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鋼琴協奏曲。《黃河》大合唱|
07-11
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2006-07-21 瀏覽次數: 字型大小: 《黃河》鋼琴協奏曲。《黃河》大合唱《黃河》鋼琴協奏曲,與《黃河》大合唱是截然不同的作品,但卻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帶著中華兒女的熱血,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漢淪陷後,瀰漫著硝風血雨的抗日歲月。當年詩人光未然(張光年)帶著抗戰演劇三隊撤退,路過黃河,引發創作靈感,翌年一月抵延安後,光未然寫出了感人的黃河詩章,當時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的音樂主任冼星海,亦深受感動,抱病連續寫了六天,在一個小窯洞內完成了凝聚無限抗日力量與民族精神的《黃河》大合唱,並與四月十三日由鄔折零指揮,在延安陝北大學大禮堂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作曲家自己指揮魯迅演出隊演出,還有光未然自己擔任朗誦。《黃河》大合唱衍生出《黃河》鋼琴協奏曲。《黃河》鋼琴協奏曲是在天翻地覆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於一九六九年著手創作,八個樣板戲以外,唯一可演出的樂隊作品,同樣是誕生在中華民族一個艱苦而又悲痛的年代。《黃河》鋼琴協奏曲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政治環境下配合特定的目的誕生的集體創作產品,創作過程經過不斷翻覆修改,琢磨,鋼琴家殷承宗是主要的構思、策劃統籌者。女作曲家劉庄擔任殷承宗的助手。鋼琴演奏部分雖有殷承宗提供了極多意見,但主要仍由中央音樂學院借調到中央樂團來的鋼琴系作曲家儲望華執筆,樂隊配器則由同樣是借調到樂團的作曲系教授盛禮洪負責,最後總譜出版亦由盛禮洪執寫。據殷承宗透露,當年直接間接參與《黃河》創作,和提供過意見的還有很多人,包括當時的文化部長於會永。同時為求將樂曲寫好,創作組還到過陝西和山西交界的一段黃河中流,爬到高原上去俯覽黃河,又去聽黃河上的船夫講抗日故事,去重新體驗黃河的精神。《黃河》鋼琴協奏曲 集體創作「Yellow River」 Piano Concerto《黃河》鋼琴協奏曲於一九六九年著手創作,一九七零年元旦有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於北京演出,由殷承宗擔任鋼琴獨奏。《黃河》鋼琴協奏曲雖然是根據《黃河》大合唱創作,但其中不少東西還是重新創作的,大合唱原曲共有八段,寫成鋼琴協奏曲,雖然參考了大量西方浪漫派鋼琴協奏曲,但並未有採用傳統的奏鳴曲式,也非三樂章的協奏曲結構,而是四樂章的標題組曲形成。首樂章《黃河船夫曲》配器中加用了琵琶,以豪邁堅毅的音調,粗狂的號子,表現了在驚濤駭浪中,黃河船夫與巨浪搏鬥的不屈精神,第一個高潮後的鋼琴華彩樂段,描繪了對美好生活的鐘憬。第二樂章《黃河頌》,展現出一種寬宏舒展的宏大境界,藉對黃河的崇敬,引發對悠長歷史的中華民族,深長的文化及堅毅的精神的歌頌。第三樂章《黃河憤》,於樂隊中加用了竹笛,富有戲劇情節,取材自大合唱中《荒水謠》及《黃河怨》,在哀傷的呼號中,並發出充滿力量的激憤。終章《保衛黃河》,將前三樂章醞釀的種種情緒推向高潮。以大合唱的同名樂段作為主體發展,還採用了《怒吼吧!黃河》的部份動機。最後歌頌勝利的大場面,則接入了《黃河頌》主題的旋律(石叔誠版),完成了前呼後應的圓滿。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配合唱誦、好看)
※關於合唱指揮?
※學習合唱的好處
※怎麼把歌曲改編成阿卡貝拉(人聲樂團)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