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自測2(手相、味覺、大便、步態異常)

百病自測2(手相、味覺、大便、步態異常)

1 手指、手掌變形

(1)看手指辨病

拇指節較短且過於堅硬,不易彎曲,常見於高血壓頭痛、心臟病和中風。

食指(又稱示指)頭偏曲,指節縫隙大兼紋路散亂,常見於因肝膽病影響至脾胃功能失常。

中指頭偏曲、指節漏縫,提示心臟與小腸功能較弱。

無名指(又稱環指)頭偏曲,指節漏縫,常見於泌尿系統疾病和神經衰弱。

小指側彎,兼手掌皮膚乾燥,常見於消化功能不健全者。

拇指與食指不能迅速反覆接觸(正常人接觸速度相當快),提示可能患小腦運動失調症。

食指丘(食指根的鼓起部位)比其他丘高,常提示可能患腦出血症。

手指呈鼓槌形(即指尖比指節更粗大,如同敲鼓槌子),提示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嚴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肺膿瘍、肺結核、肺癌、肺心病等,這是由於長期慢性缺氧,指趾末端結締組織增生所致。

手腕下垂無力,或手指關節變得像鳥爪一樣,稱「爪狀手」,是手前臂的橈尺神經損傷引起的手部進行性萎縮。

手指關節腫大、皮膚萎縮、肌肉肌健萎縮,常見於膠原性疾病。

手指關節腫脹,兩頭小中間粗,如同織布的梭子,且呈屈曲強直、不能伸直、疼痛,活動時加重,常見於類風濕關節炎。

指骨骨折,癒合後手指完全不能彎曲,如病變在拇指,則不能與其餘四指接觸,叫指骨癒合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骨骼病變。

閉目直立,雙手平伸,手指張開,可見手指輕微顫抖,這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表現。

手指皮下組織細胞發生脫水,指端掌麵皮膚皺褶、乾癟,好似手在水中長期浸泡過一樣(被人稱之為「洗衣婦手」),常見於急性胃腸道疾病,劇烈、頻繁的腹瀉、嘔吐等症。

(2)看手掌辨病

健康人的手掌感覺是溫暖、潤澤、無麻木、疼痛感,如果非氣候因素而出現手掌過冷、過熱、過潮、過干,或有異樣感覺,均應引起注意。

手背皮膚干皺,各指關節發僵不靈活,如果觸摸一下,手感冰冷,一年四季都是如此,這是患了手中冰冷症,常見於年老體弱病者。如果手足冰冷是陣發性的,發作時伴有腹痛難忍、面色發青、身出冷汗等癥狀,發作過後如同常人,常見於蛔蟲症。

看手掌的顏色

手掌呈淡白色,常見於貧血、潛出血等症;手掌呈白色,提示肺臟有疾患或體內有炎症。

手掌呈藍色,常見於腸道功能障礙。

手掌呈青綠色,常見於血循環障礙。

手掌呈綠色,提示有貧血或脾胃疾病。

手掌呈黃色,常見於慢性病症。

手掌呈金黃色,常見於肝臟疾病。

手掌皮膚變厚、發硬、發亮、光掌滑、乾燥,呈淡黃色,稱「掌距角化」病,常人染色體顯示性遺傳,多在嬰兒期發病,常有家庭史。

手掌呈土黃色,沒有光澤,提示可能患癌症。

手掌出現紅色網狀毛細血管,常見於維生素C缺乏。

整個掌面有暗紅或紫色的蜘蛛狀斑點,常見於肝臟病。

手掌表面,特別是大、小魚際部位和指端面的皮膚充血性發紅,常見於肝硬化和肝癌。

手掌呈紅色後又逐漸變成暗紫色,常見於心臟病,並預示病情在逐漸加重。

掌色過紅者,提示有患中風的傾向。高血壓患者如果整個手掌呈紅茶色,提示可能是腦溢血的前兆。

手掌皮膚像緞子樣柔軟紅潤者,提示容易患風濕或痛風。

手掌的皮下組織瘀血發紺,呈青紫色,常見於嚴重的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手掌面上嵌著一些煙灰樣的薄薄的斑點,常是吸煙量大的人得心臟病的信號。

