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飯,99%都是你的錯!

十個父母里,九個都曾因孩子的吃飯問題發愁,偏食、挑食、飯量小、一頓飯吃好幾個小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吃飯!

家長焦躁的心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挑食,其實是孩子沒有按照家長的意願來吃東西而已。那家長的意願是什麼?

「小孩子長身體需要吃飯,吃的越多越好!」

「才一碗飯而已,這怎麼會吃不完呢!」

「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都能吃兩碗飯了,你一碗飯都吃不完!」

「小孩子吃飯都這樣,你喂他,他就吃完了!」

「必須把這些吃了,不然身體長不好!」

在吃飯這件事上,有些家長喜歡強喂,非要逼著孩子把自己規定的分量和菜色吃完,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

1. 有的孩子本身飯量小

成人的飯量都有大小之別,孩子的飯量為什麼不該有大小呢?有的學者專家認為孩子之所以食量小,大抵是胃的痛覺神經不發達,不容易有空腹感。孩子食慾的大小主要是天生的,若是非要勉強孩子吃東西反而會降低他的食慾,甚至產生心理陰影。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正在發育時期,應該是吃得最多的時侯,那也不一定。即使孩子活動量大,消化快,也不可能像成人那樣,有時候孩子一日兩餐就夠了。最好的分量是一日三餐吃個八分飽,然後間隔補充些水果、堅果等小零食。

若是孩子不肯吃飯,父母強迫孩子吃,反而對孩子容易引起孩子對進食的反感。孩子吃不下飯就不給他吃,但是跟他說好到下一頓才有東西吃,讓孩子餓一餓,到下一次吃飯反而能提高食慾。

2. 吃得少≠營養不良

除了「覺得孩子吃不飽」以外,父母另一個擔憂是:吃這麼少,營養能跟的上嗎?其實,現在的孩子,在飲食內容方面,與父母那時代大不相同,各類雜糧副食吃的多,食品的量與質比從前充實,因此主食攝入量自然減少了,但是所攝取的營養,卻比從前均衡許多。以前不吃完一碗米飯可能會餓、會營養不良,如今非常少見。

以前的孩子,早餐可能要吃一個大大的饅頭,但現在只需要一杯牛奶,一個小小的肉包,一小份水果,看起來食物的量似乎是減少了,但卻比以前吃的更健康。還有的父母以為孩子飯量小所以才長得瘦小,其實有的孩子雖然長得瘦小卻很少生病,非常活躍,運動量很大而且不易疲倦,這樣的孩子就算吃得少也不必擔心。如果孩子吃得少,又經常生病,容易疲倦,這表示營養方面問題了,應該從飲食方面改善。

3. 不能給孩子吃零食?

零食吃多了,確實會影響正餐的量。但是為了讓孩子多吃飯,禁止孩子吃零食也不對。孩子對零食的慾望長期被壓抑,總有一天會爆發。在孩童時期沒有被滿足的事情,成年以後會更加渴望甚至變本加厲。

在寶爸寶媽分享育兒經驗的時候,牛導講了他小時候的事情:牛導想吃糖葫蘆,媽媽不給買,牛導爸爸就買了一袋子回來,牛導表示特別開心,可是十串糖葫蘆吃到第三串就泛酸水兒了,後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要糖葫蘆了。事實證明,適度滿足孩子,孩子的心態更健康,他不會恐慌,也不會缺乏安全感。

在吃飯這件事上,絕大多數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順其自然,激發孩子對事物的慾望,同時增加孩子的活動量。適當滿足孩子對零食的需求,等他得到滿足後,其實對零食也就沒那麼執著的想吃了。

4. 確實是家裡做飯難吃

排除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外,還有可能是飯做得難吃導致孩子產生排斥。比如媽媽爸爸做菜樣式單一,每天就那幾樣,既不好看也不好吃,所以造成了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厭惡之情。

