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從胡適批判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說起
1957年年4月,毛澤東主席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詞《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跟隨國民黨跑到台灣的著名「民國大師」胡適看了以後大罵說:「這首詞後四句沒有一句是通的,違背了《蝶戀花》詞牌所要求的格律。」 今天一些專家也人云亦云,認為毛澤東在建國以後的詩詞水平下降,有很多不通之處,可能是受到了胡適這位民國大師的影響。
很多朋友都喜歡《蝶戀花·答李淑一》這首詞,不贊成胡適以及大陸某些專家的批評。但是,很少有人能出來這首詞究竟好在哪裡,為何不通反而感覺更好。我在這裡就簡單的結合文學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個人認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靈魂就是自由體。從詩經到騷體詩,再到漢魏晉的樂府詩,一直到唐代的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為代表的詩歌大家,其主要作品都是自由體,或者說是古體詩。雖然說杜甫和白居易也有一些格律詩的佳作,但是奠定他們文學史上地位的還是《石壕吏》、《琵琶行》這樣的古體詩。因為古體詩的形式自由多樣,帶有格律詩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例如,《琵琶行》中這段對音樂的描寫,使用格律體是不可能寫出來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前兩天我在微信上那篇莫名其妙被刪除的文章中說過,在梁陳時期,人們追求聲律與詞藻。這種宮體詩導致中國詩歌的水平大大下降。後來,陳子昂和李白等人開創的復興古體詩的運動,使唐代的詩歌進入了一個興旺發達的時代。
但是,從晚唐開始,中國的詩歌又再次走向格律化。晚唐時期的小李杜到宋詞和元曲,中國的詩歌雖然不乏佳作,但是再也沒有出現諸如像屈原、李白、杜甫這種偉大的詩人。這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格律化的詩容量本身就是有限的,而且經常出現格律對內容的限制。包括今天我們一些耳熟能詳的佳作中,也或多或少存在這種問題。例如,像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詩堪稱宋詞中的絕唱,幾乎句句是佳句,但是下半闋中的開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略顯生澀,與全詩的水平頗不相稱。這種情況使這首詩不可能同《琵琶行》相提並論。如果沒有格律限制的話,完全可以寫得更好一些。這就是格律對詩歌的水平限制的一個突出表現。
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詩堪稱元代散曲中的絕唱,但是最後一句中「斷腸」二字仍然不好,略顯做作。要是把這兩個字刪掉的話,這首詩就完美無缺了。但是偏偏又受于格律的限制而不能刪,所以格律也限制了元曲的成就。
其實,在格律詩興起以後,一些傑出的詩人總是要想方設法的打破格律對詩歌的限制。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不僅引入了大量的市井俗語,而且一開頭就大量的使用疊字。這種看似破壞格律規範的做法反而大大提高了詩歌的成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但是,真正意義上衝破詞牌格律對於詞的束縛的還是詩人毛澤東。特別是建國以後,毛澤東詞作更進入了一種隨意揮灑的新境界。詩歌的靈魂在其內容而非形式,甚至可以說,恰恰是自由的形式才是詩歌的生命力所在。杜甫有詩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然而,正是杜甫在晚年隨意揮灑的詩歌才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人們尊杜甫為「詩聖」,也主要是指其晚年寫的這種「漫與」的詩歌。而毛澤東在建國以後以《蝶戀花·答李淑一》為代表的打破詞牌格律的作品就好像晚年的杜甫一樣,可以說把詞這種藝術形式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某種意義上說,建國以後的毛澤東可以被稱之為「詞聖」。
所以,胡適為代表的某些所謂大師以不合格律為理由否定等毛澤東在建國以後的詞作恰恰證明了其見識的淺薄。事實上,胡適為代表的一些民國大師根本就不懂的作品的好壞。我們只要看一看他代表作《兩隻蝴蝶》大概就明白這種被今天一些人吹捧到天上的「民國大師」水平到底有多高了: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這首詩倒是句句押韻,可是其水平也是一望可知的。在台灣流傳著很多關於胡適的笑話。其中一個笑話就是台灣曾經一度把胡適的這首詩選進了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結果小學生們紛紛詢問:「胡適是哪個班的?」老師回答:「胡適不是咱們班的學生,是中央研究院的院長。」學生們又問:「中央研究院的院長和班長哪個官大?為什麼他寫的詩還不如我們寫得好呢?」讓老師尷尬不已。由於抗議的人太多,最後不得不把胡適的這首詩撤出了課本。
胡適
今天很多大陸的朋友經常說的一個詞是「一國兩智」,但是台灣其實也有一些人看不起大陸的文化素養。他們最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大陸不少知名的專家學者經常吹捧胡適為代表的民國大師。而其實這些大師的作品都是狗屁不通的,基本上有點兒腦子的台灣人都把他們看成是臭狗屎了。所以如果要是台灣和大陸統一了話,就會導致台灣的文化素養和智力水平被拉低。
我個人認為,不能簡單地說台灣人的文化素養和智力水平就比大陸低,當然也不能說他們的水平就比大陸高。準確的說,應該說台灣人的文化素養和智力水平高於大陸的某些專家學者等精英,但是要低於大陸的普通群眾。這也是為什麼大陸的群眾往往看不起台灣,而大陸的專家們卻喜歡吹捧台灣的原因。
最後說一下,前兩天,我的一篇談文藝界應該堅持從李白到習總注重文學作品的社會影響的文章莫名其妙地在微信上被刪除。我不明白,就這種東西怎麼還會違規呢?於是,今天就再寫一篇關於文藝的,看看刪不刪吧!
寫於2016年12月26日,毛澤東主席誕辰123周年
【鹿野,察網專欄作家】
推薦閱讀:
※李輝 | 五十年前,批判吳晗拉開浩劫序幕
※批判性思維指南:學會提問
※學者:王陽明宣講知行合一是為了批判社會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張功耀是怎樣批判中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