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廣:《千字文》與歷代書法家|文史知識
1981年創刊,堅持「大專家寫小文章」的辦刊宗旨,作者隊伍薈萃了全國一流文史學者,從不同角度、以多樣手法,深入淺出地介紹、評述優秀傳統文化。
大專家寫小文章準確、生動、有用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兼備內容涵蓋古代文化的各個方面作者薈萃全國一流文史專家
《千字文》與歷代書法家
《千字文》是我國古代幼童啟蒙讀物之一,流傳至今將近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它編撰於我國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博通眾學、擅長文學、雅愛書法。他十分推崇前代大書法家的字,曾評贊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墨跡「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歷代寶之、永以為訓」。為此,梁武帝派人從他所喜愛的前代大書法家鍾繇和王羲之的墨跡中,集了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並且由周興嗣按照四言韻語的形式,把這一千個字連綴成為一篇通俗的文章,這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千字文》的由來。據史書記載,《千字文》最早而有名的有三種:一為(傳)王羲之臨鍾繇古千字文;一為齊之蕭子范千字文;一為周興嗣次韻千字文。此外,梁武帝亦有自製千字文。隋以後又陸續有多種續編和改編本。據清代梁章鉅《浪跡叢談》記載,還有一種隋滿徽所撰《萬字文》。但只有周興嗣撰寫的《千字文》因敘述了有關自然、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便於對初學者進行啟蒙教育。所以,得天獨厚地流傳下來。
千字文:宋高宗行書千字文
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人,博學善屬文。據《南史》記載,梁天監初年,他因奏《休平賦》,文甚美,得到梁武帝的賞識,初拜安成王國侍郎。後又因獻《午馬賦》擢拜員外散騎侍郎。每奏召作賦都為武帝稱善。所撰文集及皇帝實錄等百餘卷,累官至給事中。當他身染重病時,梁武帝托著他的手嘆曰:「斯人而斯疾。」正是由於周興嗣的文學功力較深,為《千字文》的流傳提供了先決條件。而歷代大書法家的提倡,更是《千字文》得以傳布的重要因素。
首先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是隋代大書法家智永和尚,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據清代梁章鉅《歸田瑣記》載:「隋智永禪師居長安西明寺,自七十至八十歲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人爭取之。」這八百本均散布在江南諸寺。啟功先生在《日本影印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跋》中有:「日本藏真草《千字文》墨跡一本,乃唐時傳去者,其筆鋒墨彩,纖毫可見。……余既定之為當日浙東諸寺中八百本之一。」自智永禪師手書《千字文》之後,開創了各代大書法家以多種風格、不同書體,筆錄這千字短文的風氣,又為推動我國書法的普及提供了範本。
唐代有幾位大書法家如懷素和尚書《千字文》數十種,他的書法矜奇,有「驚蛇入草,猛燒吹煙之勢」。所書《小字貞元本千字文》最佳,為明代文徵明所藏,世人尊稱為《千金帖》。孫過庭以「書亂二王」聞名,經北宋名家王詵題跋的《草書千字文》用筆「俊拔剛斷、尚異好奇」。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全篇「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為傳世歐字孤本。名僧高閑擅長草書,學張旭、懷素,傳世《草書千字文》已成殘卷,筆法「神采超逸、自成一家」。唐代有墨跡《千字文》流傳的還有褚遂良、張旭、裴行儉、鍾紹京、僧人辯才、夢英及趙模集字。