記得小學五六年級,第一次在一位阿姨家吃到南瓜,感覺味道好棒。回家問媽媽,為什麼這麼好吃的東西我之前都沒吃過。媽媽說她不愛吃,也不懂怎麼做。我一個室友從不吃菠菜,有一回我在宿舍煮了菠菜丸子湯,我室友吃了之後說這是他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菠菜,我驚呆了,因為他父母都不會做飯,大部分都是出去吃,出去吃又不太會吃家常菜,所以反而覺得我做的非常好吃。

事實就是,很多父母做的飯真的不好吃。一方面要換著花樣給娃做,如果他不接受塊狀的胡蘿蔔,你就做成泥狀的;如果他不喜歡炒青菜的味道,你就換成青菜湯,或者和肉餡包在一起給他吃;還可以用他喜歡的餐具盛裝,或者看書、上網學習一些新的菜式做法......總之,給娃做飯,花點心思吧!

5. 偏食還是偏好?

關於食物的偏好,每個人都不同,有人喜歡吃米,有人喜歡吃面,有人無辣不歡,有人少油少鹽喜好清淡。偏好大人可以有,孩子當然也可以有自己不愛吃的東西!

我並不是偏袒孩子可以「偏食」,因為「偏食」和 「偏好」之間差了十萬八千里。如果孩子不愛吃蘋果,但是他吃梨子橙子西瓜柚子草莓,那這只是「偏好」的問題,其他各類水果完全可以代替蘋果。如果孩子只吃肉,不吃任何蔬菜,長此以往會缺乏維生素、纖維素等,這才需要家長的引導,改變食物的做法啦,用繪本、故事引導等等,讓孩子慢慢的接受,而不是強迫威逼孩子一定要吃。

越是被強迫吃以後會非常反感。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媽媽堅持每天吃一個蘋果對身體好,小時候每天逼著他吃一個蘋果,不管他愛不愛吃,反正「我是為你好」的利器一出,他都得乖乖地咽下去。現在有了自由,堅決不碰蘋果,而且聽到「蘋果」兩字都有要作嘔的感覺。我們是不是應該放下「一定要吃某種東西,否則孩子的成長就會有問題」的執念呢?

我朋友的女兒不吃香菇,結果有一天幼兒園老師得意洋洋的告訴我朋友,她幫小姑娘把挑食的毛病改掉了,今天她開始吃香菇了!我朋友回家後問女兒,聽說你今天吃香菇了?結果小姑娘竟哭了起來:「老師說不可以剩飯,所有的東西都必須要吃完,不吃完不可以走……小朋友都在看我,我只能都吃下去了。」雖然老師處於好心,但是我們有必要如此粗暴的強迫孩子接受他不喜歡的東西嗎?

尊重孩子,從尊重他的「不喜歡」開始。還有一種情況,小時候很討厭的一些食物,長大後反而可以接受了。比如小時候不能接受蔥姜蒜,長大後慢慢覺得還不錯。人對於味覺的感受能力是會隨著年齡變化的,有的味道是要到了一定年紀,才會品嘗。我個人認為這和味覺神經的形成和生長老化有關。

我們一直在說要教會孩子共情,要教導他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但我們卻連吃飯這種小事上,都在給他們做錯誤的示範:強迫孩子吃不正常的飯量,逼著孩子吃下他們厭惡的食物……我們天天把愛與自由掛在嘴邊,卻往往在最小的事情上都忍不住用「我是為你好」來綁架孩子,粗暴地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真的好嗎?

聽說轉發這篇文章的都很帥!


推薦閱讀: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告訴你孩子為什麼要跟男人姓
孩子的虛榮是父母造成的
如何看待「高磊鑫把孩子生下來了」被秒撤熱搜?她真的生下了薛之謙的孩子嗎?
《聖經的孩子教育觀》第13章 從哪裡開始

TAG:孩子 | 吃飯 | 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