手掌呈黑色,常見於腎臟病。

手掌中間呈黑褐色,常見於腸胃病。

從手腕到小魚際處出現黑色或暗紫色,常是因風濕得了腰部疾病的信號。這時,在腳踝內側也會出現這類顏色。

掌紋人手上的掌紋很多,這裡就與健康關係較密切的內容作簡要介紹。

(1)掌褶紋人的手掌上褶紋常有三條:遠心橫曲紋(又叫遠側橫曲紋)、近心橫曲紋(又叫近側橫曲紋)、魚際橫曲紋(又叫魚際曲紋、生命線)。一般認為在正常情況下,魚際橫曲紋,近心橫曲紋和遠心橫曲紋都以紋路清晰深刻,頭尾連帶無間斷為佳。若再仔細分析,魚際橫曲紋粗而深長,呈現出淡淡的粉紅色,且又不龐雜錯亂,線端漸形變細進而消失者,則常提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不會輕易患病。近心橫曲文粗深而長,明晰不斷,顏色紅潤,略微下垂,且彎曲成優美的弧形,近掌心末端可有分支者,顯示其身體健康,充滿活力。遠心橫曲紋深長明晰,顏色紅潤,向下的支線少,向上的支線或輔助線多,則表示其心臟功能健全。

(2)健康線異常

健康線觸及魚際橫曲紋時,常見於心血管疾病。

健康線穿過魚際橫曲紋,常提示臟腑衰弱,特別是心臟衰弱。

健康線形成斷斷續續的線條時,常提示肝臟有病。

健康線有很多小眼並呈鏈鎖狀,常見於呼吸系統疾病。

健康線上有暗褐色的斑點,常提示患有重病,特別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健康線與遠心橫曲紋相接處為暗紅色,常提示可能患心臟病。

(三)望指甲

1 望指甲的形狀

指甲凸起,指尖周圍指甲捲曲,表面呈毛玻璃狀,多為危重症之徵兆,如肺氣腫、結核病、先天性心臟病、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以及某些惡性腫瘤等。

指甲肥厚變硬,不透明,失去光澤,常見於外傷、真菌感染、銀屑病、先天性厚甲症和先天性外胚層缺陷。若指甲變厚、變黃、側面彎曲度過大、失去光澤,且生長緩慢,常見於呼吸系統、淋巴系統或甲狀腺方面的疾病。

指甲剝離(指甲與甲床分離),分離部分呈黃色或白色,多見於日光性皮炎,血卟啉病。指甲呈雲母片樣層狀分離,可見於嚴重的低血色素性貧血。甲板自遊離緣處起逐漸與甲床分離,一般不超過甲板的一半,甲溝炎、濕疹病或長期浸泡熱水和肥皂液的人,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指甲萎縮、變薄,為局部營養不良所致,可見於肢端動脈痙攣、脊髓空洞症或麻風病等。

指甲呈倒三角形,即甲前端大,甲根部狹小,提示有患中風及麻痹性疾病的傾向。

指甲有如橄欖狀,即兩頭小、中間大,提示心血管功能較差,或有患脊髓疾病的傾向。

指甲生長明顯緩慢,提示患有銀屑病(牛皮癬)、神經性皮炎、以及某些臟器有病或指甲本身病變。

指甲上出現「橫溝」,提示營養不良,或者受到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心臟病的困擾。甲板上幾條波形橫溝如洗衣板樣,多為甲溝炎或甲基損傷或甲基部有腫瘤壓迫造成。

指甲出現橫嵴。有人觀察到,當人體受到一次打擊後,受傷或患重病,在指甲根部即可出現一橫嵴,隨著時間的推移,橫嵴漸往指甲遠端生長,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橫嵴可長到指甲的末端而消失。因此,指甲出現一橫嵴,提示你可能正在患病,應引起注意。

