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映日荷花別樣紅」,你背著長大的詩里,竟然還有這樣的故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作為很早就進入全國小學生語文教材里的名詩,很多人都是背著它長大的。尤其是杭州人,一說起寫西湖荷花的詩歌,想起的就是它。不過,句子很熟,但未必人人都能說得出,它作者是楊萬里,至於詩的標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能記住的,就更少了。楊萬里寫這首詩前後,發生了什麼?

「林子方是誰?1187年,宋孝宗任命楊萬里為秘書少監。又一次站在孝宗面前,楊萬里已經準備好一肚子的話了。他忘了第一次入朝為官的那三年,經常觸怒皇帝挺然直諫,是如何的招人不快。孤膽英雄不好做,唯有悻悻離開臨安。如今,他再一次被召回,已是60歲的老人了,但他從來不服老,政治熱情又被點燃了,站在朝堂之中,心直口快的老毛病又犯了。這一年,各地旱災嚴重,楊萬里幾次上疏,規諫皇帝要節儉。這一回,他居然批評皇帝剛愎自用,導致滿朝文武難以發揮各自的優點。楊萬里的才華,孝宗是欣賞的。不過,此時此刻,他不知該說什麼,又不能發火,顯得自己小氣,為了避免冷場,他決定轉移話題,告訴楊萬里——你的小夥伴林子方,我準備升他去福建做地方官了。林子方是誰?這個人,在朝中擔任直閣秘書,也就是負責給皇帝草擬詔書的文官。但是,除了這個官職,以及調去福州做知府,他的仕途軌跡在正史里,幾乎沒有留下隻字片語。而他除了有《林子方詩文集》二十卷存世外,其餘的作品,人們也所知甚少,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本名,當然,古代人不會直呼其名,就算恨死秦檜的人,也得親昵地喊他「秦會之」,所以,「子方」應是他的字。林子方自然是一位雅士,許多詩人都和他有書信來往。比如,楊萬里、周必大、林亦之、陳俊卿、樓鑰、趙蕃等大批的南宋名賢。楊萬里的同鄉,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周必大曾這樣評價:「故人林子方,才高而守正,吏事號強明。」陳俊卿給林子方的詩信《寄林子方》,先是褒揚林子方的門風,再傳授為官之道,對晚輩很是關照。楊萬里跟他,更是關係密切,從當時的官職來看,楊萬里比他稍微高一點點,但兩人不分彼此,經常一起切磋詩文,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突然聽到小夥伴要走,楊萬里不免有點傷感。「不為人知的另一首詩下了朝,楊萬里趕緊去找子方,兩人約好了,盡訴衷腸。去哪兒?此時,正是杭州的夏日,避暑閑談唱和,最佳之處,莫過於寺院。凈慈寺向來有留宿詩人的傳統。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說,凈慈寺僧常將詩人「留宿古寺,詩成傳抄,紙價為貴」。清晨的天光,跳躍著水晶般的光點,空氣濕漉漉的,微風,趁暑熱還沒澆上來,兩人伴著天邊的殘月,寒暄笑語,出了寺院的門。眼前正是西湖了,他們不由歇肩,止步。滿目荷葉,田田疊疊,雨珠盛在裡面,和著風,打著彎,卻不會落下,倒蠻適合當酒杯的。雖是江西人,楊萬里一生至少七次來到臨安,其中兩次參加科舉考試,一次短暫擔任臨安府教授,一次赴京懷才自薦,三次入朝為官。對於西湖,荷花,他幾乎是離不開的,好幾次,他遇到的都是雨荷,「猛雨打萬荷,怒聲戰秋鼙」,竟像是軍鼓的聲音。今早遇到的晴湖,反倒有點不同。於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緩緩而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其實由兩首組成,成名的是第二首,800多年來,第一首都被大家自動忽略了,不要說現在的百度百科沒收進,歷代選本,也對第一首很不待見,很少提到。他是這樣寫的: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盪里柳行間。紅香世界清涼國,行了南山卻北山。這首從藝術上來看,確實一般般,尤其是最後一句,還有點打油詩的味道,感覺像走到南山路又走到北山路的感覺。