飄動的美感。畫中這匹姿態矯健的駿馬正在奮蹄揚鬃、騰空飛奔。筋骨強壯,肌肉發達,倜儻洒脫,那風勁剽悍、姿態優美的形象,也彷彿自由和力量的象徵,令觀者在欣賞之餘,引發美好的聯想與遐思。
奔馬圖 立軸 1948年作
奔馬 1948年作 (463.8萬元,2009年11月中國嘉德)
奔馬 立軸 辛卯(1951年)作
款識: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悲鴻,辛卯春日。鈐印:悲鴻之畫、自強不息
徐悲鴻筆下的奔馬,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於徐氏所作之馬身上,有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昂揚向上的精神,可謂中華民族標誌性的藝術形象。徐悲鴻一生創作了大量以馬為題的作品,早年的作品,以西方寫實主義的表現技法,準確把握馬匹的造型和解剖,通過色調的變化表現出體積感和透視性,一派西方油畫的面目。在此之後,畫家逐漸將中國畫的傳統筆墨,與西方的油畫技法相結合,形成了自己引西潤中,融會貫通的藝術風格。筆下的線條概括洗鍊,奔馬的形象也愈加勁健,肌肉線條更為明顯。畫家筆下馬的形象,在四十年代有了質的飛躍。四十年代之後的奔馬作品,脫去了原有靜物寫生的僵直,憑添了畫面的動感。縱觀悲鴻先生的奔馬作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達著的是畫家不同的心境與思想。既有 「秋風萬里頻回顧」的英雄豪邁,也有「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的憂國憂民。畫家賦予了筆下奔馬鮮活的人物性格,通過藝術形象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藝術家的社會地位逐漸提升。徐悲鴻切身感到了作為國家主人當家作主的幸福。1951年春日,徐悲鴻創作了此幅朝氣蓬勃的奔馬,以歌頌新生的人民政權。畫中在西方寫實技法的基礎上,加以中國畫傳統筆墨,將奔馬的形象表現得準確又富於美感。畫中奔馬向前賓士,轉頭回視,這一動作恰到好處地將奔馬頸部優美的肌肉線條通過墨色的變化表現出來,胸、腹、臀則通過中國水墨中留白與著墨,表現出西方繪畫的透視與光感。馬鬃及馬尾以大筆掃出,以自然地飛白,使整個馬的造型變得清新爽利,極富動感。「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點明了畫中「民主之馬」,身經百戰,歷盡艱辛,如今歸於民主,一馬平川。既是對中國人民數十年不屈不撓鬥爭的讚頌,亦是對美好未來的謳歌。此件作品可謂是徐悲鴻藝術巔峰時期的創作。
遠山回首 設色紙本 壬辰(1952年)作
款識:金陵先生雅賞。壬辰歲闌,病起補舊作。悲鴻。鈐印:徐悲鴻
上款「金陵先生」即趙金陵,馬來西亞著名華人實業家、收藏家,有「馬來西亞布匹百貨大王」之美譽。1951年7月,悲鴻先生罹患重病,畫作驟減。經過近一年的悉心調養,方見起色。時值壬辰歲闌之時,逐漸嘗試作畫。此件《遠山回首》即是這一時期以舊作補景而成。此作所用紙張,系悲鴻先生客居重慶時期,因戰時供應緊張,宣紙難覓,故而選用羅紋紙作畫。畫中回首馬的形象,亦是四十年代常作之題材,全畫以墨塑形,通過富於變化的筆墨,準確的表現出駿馬的骨骼、肌肉,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形神兼備。悲鴻先生所作駿馬,大多是馮虛御風,如此作中既有山坡秋樹,亦有遠山峰巒,實屬難得,蓋系後期補景之功。
觀音大士 (260萬元,2011年12月北京匡時秋拍)
徐悲鴻極少畫觀音,為孫多慈母親祝壽畫過一幅,觀音大仕明顯帶有孫女士的神情。
這幅站相的觀音以白描法寫就。有別於描繪神仙的超凡脫塵,乃是從人物畫脫化而來,這也與悲鴻的現實主義主張十分吻合。畫中觀音大士如同一位古意人物,赤足立於一朵盛開的蓮花之上,手執柳條,正將甘露撒向人間。這是悲鴻心繫家國天下普世主義情懷的表現,也是徐悲鴻很少涉筆的佛教題材的有力見證。
(未完 待續)
推薦閱讀:
※徐悲鴻 保利09秋拍:26個專場盡遣佳作
※徐悲鴻油畫作品欣賞[2]
※徐悲鴻與一幅古畫的悲歡離合
※徐悲鴻--書法選粹
※獨家完整視頻 | 《百年巨匠——徐悲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