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至上 看老外如何選購攝影器材
編者按:有人要買一套相機,這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Lensrentals的Roger Cicala要買一套相機,就比較好玩了。一個庫房裡有幾百台租藉機可以隨便用的主兒,輪到要自己掏錢買相機的時候,一樣各種糾結,美國佬的一些想法雖然奇葩,但思路還是值得國內影友購機時借鑒的,這些也是我們翻譯Rogers這個系列博客的初衷。開工之前,實在沒想到這個系列會是14000字的長文,翻譯工作量著實不小,但還是堅持完成了,希望能對有選機問題的朋友有所幫助,那就算沒白忙活。
作者:Roger Cicala Lensrentals.com 翻譯:蜂鳥網
原文:就像我上篇文章里說的,我現在比幾年前有更多的時間拍照片了,所以得買一套自己的器材。原來我是臨時從庫房拿機器用,這些租藉機是不能在我家裡長放的。
我的經驗法則是:如果一樣東西一年只用兩三次,就租;如果用的更多,就買。最近幾個月,我試用了不少器材,現在是我黑名單出爐的時候了。
寫這篇文章,可不是要教你怎麼選購相機,咱們對器材的需求點不一定會一樣。我寫這個文章,主要是覺得有人會對我選擇器材的過程感興趣----我每周都會受到半打郵件問選購器材的事。如果你的選購目標已經很明確了,那我的文章對你來說可能就沒勁了,對不住您。
Lensrentals.com圖片
·買方的需求
就像我剛才說的,每個人需求不同,做出的選擇也會不同。為了讓文章更有意義,我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這樣你可以搞清楚咱們的需求是不是一致,如果咱們的需求點差別太大,那這文章對你就沒參考價值了,反之則會有點用。
我藉機器的次數有點太多了,所以準備買一套攝影發燒友級別的器材。
我是逮什麼機器用什麼機器----工作需要嘛。話雖這麼說,我用的最多的是佳能、尼康和M4/3,不過我覺得自己還是沒什麼品牌情結的。至少到現在,我還不覺得哪個牌子是完完全全的老大,有的牌子機身好,有的牌子鏡頭好,有的牌子服務好。
我的攝影水平算是介於中等和中等偏上之間吧,絕對不是大師,不然我現在應該在拍法拉利上的比基尼大妞,或者在超級碗的賽場邊上待著,而不是寫這玩意。
如果我是專業人士,對器材的要求就會比較少。正因為我是業餘的,所以能挽救照片的功能對我就比對專業人士重要,比如光學防抖、高像素、高動態範圍。
我的預算不是太緊張,但是價格是我最看重的。我很摳門的,尤其是不管我買什麼相機,老婆在接下來的半年裡都會用它和家裡的傢具家電比價格。我會為好產品掏腰包,但要是有另一件產品,可以用前者60%的價格得到90%的效能,我就更喜歡了。
我還比較痴迷於產品的可靠性和售後服務,希望能得到和lensrentals一樣高水準的服務。可靠性和售後服務是我買車時最優先考慮的問題,而一套攝影器材比車也便宜不了多少。我意識到很多人選擇器材時並不怎麼考慮這兩個問題,所以有必要在這裡強調一下。
最後,老子現在就要拍照,所以一年半載以後才上市的東西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要買什麼?
根據我的最新統計,可以納入考慮範圍的相機有不止50台。我是沒法在一周之內把這些機器全用一遍的,我得先把這些器材列出來,做點案頭工作,挑出適合我需要的那幾個,然後再測試。
說實話,我對很搶眼的功能沒什麼抵抗力(6D的wifi正讓我心裡長草呢)。不過我是很了解自己的,我得在被沖昏頭腦之前做出決定,另外我得把我這張的單子的犄角旮旯都看一遍,因為有的東西不看到就想不起來。
·不可或缺的東西
我對我的新系統有一些需求。(下面說的焦距都是全畫幅等效焦距)
鏡頭
·一支別太死沉死沉的400mm望遠鏡頭(變焦定焦都行)
·一支高素質的微距頭(我傾向100mm,但也不是那麼堅持)
·一支高素質的24-70/2.8(F4帶防抖的也不是不行)
·一支比標頭稍微廣那麼一點的定焦頭,主要是全開光圈用
· 一支超廣角鏡頭(20是底線,最好是14)
相機
·最低1600萬像素
·有眼平取景器(光學的最好,優質EVF也能接受)
·熱靴閃光燈
·ISO 800表現是極好的
·RAW格式的連拍速度不能低於3張/秒
·有對焦點微調
上面寫的這些並不是沒商量,但至少得有合理的替代方案,不過現在上面列的這些條件還不能pass掉哪個系統。
這裡要特別說一下我對像素的要求,影響輸出品質的因素很多,包括圖片質量和觀看距離等等等等。我知道很多大師用1200萬像素也能輸出漂亮的60寸照片,我用我的1像素數碼相機輸出過60英寸的漂亮作品,我給它起名叫《霧裡看花》。
我不介意用1200萬像素的圖片輸出大幅面人像照片,但是我還要輸出微距照片。重度PS之後在半米內觀看,輸出20寸就真的得要1600萬像素了。我知道大師不需要任何超過1600萬像素的相機,而且能為這個論點搬出50條論據,但是我買相機是給我自己用的,所以我想在裁片修片上有更高的自由度。
·錦上添花的東西
鏡頭
·一支帶傾斜功能的移軸鏡頭
·一支真正的望遠鏡頭(最少是300/2.8或者500/4)
·一支價格不算太離譜的高素質定焦鏡頭
·一支不錯的70-200防抖頭
相機
·2000萬像素以上
·極好的寬容度
·極好的ISO 1600和不錯的ISO 3200
·RAW連拍達到5張/秒
·極好的單次對焦能力(這個同時也取決於鏡頭)
·開始篩選相機
我現在可以把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相機從名單上劃掉了,不過在這之前我想先再多做一點功課。
我之前說過,1600萬像素已經符合我所有的輸出需要了。但是2000萬以上的像素可以讓我在裁片和後期上有更高的自由度,而且還能提升鏡頭的表現,上一篇文章已經說過這個。
