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這個老問題
孤獨感這個老問題
沈掌榮
愛因斯坦是個「孤獨的人」,他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對自己作了坦率的解剖:「我對社會正義和社會責任的強烈感覺,同我顯然地對別人和社會直接接觸的淡漠,兩者總是形成古怪的對照。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係面前,我總是感覺到有一定距離並且需要保持孤獨――而這種感受正與年俱增。」
其實,對於人類文化創造來說,孤獨感並不是一件壞事。愛因斯對物理學、藝術和哲學的真摯的愛,全然是企圖對這種孤獨感的永恆擺脫和勇敢的回擊。在少數天才人物身上,孤獨感常常難於排遣。曹雪芹寫《紅樓夢》,在寂寞中孤獨地疾筆奮寫。凡·高作畫,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僅僅是排遣內心的孤獨感。我國以及世界各國的許多文化創作者們,在孤獨中創造,在排遣孤獨感中奮鬥,使千百萬乃至更多的人們受到溫暖,驅散了千百萬個乃至更多的寂寞。
義大利電影名星索菲婭·羅蘭,聞名全世界,被眾多觀眾所崇拜,可是她很喜歡寂寞,甘願孤獨。她認為,孤獨是靈魂的過濾器,使她恢復青春,豐富了內心世界。
人們對於孤獨,往往有一種偏見,有時甚至把它打到十八層地獄。但是,有著悠久文明史的中國,許多人對孤獨卻有著公正的評論。「寒窗十年苦」,「閉門思過」,「排除雜念」,「此時無聲勝有聲」等等,就是對獨的直接寫照和評價。
靜下心來,孤獨一下,往往是好事,尤其是對做學問者。為著學問,為著創造,有一點必要的孤獨,少一點不甘寂寞,應當說是有益處的。
推薦閱讀:
※從報名到學車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愛老男人還是小男人,這是個問題
※乾貨!嬰幼兒餵養及常見問題護理實用手冊,別說你不收藏
※年齡在二十四到三十之間的你,會遇上哪些問題?
※通訊員寫稿上稿難存在的五大問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