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嗎?
讀書人一詞,也許天下人都知道,還有許多學子用這詞來標榜自己,覺得這種稱號好,但今天社會意義上的讀書人有幾個呢?
古代稱讀書人為士,古人者以「(仕)士,農,工,商。」做為一種社會等級劃分。我們知道儒家一直提倡一種學而優則仕,但我們知道古代真正意義上能做到學而優則仕的人又有多少,還不是有多少人去隱於山中,外人稱其為「隱士」。我們知道儒家孟子提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的四書五經一直是官方考試的一個文本參考。這表達出了什麼呢?表達的是一種讀書人的信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一定是有信仰的。如果他沒有信仰,你應該懷疑其讀書之用心。
除此之外,讀書人需有一種社會擔當,一個無社會擔當的讀書人是沒有靈魂的。真正意義上成功的讀書人是什麼樣的呢?是一種能通過自我修鍊帶給身邊人一種普世價值。我們來看孔子,孔子門生有3千多,其中出了賢人72。而這72賢人無不對儒家思想,文化的發展傳承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你看,中國近代民國時期那些大文傑,像聞一多,李公朴等等,看到中國當時情況,可以主動站出來投身到解放事業中去。這就是一種社會擔當。
再者,讀書人一定是有自己獨有的節氣的。如果一個讀書人無節氣那與漢奸何異?我們看現在許多讀書的學子他們進入社會後有些人不惜為了金錢去寫一些空泛之書,或是去出賣國家利益。還有些讀書人,為了爭名奪利,不惜一切手段,等人們知道後,無不驚駭。這樣的讀書人就是社會之鼠輩。我們看中國歷史上那些讀書人們,像陶淵明者,孔子者,屈原者,曾國藩者,朱自清者,郁達夫者等等諸位,他們無不有自己之節氣。
反觀現在社會,真正意義的讀書人有幾何?許多人一直其實都不能分辨文化人和讀書人的區別。記住一個人如果書讀得再多,卻無信仰,無社會擔當,無節氣者,他只能叫做文化人,即文化知識學得多的人。他不能叫讀書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