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新思路:用漸進式軍事打擊壓制漸進式台獨 原創於: 2006-02-15 16:25:13
原創於: 2006-02-15 16:25:13
標籤:
時間:2004-01-05 10:01:56 鎮鐸 目前,隨著「中華民國」的「總統」大選逼近最後衝刺。台灣島內的牛鬼蛇神都跳了出來,台海局勢驟然緊張。這不禁使人回想起2000年的情景。2000年,陳水扁在其就職演說中表述了他的「四不一沒有」的兩岸政策觀:「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內,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正是這個「四不一沒有」,大陸回應了「察其言,觀其行」。然而,前幾天,陳水扁公開宣稱,「四不一沒有」早就不存在。4年來的風風雨雨也不斷證明了「四不一沒有」一開始就是一個謊言。現在的台海局勢和4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正如陳水扁在其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洋洋得意地炫耀的那樣,台獨已經走了很遠。《聯合早報》的文章認為,台灣問題始終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最大幹擾因素,若無法妥善處理這個問題,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構想就無法順利實現。至為中肯。 一、中國在台灣問題上面臨的兩個危險 第一個危險是漸進式台獨。漸進式台獨的基本思路就是不斷蠶食和挖空原有的國家的內涵,以透淅的方式使原有的國家成為一個毫無意義的軀殼。在這一過程中,台獨分子不斷完成「台灣國」內涵的構建,逐步達到有其實而無其名的地步,然後再完成最後一步:正名。到了「台灣國」內涵構建已經完成的境地,台獨分子為「台灣國」正名將水到渠成,並不會付出太大的代價。因為「勢」已經成了。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一是「台灣國」的體制和架構已經建立,木已成舟;二是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大陸不能有效阻止台灣的每一個舉動,台獨就將獲得國際的漸進式認可;三是漸進式台獨是一個不斷在台灣民眾心中推銷台獨觀念的過程,漸進式台獨通過漸進的方式不斷完成在台灣民眾中的價值塑造。真到了這一步,大陸方面也不是說打就可以打的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漸進式台獨對大陸「台獨就意味著戰爭」的政策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時間對台灣是有利的,對大陸是不利的,拖得越長越麻煩。 另一個危險是台灣問題正在國際化。我們一直反對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出發點是顯然的。然而形勢越來越不妙,台灣問題正在國際化。這有台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勾結的因素。但我們的決策也有一些問題,我們過於強調和追求美國對台灣的立場,甚至在很多時候在謀求通過美國給台灣施加壓力,以使台灣獨立勢力不要過頭。這是飲鴆止渴的做法。我們時刻不能忘記,台灣和美國有一個共同防禦的法案,在戰略層次上,台灣和美國是一方。我們希望美國約束台灣,事實上就認可了美國希望台灣維持現狀以牽制大陸發展的願望。這不但使美國在台海的影響越來越顯得舉足輕重,而且在國際上起到了一個非常惡劣的示範作用。這必然破壞我們不惜血本阻止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努力。 二、大陸對台基本政策的反思 台海沒有一成不變的局勢,自然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政策。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新的形勢需要新的政策思路。本節我將對我們目前的幾個基本政策進行客觀反思。 一是缺乏應對漸進式台獨的戰略安排和手段。 前面我分析了漸進式台獨是很危險的,我們事實上不能縱容台獨的任何一個事關國家根本的舉措。大陸目前對台政策的指導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個方針的支撐是不放棄武力選擇。這個武力選擇就是一旦台灣宣布獨立,就將動武。現在更明確為「台獨就意味著戰爭」。但武力選擇缺乏操作層次的政策延伸,其啟動閥門其實並沒有建立起來,致使它更主要的成為一個政策性背景,而顯得過於籠統。「台獨就意味著戰爭」。但台獨的標誌是什麼?是這個所謂的獨立國家的一些標誌性內涵的確立,還是台灣方面正式宣布「從今天起台灣就是一個國家了」?從目前來看,至少我們給台灣以及國際社會的感覺是後者。如果是這樣,「台獨就意味著戰爭」只對制止突變式台獨有用。而且,我們一直簡單地把軍事手段概念化,一提對台動武就自然想到要全面佔領台灣。這也是導致我們軍事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政策效果「鈍化」的原因之一。須知,軍事始終是服務於政治目標的。不同的政治目標決定了不同的軍事目標,軍事目標的差異又決定了打擊方式和強度的差異。 二是對台灣的政治態勢的判斷應該調整。 