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未富先老的中國

這幾年經常看到歐洲各種新聞,比如遊行抗議政府削減養老金,比如推遲退休年齡,比如中東難民湧入歐洲,比如各種恐怖襲擊,總之就是歐洲老齡化、少子化的人口問題幾乎天天可以duang出新聞。創造了燦爛文明的歐洲,輝煌了幾百年之後,似乎在搖搖欲墜。

這周末不小心看到了上個月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報告2016》,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中國的人口問題絕對不比歐洲輕。

一、社保基金的窟窿有多大

這份報告講了啥呢?

先看撫養比。全國平均是2.8,什麼意思呢?就是2.8個勞動力(繳養老保險)要養一位老人。這個數據在2014年是2.97,2015年是2.87,2016年降到了2.8。下降表明因年齡退出勞動力的人口速度要快於新進的勞動人口速度。

單看全國還好,如果看地方,就更恐怖了。廣東的撫養比是9.25,位居全國第一,超出全國平均的只有8個省,而數據最低的是黑龍江,僅1.3,幾乎相當於1個勞動力養一位老人。這個分化的背後顯然是受我國勞動力大遷徙影響的。看來廣東的吸虹效應是最強的,而東三省顯然是勞動力輸出的省。

另外還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省份這個指標都是下降的,包括吸虹最強大的廣東,這也表明各個省份的勞動力都在快速老去。例外的是西藏,這背後的原因吧,想想西藏地區的各種優惠政策,比如上市排隊,大概能知一二。

全國養老金餘額平均還能支付17.2個月,廣東、北京,憑著撫養比和工資雙高,不僅位居全國之首,而且可支付月數較15年還是上升的。其他省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最悲催的是黑龍江,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居然是-232億。

社保玩的遊戲是用後面人繳的錢來填前面人,如果收不抵支,這個遊戲就會越來越難玩下去。當然,社保遊戲是全球各個政府開局的,政府拚命也會讓它玩下去。

所以我們就看到11月18日,國務院對外公布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這個劃轉,一方面是彌補歷史缺口,1997年全國推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時,轉入資產大概是600多億,而當年退休人口約2000萬人,以前沒繳納保險金,視同繳費,還有一部分未退休但接近退休的人群。

另一方面顯然是調節地方不平衡來的,這也是一個歷史問題,過去勞動力大遷徙帶來的。像廣東這些地方享受了大遷徙的紅利,而鍋卻讓東三省等勞動力輸出省份背了。地方不平衡當然也只能通過中央之手來調節。

國有資本劃轉終究解決的只是過去的歷史遺留問題,而它無法解決的是中國人口的日漸老去,以及伴隨而來的撫養比下降。

二、未富先老的尷尬

2016年底中國有13.83億人口,其中60歲以上的人口佔比16.7%,65歲以上佔比10.85%,兩個數值較去年分別是16.1%和10.46%,升幅不算小。國際上通常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到7%,就進入老齡化。

把時間軸拉長點,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1982年是4.9%,1990年是5.6%,2000年是7.1%,2010年是8.9%,而到2016年是10.85%,顯然老齡化呈加速上升狀態。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從中位數年齡來看,中國2016年底是37.4歲,逼近美國的38.1歲,遠高于越南、巴西、印度等新興國家。

看中國與美國的人口結構,中國的中位數年齡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一個比較尷尬的事情是,中國人是老去了,但財富並沒有起來,看人均GDP,世行的統計口徑,中國人均GDP是6895美元。不按世行的口徑,中國2016年不變GDP是73.5萬億人民幣,按年底13.83億人口計算,人均GDP是53156萬,按照目前6.62的匯率,大概是8000美元,這是遠遠低於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的國家。

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國家應該要算日本,中位數年齡達到了47.3歲,日本同樣是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平均壽命85.3歲,中國這一指標是75.7歲。儘管日本這麼老,但是它算得上是邊富邊老,在它失去20多年之前,到1990年,它的人均GDP就接近4萬美元。

對中國糟糕的是,人漸漸老去,但財富並沒有起來。目前這個人均GDP水平,意味著中國根本就經不起日本那樣的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意味著你的收入水平就停留在目前的水平,許多人將失去改善生活水平(比如裝修一下房子)的可能,並且抵抗風險的能力大幅下降,一場疾病就極可能把一個家庭拖入貧窮的境地。

加速老去的人口毫無疑問對社保基金是壓力,國有資本劃撥解決的是過去遺留的支出問題,但解決不了人口老去的創收問題。要解決這點,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的,另一個辦法是回到人口問題上:鼓勵生育。

三、中國2017年會出生多少人口?