我已經認識到感測器的素質和像素數沒有必然聯繫,測試我就不做了,DxOMark已經都做好了,而且我自己還做不到人家那程度。DxO並不是真理,任何只抽取單個樣本的測試都不是真理,但是它提供了極好的感測器測試數據(請不要把我的話歪曲到他們的鏡頭測試上,我說的只是感測器測試),並且可以非常直觀的查看。
感測器總得分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我是不認為那麼多複雜的因素可以用一個數字表示出來。但是我覺得色彩深度、動態範圍、高ISO三個項目的得分是相當有用的。我要強調一下,我不是在比哪個相機的得分最高,那是各家槍手和腦殘粉的事。我是用來選相機,圈定一個符合我需要的範圍,然後做其他功課。
讓我們開始最簡單的比較,下面的圖表(彩色框里的是符合我需要的)依次顯示出:1.各相機可以保留30dB信號的最高感光度;2.寬容度超過9EV的相機;3.色彩深度超過18bit的相機。
DxOMark高感測試結果
要是你嫌麻煩,可以把這個表簡單的理解為相機的最高可用感光度。DxOMark的好處是可以按發布時間顯示機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至今仍沒有機器能超過D3s(頂端綠箭頭指的那個)的高感表現。常用到高感的,在二手市場上找台D3s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再說一遍,我找的並不是表現最好的相機,只在D600(右上角綠箭頭)和6D(D600下面的綠箭頭)之間糾結是件蠢事。實際上紅色框內的相機都符合我的要求,黃色框里的也還可以接受,離黃框近的那些也還算不錯。
對於寬容度的得分,我有話要說。DxO的寬容度得分都是在非擴展的最低感光度下測得的,我並不是經常用最低感光度,不過他們的分數仍然有參考價值。紅框里的機器,比寬容度最好的機型(D800)低了1EV左右,黃框里的比D800低了1.5EV左右。
DxOMark寬容度測試結果
色彩深度對我來說不那麼重要,我傾向於在LAB色彩空間內調色。不過既然DxO有測試,也可以這麼比較一下。紅框上面,以及紅框內的一些機器是中畫幅的,不在我的選擇範圍內。
DxOMark色彩深度測試結果
這樣一篩選,有7台機器是三項指標都在紅框里,另有不止5台是寬容度和色彩深度在紅框里,高感在黃框里,另外還有一些機器是色彩深度和高感在紅框或者黃框里,但是寬容度不行。我先把這裡面不足1600萬像素的和中畫幅都剔出去。
Lensrentals.com圖片,蜂鳥網翻譯
看著這份名單,我明白了一件事。首先,OMD E-M5沒出現在名單里,它的各項指標連我的黃框都達不到。OMD E-M5我用的很熟了,儘管它的局限性有時候讓我抓狂,但是已經能滿足我的絕大部分需求了。也就是說,至少在理論上,能在名單上出現的機器全都夠我用了。
既然OMD E-M5不行了,我就把它出了(別曲解我意思,這機器我很喜歡,已經頻繁的用了幾個月,只是現在它有點不夠用了)。富士X-Pro1沒出現在這個表裡是因為DxO沒測過,不過它的鏡頭群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所以也不考慮了。
名單生剩下的機器令我很意外。首先,大部分都是尼康的機器,D4/D800/D600都是大好的機器,這不稀奇,坑爹的是名單上還有一大票尼康APS機器,而佳能APS一台也沒有。佳能目前在產的感測器都是需要升級的老款了,但是這樣的結果還是讓我意外。不過這幾個佳能機器我都用過,我知道它們同樣能滿足我的需要,所以我不把它們幾個除名。
索尼的機身表現這麼好,我一點不奇怪,索尼的感測器技術和專利現在都處於領先地位。讓我奇怪的是賓得怎麼也這麼給力,我知道他們家的機器好,但是沒想到能有這麼好,所以名單上的相機都不除名了,我現在開始對賓得有興趣了。
·范圍稍微縮小點
我還沒敲定最終的名單,但是現在該把範圍適當縮小了。
回過頭來看看我為什麼不買NEX。NEX沒有符合我要求的長焦鏡頭和標準變焦鏡頭,雖然轉接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有很多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實在是沒有這個必要。
OMD E-M5作為我的日常用機有很長時間,理論上它滿足我的所有需求,除了400mm鏡頭外----奧巴粉聽見要激動了。好吧,奧巴75-300和松下100-300我用了很多次,但都不順手。我知道大師能用這倆頭拍美洲獅給國家地理當封面,可惜我不是大師,我用這倆頭拍出來的效果都不如單反。我把OMD E-M5作為對比的底線,我希望我的新器材能比它強。
顯然,我要先評估一下尼康的系統。前面我演示過,D800的解析度可以讓我買一些便宜點的鏡頭,同樣得到好的效果。根據我對DxO測試結果的小統計,尼康APS機身同樣值得考慮,我以前一直用全畫幅機器,但是用了半年4/3畫幅的E-M5之後,我意識到一台APS單反也可以完全夠我用了,需要大傢伙的時候去租就是了。
我比較喜歡佳能的鏡頭,所以佳能系統是肯定要考慮的,根據經驗,佳能的APS同樣很好,雖然我基本鎖定在5D3和6D上,但是7D和60D同樣有一定吸引力。
索尼系統需要做更多的功課,我對他們的新對焦系統很感興趣。賓得系統也不錯,我之前用過賓得相機,操作效率令我印象深刻,不過之前從沒打算入一套賓得系統,現在開始考慮了。
我用不著10張/秒的高速專業機身,所以1D4、1DX、D4、D3x都不用考慮。我還會再做一些功課,不過到目前為止,我的範圍縮小到:
全畫幅:
尼康D800/D800E
佳能5D3(我很喜歡6D的wifi,不過5DIII的對焦還是更有用)
索尼A99
APS:
尼康D5200
賓得K-5 IIs
索尼A77
我不是非買上面這幾個機器不可,但它們現在是我最優先考慮的。下面我會對整套系統的開銷做一些功課。
·這些東西要花我多少錢?