指甲出現豎條紋,可能是缺乏維生素A,或表明機體某部分組織器官存在慢性炎症。如十指指甲同時出現縱紋,提示可能是肝病徵兆。如只有一個指甲出現,可能是外傷引起的。如縱嵴明顯者,見於周圍循環障礙,扁平苔鮮和毛囊角化症,縱嵴成串珠狀者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徵。

指甲上出現不規則凹坑,多半是由於銀屑病(牛皮癬)的緣故。

無指甲。出生時就沒有指甲,稱為先天性缺甲症,與遺傳因素有關。後天性缺甲往往是甲板損傷、燒傷,或反覆的炎症所引起。

指甲根部半月弧比例正常(佔全甲的1/5)者,表明其健康狀況良好。半月弧沒有或過小,提示消化功能較差;太大或超過比例,提示血壓偏高或有中風的可能。十指完全看不到半月弧的人,多半患有貧血、神經衰弱、低血壓等症;十指半月弧,同時過大者,提示機體內已失去代償功能,已有慢性病的存在。

在指甲之前緣輕加壓力,如指甲底部的組織出現隨心搏而節律性地充血的現象,叫指甲毛細血管搏動,多由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動靜脈瘺、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引起。

甲廓部發生變化。若輕度甲廓紅腫(常在側面的甲廓發生),多見於皮肌炎初期、紅斑狼瘡和硬皮病。若甲廓局限性發紅腫脹,伴指甲凹凸、甲廓緣退縮,可見於部分糖尿病患者。

至於指甲呈灰點「風斑」俗稱灰指甲,那是指甲本身的毛病,醫學上叫做甲癬,是由幾種表皮黴菌引起的。宜早做治療,否則蔓延開來會引起手癬、足癬和體癬等。

指頭或指甲變形,也經常是一些慢性病的表現。

2 望指甲的顏色

(1)指甲呈白色這裡有幾種情況:

如果指甲外表經常是白色,表示身體里的血液不太充足,有貧血象徵。

指甲白蠟色無光華,正是潰瘍病出血,或有鉤蟲病等慢性失血症的表現。

指甲下大部分顯白色,正常的粉紅色減少到只有靠近指尖的那一小條,可能是肝硬化的徵兆。

毛玻璃樣白色指甲的遠端部分呈紅褐色,可見於慢性腎功能不全而出現高氮質血症。

指甲上出現橫貫的白色線條,可見於砷、鉛等金屬中毒,或見於霍奇金病、糙皮病等。

指甲上有兩根橫貫的白色線,往往提示血中的白蛋白減少,多見於慢性腎病的低蛋白血症。

甲板表面出現點狀或絲狀白斑,常為營養障礙,多為慢性肝病、肝硬化、腎臟疾患的象徵。指甲平時為灰白色,可能是肺結核晚期和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徵兆。

此外,全白甲有的可能是先天性的,有的則是職業性的。在老年人指甲上出現白色斑塊和縱向條紋,呈周期性出現,這是老年人指甲常見的變化,不是病態,不必顧慮。

(2)指甲呈黃色這裡也有幾種情況:

指甲變黃,一般表示其肝臟有問題,多為黃疸性肝炎,也見於慢性出血性疾患。

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症和胡蘿蔔素血症,可引起黃甲,甲癬也能致黃甲。

(3)指甲呈紅色根據紅色出現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下面幾種情況:

靠近甲根為緋紅色,而甲體中部、前端為淡白色者。大多患有咳嗽、咯血症;反之,接近指甲尖那一半呈粉紅色或紅色,而接近護膜那一半呈白色,可能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徵兆。

