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樂古茶山
清代初期,史籍中出現了有關「攸樂」的正式記載。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因攸樂一帶「系車(里)茶(山)咽喉之地」,又「以高瞰下」,故在此設立了普洱府同知(六品文官名),史稱攸樂同知,並「設右游擊一員,帶千總一員,把總兩名,馬步兵丁五百名駐紮防範」。攸樂同知駐地在今基諾山茨通老寨舊寨址,海拔1300米,清代初期有一條茶馬古道連接各茶山,通向普洱府,是六大茶山通往思茅、普洱的必經之地。攸樂同知的職責主要是負責西雙版納六大茶山一帶的社會治安,督促普洱茶的生產及運銷事宜,採辦普洱貢茶等。雖然攸樂同知設立六年後即因瘴氣太盛、士卒多病等原因而遷往思茅,但攸樂司山的普洱茶生產仍不斷發展,茶園面積到清代中期達6000多畝,年茶葉產量130噸左右,在攸樂設立了龍帕茶場(今亞諾村),進行普洱茶的生產加工。攸樂茶山的茶葉由普洱、倚邦、易武等地的茶商進山收購,以鹽換茶。清末民國時期,攸樂茶山逐漸衰落,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初期,攸樂山爆發;餓反抗國民黨和土司統治的基諾族起義。戰火中人員傷亡大,不少基諾人逃離家園,許多茶園荒蕪甚至損毀,產茶村寨由20多了減為11個,茶葉產量劇減,至1944年,攸樂茶山茶葉產量不足10噸。 20世紀50年代以來,攸樂茶山開始恢複發展,至50年代末期,茶園面積恢復到3000多畝,產量恢復到20多噸。20世紀80年代以來,基諾山新建成5000多畝密植速成高產茶園和1000多畝無性良種生態茶園。至今,全鄉茶園面積達9000多畝,年產干毛茶300多噸左右。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園現存2900畝,年產干毛茶50噸。 基諾山最大一片古茶園保存在亞諾村。亞諾村後山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海拔在1200米~1500米之間,在高大的喬木下面,隱藏著一片片古老的茶林,共有1800多畝。古茶樹基部圍粗大多數在0.4米~1米之間,樹高大多數在2米左右,主要屬於普洱茶種,樹齡大部分在200年~300年間。在其他基諾村寨也有許多古茶樹,但大多數是經過幾次砍伐甚至焚燒後重新萌發的茶枝,僅在基部有較粗的老樁。筆者在茨通老寨海拔1280米的混林茶園內找到的一株老樁茶樹頗具代表性,老樁高0.4,圍粗1.10米,老樁表面凸凹不平,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樹疙瘩,並有許多苔蘚、蕨類等附生植物,顯得特別蒼老。整株古茶樹高3.3米,樹冠直徑2.3米,長著十多枝較小的分枝,屬普洱茶種,樹齡在500年左右。
推薦閱讀:
※干倉、濕倉、自然倉、東莞倉、大馬倉、技術倉……普洱茶倉儲,請告別概念,告別忽悠!
※老甘田熟普 | 古樹茶這麼火,用料你可要看清楚了!
※這一天,喝到了老山的茶
※科學青年茶葉店的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