還有一個小敗筆,這首詩里,「行」字出現了兩次,一般一首詩里很忌諱重複出現一個字,會讓人覺得你辭彙匱乏。「實打實的荷花素描好在,楊萬里後面扳回了一局,因為只要他一出手詠物,就與眾不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前兩句,其實是過渡第一首詩,讚美了一下當時的季節,是虛寫。不過,很多人以為「六月中」蠻直白的,應該指六月中旬,或者農曆六月,一些選本並不加註,比如周汝昌選注的《楊萬里選集》。其實,六月中,應該從古代節氣中去理解,春夏秋冬四時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其中,六月節,是小暑,六月中,便是大暑,也就是上個月的23號,這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熱的時候。還有人說,後面這句有點語病,既然說荷花是夏天獨有的,應該說風光不與「三時」同,怎麼能說「四時」呢?一來,「三時」缺少含蓄之美,二來,既然是大暑節氣,應該和夏季中的立夏、芒種、夏至等其他節氣作對比,所以就像「南朝四百八十寺」一樣,並非實指。然後,最厲害的兩句來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如果,蘇東坡寫,他就會寫出「水光瀲灧晴方好」那樣的詩,美是美,但你發現沒,明明寫著景色,他筆鋒一轉,忽然開始講道理,甩典故了,痕迹太過明顯,當然,這也是詠物詩的規定動作。楊萬里絕不會這麼寫。接天蓮葉、無窮碧、別樣紅,全是實打實的給荷花畫素描。他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描寫那些從未寫過,或者很難寫的景象,比如晴湖中的荷花。詩里,我們看不出兩人那天出來逛街,用什麼交通工具,「盪」、「行」,或許是走路。凈慈寺走到西湖,慢慢走,大概十幾二十分鐘。但可以肯定的是,楊萬里絕對不會坐轎子。其實,當時南宋人行在臨安道上,流行的習俗,正是坐轎,何況他是有身份的人。但他就是不肯,寧可親自攬著韁繩騎馬,為何?他說:「肩輿豈不穩,萬象非我有。呼童換馬來,湖山落吾手。」只有這樣,我才能從從容容瀟瀟洒灑擁抱沿途風景啊。因為這樣一雙蠻毒辣的眼睛,難怪姜夔說他:處處山川怕見君。「荷花詩前後的君臣爭吵從此之後,幾乎沒有詠荷詩,能超越楊萬里這首了。雖然是送別朋友,但從頭到尾,我們都沒看出任何離愁別緒。此時的楊萬里,在想什麼? 有人認為,「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暗指皇上,楊萬里希望林子方能留在天子身邊,這樣對他以後的仕途很有幫助。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天子讓你直行,你還能拐彎嗎?楊萬里並無權利挽留他。看看他的一生,這個活了80歲的男人,做過20個左右的官,但最大的也就是四品官,一直升不上去,終身不得大用。站在孝宗面前,楊萬里不曉得拍馬屁,敢說敢做。君臣之間,還因為一件事,發生過激烈衝撞。歷朝皇帝去世後,朝廷決定由哪幾個大臣來配享,高宗死後還沒下葬,翰林學士洪邁沒等大家小組討論,就以張俊、韓世忠等人配享,並得到了孝宗首肯。楊萬里非常不滿意,他認為自己的老師張浚,才是中興功臣第一任,理當配享受高宗廟庭。這一次,孝宗沒再給他台階下,調他去地方做官了。1188年四月,楊萬里離開臨安,擔任筠州知府,離他第二次回朝擔任秘書少監,不到一年。「兩度立朝今結局,一生行客老還鄉」。很難考證,這首荷花詩,寫在這次爭吵之前還是之後,但一定離得很近,而且發生在同一年裡。孝宗的「書生知兵」,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堅定了,更何況朋友又將離開,西湖紅蓮再美,過了這個夏天,也要殘落了。來源:錢江晚報記者 馬黎漲姿勢了吧!給個zan唄!
推薦閱讀:

荷花美,荷花贊
【靚女/倩影】荷花仙子(3)
夏日荷花拍攝之感悟(下篇)
清涼世界:一詩一畫一荷花
台前幕後 | 那些與第十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有關的日子…

TAG:故事 | 姿勢 | 漲姿勢 | 荷花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