應該認識到,台灣已無主張統一之政黨,台灣的所有政黨在主張獨立這個問題上是一致的,他們的不同在於策略上的不同。此前,我們有一個基本的政策出發點,那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台灣人民身上。從政治操作層面上,就是把制衡民進黨台獨的希望寄托在國民黨、親民黨等在野黨的身上。這個政策是基於一個基本判斷,那就是主張台獨的畢竟是一小輟台獨分子,他們在台灣不佔多數。這個判斷的一個典型表現是在李登輝問題上,我們總認為他是一個國民黨的叛徒,把他的台獨主張個人化。而沒有堅持實事求是地看待這個問題,沒有認識到李登輝是成長在國民黨這個土壤上的。進而沒有認識到台灣的政黨是生長在台灣民眾這個基礎上的,我們必須認識到台灣作為選舉政治,其民眾意願對政黨的主張具有更為直接的影響。李登輝的猖狂以及2000年民進黨勝出,都反映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台獨在台灣已經不是一小輟人的主張,而是台灣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最近國民黨放棄了統一主張,刻意和「統一」劃清界限,不再提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不反對『台獨』選項」。除了贊成「公投」之外, 2003年11月19日,國民黨首席中常委洪玉欽拋出臨時提案,稱中國國民黨中的「中國」字眼已成為選戰包袱,建議更名為「台灣國民黨。19日,國民黨中央政策會提出「著手修正黨章第一條及第七條」建議案,建議全數刪除「統一」字眼,或者將「致力國家統一」中的「統一」兩字改為「發展」。國民黨「憲改小組」在研擬「新憲法」版本時,建議「以1949年後實際統治的『領土』為憲法規範的『領土』範圍」,實際上是把大陸與台灣完全分開。12月15日,「連宋配」競選總部主委、「立法院長」王金平接受媒體專訪時甚至聲稱,泛藍的兩岸政策以「維持現狀、台灣主權、台灣優先」為基調;泛藍軍至今沒有否認「一邊一國」,「也絕對不會反對『台獨』」,「在維持現狀前提下,不排除『台獨』成為台灣未來選項之一」。 很多人認為這是國民黨的一個倒退,我不這樣看。如果要說倒退,國民黨在李登輝時代就已經完成了倒退。李登輝任國民黨主席期間,就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並先後拋出「中華民國在台灣」、「兩國論」。目前,國民黨黨員中台籍人士比例由過去的60%上升到85%,中常委中台籍人士比例也超過2/3。應該說,國民黨早已「本土化」。在主張獨立的上,民進黨不過是繼承了國民黨的衣缽。而國民黨現在也不過是將「統一」的面罩去掉、露出台獨的本來面貌而已。有分析認為,台灣朝野在兩岸政策以及台灣前途問題上差異空間收窄,沒有本質的區別;中國國民黨經已徹底實現了台灣化的轉型,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政治臍帶在「總統選舉」之後將被進一步淡化;台灣內部沒有足夠的政治力量和民意去制衡分裂勢力的坐大;北京今後的對台政策訴求及其成效將遇到更為錯綜複雜的形勢。 三是「經濟控制論」的局限。 此前,我們希望通過經濟交流以控制台灣的經濟命脈,以影響台灣決策。這個策略是有缺陷的,不能成為我們的主導政策。經濟交往是相互的,一旦我們以經濟為決策要挾手段,我們自己付出的代價未必就比台灣當局小。不久前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一個台商朋友告訴他,台商是不主張台獨的,因為打仗會影響他們的生意。我想,這基本就是「經濟控制論」的具體落實了。但我要是在場,我會問那個台商:「如果台灣獨立,大陸不打,你主張獨立嗎?」我想那個台商的回答肯定不會再這樣堅決。也就是說,台商反對的是動武而不是台獨。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控制論」實際上控制了我們自己。事實上,我們的很多人就懼怕一旦打起來,會影響福建沿海的經濟發展,有人甚至算了一個帳,說一開戰沿海的經濟水平要倒退20年。如果我們考慮到海峽兩岸經濟交流的具體情況,我們會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控制論」的局限。在兩岸經濟交流中,大陸不僅存在貿易逆差,而且台灣是資金和技術輸出方。在現代經濟交流中,這意味著台灣處於一個相對主導的地位。我雖不能因此就得出結論說「經濟控制論」是錯誤的,但現實至少說明,通過經濟和人員交流妄圖控制和影響台灣政治的想法至少是單純了一些。 四是解決台灣問題無法照搬香港和澳門的「一國兩制」的模式。 無論是英國政府還是葡萄牙政府都無法否認他們是租借而非擁有香港和澳門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和澳門的主權無可爭議。從國際法角度看,中國政府一直對香港和澳門就擁有主權,恢復的只是控制權。香港和澳門從來就不存在主權問題。另外,香港和澳門的居民在中國政府的合法性問題上也是不含糊的。這是「一國兩制」得以在香港和澳門實現的基本前提。「一國兩制」的出發點是維持香港澳門的社會制度,保持其既有利益格局,以防止因為管理權的變化導致社會動蕩。因此「一國兩制」解決的是一個過渡問題,而不是主權問題。 台灣問題要複雜得多。雖然從國際範圍看,沒有一個其他國家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也沒有一個其他的國家控制著台灣。台灣主權歸屬看來是沒有問題的。但國際上一些重要國家比如美國,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並不是按我們的意願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對台灣主權,而是模糊地把台灣主權確認為一個「大中國」的範疇,玩弄的是將台灣主權「高懸」的策略。