Lensrentals.com圖片
我已經初步縮小選擇範圍了。很多人驚訝我竟然還會選擇APS的機器,我很驚訝他們的驚訝。我用了好幾個月的M4/3也能滿足我80%的需求了,所以APS沒準真就夠用了,當然我也許還是會買全畫幅,畢竟最近幾年我主要都在用全畫幅。
但是我說過這些東西得掏我自己的腰包買,而且也說過我有點摳門。我有日子沒詢過價了,但是印象里APS比全畫幅便宜的多,我得先看看加入全畫幅大傢伙俱樂部得花掉多少血汗錢,沒準我真會買個APS小玩意就得了。
在我橫向比較系統的時候,也會看它們的花費對比,我很清楚相機的價格,但是不清楚整套系統的花費。(你們肯定覺得器材價格應該隨時在我腦袋裡聽候調用,但其實我已經有兩年沒經手Lensrentals的採購工作了)
·我OMD系統的花費
Roger Cicala圖片
OMD的系統我買了幾個月了,零星的添置讓我搞不清已經花了多少錢,所以我要列個單子。
Lensrentals.com圖片
我得承認我有點震驚,我的M4/3系統竟然累計花了將近7000美刀。我很慶幸現在算了一下賬,之前真沒意識到我在這個系統上砸了這麼多錢。
恐怕這是迄今為止最讓我震驚的一件事了,想換門的同志請看過來----這麼玩不便宜啊。(順便提一下,最近誰從lensrentals買了奧巴75/1.8?恭喜你,那是我自用的鏡頭)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沒事,我老婆就是去修指甲也不會來看我博客的,所以我的秘密在這裡很安全。而且將來就算東窗事發,我也可以跟我老婆說:「親愛的,我早就在博客上招供了,你怎麼能說我是偷著買的呢?」看,我總是給氣管炎做表率。
為什麼我要放棄奧巴呢,它是一個好系統,進奧門的最大原因是我想要一個小巧的相機。為了畫質,我入了很貴的鏡頭,而且有些其實也不小。結果,我對小型相機的使用方式,讓那些奧巴牛頭也不是特別有用武之地。而且我發現我單反用的還是比奧巴多,我搬到鄉下以後,奧巴的長焦對我也不夠用了。
我最近開始用RX100了,當我只需要拍jpg的時候,它才是真正的隨身拍相機。作為小型相機,RX100對我更實用。如果有人需要我寫一篇便攜相機導購,現在我已經寫好了:買RX100。
·全畫幅的開銷
我先粗略算一下,包括各家的全畫幅機身和這些鏡頭:24-70/2.8、70-200/2.8、100或150mm微距、恆定2.8廣角變焦、高畫質的望遠鏡頭。我還想要一個稍微有一點廣角的大光圈定焦,八成會是適馬35/1.4,所以我的實際花費會比列表上多899美刀。另外我還會配個中級的熱靴閃光燈。
確定要買哪個系統後,我可能會進行一些微調,但是已經可以看出我大致需要的花費了。這些價格很明顯是2013年2月的價格,如果你半年以後才看見這篇文章,那價格會有很大出入。當然了,這些都是標準價格,要是貨比三家,你還能再省個幾百美刀。
Lensrentals.com圖片
解析一下這個表格,我給尼康系統選的是適馬50-500 OS,這個頭比尼康80-400便宜,而且素質一樣很好。我用適馬150微替換了不太讓我滿意的索尼百微,這個要多花300美刀。
顯而易見,我買全畫幅系統最看中價格,不管我買哪個系統,都得掏將近13000美刀了(包括適馬35/1.4)。貨比三家的話估計能控制在12000美刀以內,但是哪個系統也不比其他系統省錢。
大家估計會問我為什麼不換成D600或6D,這樣又能省1000美刀。是這樣的,2000美刀的相機看起來能比3000美刀的相機省一大筆錢,但如果是12000美刀和13000美刀的系統相比,看著就沒什麼差別了,還不如買好的。不過我後面沒準也會變卦,6D對我的吸引力比D600大。
通過我第一篇文章的研究,可以看出D800E能讓我在鏡頭上省點錢,比如把24-70換成騰龍的,解析度照樣比D600+尼康24-70高。我不是說我已經這麼決定了,但是這600美刀確實可以抵消一部分高擋機身的花費。
佳能的倆全畫幅,解析度就沒什麼區別了,佳能系統的糾結主要是給力對焦VS搶眼功能(6D的wifi繼續讓我心裡長草),不過那是我真決定入佳能以後的事,現在名單上還是放5D3。
·APS的花費
Roger Cicala圖片
要是我改入APS系統,能省多少錢?我一樣列了一個表,還是三套系統待選。裡面各家和各家挺不一樣的,但我還是盡量保證三個系統的表現相當。我得說一下,這個鏡頭名單是為了對比選擇用的,真確定入哪家之後,我八成還得微調一下。
Lensrentals.com圖片
這份名單還是得說明一下。首先,三個系統的廣角我都配合適馬10-20/3.5,因為這個鏡頭非常靠譜,不僅提供了我想要的超廣角,價格也比較適中。別的超廣角我可能也會再考慮考慮,不過目前為止我傾向適馬10-20/3.5。
其次,我給尼康和索尼都選了24-70/2.8,尼康17-55/2.8和索尼16-50/2.8我都沒少用,我可以確定用他們不如用24-70/2.8,而且我願意掏這個差價。騰龍24-70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理論上,APS鏡頭是針對小像場優化的,畫質會更好,但實際上,他們只是便宜一些,沒見畫質好在哪。
把賓得50-150/2.8和尼康索尼70-200/2.8放在一起似乎不太公平,但是我需要F2.8的變焦,只能這樣了。賓得系統在135到300mm的焦段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缺口,要是放上200/2.8,我得多花1000美刀。60-250/4也是個選擇,但是我傾向F2.8的頭,而且60-250成像一般。
再強調一下,我有的觀點可能和大多數人不同,我認為越聳的相機越需要牛頭,這與很多人的配置相反。
我認為更高檔的相機可以提升鏡頭表現,但是不知道能提升多少,所以做了之前的24-70對比。我發現,當我從全畫幅換到OMD之後,只有裝牛頭拍的片才爽。
無論如何,如果我決定買APS,最後肯定還會調整鏡頭的名單,現在只是為了粗略估計一下花費。結論是,如果我買APS系統,能比全畫幅省1/3的錢。坦率的說,我原本希望能省的更多。
·接下來幹什麼?
