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送別鄒碧華:一個法官的哀榮

12月14日上午10時,上海龍華殯儀館一號大廳,人們從四面八法趕來,送別被稱為法治「燃燈者」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預計1200多人的葬禮,來了近2000人,不少人專程從外地趕來送別這位「好法官」。

4天前,鄒碧華因心臟病突發辭世,年僅47歲。這位法官的「官階」並不算高,他的突然離世,卻震動了整個中國法律界,近萬人在網路上悼念,超過10萬人留言討論。網友們評價,「他以一個法官的身份贏得了整個法律圈的尊敬。」「背著『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經歷的修行。」2014年,司改大幕拉起,上海成為全國司法改革的領頭羊。上海法院的操盤手之一,正是鄒碧華。他與他的司改團隊,時刻處於高速運轉狀態,開會是常態、加班是常態、彙報是常態。從北京、江蘇到長春、青海,每次司法改革座談會和論證會上,都能見到鄒碧華的身影。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回憶,「與碧華碰面,話題總與『司改』相關。這次也是一樣,聊了會兒即將設立的跨行政區劃法院,主題又回到正被熱議的法官員額制上。」上海最新一輪司法改革試點「簡要方案」的最大亮點在於「法官、檢察官的員額制」——將法官、檢察官縮減至法院員工總數的33%,剩餘52%的人將成為司法輔助人員,15%的人將成為行政管理人員。為了真正落實「以法官為中心、以審判為中心」的理念,鄒碧華清楚地知道「難點」在哪兒。在和何帆交流時他曾語氣堅定:「當然是避免搞『一刀切』,不能為了圖省事、求便利,就欺負年輕法官,將助理審判員『就地卧倒』轉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一個科學的考核標準,讓真正勝任審判工作的優秀法官進入員額。」鄒碧華直言,背著「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經歷的修行。「做改革,怎麼可能不觸及利益,怎麼可能沒有爭議。對上,該爭取時要爭取,該頂住時要頂住;對下,必須要有擔當,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些在一線辛苦辦案的老實人和年輕人吃虧。」每次受到批評或嘲諷,哪怕再尖銳,鄒碧華都不會動怒。他在某個司改交流群中說:「改革這種事情一直是一點一點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在各種力量相互制約、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各種利益相互博弈的背景下,很難形成一種周全詳盡的方案。」他還特地讓人搜集了微信上所有吐槽「司改」的文章和段子,既報給領導參考,也時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那些文章中提到的錯誤。

「律師,請你坐下來,慢慢找」眾所周知,近年出現了律師在一些刑事案件中「抱團取暖」,與法庭正面「碰撞」的現象。這也激化了法官(檢察官)一方與律師之間的矛盾,雙方形成了「隔空罵戰」。法官諷刺一些律師是高調作秀、沽名釣譽;後者則譏諷法官曲法阿貴,輸了法律人的根本。無力生憤怒,誤解生怨恨,法官與律師之間齟齬日深,法庭上、網路上衝突不斷。但鄒法官卻罕見地得到律師界一致稱頌。因為他深知包括律師在內的法律職業共同體攜手向前的重要性。他曾說,他在美國訪問時從未見法官訓斥律師,哪怕律師確有不好,也不會當著委託人的面批評律師。他在擔任上海市長寧區法院院長時還制訂了《法官尊重律師的十條意見》。甚至,他此生的最後一次講演,也是《法官應當如何對待律師?》。一次,一位深圳的老律師到上海來開庭。老律師在法庭上要找一份證據材料,由於先前整理得不是很清楚,翻來翻去翻不到,急得滿頭大汗。鄒碧華說,「律師,請你坐下來,慢慢找,相信大家都會等著你,你不用著急。」老律師坐下來後很快找到了材料,如釋重負。開完庭後,老律師在其他人簽筆錄的間隙,對鄒碧華說:「我在全國各地開了很多庭,在上海第一次感受到法官這麼好!」有評論認為,就是這樣一個細微的細節,給了當事人很特殊的感覺,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人文的關懷。而這種細微的東西需要在從事這份職業的過程中,去一點一點體會。對於「公平」的追求和對律師的尊重,也陪伴著鄒碧華走向人生的終點。在朋友圈的最後一則微信中,他轉載了一條關於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平台上線的新聞,同時評論道,「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在律師界,對鄒院長的業務和為人評價都很高。」在律師岳雪飛的記憶里,幾年前,鄒碧華擔任長寧區法院院長時專門召開座談會,聽取律師界意見,出台了一份尊重律師的十條意見,希望法官要「善待律師」,共同推動司法公正。就任上海高院副院長後不久,他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表態,「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個國家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表明這個社會的公正程度。」「認真的人,在任何崗位做任何工作都出色。」鄒碧華任上海高院副院長後,一度分管刑事審判。何帆曾問他:「您的專長是民事,怎麼管起刑事來了,就不怕掉鏈子?」他回答:「既是組織安排,也是新的挑戰。」就像一位同行對鄒碧華的評價,「認真的人,在任何崗位做任何工作都出色。」無論是大要案,還是小庭審,他都事必躬親,認真組織庭前程序,做好輿情預案,積極與律師溝通交流,注重聽取律師意見。他用行動說明:尊重律師、注重溝通,天塌不下來,庭開得更好。