指甲下全是緋紅色,為早期肺結核及腸結核的象徵(如壓迫指甲,血色恢復快的病輕,血色恢復慢的病程較久)。

指甲出現紅斑點或縱向紅色條紋,說明毛細血管出血,可能是由於高血壓、皮膚病、心臟感染或一些潛在的嚴重疾病的存在。

指甲周圍出的紅斑,提示可能是皮肌炎或全身性紅斑狼瘡。

指甲前端出現橫向紅色帶,提示胃腸道有炎症或心瓣膜脫垂、房室間隔缺損。

指甲呈深紅色,壓之色不變,是表示脾臟機能不良。脾臟經絡的出發點在腳拇趾,因此,手的大拇指也相對地與之關係密切。

食指半月甲呈粉紅色時,表示胃、大腸的血液循環不良,食慾自然減退。

中指半月甲呈粉紅色,提示有精神衰弱症。

無名指半月甲呈粉紅色表示運行於無名指的三焦經發生異常。三焦經是連結人體內髒的經絡,跟人的生理機能息息相關。三焦經異常,表示人體內臟功能失調,是體能崩潰的徵兆。

小指的半月甲如果由白色變成粉紅色,表示心臟經脈流暢不順,心臟機能不良。

(4)指甲呈紫色這是心臟病、血液病的一個特點,反映血液內缺氧或某些成分異常。若紫色與蒼白色交替出現,可見於肢端動脈痙攣症。

(5)指甲呈青色急腹症患者四肢厥冷,指甲會突然發青;胎兒死於腹中的孕婦,指甲會持續性發青。此外,有人曾觀察到,指甲出現青色瘀斑,可提示中毒或早期癌症。指甲呈青紫色,多見於先天性心臟病或大葉性肺炎、重度肺氣腫等肺臟疾病。

(6)指甲呈綠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變綠,多與長期接觸肥皂水、洗滌劑的職業有關,有時也可因傳染上綠膿桿菌或綠色麴菌所引起。

(7)指甲呈藍色白喉、大葉性肺炎、急性腸道傳染病和食道異物阻塞的患者,其指甲呈青藍色;在肝豆狀核變性時,銅的代謝紊亂,有時也可出現藍甲。吃不新鮮的蔬菜而引起的腸原性青紫症,以及亞硝酸鹽類中毒,可使正常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或高鐵血紅症,以及亞硝酸鹽類中毒,可使正常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或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從而發生皮膚紫紺及藍甲,但應引起注意的是某些藥物如硫磺、亞硝酸鹽、阿的平、伯氨喹啉等也可引致藍甲。指甲根部呈藍色半月狀,出現這種指甲,就可能意味著病人患有血液循環受損、心臟病或雷諾綜合征,有時也與風濕性關節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有關。

(8)指甲呈灰色可見於全身性疾病、黏液性水腫、類風濕關節炎或偏癱患者。營養不良,指甲會變厚或萎縮,且有色素沉著或呈灰色。當拇指甲下端呈灰色波浪狀時,常見於青光眼。

(9)指甲呈黑色多數由於外傷引起。受傷指甲下出血,開始為紫紅色,久之成為紫黑色。甲床黑色素增加,重金屬銀沉著,會產生黑褐色指甲;甲下或周緣有綠膿桿菌感染的甲溝炎存在時,指甲可呈黑色或藍色;慢性腎功能衰竭,常見到指甲遠端有明顯的發黑;維生素B12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胃腸息肉綜合征,或長期接觸煤焦油等,指甲也可變成灰黑色。另外,有兩種情況必須特別引起注意,首先當指甲呈一片黑色,或褐色,或者呈雀斑狀,最常發生於大拇指和大腳趾,尤其是出現指甲及其周圍組織也呈褐色或黑色時,這就可能意味著患有一種惡性腫瘤-黑色素瘤。其次,當指甲根部生長出數根黑色線條(通常只長到指甲的中部),提示體內正在或已經發生了癌變,應即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及早治療。

(10)指甲呈多色十個手指的指甲,經常無規律地變換顏色,各不相同,可謂十甲十色,多見於心臟病患者。

以上講了觀手識病的幾種方法,觀手識病必須左右手互察,不能套用「男左女右」這一不成理的公式,當雙手均有異常情況出現時,更有診斷意義。同時,觀手識病,還必須考慮患者的職業和生活愛好,如是否因為染過指甲或工作環境的影響,使指甲等發生了異常變化,只有排除外來的因素,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四、味覺異常辨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見於急性炎症,以肝、膽炎症 為主,這常與膽汁的代謝有關。口苦還可見於癌症。美國醫學家德維斯醫生還發現,癌症病人喪失對甜味食物的味覺,而對食物發苦的感覺與日俱增,這與病人舌部血液循環障礙和唾液內成分改變有關。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覺有甜味,又稱「口甘」。此時即使飲白開水亦覺甜,或甜而帶酸。口甜常見於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為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各種消化酶的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澱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覺口甜,後者則由於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覺得口中發甜。