M4/3系統的花費讓我震驚,但是剛計算出的全畫幅花費更讓我震驚。最後,我很震驚APS並不像我預期的那樣省錢。今天真是沒好消息,事實上,我花了幾分鐘在想,其實我的手機拍照效果也不錯,是不是我得換換愛好了。
我已經想好下一步要幹嘛了。賓得K-5IIs我用了幾周,因為賓得我最不熟,我得試試他們家這些頭哪些適合我,哪些不適合我。(如果你們好奇為什麼lensrentals出現了一支賓得300/4出租,好吧,那是我為了試鏡頭買的,你要是還沒用過這個頭,可以來租一下,非常好的鏡頭)
索尼的鏡頭我挺熟,但是A77和A99沒以前的單反用的多,所以也在試用。
·細化我的選擇
目前為止我已經做了的事:
1.研究了一下鏡頭和感測器對解析度的關係
2.研究了一下哪些相機系統能符合我需求
3.粗略計算了一下話費
然後我確定了幾個相機:
尼康 D800e
佳能 5D Mk III
索尼 A99
尼康 D5200
索尼 A77
賓得 K5 IIs
已經折騰三周了,現在要乾的才是最重要的事(除了核定預算之外),實拍這些機器。
和其他人買東西之前一樣,我也看了很多評測,還有我文章的評論----真的是很有價值的評論,一個腦殘粉也沒有。
我不是在做評測,也不是在做推薦,只是分享一下我怎麼挑相機。所以這裡沒什麼技術分析、精美樣張、數據評分之類的東西。
·操作效率
別忽視這個問題,要是一部相機讓你用著不爽,成像再好你也不會常用它。
手感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天時間去攥這些機器和標準變焦鏡頭。D5200拿著不怎麼舒服,這讓我很意外,我用帶手柄的OMD有一段時間了,而且D5200還比它大,但還是不舒服。
D5200不怎麼適合我的大手
其他機器手感都不錯,而且一兩個小時之內就能閉著眼操作了。
其他因素
尼康佳能我用的太多了,所以比較順手,而索尼和賓得用的很少,所以花了很多時間來熟悉他們。
索尼的導航鍵我不怎麼喜歡,和我用過的其他相機比,力回饋一般,以至於發生過選擇錯誤。我和喜歡這個導航桿的索尼用家溝通過,看來是我手大造成的。
我還看過一些對於索尼菜單系統的吐槽,主要是不夠直觀,不過由於我用NEX比較多,比較熟了,所以菜單問題沒怎麼困擾我。
至於賓得,我斷言,它的菜單和布局肯定是攝影師而不是程序員設計的,對我來說相當直觀。賓得有些小設計我是相當喜歡的,比如壞點檢測。有的無反光鏡系統也能這麼干,但是其他單反必須返廠才行,很讓人不爽,尤其是這種問題一般都是過了保修期才會發生。
·各種試用
自動對焦
很多人對對焦系統看的都比我重,這幾個相機我是沒覺得哪個對焦爛到讓人想扔的。不過我不用伺服對焦,如果你伺服對焦用的多,對焦系統就要非常重視了。
我覺得5D3暗光對焦是最準的。不過尼康和索尼單電也夠我用了,不管他們的暗光對焦是不是和5D3一樣好,都已經夠我用了。
我以前聽過賓得對焦的吐槽,尤其是在鎢絲燈下,不過K-5II已經好很多了,單次對焦在弱光下非常准。對焦速度和鏡頭也有一定關係,不過總的來說,這幾個機器的對焦都符合我要求。
·取景
我對索尼的電子取景器非常感興趣,用過之後覺得確實很好,而且豐富的信息顯示很吸引我。特別是電子水平儀相當給力,我超級強烈的建議其他無反光鏡相機也學學。(不過我不怎麼對移動物體玩急速攝,你要是喜歡連拍,即使是最好的電子取景器,可能也有些毛病是你不能忍的)
Joey Miller圖片
液晶屏實時取景我用的也很多,D800的液晶屏參數玩了文字遊戲(譯者:尼康喜歡把30萬像素叫做90萬點----1個像素由紅、綠、藍3個點組成,現在佳能、索尼、賓得也全這麼叫了,數字大了看著好看嘛),但是精度還是不錯的。我非常喜歡索尼犀利的液晶屏取景對焦,另外峰值對焦我也很喜歡,我的視力已經不足以在眼平取景器裏手動對焦了。索尼控制合焦範圍的功能我也很喜歡,估計會用的很多。
我知道液晶屏和液晶屏還是會有點區別,不過這幾個機器的液晶屏都夠我用。不過這幾個屏在烈日下都看不清楚。
·400mm照片質量
之前我說過了,這次更換器材的一大原因,是M4/3不能提供足夠好的長焦畫質。所以我對比的一大重點,是長焦照片輸出20×16寸圖片的質量。
我對感興趣的、能手持拍攝的長焦頭做了一些功課----拍攝100碼(譯者:91.4米)外的靜止物體,把照片放大到能輸出20×16寸圖片的尺寸(譯者:一般精度輸出需要插值到1800萬像素,高精度輸出需要插值到3900萬像素),然後對比中央100%截圖,看看細節的保留程度。我肯定有幾百塊板磚要飛過來了,不過這是我的照片,我就是要這麼搞。
