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誤區
(一)
人的思維由情感因素和非情感因素(為人處世規則和生活邏輯)共同組成。如果過於遵守為人處世規則和生活邏輯,思維中非情感因素的比例就會增加,而情感因素的比例就會降低,而且非情感因素(為人處世規則和生活邏輯)會約束和抑制情感因素,使人無法充分的順著情感思維。
(二)
有一次,我和莫嘉筠談論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莫嘉筠覺得感性就是用情感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識,理性就是用為人處世規則和生活邏輯對事物本質的正確認識。可是我告訴莫嘉筠,她所認為的「理性的人」在情感的認識上或許根本不理性(對情感的本質沒有正確的認識),於是我談到了班長。
班長是同學們公認的最理性的人,思維清晰、條理、全面、細膩,處處講為人處世的規則和生活邏輯,理科成績全班第一,可是他的思維中充斥著非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卻很少,他對感人的愛情電影和電視劇完全沒興趣,更無法體會愛情的吸引力和痴迷。我和班長談論過愛情話題,他認為愛情就是荷爾蒙的化學反應,還認為女性善於照顧家庭,可以減少男人的家務負擔,而且兩個人的收入更容易維持家庭開銷,接著又說愛情是傳宗接代和養兒防老的前提,班長滔滔不絕的講了一大堆道理,其實他對愛情一竅不通。
從辯證的角度來講,有時候,感性和理性是相互包含的,有些感性的人(思維中情感因素高,而非情感因素低),對情感的認識卻很理性(能正確、清楚、深刻的認識情感),而有些理性的人(思維中非情感因素高,而情感因素低),對情感的認識卻很感性(只看到情感的表面現象,例如:我的班長)。
班上最感性的同學就是美術課代表,她是一個很隨心、很任性的女孩,經常不遵守為人處世規則和生活邏輯,她喜歡順著情感和直覺來說話和做事,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可是她的漫畫作品卻多次獲獎,而且劇情很唯美、感人。或許思維中情感因素足夠高,而非情感因素足夠低(減少對情感因素的約束和抑制),才能正確、清楚、深刻的認識情感,從而達到對情感的理性認識。
人的思維由感性和理性共同組成,有時候,用感性去理解情感,這種感性其實就是理性,因為這種感性是對情感的本質正確的、清楚的、深刻的認識,如此,最佳的結果就是全部的感性都上升為理性,但是情感形式的理性(通常所說的感性)的成分比例要足夠高,而非情感形式的理性的成比例要足夠低。
(三)
對於很多人而言,情感的感受程度和表現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對於情感感受的越強烈,表現的就越強烈(體現出興奮、激情、歡快、活躍),相反,思維中情感的成分低而非情感的成分高的人,對於情感的感受程度就低,所以不容易產生出興奮、激情、歡快、活躍。很多人喜歡追求穩重,但是穩重會抑制興奮、激情、歡快、活躍,這是穩重的不利之處。
思維中情感成分高而非情感成分低的人,容易因為感性和生活缺少邏輯而做錯事,而且不善於用為人處世的方法來爭取和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許會給人笨的感覺,但是,生活經驗可知,思維中情感成分高而非情感成分低的人(很感性的人),往往都是美好、善良、陽光、單純、真誠的人,喜歡用情感因素來理解世界,而不是非情感因素(為人處世規則和生活邏輯)來理解世界。
雖然人們的肉體活在同一個物質世界裡,但是人們的精神卻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裡,用情感因素來理解世界的人和用非情感因素來理解世界的人,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裡,最大的區別就是對世界的感覺不一樣。例如:夜晚走到一條商業街上,用情感因素來認識的是這條街的熱鬧的生活氣氛和美好的街景,而用非情感因素來認識的是這條街有什麼類型的商店,需要買什麼東西,商品價格怎樣等非情感信息。
童年比成年更美好和幸福的原因之一就是童年思維中情感因素的成分高,而非情感因素的成分低,隨著成長,非情感因素逐漸增加,並且非情感因素一定程度的約束和抑制了情感因素,於是對生活的感覺也就改變了。
有些很自私並且名利慾望很強的人,為了在職場的競爭中最大程度的獲取名利,可能會用很複雜的為人處世方法、耍心計和耍手段,那麼這些人思維中非情感因素就會充斥的非常高。
推薦閱讀:
※中國家長的誤區和對策
※偏癱訓練誤區
※中藥無毒?錯!警惕中藥使用誤區引起肝損傷
※專家解讀抗生素使用有哪些誤區
※【兒童乘車9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