(三)口咸

口咸,指自覺口中有鹹味,猶如口中含鹽粒一般,多見於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或口腔潰瘍。中醫認為,口咸多為腎虛所致。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覺有酸味,多見於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覺有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常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及長期低熱者。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覺減退、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嘗出飲食滋味,多見於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還見於大手術後的恢復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為這類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無味。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症病人的特徵之一。因此,中老年人發生原因不明的味覺突然減弱或消失時,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

(七)口澀

口澀,指口中自覺有一股澀味,常見於神經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調整好睡眠時間,必要時用點鎮靜劑即可消除口澀。但須注意,有些惡性腫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覺苦澀。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覺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見於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應即刻進醫院檢查,明確診斷,進行治療。

(九)口乾

口乾舌燥並非都屬病態,如長時間勞動、講話、烈日下勞作,出汗過多等引起的口乾舌燥均屬代謝性的,飲水之後便可緩解;也有些口乾舌燥系由出血、脫水、發熱等疾病所致,病情比較複雜。

十、大便辨病

(一)望大便的顏色

1 白色或灰白色說明膽汁的排泄受到了障礙,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糞便還可見於鋇餐造影后,這並非疾病所致,屬生理性糞便。

2 白色淘米樣即糞便呈米泔水樣無糞質的白色混濁液體,量多,常見於霍亂。

3 白色油脂狀量多,並有惡臭,常見於胰源性腹瀉或吸收不良綜合症。

4 白色黏液狀 提示可能為慢性腸炎、腸息肉和腫瘤。

5 深黃色多見於溶血性黃疸,即紅細胞大量破壞所產生的黃疸,常伴有溶血性貧血,可由紅細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細菌感染、惡性瘧疾、配錯血型的輸血、某些化學藥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種免疫反應(包括自體免疫)等引起。

6 綠色呈水樣或糊狀,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見於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若綠便中混有膿液,則是急性腸炎或菌痢的表現。腹部大手術後或接受廣泛抗菌素治療的病人,如突然出現帶腥臭味的暗綠色水樣便,並有灰白色片狀半透明蛋清樣偽膜,提示可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此外,吃了大量含葉綠素的食物,或腸內酸性度過高,也會使糞便變成綠色。

7 淡紅色 像洗肉水樣大便,這種大便最多見於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鹽菌污染的腌製品。常見的有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8 鮮紅色常見於下消化道出血。外層粘有鮮血,量少,並伴劇痛,便後疼痛消失,是為肛裂;若血色鮮紅,量多少不一定呈血塊,附在糞便外層,與糞便不相混,用水可將血液或血塊沖走的,有內痔出血的可能。痔出血的另一特點是,常在便後滴出或射出少量鮮血,稍後自行停止;或血色鮮紅,並與糞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為腸息肉或直腸癌、結腸癌所致,直腸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爛組織。結腸癌的血便特點為鮮血,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膿液。

9 暗紅色因血液和糞便均勻地混合呈暗紅色,又稱為果醬色。常見於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和結腸腫瘤。此外,某些特殊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流行性出血熱等,由於凝血機制障礙,亦可導致便血,這種便血一般呈暗紅色,有時也呈鮮紅色,且常伴有皮膚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另有一種情況是正常人進食過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櫻桃、桑椹等也可出現暗紅色大便。這要同上面的疾病區別開來。

10 黑色在便因黑如馬路上柏油色,又稱柏油樣便,是常見的一種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竇炎、胃黏膜脫垂、肝硬化時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但是,食過多的肉類、動物血、肝臟、菠菜、口服鐵劑、鉍劑、活性炭等,糞便也可呈黑色,應加以區別。除詢問病史外,可用水將黑便衝散,若黑出血色,即為消化道出血;而食物與藥物所致的黑便,糞便黑面不亮,用水沖也不見血色。經素食二三天後或停服藥後,大便顏色就可轉為黃褐色。