千字文:宋高宗行書千字文
到了宋代,有李建中的手書《千字文》、米芾《小楷千字文》、王昇《草書千字文》、王著《草書千字文》墨跡流世。王著這個人很不簡單,他因為字寫得很像王羲之,因此成為侍書翰林。宋太宗趙匡義每次練完大字,總要派人請王著指點並希望聽到好評。然而王著每次卻偏說皇上的字不行,還得下功夫練。於是宋太宗越發下力氣練字,終於在王著的激勵下,筆法漸精。宋代皇帝很喜愛書法的有幾個,也常常寫《千字文》。宋徽宗趙佶雖是亡國之君,卻在書法繪畫上有所造詣。所創「瘦金體」很有名氣。他二十三歲書賜童貫的《真書千字文》筆法瘦硬勁挺。其草書真跡流傳下來的僅有四十歲時所書《千字文》一卷,於三丈多長的紙卷上一揮而就,毫無倦筆。宋高宗趙構頗善收藏前人名帖,對於書法勤於研習,亦有《千字文》墨跡一卷流傳見圖)。當他做了太上皇之後,有一次宋孝宗趙眘進御書《真草千字文》一卷為其祝壽,趙構看了很高興,誇獎道:「大哥近日筆力甚進。」(見南宋周密著《武林舊事》)
元代書寫《千字文》最多的要算宋室後裔趙孟頫,他寫過二體、四體、六體《千字文》。據說他從小就臨過智永《千字文》多達五百張紙,可以達到「能與之俱化」的地步。這一點可以從明代文微明《跋家藏趙魏公(孟頫)二體千文》中得到證實:「舒捲數日,見其波發轉折皆效智永,因取永石本比觀,了無差別。」趙本人也曾對自己所書《千字文》墨跡成就有所評述,在《輟耕錄》中載有:「公(孟頫)自題云:仆廿年來,寫《千文》以百數,此卷殆數年前所書,當時學褚河南《孟法師碑》故結字規模八分,今視之,不知孰為勝也。」由於他的書法名氣很大,就連皇帝也注意收藏他的作品。相傳延祐三年傳旨,將「趙子昂每寫來的《千字文》手卷一十七卷,教秘書監里裱褙了,好生收拾者」。此事還見之於清代朱彝尊跋趙孟頫所寫《千字文》墨跡:「《千字文》……吳興趙王孫亦屢書之,延祐三年有旨趙子昂寫來《千文》一十七卷,發秘書監裝背收拾,此或一十七卷之一。」趙孟頫的夫人也是一位翰墨辭章皆精的女才子。據《松雪齋詩文外集》載:「天子命夫人書《千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可見這一對夫婦對《千字文》是經常臨寫的。另一位擅長行書的是北京人鮮於伯機,在當時就與趙孟頫齊名,因此有過趙忌妒鮮於之謠傳。其實趙孟頫是十分推崇鮮於伯機的字的,這一點不但在史書上有「趙文敏極推重」鮮於伯機之語,而且還流傳下來他們兩人合寫的《千字文》一卷為證。元代還有揭傒斯、俞和、吳孟思、趙雍、邊武等人手書《千字文》墨跡傳世。
千字文: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明代,寫《千字文》最多的該屬大書畫家文徴明了。他從小也是以臨寫《千字文》入手練習書法的。據說,他年輕時每天要完成書寫十本《千字文》的定額,董其昌稱文徴明寫《千字文》為「日課」。文徴明不但手書《千字文》,而且還在一幅手卷後畫有撥阮圖一幅,這是據《千字文》中「嵇琴阮嘯」四字而來。明代,還有兩位上海人草書《千字文》,一位是成化丙戌進士張弼,他用筆「迅疾飛動、錯落有致」。一位是沈粲,用筆大有「龍蛇飛動之勢」。曾參與予修《永樂大典》的程南雲、與文徵明齊名的王寵以及董其昌、蘇眉陽、周伯溫、文彭都有《千字文》墨跡流傳。
清代人所寫《千字文》流傳至今的有道光舉人、內閣中書張裕釗。近代名人如章太炎、沈尹默、畫家黃賓虹亦寫過各體《千字文》。
綜觀一千多年來,這僅有一千個字的短文,卻受到歷代名流的如此重視。宋代大詩人陸遊甚至還記載了他的舅舅因讀《千字文》有所悟,年過八十,老而不衰。可見古人並未因千字短文是兒童通俗讀物而小看它。
推薦閱讀:
※中國書法家協會歷屆評委作品欣賞[50位評委墨跡]
※著名書法家潘興東2018年作品欣賞(五)
※【重磅】中國古代十大書法家
※【字如其人乎 正義在胸中】史上三大奸妄書法家:蔡京、秦檜、嚴嵩
※趙孟頫唯一敬佩的書法家,顏真卿真跡都被他一直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