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道理」何以成為「共識」 |
周彪 年輕時看過幾本武俠小說和幾部武打影視片後,我有很多年不看這些東西了。原因有二:一是情節太荒誕,二是人物多變態。單說其中的人物性格,似乎都是一個模子造出來的,有功夫的沒功夫的都有一個共通的毛病:非怪即傲,不講道理。 人到中年後,閱歷豐富了,耳聞目睹了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終於明白了我曾經認定的荒誕武俠小說或影視,並非小說家們閉門造車、一意虛構,而是和現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還真應了小說是「源於生活」的論斷。你看我們這個社會什麼荒誕的事沒有呢?無良官員之間爭權奪利的殺伐爭鬥不是血雨腥風嗎?跨省追捕發貼小民、監獄非正常死亡接連不斷不是很離奇嗎?「蘿蔔招聘」事件頻頻上演非怪而何?「替誰說話」之類居高臨下的質問非傲而何?至於某些地方強制拆遷過程中的斑斑血跡、離奇命案與武林江湖何異之有?諸如此類的離奇事件應有盡有、舉不勝舉。比照現實,武俠小說的荒誕、離奇實在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武林江湖的門派在現實社會中轉化為不同社會群體、利益階層,「非怪即傲」則成為權勢階層或既得利益階層的專利,「不講道理」則幾乎成為這個社會中所有成員的「共識」。
有權的怨平民百姓不講道理、有錢的怨出力掙錢的不講道理、無權無錢的怨有權有錢的不講道理,「仇官」、「仇富」、「仇窮」共生共存,構成了一個龜裂型社會形態。為什麼都認為對方不講道理?為什麼都覺得自己是受損者、受害者、愛虐者?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心理背後一定有其深層的歷史和現實原因。不可否認一個剛從傳統的小農經濟社會轉型的群體———不論個體身份有何不同、職業有何差異,其思維方式、利益訴求不可能立馬超越傳統窠臼,自我意識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很容易扭曲為偏執型人格,其結果是人人———有權的、有錢的、無權無錢的,或者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場上思考,都不會也不願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彼此之間只有鴻溝沒有交集,一旦出現利益分歧,立即進入白熱化對峙狀態,於是「不講道理」就成為逆向「共識」。從現實的角度講,大政府、小社會的傳統治理結構模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沒有中間組織協調平衡,也就沒有緩衝地帶,個體權利沒有明確的參照物,也沒有可靠的法制保障,於是每個人都出自本能地尋求個體利益最大化,不配合或者不講道理,就成為討價還價的有效籌碼。 一個正常的社會一定是一個不同利益階層都能找到共點的社會,這個共點就是公共利益空間。這個空間是不同社會群體的權利組織發揮聯結、協調、平衡、制約等作用的地帶。這些公民的自組織既能制約公共權力,也能維護個體權益,同時還能推進公共事業的發展,促進公民社會的發育成長。問題是我們的社會治理模式從來都不給公共利益空間留下餘地,由此也就剷除了產生群體「共識」的基礎。一個沒有「共識」的群體,它的每個個體不窮盡一切手段維護自身利益才是咄咄怪事! 一個由無數的個體組成的社會彼此都認為對方不講道理,可不可怕?一個文明社會裡每個個體必須以不講道理的方式來維護自身利益,可不可悲?當然最可怕且最可悲的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從根本上消除這種逆向「共識」的良策。
|
|
推薦閱讀:
※中華台北變中國台北 國民黨:因蔡不承認「九二共識」
※成人補充性腸外營養中國專家共識
※專家談:2017年高血壓領域的爭鳴與共識
※最新《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發布!
※帝王地宮被挖掘之後,出現連串怪事,因為一原因達成考古共識
TAG:道理 | 講道理 | 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