2013年,鄒碧華接待一起案件當事人在何帆眼裡,鄒碧華比我們這些人更「潮」。走在哪兒都是一副IT精英范兒,完全不像個法院「領導」。PPT、KEYNOTE等軟體,他玩兒得比誰很熟。業界有什麼好書新書,他也都第一時間知道。每次與碧華見面,他都會拉著我聊閱讀心得,寫下一張書單推薦我閱讀。他的公文包內,時常放著厚如磚塊、寫滿批註的英文管理學著作。《大數據時代》《定位》《基業長青》……這些信息化與管理學題材的書籍,最初都是他推薦給我的。「我們做司法改革,光懂審判業務和法院那點兒事是不夠的,你必須及時吸取其他學科的最新成就,可視化、大數據、移動終端……都是未來的大趨勢,法院現在不研究、不跟上,將來就會被別的行業嘲笑。」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院長陳葵在2011年就讀過鄒碧華的專著《要件審判九步法》,被深深吸引了。從事審判二十多個年頭,庭也開過上千個,但是,他從來沒有留意過,開庭的步驟之間其實是有著某種深層的內在聯繫的。當年夏天,他帶一群同事到上海法院交流學習,特意申請到長寧法院,鄒碧華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毫無保留地介紹長寧法院的經驗,很多是他本人做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後的成果。陳葵說,在沒有見到鄒碧華之前,我從不知道一位法院院長可以將法律業務、現代管理學和信息化科學技術融合得如此之完美。我留意到,在交流中,他特別作了既不影響長寧法院的同事正常工作,又使賓主雙方有適當交流的安排。這不但表現了碧華院長對同事的人文關懷,同時,這也是他注重時間管理的體現。做人,當如鄒碧華2008年,鄒碧華接到通知,組織上任命他為上海長寧區法院院長。從一個精通業務的審判專家,轉而做一個300多人基層單位的管理者,鄒碧華感到了空前壓力。上任之前他對長寧法院進行了摸底調研:幹警心態不夠振奮,信訪案件居高不下,執行投訴信讓人夜不能寐。於是,他開始自學管理學。何帆在長寧法院參觀時發現一個小細節:雖然空間狹小,但所有的審判員都有一個獨立的辦公室。碧華說,這是他的主意。法官偶爾會在辦公室會客,如果跟其他政府機關一樣,三三兩兩的人擠在一個屋裡,電話此起彼伏,人員進進出出,既不能樹立司法權威,更不利於維護職業尊榮。所以,大樓裝修時,他力主壓縮會議室等公共空間,「空間再小,也得讓每位法官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

