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任總統的那些事兒,簡直就是現實版的《登堂入室》!

文 | 尼古拉斯_濤

5月7日,39歲的馬克龍擊敗勒龐贏得了法國總統第二輪選舉,得票率超過65%。勝選後,這位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在巴黎盧浮宮廣場向民眾們表示:「你們贏了!法國贏了!」

馬克龍在法國大選中獲勝

不過歸根到底,最終贏家還是馬克龍這匹來勢洶洶的「黑馬」。然而,他到底贏在哪裡,人們卻各有各的理解。

有人說馬克龍勝選是他代表的法國精英階層的勝利,也有人說馬克龍在選戰中清晰地表明自己對歐盟和歐元的支持態度,這種舉措贏得了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政治家的支持,更有人分析馬克龍身上具備其他法國政治家不曾擁有的「中國標籤」,因為他可以熟練的引用毛澤東、鄧小平的經典語錄。

馬克龍與妻子登台致敬

當然,過分正統的政治分析總是難以說服大眾,於是乎,人們紛紛扒出馬克龍背後大她24歲的妻子才是讓他獲得大選的真正功臣。

一個普通人的婚姻史可以是自己的隱私且外人幾乎不會關注,然而當一個普通人成為總統乃至國家象徵後,他的婚姻、家庭就不可能不暴露在大眾面前。

高中時期的馬克龍

究竟這位法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總統馬克龍是怎麼和他現在的老婆布里吉特走到一起的呢?說來話長,大概在二十多年前,芳華正茂的馬克龍(16歲)還在上中學,而他的老師布里吉特即他現在的妻子正是馬克龍的法語兼戲劇老師。

布里吉特講課精彩生動,深受學生喜愛,當時的馬克龍正負責學校的戲劇社,就在兩人每周五碰面商討劇本時,慢慢地布里吉特與馬克龍被彼此的才華所吸引。老師經常當著所有人的面朗讀他的作品,馬克龍也愛上了女教師。

更有趣的是,當時的布里吉特與前夫仍然在婚,且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有一個竟然是馬克龍的同班同學!就在高中最後一年,這段關係被馬克龍父母知曉,為了斷絕兩人的聯繫,馬克龍轉學去了巴黎。在離開之前,馬克龍告訴布里吉特:不論如何,我都會回來娶你!

而布里吉特一開始很糾結,但後來也選擇了相信愛情,在馬克龍離開不久之後布里吉特就同自己的丈夫離了婚,奔赴巴黎追隨馬克龍。最終他們在馬克龍的大學ENA重新相遇,並於2007年舉行了婚禮,布里吉特則在一家法國的宗教學院里教書。

在婚禮致辭時,馬克龍說道:「有些情侶確實不太『正常』,但他們也真實地存在著。」至此,馬克龍30歲就有了三個繼子外加七個孫子。

愛情穩定後的馬克龍在事業上開始步步高升——27歲到法國經濟部任職,30歲辭職成為投資銀行家,35歲進入愛麗舍宮被任命為副秘書長,37歲成為法國最年輕的經濟部長,直到今日成功獲選,贏得總統一職!

這樣的愛情故事確實相當傳奇,但你如果對當代電影有點了解的話,難免會發現這對伉儷的婚姻軌跡簡直與一部同樣是法國電影的劇情神相似,它就是歐容編劇導演的《登堂入室》。

《登堂入室》海報,仔細看男孩盯著的鄰居母親

與馬克龍及其妻子布里吉特的經歷十分相似,《登堂入室》講述的也是發生在熟婦少男之間的忘年戀故事。

福樓拜中學的文學老師吉爾曼給學生布置了一篇周記,要求他們如實記錄周末的見聞。在眾多千篇一律的作業中,吉爾曼意外發現16歲少年克勞德的文章別具一格。

斜角對峙的關係構圖

克勞德是個沉默的觀察者,習慣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他的作業講述了自己如何潛入朋友家中窺探對方一家生活的故事。吉爾曼被這與眾不同的內容深深吸引,熄滅已久的文學激情亦被點燃。

他不但大力栽培天資聰穎的克勞德,鼓勵他繼續創作,還與妻子珍娜一同分享克勞德的文章。

克勞德與同學之母

然而事態的發展漸漸超乎吉爾曼的預料,克勞德搖身一變成了手執筆桿的魔鬼,不僅揭露朋友家平靜美滿表象下的激流暗涌,同時似乎也真的參入其中將破壞計劃付諸實踐;吉爾曼指導克勞德寫作的本意被其反其道而行之,為了讓克勞德的窺探之旅順利進行,吉爾曼竟不得不幫助愛徒偷取數學試卷。

而就在吉爾曼未曾察覺之時,狡黠的克勞德腳步一轉,悄無聲息地潛入了他的家中,並與自己的妻子同躺在一張床上。

克勞德與師母

很明顯,《登堂入室》的故事結構是將電影與小說完美結合為基礎的,而它對偷窺文學和現實生活的橫斷面巧妙拼接,也令觀眾身不由己地隨劇中人物在現實與虛構間起舞。

老師吉爾曼以為自己可以借著指導克勞德寫作來滿足他隱藏的窺私慾,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像卞之琳的 《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吉爾曼不知不覺介入了拉斐爾家的故事,成為被窺私的一部分,而克勞德正是那個終極偷窺者,並破壞了他原本平淡卻也祥和的生活。