每個系統都試過之後,表現最好鏡頭的是下面這些:
尼康系統:尼康300/4+1.4X增距鏡(比適馬50-500 OS強,但是沒強太多)佳能系統: 佳能400/5.6(比100-400強一點點,不過估計我會沖著防抖和變焦買100-400)賓得系統: 300/4(450mm等效,現在還帶著APS玩)索尼系統: 適馬50-500 OS(試了好幾支索尼70-400,相對來說還是適馬強點)奧巴系統: 松下100-300,奧巴75-300我也用了,實在看不出區別。
根據奧巴系統的使用經驗,備選器材我主要試用200mm、250mm、300mm幾個焦段,試試解析度在哪最高。我不會在這裡上評測,我又不是寫評測的,但是當我自己和6個攝影師都看了這些沒標明器材的片子以後,結論就很明顯了(所有人的結論都一樣)。
100%看的時候,D800細節是最多的,插值到這個尺寸上(實際上D800是在縮圖),差別不是那麼的明顯了,但是它仍然是最銳的一個。
佳能系統在20×16寸的尺寸上,效果非常接近D800,但是100%放大的時候還是有明顯差別。(當輸出尺寸更大時,差別會更明顯)
M4/3的畫質,就算用300mm(600mm等效)細節也比其他的系統少,這是鏡頭的問題。我還發現一個事,所有的變焦鏡頭從250mm變到300mm後,圖像是變大了,但是細節沒有增加,也就是說我在PS里也能幹同樣的事。
索尼掛70-400的時候,在400mm端不如其他幾個單反系統,A77用這個頭只有300mm端還不錯,儘管還是不如其他的系統。我用適馬50-500 OS在同場景下拍攝,效果就要好一些,看來是鏡頭的問題了。
賓得雖然只有1600萬像素,但是讓我很震驚,它的表現幾乎和佳能一樣好,我覺得是高素質的300/4定焦和K-5IIs無低通濾鏡的設計提供了更多細節。對了,60-250/4那個頭被除名了,我本來以為會更實用,但是表現和300/4實在有差距。
雖然沒有M4/3那麼小,但是賓得系統已經比尼康佳能全幅小很多了。
現在我可以確定,換了新系統以後,400mm長焦的畫質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了。D800的解析度是最好的,佳能和賓得也可以接受,但是索尼系統就差點了,我知道索尼要發新頭了,但是就像我說過的,我不考慮任何現在買不到的東西。
·微距
微距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發現佳能紅圈百微的防抖太爽了,相當於有個獨腳架了。我可能還是會經常用三腳架,但是獨腳架更方便。
尼康D800和105微的細節比佳能還多點,我承認這個頭我也經常手持拍。賓得的微距比別人家差點,但還是和M4/3一樣在可接受範圍內。
·寬容度和感光度
我之前說過,ISO 1600的表現對我真的很重要,ISO 3200也有用,但不經常用。用過這些機器以後,可以確定他們的ISO 1600都是可用的。對於jpg列印來說,這幾個機器雖然ISO 3200都有些噪點,但都是可用的。
雖然在紙面數據上,它們的動態範圍不太一樣,但是對我都夠用了,高光和暗部的細節都能找的回來,佳能的機器找暗部會有點問題,但是高光能調回來。
我看到的所有文章都說D800寬容度最好,能調回最多的高光和暗部,而佳能調暗部差點。但是根據我拍我的黑狗「蔡司」的情況來看,所有相機的表現都挺好的。
我的狗「蔡司」是我最主要的寬容度測試工具
·廣角端
廣角端沒什麼新鮮的,D800+14-24/2.8的表現比任何一家都好,佳能用14/2.8或者17移軸之類的定焦頭可以與尼康抗衡,但是裝上16-35L II的時候,差距就很明顯了。
14/2.8很快就在名單上取代了16-35L II,Joey Miller圖片
索尼蔡司的16-35和佳能的差不多,但是沒法跟尼康比,要是選索尼的系統,我更傾向於三陽的手動14/2.8,它比16-35更銳、更廣。而且14mm手動對焦沒什麼困難,尤其是索尼有峰值對焦功能。這樣的話,其他系統我也開始考慮換三陽鏡頭了。
·現在我看上什麼了
尼康D800系統:滿足或者超出了我的所有需求
佳能全畫幅(我還在糾結5D3和6D)系統:滿足我所有需求
賓得K5IIs系統:滿足我的要求,但是比前兩個差點