何勇,長寧法院的一位老科員。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已進入法院工作16年,黨齡39年。鄒碧華到長寧法院報到的第二天,便帶著中層幹部前往每個庭室慰問。埋在信件、報紙堆里的何勇怎麼也沒想到,新領導也來到了自己所在的不起眼的收發室。「何老師!」鄒碧華進門叫了一聲。何勇的心頭一熱,這麼多年在法院,因為無法解決級別的晉陞,像他這批社會招干進來的老科員早已做好了「科員做到退休」的準備。「我們一直感覺到『低人一等』,沒想到鄒院長來看我,還叫我老師!」2009年12月,鄒碧華讓何勇對收發室一年的工作量進行數據統計。一個月後,在新春茶話會上,何勇坐在會場里。突然,他聽到台上的院長在提自己的名字——「在恭賀新禧的同時,我們除了要感謝一線法官、書記員的共同努力,不要忘記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工作人員。像何勇老師,他這一年發放報紙7萬份,發放雜誌4422本,與法警交換文件3800份,收寄各類信件35600封,處理退信4000封,接待業務庭郵件查詢、複印清單2300人次,糾正信件差錯近200封,節約郵費760元。讓我們大家一起為何勇老師鼓掌!」掌聲雷鳴。何勇站起身,深深鞠躬。這位在自衛反擊戰中擔任過連隊指導員、看過無數戰友犧牲、經歷過無數子彈從頭頂擦過、三次大難不死的老兵,在那一刻淚流滿面!2010年1月27日,何勇57歲生日。政治部主任來到收發室,送給何勇一張生日賀卡,並正式通知他,黨組已決定晉陞他為副科。何勇第二次流淚了!「後來一位院辦的同事悄悄告訴我,鄒院長為了我的事深夜跑到政法委,等了書記足足一個半小時,他對書記說『這些老科員看不到任何希望但仍然默默無聞地做事,我們不能讓老實人吃虧』。」何勇級別的解決,也使得這一批老科員的晉陞問題迎刃而解。同樣的關懷也發生在食堂的一位合同工阿姨身上。一次,由於食堂地板上有水漬,阿姨不小心摔倒在地,正在食堂吃飯的鄒碧華立刻過去扶起她,當看到阿姨臉色難看時,他立即安排司機將阿姨送往醫院。「那個阿姨後來告訴我,她在車上哭了,沒想到有這麼好的院長!」何勇很感慨。「鄒碧華現象」與「庭前獨角獸」的自白如果不是當初陰差陽錯地填報了經濟法專業,鄒碧華的人生軌跡也許是另一番模樣。1967年1月18日,鄒碧華出生在江西省奉新縣的一個小山村。鄒家有三子,鄒碧華排行老大。父親給他取名碧華,意為「碧麗中華」。1984年,鄒碧華以全縣排名第二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 日後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他曾言,報了經濟法,以為是研究經濟的方法,沒想到從此走上了法律之路,並從此一路執著,希望在中國法治建設道路上不辱使命。鄒碧華離開後,他的人生以另一種方式在互聯網「存續」,被更多人憶起:有過故交的好友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往事,表達對「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深思;素昧平生的網友儘管知道博主永遠無法再更新,依舊選擇在評論欄留下一句「一路走好」。對此,評論員沈彬將互聯網上的哀悼概述為「一位法官的身后冠冕」:沒有刻意的拔高報道,沒有行政力量動員的哀榮,但網上網下,整個法律界的一致哀悼、惋惜這位「官階」並不算很高的法官。與被公眾惦念的「法官鄒碧華」相比,工作之外的鄒碧華更願意將自己埋藏在一個安靜的角落,在哲學裡尋找慰藉。

在名為「庭前獨角獸」的個人博客里,他曾借用叔本華的話自我勉勵:站在整體的高度與一切個別災難拉開距離,達成和解。2012年3月11日下午,鄒碧華曾在剛剛開通的微博里留下了第一個「印跡」: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經歷負有責任;我們的每個想法都在創造著我們的未來。這句援引自露易絲?海的話,深深影響著的鄒碧華,也成了他在司法道路上的一個縮影。生於1967年的鄒碧華,把一生定格在了這個最「平和」的年紀。何帆說,網路上的悼念和追記很多,但我想,如果碧華在天有靈,一定會喜歡他的北大學妹、一位80後廣東法官寫給他的詩,姑且用這首小詩作為結束吧:「你使許多事情發芽而自己被冬天拂去如落葉十二月十日,上海小雨船到江心操槳者驟然沉默耳邊只餘風聲獨角獸回到了寓言里誰來馱負巨大的詞語——有的人說會放棄;——有的人說會繼承。」(內容綜合:人民日報記者郝洪報道、法影斑斕微信號、澎湃新聞、人民法院報)關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賬號微信頁面通訊錄→訂閱號→右上角「+」→搜索「rmrbwx」文章頁面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賬號→添加關注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下載人民日報客戶端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法官說了算?
妓女殺貴族 法官竟填命:看腐國人玩轉三十六計
三個法官去吃雞……
在你的印象中,法官的形象是怎麼樣的?
如果你是法官

TAG: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