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打孩子的N種方式
07-11
館友「灤水鍾靈」:您好!您的文章「替代打孩子的N種方式」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於2012年10月22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教育/學習」下「子女教育」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360doc個人圖書館放假了,他爺爺奶奶回老家了。要和孩子好好的單獨相處很長一段時間了,面對他的調皮搗蛋,該怎麼辦呢?在網上搜了搜 ,發現下面這篇文章,看了感覺挺好的,可以借鑒一下:現代家庭B2008年2月刊《替代打孩子的N種方式》。都說現在的孩子嬌貴,可是,嬌貴的孩子也容易養成壞脾氣。孩子大哭大鬧怎麼辦?孩子故意搗蛋,不是搶別人的玩具,就是揪同學的頭髮怎麼辦?孩子特別暴躁,稍有不順心就打人抓人怎麼辦?面對這樣的孩子,除了暴打一頓,還有什麼辦法?本刊專訪上海市市立幼兒園是一所有六十年歷史的寄宿制幼兒園。周一到周五,幼兒園的老師和幾十個孩子朝夕相處,要帶這群三四歲的孩子過好離開父母的集體生活,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遇到淘氣得讓人牙根癢的孩子,他們是怎麼做的?為此,本刊特意採訪市立幼兒園的副園長陸海瑾女士。順乎天性,保持自然陸園長表示,他們對孩子,絕對不可以體罰。比如說,家長送孩子上學,孩子卻一個勁地哭鬧,在那些還沒有熟悉集體生活的孩子中間,這是普遍現象。小孩不願意和家長分離,哭便成了他情感發泄手段。這種情況下,幼兒園的老師們不會不準孩子哭,而是給他一定的時間讓他發泄完情緒。往往也就是家長一走,孩子反而不哭了。另一個方法就是通過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孩子一旦自由地玩樂開來,也就不會哭了。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沒有辦法認真聽講,上課亂說亂動,做小動作,只要不影響別人,老師就讓他們做去。等到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場合下,老師再教他們學一些東西。犟孩子,巧方法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往往有六大人寵著。寄宿制幼兒園的孩子,大人們因為工作忙等無法天天照看他,更覺得對孩子有虧欠,想方設法要彌補他,這就造成了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稍有不順心便異常暴躁,胡亂髮脾氣,甚至打罵其他小朋友。對於這些犟孩子,老師們將運用一些巧妙的方法來應對。方法一:剝奪法。暫時剝奪他做喜歡的事情的權利,如有的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但他做了錯事,確實需要接受懲罰,老師便會板起臉告訴他:「你再這樣做,今晚就不能看動畫片了。」這個方法對三歲以上的孩子非常管用,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自己行為已經有了一定的估計性,能預測到行為的後果,聽老師這麼一說,他必定會意識到自己確實錯了。方法二:獎勵法。及時地告訴孩子,你今天做得不錯,很好。獎勵的方法當然不僅僅局限於貼小紅花一種。幼兒園設立了文明寶寶、小小升旗手的評比,還有小小醫生、小小禮儀員、小鬼演講台等,每個有進步的孩子都能身負起某項「重任」,這不僅增強了他們的榮譽意識,而且有利於提高綜合能力。方法三:冷處理。遇到「霸氣十足」、「躁氣十足」,怎麼教育都不管用的孩子,老師可以把孩子抱到一邊。在有老師看管的情況下讓孩子遠離集體,先不跟他說什麼,而是讓他一個人自己冷靜下來。打,是萬不得已的選擇「您的幼兒園絕對不體罰孩子,但如果您撇開自己的園長身份,在現實生活中,會不會動手打自己的孩子呢?」最後,記者將這個問題拋向了陸海瑾。陸園長說,其實是打過的,但次數不多,而且通常動手的這個人都是孩子他爸。「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去摸電線,爸爸一看急了,一把把孩子拎起來,給他屁股幾巴掌。」孩子自然是哇哇大哭,但這以後,他確實是沒有再摸過電線了。 「每個孩子都不同,有的孩子確實就是一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犟脾氣,挨打了,反而記住了。」不過,即便是打孩子,也要在三歲之前,在孩子沒有養成不良習慣之前,挨了打感覺到疼痛了便能造成條件刺激;三歲以後,孩子形成行為定勢,打他,他會產生逆反心理,反而「疲」了,還不如跟他講道理有效果。[辣媽支招]有時候,他(她)的行為足以讓你抓狂,真恨不得掄起巴掌對準他(她)的小屁屁啪啪幾下。但是,體罰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嗎?為什麼不先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應付調皮搗蛋的小傢伙,最需要的不是體力,而是媽媽的智力。撒潑打滾VS冷若冰霜極端殺傷力:*****「帶孩子上街,他一看到地攤上的兒童玩具,便哭著喊著要,其實家裡已經有一大堆同樣的玩具了。何況這些地攤玩具質量、衛生根本都無法保證,我不答應給他買,他居然一邊哭鬧一邊在地上打起滾來,引來無數路人"參觀』。」替代法有效度:*****孩子在公眾場所撒潑,哭鬧聲甚至招來圍觀的人群,一旁的你一定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媽媽只能繳械投降,不過,只要你厚起臉皮,先過了自己心理上怕羞難堪那一關,地上耍賴的那位「小子」也只能束手就擒。