上面講了在便顏色改變同疾病的關係。其中,紅色和黑色大便多半是便血的表現。俗話說說:「十男九痔」。日常大便出血,人們往往想到是痔瘡,而忽略了大腸癌的可能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逐步趨向高脂肪、低纖維素,比而使大腸癌的發病率明顯提高,並趨向年輕化。因此,大便出血,首先要警惕癌腫的可能。這對中老年人尤為重要。

下面就各種常見的胃、十二指腸、大腸、肛門出血性疾病的便血特點,作簡要分析。

1 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便血多呈暗紅色或柏油狀,便血伴泛酸,上腹部有燒灼感、疼痛,服用解痙止酸葯常能奏效。但是,當病程短而無節律性,抗潰瘍藥物治療不佳時,應警惕胃癌的可能。

2 痔的便血常是鮮紅的,不與糞便相混而附於糞塊表面。也可表現為大便前後的滴血,嚴重時呈噴射狀,多在大便秘結時發生。

3 肛裂的便血便血量較少,多只在便紙上發現。大便時可伴有肛門劇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

4 息肉的便血大便時無不適感,糞質正常,血常附於糞塊表面或是便後滴血,多見於兒童。

5 大腸炎症性便血可有急性、慢性之分,除了大便次數和性狀改變外,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癥狀。

6 大腸癌便血表現為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和糞便混在一起,而且便意頻頻,有時卻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癌腫離肛門越遠,便血發生率就越低,直腸癌約80%有便血,盲腸癌則為30%,而右半結腸癌則多數表現為只有通過化驗檢查才能測得的潛血試驗呈陽性。

此外,便血量的多少,也常常作為鑒別各種疾病出血的一種依據。例如少量出血,大多來源於直腸、乙狀結腸或降結腸疾病,如痔、潰瘍、息肉與癌,也見之於腸套疊等;中等便血,大多見之於腸系膜及門靜脈血栓形成;大量便血,應考慮來自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腸傷寒等疾病。

由此看來,便血都是病理性的,而且不同的便血與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特殊聯繫。因此,患者在就醫時及時準確地向醫生報告便血的情況,對於某些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二) 望大便的性狀

1 看形狀

(1)稀水樣大便可見於消化不良或腸滴蟲所致的腹瀉,如同時有黏液、膿血則應考慮急腸炎。

大便水樣似米湯,並急促有壓迫感,甚至腿足抽搐,肉削目陷,有失水狀態,多為「霍亂症」,也可見於砷中毒。

(2)溏薄大便慢性結腸炎患者大便多為溏薄。受寒,多吃冷食,喜吃油膩滑腸之物,常使大便變軟或溏薄,若大便稀溏,每日天未亮時泄瀉,多為腎陽虛,俗稱「五更瀉」。

(3)食糜樣大便是因腸道蠕動亢進或分泌增加所致,可見於感染或非感染性腹瀉。

(4)黏液狀大便正常的糞便有時有極少量黏液。若黏液大量出現,猶如涕狀,常見於腸炎、痢疾和血吸蟲病等。不同部位發病,大便中黏液存在的形式也不同。若黏液均勻地混在糞便中,可見於小腸發炎;若黏液多附著於糞便表面,則見於大腸病變。

(5)凍狀大便患過敏性結腸炎時,常於腹部絞痛後排出黏凍狀、細帶狀物。如在堅硬的糞便表面附有少量黏凍,則是痙攣性便秘的特徵。此外,部分慢性菌痢者也可排出凍狀大便。

(6)膿性及膿血狀大便常見於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或直腸癌。阿米巴痢疾以血為主,呈稀果醬樣,細菌性痢疾則以黏液及膿為主。