而且台灣和大陸的根本分歧也在於,誰代表「中國」擁有對台灣的主權。因此,解決台灣問題的本質是將其主權「坐落」到一個合法政府的問題。本質上是一個過渡性的政策安排的「一國兩制」是無法承擔解決「主權坐落」的使命的。我這麼說並不是反對在台灣推行「一國兩制」,在台灣「主權坐落」問題解決之後,「一國兩制」是一個充分尊重台灣人民自治願望,維持台灣繁榮與穩定的一個理想的政策安排。 三、對台政策的新思路建議 應該認識到,解決類似台灣這樣的「主權坐落」問題,古今中外大多是通過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我們對台灣具有壓倒性的力量優勢,並有強硬的制衡手段和渠道,致使妥協成為其最佳出路。從目前台海的形勢來看,大陸對台灣當局無論是在人心項背、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具有綜合性的優勢是顯然的,但還不是壓倒性的優勢,還遠沒有達到使妥協成為台灣的最佳出路的程度,如果加上美國因素,變數就更加難以判定。 謀求通過美國給台灣施加壓力,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大陸影響和控制台灣局勢越來越困難。武力幾乎成為我們唯一直接的選擇。在對台進行軍事打擊問題上,我們最大的顧慮可能是美國的干涉因素。台灣的軍事實力不應該成為影響我們決策的一個因素。陳水扁一直叫囂「決戰海外」,那是給自己提虛勁。美國對台軍售一直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一旦大陸攻擊台灣,台灣應能固守待援。事實上台灣的軍事實力也只能做此定位。 前面我們分析了不同的政治目標決定了不同的軍事目標,不同的軍事目標又決定了不同的軍事打擊方式和強度。美國軍事干涉台海始終要基於戰略性的考慮並帶有戰略性的特點,至少在目前,只要台海不出現改變現狀的危險,美國是不會出兵的。這就為我們在對台進行軍事打擊提供了另一個思路,那就是將戰略目標戰術化,因應漸進式台獨搞漸進式軍事打擊。 戰術性打擊是最安全和有效的打擊模式,是打通干預台灣政治通道的重要手段。因為戰術性打擊至少在目前還很難使美國得出將改變台海的現狀的結論,這就降低了美國干涉台海的危險。在戰術打擊而美國又無法干預,將在很大程度上使台灣當局的心理支撐坍塌。而且,如台灣當局一意孤行,不斷踩線,我們就完全可將對台的戰術性軍事打擊日常化。台灣經濟是外向型的經濟,在戰術性軍事打擊日常化的情況下,其經濟是無法正常發展的。隨著台灣經濟的嚴重下滑,不但將切實加重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而且台灣當局就將成為控制不了台灣的弱勢政府,丟掉和大陸叫板的本錢。 日常化的戰術性打擊才能真正維持台海現狀,它有利於推動台灣當局回到和平統一的正確軌道上來,真正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望。任由台灣當局搞漸進式台獨,就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最後攤牌上。即使把希望寄托在最後決戰上,我們也需要包括戰爭經驗在內的戰備積累,日常化的戰術性打擊是加強戰備的重要方式。可以說,對台灣當局進行日常化的戰術性打擊,對我們最終解決台灣問題是選擇戰還是和,都會帶來決策上的主動。 因此,當前對台政策的指導方針應該調整為「立足於武力解決,但不放棄和平的努力」,並予以立法確認,通過〈解決台灣問題法〉。規定和平解決的前提是台灣立即終止漸進式台獨的錯誤做法,承認一個中國,回到推動兩岸統一的軌道。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就將致力於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否則,惟有武力解決一途。〈解決台灣問題法〉可規定,無論是以武力方式還是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台灣未來的政治安排都將採用充分尊重台灣人民自治願望的「一國兩制」的模式。〈解決台灣問題法〉應明確規定,判定台灣當局是否違規的裁決權在大陸。 〈解決台灣問題法〉應降低對台進行戰術式軍事打擊的決策層次。對台軍事打擊可分為戰略性和戰術性打擊兩種,從目標上看,又可分為懲罰性打擊和佔領性打擊兩種。〈解決台灣問題法〉應該規定,佔領性打擊和戰略性打擊必須由全國人大決定。但戰術性和懲罰性的軍事打擊則應降低決策層次和減少決策程序。使台灣當局感覺到明顯的壓力。 在〈解決台灣問題法〉中,應針對台灣當局不同的挑釁層次制定不同的軍事回應方案,明確對台進行不同種類軍事打擊的條件,明確設定武力打擊的具體閥門。這些具體的閥門從原則上講就是台灣當局改變國家基本內涵和認同的一切舉動。包括當局領導人的台獨言論、篡改歷史、修改護照、「公投」等等。在這樣的解決台灣問題法下,進行戰術性打擊將成為對台的主要打擊形式。 總之,在台灣問題上,我們已經沒有了退步的餘地,現在的問題不是進一步如何退讓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出擊的問題。
推薦閱讀:
※大陸不會接受蔡英文的和平「台獨」
※媚日「台獨」自供狀——且看李登輝的新書講了什麼
※專家:大陸高調紀念「二二八」粉碎「台獨」論述
※澳門太牛了!港獨-拒絕入境 台獨-即時遣返!
※遼寧艦沖「台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