索尼系統:索然我很喜歡它的一些功能,而且135/1.8讓我流口水,但是400mm長焦差了點,這可是我這次換機器最看重的一條。
這樣一來,我就主要考慮尼康佳能了,賓得也還沒完全放棄,但是索尼,雖然有些功能和鏡頭很牛,但是在我最需要的那個焦段,比不上其他幾家。
現在我得再仔細考慮一下每個系統配的頭。我開始考慮之前有人提的建議了----把這套OMD留著,然後買一套專門拍長焦的相機。我還得等等再做決定,現在符合我要求的東西還是太多了。
現在已經可以確定,之前我感興趣的系統也就那樣了;而之前一些我覺得靠譜的系統,也可以除名了。我不想買了東西以後再找後悔葯吃,之前的這些功課起到了預防作用。
我還會再發個小段說明我到底挑哪個,The Digital Outback Photo的UweSteinmueller已經答應寫一個小段,關於他怎麼挑相機。我覺得會非常有意思,一個愛好者和一個全職專業攝影師的選擇會有什麼不同。
·最後時刻
我已經折騰很長時間了,不過最終目標鎖定在尼康D800E、佳能全畫幅、賓得K-5IIs,他們都符合我的要求,儘管D800E超出要求,而K-5IIs稍微差了一點。
·我是前車之鑒
很多時候,我都在提醒別人別犯二,但是這次我自己犯二了。
首先就是我玩大了。我的人生哲學是:「不做則已,做就做好」。當我發現M4/3不夠用的時候,我就決定換門了。事實上我說過,世上沒有完美的相機系統,永遠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開始要是足夠理智,就會買一個新相機和一個400mm鏡頭,而不是整個換門。我是高射炮打蚊子了。
有些人建議我直接買個M4/3的等效400mm頭就完了,但是這個不適合我。不過有一點,或許我該添個需要的相機和鏡頭,而不是換門。現在我得想想是該換門還是雙修了。
·Show me the money
為了重新評估預算問題,我花了一點時間考慮雙修的事。 相機、微距頭、大光圈定焦、標準變焦、廣角變焦、400mm頭,這些都是必需品。我決定把預算控制在9000美刀以內,所以不得不進行一些調整。
第一件事就是給我的尼康和佳能計劃削減1500美刀開支。我本來選的是世界最強廣角變焦14-24和第二強的16-35L II。經過權衡,我決定將16-35換成14/2.8,不僅因為後者成像更好,而且我認真想了一下,其實廣角變焦頭我八成也會一直用最廣的那端拍攝。
想明白這個問題後,我就把尼康佳能的廣角頭都換成了三陽14/2.8,省下了1500美刀,它的畸變比原廠頭稍大,但是解像力一點不輸原廠。我不介意手動對焦的問題,實際上這個焦段的頭我經常直接用超焦距。不過這個選擇不一定適合你。
第二件事是相機的取捨,在佳能系統,我繼續糾結5D3的像素、對焦和6D的wifi,wifi我覺得非常有用,所以最終選擇了6D,並且省了1000美刀。尼康的選擇就簡單了,要是D800E換D600,我能省1100美刀。但是高像素對我的吸引力太大了,而且我要想省錢,可以從鏡頭上下手。所以在尼康這裡,我選擇D800E。
最後,我把70-200/2.8給除名了,我不怎麼拍體育運動,所以70-200/4也夠我用,而且這個焦段我是作為度假旅遊頭使用,所以可以在假期租一支來用。可能幾個月以後我還是會買一個,但也沒準會改成85或者135定焦。
這樣一來,每個系統的預算都控制在9000刀以內了,而且貨比三家加砍價,我還能省幾百美刀。
Lensrentals.com圖片
·其他考慮的問題
售後服務
一開始我就說過我比較看重售後服務,在美國,佳能的售後比尼康靠譜(各國情況估計不一樣)。鐵絲可以開噴了,不過我去年送修了上千次相機,尼康的維修時間是平均水平的3倍,維修費用是平均水平的2倍(lensrental內部有個笑話:感測器受損的D800算什麼?相機零件,因為維修成本高達1800美刀)。
賓得我修的不多,所以做了一些調查,發現有好消息和壞消息,好消息是他們的在線客服和電話客服非常專業高效,壞消息是他們修個機器要20-30天。
個人吐槽
售後問題不會困擾看客,但是會困擾買主,因為這是我的錢。如果尼康有最好的器材(D800)和最高的性價比(28/1.8)時,我會買尼康,否則,只要有替代品,我就不選它。假如我要買D800,可能會把鏡頭全換成副廠,只有300/4+1.4x增距鏡除外,那個真比適馬50-500 OS好。
買二手?