俄狄浦斯情結才是導致克勞德偷窺的原因

當然,《登堂入室》講述的也不僅僅是窺私的奇情故事,它的主人公克勞德是一個有過去、 有動機、有慾望的血肉豐滿的男孩:母親離家出走多年,於是他順理成章地迷戀上朋友之母; 父親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於是他渴求缺失的父愛----法語老師吉爾曼;朋友拉斐爾在他眼中普通卻與眾不同,於是他懷揣濃烈的窺探欲打開拉斐爾家的大門。

克勞德的慾望在影片中彰顯得尤為強烈,而導演歐容對戀母情結、忘年之戀的刻畫也撩撥著每一位觀眾的內心世界。

《畢業生》中的達斯汀·霍夫曼與班克羅夫特

其實關於戀母情結的電影一直就是各種藝術家爭相探討的情慾話題之一。

新好萊塢的代表作尼克爾斯執導的《畢業生》就以年輕個體與成人世界的對抗為議題成為影史經典,其中安妮·班克羅夫特嫻熟的表演甚至將「羅賓遜太太」打造為當時美國中產階級中年蕩婦的代名詞。

《鋼琴教師》中的於佩爾阿姨

而邁克爾·哈內科的大作《鋼琴教師》更是以一種近乎性變態狂想曲的姿態將伊莎貝爾·於佩爾送上第54屆戛納電影節的領獎台,她在此片中的形象既是高雅嚴厲的鋼琴老師,又是依靠偷窺和自我虐待來進行心理逃避與解放的中年婦女。

《聖殤》以戀母亂倫情節+基督教救贖觀念拿下金獅獎

在東方電影中,戀母情結同樣存在。金基德的金獅獎作品《聖殤》雖然製作略顯粗糙,但片中驚爆程度絲毫不亞於歐美情色電影。媽媽與兒子的亂倫關係,基督教的救贖教義,再加上韓國本土的社會環境,一切元素都被金基德玩的爐火純青。

在中國,戀母也根本算不上什麼新話題,曹禺的話劇《雷雨》中的大少爺周萍即被評論家譽為最具「戀母情結」型的舞台人物。而就在前年,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也在一時之間引起諸多輿論關注,原因無他,片中張艾嘉與董子健之間的忘年戀也為中國電影打開了一扇奇特的窗口。

關於戀母,甚至就連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都曾有所經歷。弗洛伊德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是他父親的第二任妻子,在弗洛伊德出生時,父親已經41歲,而母親才21歲,正好與父親前妻的次子同歲。父親與前妻子有兩個兒子,與他母親則有六個孩子,弗洛伊德是這六個孩子中的長子。

弗洛伊德

在弗洛伊德出生的那一年,父親同時也做了祖父。在這樣的家庭結構里,加上他母親和他父親對他的態度全然相反:母親的特別寵愛,甚至溺愛,在母親心中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長子」,是弟兄姊妹中的王;而父親則冷漠他,甚至對他施與暴力,他在父親面前則是個徹頭徹尾的沒有地位的「小子」。

在這種「長子」與「小子」、「掌上明珠」與「累贅」、「溺愛」與「暴力」的兩種及至相反、反差極大的環境中,使得弗洛伊德與母親建立起一種深厚的強有力的依戀關係和獨特的情感關係,而對父親卻埋下潛在的叛逆嫉恨心理。

在這樣特殊的「問題」家庭里生活,影響了他後來的生活、思想和事業。乃至於後來把對母親的關懷、愛撫、肯定和欣賞表揚的需要轉移到他的妻子和其他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典型,就是一個男人要在一個女人那兒尋覓母愛、姐妹愛、妻愛的複雜心理;是長輩之愛、同輩之愛和性愛等諸多複合之愛的典型事例。

從心理學和倫理道德的角度評價這種「複合愛」當然是一種病態。但正如這位政壇新貴馬克龍所說:「有些情侶確實不太『正常』,但他們也真實地存在著。」

馬克龍與布里吉特這兩位異形之間的戀愛關係雖然年齡相差懸殊,甚至馬克龍的行為亦被外界解讀為彌補童年缺憾、取悅自己的一種心理折射方式,但如若兩個人能夠借愛之名跨越年齡背後的道德鴻溝,能夠在一個鄉下小鎮頂住各種羞辱和嘲笑征服一個年長自己24歲、有三個孩子的有夫之婦,那麼他用同樣的方法征服法國也就顯得再正常不過了。

- 今日話題 -

馬克龍的浪漫愛情故事,你怎麼看?

視頻推介 |「我愛的不是爛片,是真@遺珠。」每當你想要為某部電影正名時,是不是很想喊出這一句?奇愛博士要為那些被釘在「爛片柱」上的電影大翻案,大開眼界的時候來啦!


推薦閱讀:

真正的成功不是嫁給總統,而是嫁與不嫁,盡隨我意
阿富汗總統稱與塔利班和談不設前提條件
特朗普犯了男人最嚴重的錯誤——他是所有總統里最不會系領帶的
前副總統切尼:斯諾登是賣國賊 或是中國間諜
委總統接納斯諾登:年輕人 你受帝國迫害 來這吧

TAG:現實 | 法國 | 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