你要保持冷靜,冷若冰霜,即使是圍觀的路人目光如炬,也要如入無人之境。孩子在地上「表演」得再逼真,你也只當在看戲。適時拋出冷言冷語:「一個人鬧著吧,老媽我先閃了。」然後頭也不回堅決走出三五步。此時,地上那位若是定力不夠,立馬就會爬起來;但也有可能變本加厲,這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千萬不能亂了方寸,要堅決冷酷到底,告訴他:「再鬧也沒用,再不起來,下次出來逛街絕不帶你!」然後堅決但緩慢地邁步離開。這一招百試百靈。原則問題,妥協過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所以你一定要堅決,沒有商量的餘地。固執己見VS目標轉移極端殺傷力:***「節日里,看到爸爸玩電腦遊戲,4歲的他也非要吵著要玩,我們擔心影響他的視力,在他玩了半個小時後就把他抱開了,他大哭。我們後來乾脆關了手提,他見我們不給他開手提,居然在上面撒尿了。」替代法有效度:****小孩子的興趣來得快,轉移得更快。遇到這種情況,老練的媽媽會首先快刀斬亂麻,關了手提電腦後,順便放進手提包,再把手提包塞進柜子,接著給柜子上鎖,然後把孩子帶到另一間房間——絕不至於演變到讓小孩在手提電腦上尿尿這樣難以收拾的局面。此外,他在手提電腦上尿尿多半不是他有問題,而是你有問題。試想好不容易盼來和爸爸媽媽共處的小孩,看到你埋頭在電腦遊戲中,那個為博你的注意,想和電腦爭寵的小孩,極有可能把電腦當成他的假想敵。如果你們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狀況,與其和他講一堆道理,不如放開手頭一切,投入地陪他好好玩一通。要是手提被他「淋」壞了,倒可以在拿去修理時帶上他在一邊觀摩,並且在付錢的時候裝作無辜地告訴他:「本來答應給你明天買玩具的,現在不能買了,瞧,媽媽把買玩具的錢拿來修電腦了。」童言無忌VS插科打諢極端殺傷力:*****A、「一群同事聚在我家裡,我們叫了外賣,吃得正開心的時候,我那女兒突然冒出一句:"王銳(我的上司)這傢伙吃得比誰都多!』大家都非常尷尬。」B、「我帶著女兒約了女友喝下午茶聊天,女兒一見女友,就親熱地打招呼:"阿姨,我可以摸摸你的新鼻子嗎?』」替代法有效度:***小朋友天真可愛的童言無忌,若是不合時宜,殺傷力絕不亞於原子彈。要避免類似尷尬情況,你平時必須謹言慎行,特別是在天真的寶貝面前。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談論同事或是某個親戚的小道新聞,人人都知道小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但不是人人都能防備這種好奇心導致的執著的八卦勁道。尷尬場面若是避免不了,你只能插科打諢,順著童言無忌的思路下去。「寶寶真厲害,居然都能叫出叔叔的名字!來,這個阿姨的名字你叫得出來嗎?」(轉移話題)「那當然啦,媽媽告訴你一個秘密,因為王銳這傢伙是奧特曼變身而來的,等會兒他還要去和怪獸決鬥呢!」(充分想像)「不好意思,大概我們在談論你整容的話被她聽到了,其實,我也很想去做一個像你一樣漂亮的鼻子,就是缺乏勇氣……」(坦誠相告)這個替代法是否有效,取決於你同事、朋友的寬容度。若是被氣量小的記了「仇」,下次聚會時,記得千萬不要帶你的寶貝同去。暴力娃娃VS非暴力不合作極端殺傷力:*****A、「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他,春節了,我們一家人都聚在了一起,爸爸逗他開心,他愛理不理的,在爸爸不小心碰倒他的積木之後,他突然拿起一個玩具棒子,滿屋子追著爸爸打,嘴裡還喊著:"我打死你,我打死你。』」B、「幼兒園老師告狀,兒子又打小朋友了,雖然我狠狠打了他的屁股,但他似乎也已經被打"疲』掉了,過不了幾天又去招惹同學了。」替代法有效度:****不管你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還是「男孩子就是要打了才能記住道理」的實踐經驗,你都應該知道:暴力不是教育,暴力只會導致暴力。近代科學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研究都顯示,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除了肉體的,更是心靈的,且傷害的記憶甚至會影響他今後的一生。家有暴力娃娃,多半也有暴力爸媽,你一定要反省自己在打孩子這件事上的態度了。翻閱育兒書刊,上網查找育兒知識,向朋友討教,參考過來人的建議,這些,都可以讓你找到N+1種代替打孩子的辦法。西方父母在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時,多用Time Out的辦法——讓孩子暫時獨處一室好好反省。如果你不習慣Time Out,那麼在舉手打孩子之前,先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你嚴肅的表情,堅定的語氣,都比打更能體現權威。告訴孩子「打人就沒有朋友」的道理,不要怕麻煩,道理講100遍,就算孩子不聽,也會滲透進他的心靈。此外,孩子有時候的過激行為只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你們親子共處時間較少,你更要提高親子共處時的質量,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信任你,遇到問題能與你用溝通的方式解決。你在管教他時所使用的辦法,也會成為他今後學習人際交往的方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換種方式講西漢(8)
※在外人面前,爸媽別再用這4種禮貌方式迎合自己,卻傷害孩子
※血型和愛情:撩撥A血型、B血型、O血型、AB血型人的正確方式
※夫妻吵完架,最好的和好方式是什麼?
※離開是抵達的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