如果價格合適,我會毫不猶豫買二手,佳能的二手很多,但是價格都不靠譜,尼康和賓得的價格稍微合理一些,但還是略貴。而且還得考慮維修問題,如果我買了一堆尼康二手鏡頭,然後又花了500-800美刀維修(24-70/2.8和14-24/2.8的標準拆鏡維修價格),那還不如直接買新的。所以我決定買佳能二手鏡頭,這樣能省個幾百的維修費----這個不是我最看重的,但是我很看重。
搶眼功能
我說過,6D的wifi讓我頭腦發熱,還有D800的像素,還有K-5IIs舒服的菜單、操控、壞點檢測。當然了,有些搶眼功能也很坑爹,比如賓得要是給K-5IIs配上小Q那100種顏色組合,那真是防盜神器,不過對我來說有點忒搶眼了。好吧,真正影響到我的,是6D和5D3之間的抉擇。
K-5IIs要是這顏色就坑爹了
·最終結果
很顯然,賓得的門我是不入了,雖然他也能滿足我的需求,但是另外兩個系統顯然更實用。如果要是決定留著OMD玩雙修,我到可能會直接買賓得K-5IIs和300/4。
儘管尼康能提供最好的畫質,但我還是決定入佳能了。最後時刻又糾結了一下,最終決定的因素,是一些你不太會在意的小事:相機的可靠性、我特喜歡的幾個鏡頭、紅圈百微的強勢表現。我承認6D的wifi也是一個大原因,這功能特別實用,絕對不是擺設,我終於可以把自己拍進畫面了。
我選擇的這套器材畫質不是最好的,真見鬼,連相機都不是佳能畫質最好的。對於這個結果我並不意外,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去比較畫質上的差別。現在這套器材最適合我這種喜歡拍微距和手持長焦的愛好者。
如果我是喜歡拍別的東西,估計不一定會選這套器材,你要是喜歡拍別的,也不一定選這套器材。
Digital Outback Photo的博主Uwe Steinmueller也寫了一篇非常值得看的文章,攝影師怎麼挑相機。(譯者:那篇文章也不錯,我同樣翻譯到這篇稿子里了)
我很欣慰的表示,我現在沒有任何想吃後悔葯的想法,儘管以後也許會後悔----我們公司有好幾個人用D800,為了讓我後悔沒買D800,他們會不斷給我看D800的大圖。但是不管怎麼說,現在這套東西我已經用的很爽了。
回過頭來看,我要是留著OMD,然後買6D、400/5.6和紅圈百微,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整個換門,也許是更明智的做法。
這個長段子到此結束了,寫這些是為了幫我整理思緒,最終做出正確決定,感謝耐心看完。
Roger Cicala
Lensrentals.com
2013年2月
翻譯:蜂鳥網
·編輯觀點
Roger折騰了這麼長時間,最後選的機器恐怕出乎很多人的預料,最終左右決策的居然是售後服務,一年送修上千次器材的人,在意的東西果然不一樣。其實這個最終結果我們不用太在意,那是符合作者個人需要的東西,而作者選機器的過程我們確實可以借鑒一下,比如替代品的選擇、比如對售後的重視、對網路評測的客觀認識和利用,相信對選機舉棋不定的朋友會有一定幫助。
編者按:這篇文章是The Digital Outback Photo的職業攝影師UweSteinmueller應Roger Cicala之邀撰寫的,從職業攝影師的角度對選購器材的問題進行了討論。UweSteinmueller主修尼康、佳能、M4/3,也有一些其他器材,他的觀點也很值得借鑒。
作者:UweSteinmueller The Digital Outback Photo 翻譯:蜂鳥網
這篇文章是受Lensrentals.com的Roger Cicala之邀寫的,Roger把他選購相機的經歷寫了出來。我很同意他的觀點,選購相機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因為每個攝影師對器材的需求可能都不一樣。
器材選購的建議?首先你要先明確自己的需求,如果你都不清楚自己買相機要幹什麼,那自然也沒法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器材,最「正確」的選擇是不存在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如果是剛接觸攝影,你可能確實不清楚買相機的主要用途,那就先想想這幾個問題:
·你想拍什麼題材?
·你的預算是多少?
·你能承受什麼體積和重量?
·你拍照片的用途是什麼----網上分享還是要列印出來?
·你喜歡做PS後期處理嗎?
·用三腳架多還是手持拍攝多?
·首先搞清楚你想拍什麼
思考一下什麼對你最重要。舉個例子,假如我喜歡打鳥,就要扛著600/4(這裡先不討論價格)鏡頭,起早貪黑、蹲點等鳥。但如果我只是說說,實際上很少有機會去拍,那打鳥就不是我買相機的最主要目的。這種情況下,我是不會因為買了打不到鳥的器材而鬱悶的,因為就算我買了600/4,大多數時間也是在家裡扔著。攝影是很好玩的事,對我來說,扛著600mm鏡頭拍照,要比把它扔在家裡好玩。如果以後改變了攝影題材,那可以再調整攝影器材。
·預算很重要
很多人買相機的時候都傾向於把所有焦段和附件配齊,這樣一般會有兩種結果:要麼是掏空荷包,然後落得肩周炎頸椎病;要麼就是買到的器材都很平庸。可以試試只選一款高素質的標準定焦或變焦鏡頭,然後你會驚訝的發現,一個便宜定焦或者一個28-70鏡頭其實能幹很多事。
·體積和重量也重要
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前提下,應該盡量選擇輕便的產品。如果一套攝影器材因為體積和重量而總被扔在家裡,那一定不是適合你的器材。
·你要用照片幹什麼
如果是在網上發照片,那所有相機都很好。而對於列印來說,也只有大幅面列印才是問題。大幅面列印也不是誰都需要,一般人列印照片也就是13-19寸以及20寸寬幅,只要片子不裁的太狠,大多數相機都能勝任了。
·你喜歡PS嗎?