(7)羊糞狀大便 大便乾結、呈粒狀,中醫認為這多為內熱,或陰液不足之故。大便堅硬,不易排出者,主要因手術後腸粘連、腹內腫瘤、腸套疊、腸痙攣等引起。高熱或久病之後,及老年人陰津不足也可出現大便乾結,小孩不喜歡吃蔬菜,缺乏纖維素,也易引起大便乾結。

(8)細條、扁平帶狀大便經常排細條、扁平帶狀便,說明直腸或肛門狹窄,多見於直腸腫瘤。大便一側有溝紋,標誌直腸肛門有贅生物,應警惕直腸癌。

(9)其他此外,大便的性狀還可幫助醫生推斷病變的部位。

例如:

大便稀薄如水狀,多為小腸腹瀉;

大便如粥樣或稀泥狀,多來自回盲部病變;

大便含大量泡沫,多為小腸消化不良;

大便如干粥樣,多為結腸病變;

大便中含新鮮膿血,量不多,且里急後重明顯者,多來源於腸源或乙狀結腸;

大便中含大量黏液而無血跡,多因慢性功能性結腸病變引起。

2 聞氣味

(1)酸臭 提示消化不良。

(2)惡臭見於肉食而消化力弱者,或見於直腸癌、阿米巴痢疾、腸道腫瘤、潰瘍、消化道大量出血等。

(3)脂肪便便量多、奇臭或混有油珠,它是膽囊、胰腺功能不良的表現,也可見於梗阻性黃疸。

三、步態辨病

1 蹣跚步態也稱「鵝行鴨步」,是形容行走時搖擺遲緩,像鵝和鴨走路一樣。這種步態,一般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或先天性雙側髖關節脫位的典型體征之一。因為患者盆帶肌無力,髖關節不能自如地運動,所以步行時左右搖擺,形如鵝行鴨步。此外,它還常見於佝僂病和大骨節病。

2 醉漢步態行走時步態紊亂,搖搖晃晃,重心不穩,如喝醉酒的人走路一樣。這種步態常見於小腦有病的患者。

3 跨閾步態由於踝部肌腱肌肉鬆弛,患足下垂。行走時必須將髖、膝關節提高,但跨步小,並使足尖擦地而行,這種步態常見於坐骨神經麻痹、多發性神經麻痹或多發性神經炎。

4 慌張步態走路時,身體前傾,起步慢,隨後越走越快,慌慌張張難以止步,見於震顫麻痹患者。

5 剪刀步態步行時兩膝相互前後交叉,兩腿牽曳擦趾而行,常見於大腦性癱瘓的病孩和下肢痙攣病人。

6 間歇性跛行步態行走一定距離後,感到一側或雙側下肢無力,蹲下休息片刻後(1~5分鐘)恢復正常。但再度行走時又會重複出現上述病態,此癥狀醫學上稱「間歇性跛行」。這種步態是由於脊椎管內病變壓迫引起一過性脊髓血循環障礙,或下肢大動脈病變所致。

7 共濟失調步態走步時一腳高抬,驟然垂落,雙目向下注視,兩腳間距很寬,以防身體傾斜。閉目時不能保持平衡。這種步態常見於脊髓癆,可各種原因引起小腦病變的病人。

8 偏癱步態表現為一側肢體的痙攣性麻痹。上肢旋前,肘、腕、指頭節皆屈曲,走路時很少擺動。下肢髖關節外旋、膝關節僵直,足跖曲,每次跨步時,先要將患側骨盆抬高,使患肢提起,再以髖關節為中心,直著腿、足趾,擦著地劃半個圓圈,才能前進一步。可見於中風偏癱病人。

此外,下肢畸形、外傷、關節損害等也可引起不定型的異常步態。步態正常與否是診斷某些疾病的一面鏡子。如果一旦發現步態異常,應及早去醫院就醫。


推薦閱讀:

越胖越愛吃?最新研究揭示背後的可能原因是......
年紀越漲味覺越差 老人味覺退化要補鋅!
喚醒清晨味覺 優選咖啡機打造舒適早餐
味覺突變,小心這4種健康危機!

TAG:味覺 | 手相 | 異常 | 步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