2016年10月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6》抽樣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的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這一數據遠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也低於世界銀行最新的2014年其他199年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

這個數據是全國1%人口的抽樣,也許並不準確,但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中國2010年到2014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18、1.04、1.26、1.24、1.28,平均生育率僅1.2,最高值也只有1.28,即使統計局的數據低估了,比如低估15%,實際生育率也不到1.4。

在1.4的生育率水平下,意味著每隔一代人(平均25年左右),年出生人口將減少36.4%,兩代人將減少超過60%。

或許是這一指標太過觸目驚心了,從今年起,統計局不再公布這一指標。

2014年是「單獨二孩「政策在全國各省份陸續實施的第一年,2015年是第二年,而從生育率來看,是下降的,這表明這一政策的效果並不明顯。

2016年是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實施的第一年,全國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為1846萬,同比增長11.5%,出生人口總數達到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二孩「佔比從2013年的30%左右提高到45%。

這一數據看上去是非常美好的。

2017年前5個月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為740.7萬人,同比增長7.8%,其中二孩佔比57.7%。也看上去不錯。

然而,2017年前8個月的全國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為1162萬,同比僅增長2.4%,其中「二孩「佔比達到52%。

這表明什麼?

放開二胎刺激生育的增長猶如曇花一現,隨著二孩的效應逐漸釋放,2017年總出生人口可能與2016年持平,甚至下降。

這個現象的結論很簡單也很冰冷:大家都不願生了。

翻開世界各國歷史,一旦這種生育狀態形成,要改變是極其困難的,哪怕完全放開生育,甚至鼓勵生育,比如日本、韓國、還有歐洲。看歐洲,許多國家的人口甚至是負增長了。

背後原因不複雜,現代化過程中,增加養育孩子的實際成本與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大大提升,養育孩子是一種以自己的艱辛付出來給社會提供公眾產品的利了行為,生育率下降是普遍現象。

像在歐洲,不要孩子的領導人很常見,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法國總統巴克隆、義大利總理保羅·真蒂洛尼,還有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無一例外。把視線從大國移開,中小型歐洲國家也是如此,瑞典總理斯蒂凡·洛夫文沒有,荷蘭首相馬克·呂特也沒有,還有奧地利總理、盧森堡首相都沒有。

上層精英的這種無子化傾向也在向社會下層滲透,歐盟區現在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為19.1%,而0到14歲的人口佔比15.5%,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這兩個指標分別是15.63%和18.73%。歐盟區現在中位年齡是42.9。就這個人口結構,你就知道歐洲是絕無可能撼動美國的地位。

或許很多人曾經是比較難想像中國的人口問題竟然會走到這一步,但仔細一想也不難理解,長期生育限制、生育成本高,生育觀念改變,推動了中國民眾的整體生育意願走低,這種低生育意願和低生育率的現實很難得到逆轉。

而相比歐洲、日本等國,中國除了老去的人口,還有一個尷尬的事實:我們還沒富起來。

結語

人口老去,少子化,不僅僅是威脅著社保這個遊戲能否持續玩下去,它更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龐大的人口紅利在合適的制度下得到釋放,中國經濟從2012年開始GDP增速脫離雙位數區間,這也恰好是從中國勞動人口數量開始絕對減少的開始時間,這不是偶然的,在經濟學上,這被稱為「劉易斯拐點」。

隨著人口老化的加深,中國奇蹟或許是曇花一現,從此泯然眾人。

當然,人口老化問題並非中國獨有,是全球,尤其是發達國家裡的普遍現象。像歐洲,現在一些地區,如法國,還能維持人口增長,主要是靠放開移民。這種現象究竟會演化出什麼樣的人類社會進化史現在來說為之過早。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以及今天歐洲現狀來看,再考慮中國的未老先富,未來很難言樂觀。

而從技術進步的指數化速度來說,擔心人口老化可能只是杞人憂天。一個經濟體的規模由勞動數量與效率決定,如果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足夠大,人口因素就不是大問題了。

不過,無論會出現什麼情況,當對未來做出安排時(比如配置資產),是要將中國未老先富的事實納入到決策框架中去的。


推薦閱讀:

紐西蘭向中國公民簽發5年多次往返簽證
中國山景一
中國棉花種植業正在同時面對三場戰爭
20%中國人都會得的病,原來可以這樣避開它!
你是中國新窮人嗎?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