有些攝影師希望相機直出的片子就是傑作,不過這種情況很少有。對於優秀的攝影師來說,PS後期也是拍攝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把一台相機的畫質潛力榨乾,那買再好的相機也是白搭。
·用三腳架多還是手持多
很多人以為我不喜歡三腳架,因為我主要是手持拍攝。實際上我很喜歡三腳架,同時也喜歡自由靈活的手持拍攝。
需要三腳架的場合,UweSteinmueller作品
·我的需求
現在,讓我把我的個人需求列出來:
·手持拍攝戶外和城市風光,有時也旅行攝影
·有時候在室內用廣角拍
·近攝,但還沒到微距的程度
·需要一支中長焦,至少是等效70-200
·一個標準變焦,大約等效28-70
·最長用的光圈是F4-F8,也就是說鏡頭成像必須在F4就可用。而F8的成像,連狗頭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些相機會在F8出現像素衍射問題,導致解析度下降。
·需要不錯的全高清攝像質量(1080/24P-60P),攝像基本都用三腳架
·幾乎不用閃光燈
·F2.8還是F4
Roger看來喜歡F2.8勝過F4,而且原因承受更高的價格和重量。如果你在暗光下拍攝,或者想要淺景深,F2.8的鏡頭就比較合適,不過這種鏡頭體積都不小,重量和價格也都不低。佳能的70-200/4L IS我用了幾年了,到現在依然給力,現在尼康也出了70-200/4。M4/3則不同,松下的12-35/2.8和35-100/2.8已經很小很輕了,用不著有F4的版本。
我目前主要有尼康(D800)、佳能(5D2、60D)和M4/3(松下GH3)三個系統,所以我不存在要買哪個系統的問題,但是存在哪個系統好用的問題。
情況說明:三個系統都是我自掏腰包買的,我挺能折騰的。器材越多攝影水平越高?並不見得,機器越多就越讓你分心。
·我的尼康系統
在畫質(大幅面輸出)方面,D800基本無敵,不過整套系統又貴又重。
D800+70-200/2.8 VR II,UweSteinmueller作品
我的尼康鏡頭:
·70-200/2.8 VR II:我喜歡這個頭,但是70-200/4VR同樣是好選擇,現在還考慮要不要換呢,它更便宜,更輕更小,我很喜歡。
·105/2.8VR微距:給力的微距頭,就是伺服對焦慢。
·60/2.8微距:好鏡頭,但是沒防抖。
·50/1.8G:廉價的鏡頭,但是成像極好。
·85/1.8G:便宜的85頭,全開成像極好
·24-120/4 VR:不錯的標準變焦頭,焦段非常實用,邊緣有點肉,我會用PS插件增加其銳度。
·蔡司21/2.8:超廣角定焦,我喜歡死了。不過我偶爾也會用松下7-14/4拍更大的廣角(基本都是在室內上架子拍)。
D800+85/1.8G
·我的佳能系統
我很喜歡60D,不過現在已經用的很少了,GH3基本取代了它的位置。5D2我現在仍然很信任,為什麼不是5D3?5D3確實有很大進步,但是還沒大到能讓我換掉5D2的程度。
5D2+100/2.8微距,UweSteinmueller作品
我的佳能鏡頭:
·70-200/4L IS:至今仍然大愛這支頭。
·100/2.8微距:很喜歡的頭,伺服對焦速度不錯。
·24-105/4 IS:儘管在60D上表現還可以,但是在全畫幅上邊緣太肉了。
5D3+70-200/4L IS
我的M4/3系統
我買松下GH3而不要奧巴OMD原因有二:
一、GH3視頻給力
二、OMD有點忒小了
其他方面我真的很喜歡OMD,五軸防抖尤其犀利,用GH3,我就得買松下的防抖鏡頭才行。
松下GH3+35-100/2.8 OIS
M4/3鏡頭:
·12-35/2.8 OIS:很好的頭,但是不便宜。
·35-100/2.8OIS:這個焦段上很輕便的大光圈頭,但還是貴。
·7-14mm f/4:這個超廣角頭出奇的好。
·100-300mmOIS:窮人的望遠鏡頭,成像還不錯,但是期望別過高,拍視頻也不錯。
·徠卡45/2.8微距:成像非常好,就是對焦慢。
松下GH3+35-100/2.8 OIS
·其他系統
富士X-Pro1+35/1.4
我還關注並且有一些其他系統:
·索尼NEX-7:潛力很大的機器,但是原廠頭太少,而且沒有M4/3這麼高素質的大光圈變焦頭。
·富士X系列:我很喜歡我的X-pro1,就是對焦差點,而且鏡頭還沒出全。
·適馬DP1/2/3M:我有一個DP2M,非常喜歡它,這不是個多用途的系統。
·尼康V1:對焦非常快,但是像素低了點,鏡頭也少。
最後,我的三個主要系統(尼康、佳能、M4/3)在工作中都經常用到,其中GH3應該用的最多,原因是它的視頻能力還有體積重量。需要全畫幅的時候,佳能(要是現在才買佳能全幅,那就直接5D3了)和尼康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毫無疑問,在高解析度方面D800是無敵的。
·現在如果只能留一套,我選哪個系統
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不過我估計會留GH3,原因還是體積和重量。如果你剛開始接觸攝影,我覺得GH3(如果你對視頻要求高的話)或者奧巴OMD加上松下12-35/2.8,是非常好的選擇。
·我最喜歡的一機一鏡組合
·尼康D800+24-120VR:3600萬像素會幫助提升解析度。
·松下GH3或奧巴OMD+松下12-35/2.8:絕佳的入門器材。
·奧巴OMD+松下徠卡25/1.4:暗光很好用。
·富士X-Pro1或X-E1+XF35/1.4:我就喜歡。
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嫌貴,那可以考慮一下索尼RX100,RX100的尺寸太給力了,而且拍視頻也很好。RX100是我的隨身拍相機,它比iPhone大不了多少,但是成像好太多了。
索尼RX100
·選購器材基本都是這樣一個循環
1.先挑相機,然後買個便宜的萬金油大變焦
2.買更好的鏡頭,並且把相機用熟
3.添加鏡頭、濾鏡還有其他一大堆附件
4.大部分時間都把這些器材扔在家裡
5.終於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然後開始買便攜一點的機器
如果能夠充分計劃,你可以避免1、3、4這種非常浪費的步驟。
攝影是一門藝術,如果你的相機讓你用著很爽,那你自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天底下不存在完美的或者最好的器材,但是有些器材是最適合你的,Roger和我只是想提供一些思路,好好享受攝影的樂趣吧。
UweSteinmueller
The Digital Outback Photo
2013年2月
翻譯:蜂鳥網
·編輯觀點
作為職業攝影師,UweSteinmueller完全是實用主義者,他對器材選購上的建議全都是圍繞「好用」這個主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如果一套攝影器材因為體積和重量而總被扔在家裡,那一定不是適合你的器材」,這不太符合相機收藏愛好者的看法,但如果買相機主要是為了拍照,那這個問題確實不應忽視。
推薦閱讀:
※選購沙發別忽視了內在的品質
※家庭燈具選購大全
※時裝表——選購錦囊
※省錢又美觀 專家教你如何選購搭配瓷磚
※教你進超市如何省錢還選購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