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答:四十三、《黃帝內經》的「道」與《道德經》的「道」一樣嗎?
答:《黃帝內經》有這樣一段話:「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我這裡主要解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三層含義,後面的就留給中醫養生家、西醫營養保健學家們去解釋吧。
老子論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可以描述的道是常道,是自然長生之道,是應用之道,遵此道可以獲得人的自然壽限,「度百歲乃去」;而「非常道」,則非自然長生之道,此乃仙道、丹道也,修此道可以「與天地齊其堅固,而同得長久」,此求本體之道,道家常稱之為「大道」。那麼,老子所說的「非常道」究竟是什麼道呢?河上公註:「非常道,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爲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王冰注釋曰:「知道,謂知修養之道也。」老子還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像,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明老子的道需要從修煉中「得道」,而且很難用語言表達,此乃形而上之道,宇宙之本體之道,是宏觀之道也。
後世道家深得其傳,鍾呂論道曰:「大道無形、無名、無問、無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張三丰論道說:「夫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理,統無極生太極。」
那麼,《黃帝內經》是什麼道呢?在《上古天真論篇第一》的總綱里說:「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曰「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其修道的要領是:「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精神內守」;其原則是:「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陰陽四時……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其方法是:「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到達的效果是:「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最終目標「合於道」,不過所合之道,乃常道,形而下之應用之道,中觀之道也。現代醫學已經進入細胞領域,與人體陰陽五行、經絡穴位、氣血津液、筋骨皮肉等中觀認識相比,此乃微觀之道也。
而道家追求的是「非常道」,正如老子所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後世道家鍾呂說:「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陰陽,造化皆因於交媾。」其要領是:「順則生人,逆則成仙」。其原理是:「道不遠人而人自遠道耳。所以遠於道者,養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識時。所以不識時者,不達天地之機也。」其方法是:明「大道」、通「天地日月」,知「四時五行」,曉「水火龍虎與鉛汞」,會「丹藥採取與火候」,用「抽添河車與還丹鍊形」,達「朝元和內觀」,避「魔難」,得「驗證」。其目標是:「與天地齊其堅固,而同得長久」,成為不死而且神通廣大的神仙、天仙、金仙!
我們之所以要弄清楚《黃帝內經》的「道」與道家所修的「道」,並非有意貶低《黃帝內經》,正如我們所說氣功、太極拳所練之「氣」與丹道所煉之「氣」不同一樣,絕不是為了說明丹道修煉的高明之處,只是丹道修煉的目標設定確定了它必須按照自己的路子走下去,否則你就達不到迄今為止人類最高的修行目標!同時,宏觀之道家之道,中觀之中醫之道,微觀之西醫之道,三者必有通融之道。誰能揭秘?
此篇又會得罪很多人,我思考再三,還是發給大家參考吧。為了你們有清晰認識,不走彎路,黑鍋我背。
?(引用和轉載本文,請註明原創作者姓名。)
陳禾塬 識於 2018.3.18.
推薦閱讀:
※軒轅黃帝四季詩 對照一下哪一首屬於你的詩
※268-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黃帝陰符經注-金-侯善淵
※《周易》與《黃帝內經>>
※6-黃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卷之五
※紅山文化區頻現黃帝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