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標準 膚之美
美女標準 膚之美
紅白相間的藝術白里透粉,毛細血管充盈度好,血中含氧血紅蛋白多,表皮層黑色素含量少,色澤鮮明,紋理細膩有光澤皮膚的含水量為25%左右,PH值為5~5.6。皮脂分泌量適中,呈自然光澤,不油不幹;血液循環豐富,皮膚紅潤,膚質細膩;毛孔較小,富有彈性,對外界刺激不敏感。皮膚的定義:皮膚被覆於人體的表面,形成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除了可以保護機體,抵禦外界侵害外,還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調節體溫、維持水鹽代謝、修復及排泄廢物等功能。對保障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從重量和面積的角度來看,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重量占體重的14%~16%。它好像一件嚴實的天然"衣服",把身體遮蓋得天衣無縫。儘管皮膚很薄,表皮和真皮加起來也不超過0.5~4.0毫米。成人皮膚總面積有1.5~2.0平方米。皮膚的類型:油性皮膚、乾性皮膚、中性皮膚、敏感性皮膚、問題性皮膚。1.油性皮膚:油性皮膚的表面脂肪分泌旺盛,呈現出油亮的光澤。含水量適中,PH值為4.5~5.5之間。皮膚紋路粗、毛孔大。皮膚紋理粗糙。皮膚油膩,水分不易蒸發,很少起皺紋,對外界刺激不敏感,不易發生過敏現象,易長粉刺,進而演變為痤瘡性皮膚。2.乾性皮膚;乾性皮膚表面脂肪分泌少,含水量在10%左右,缺乏光澤,皮膚紋理細膩,可造成缺水性乾燥,易長小皺紋。對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現紅斑。出斑部位一般為眼周、額部、頸部。毛孔細而不明顯,皮膚不濕潤、粗糙、對外界刺激缺乏抵抗力。夏天曬後易發紅、起皮屑,冬天易乾裂、脫皮。3.中性皮膚:中性皮膚油脂分泌適中,表面光滑滋潤,含水量為25%左右。PH值為5~5.6。對外間刺激不敏感,多見於14歲左右的少女。4.敏感性皮膚:多由乾性皮膚髮展而來,皮膚皮脂含量低,含水量少,毛細血管豐富,皮膚紋理細,皮膚較薄。5.問題性皮膚:問題性皮膚又分為暗瘡性皮膚、色斑性皮膚、衰老性皮膚。問題性皮膚多由護理不當演變而成。不同膚色皮膚的化妝修飾:1.黑皮膚的修飾方法:粉底不要打成全白。而應選擇與膚色接近或略深於皮膚透明度柔和和粉底霜。2.深色面容的修飾:切記"同類色並列起柔和作用"的色彩原理,要選擇透度好的暖色調粉底。3.白皙面容的修飾方法:可選用偏冷、偏白的粉紅、粉白色系基礎底色。4.橄欖色面容的修飾:可選用帶粉紅色且透度佳、光澤度好的液體粉底塗敷面部。一般認為正常的或健康的皮膚就是美的,但是不同膚色的人群對於女性皮膚的評判標準也有一些差異,基本上,每個民族都把自己身邊的女性特徵當成具有普遍性的標準,黑種人生長在赤道附近,在陽光充足的非洲大陸生存,體內的黑色素自然增加以適應紫外線輻射,他們的膚色黝黑透亮,非洲美女都擁有健康的深色皮膚。白種人膚色白皙但毛孔較粗,女性的皮膚衰老很快,早期歐洲人是以皮膚白皙為美的,但是在新大陸發現以後,歐洲的貴婦人和少女們更傾向於到海邊沐浴陽光,曬出一身小麥色的皮膚。符合美學標準的皮膚(尤其是面部)應該是表皮薄,透明度好,毛細血管充盈度好,血中含氧血紅蛋白多,表皮層黑色素含量少,色澤鮮明(中國女性以白里透粉者最為理想);皮膚表面光滑而富有彈性;紋理細膩,有光澤;皮膚清潔,無污垢、斑點、贅生物等瑕疵;皮膚所含水分、脂肪比例適中,既不油膩,也不幹燥;皮膚末梢神經感覺正常,對冷、熱、痛等刺激反應靈敏;皮膚耐老,即隨著年齡增長皮膚不衰老或衰老緩慢。相對而言,中國女性的皮膚在色澤和質感上都恰到好處,粉里透紅的淺色調皮膚在視覺效果上更鮮明,與白種人相比,中國女性的皮膚質感要好得多,毛孔細小使皮膚顯得膩滑粉嫩,皮膚與骨骼之間緊密的結合避免了皮膚的鬆弛,相比於同年齡段的歐洲女性,中國女性的皮膚皺紋要少得多。歐洲女性21至25歲在眼周,26至30歲在雙眉間,5年後在嘴的四周出現皺紋,而這些跡象在中國女性的皮膚上會晚10年顯現出來。正如中國文化強調和諧的特點一樣,女性皮膚的色澤、質感甚至體香都要達到完美的統一,為了彌補冷色調的白給人帶來的疏離感,「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中國人完美的掌握了紅白相間的藝術,蒼白沒有血色的皮膚也是不美的,正是白色向紅色的靠攏,以紅色作為補充,才產生了審美張力。錢鍾書《管錐編》說:「"粉肥雪重,燕趙秦娥』,古人審美嗜尚,此數語可以包舉」,我們可以總結出中國女性皮膚美的標準:在色彩上素艷結合,粉里透紅;質感上講究細膩,珠圓玉潤;味覺上還要有淡淡的香味,「一枝穠艷露凝香」。在本色與妝點上講究自然和恰到好處,「淡妝濃抹總相宜」。
皮膚的生理基礎皮膚覆蓋在人體的表面,成人的皮膚面積約為1.5~2平方米。從重量和體積而言,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的總重量約佔體重的5%,體積約為2400毫升。皮膚的厚度因人、年齡、部位而異,一般在0.5~4毫米之間,四肢和軀幹伸面的皮膚比屈面厚,後枕、項、臀、掌、跖部的皮膚最厚。皮膚大致可以分為三層,最外層為表皮,中間一層是真皮,最裡層為皮下組織。我們進行皮膚審美的對象主要是表皮,它屬於副層鱗狀上皮,最外層是角質層,最裡層是基底層。基底層的細胞具有強大的分生能力,不斷生成新細胞向上推進,逐漸演變成表皮各層,這個過程一般為28天。角質層細胞在風吹日晒中不斷老化脫落,但是只要皮膚的基底層沒有損傷,表皮都可不留痕迹的恢復。表皮層中沒有血管、神經,在基底層細胞之間散布著黑素細胞,它能產生色素,所含黑色素顆粒的多少直接影響著皮膚顏色的深淺。表皮層下是真皮層,內含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經及感覺末梢。皮膚的附屬器(毛囊、汗腺、皮脂腺)也在真皮內。皮下組織由疏鬆結締組織及脂肪小葉構成,也稱皮下脂肪層。它的厚度與性別、年齡、營養及身體部位有關。腹部、臀部、乳房、股部的皮下脂肪較厚;女性的皮下脂肪一般較男性多,故具有曲線美。但如果皮下脂肪過多則造成肥胖,有礙形體美。皮膚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保護、分泌、排泄、吸收、感覺等五種。皮膚像一張不透水的韌膜,富有理性和張力,完整地覆蓋在身體表面,使體內各種組織和器官免收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因素的侵襲。一方面,皮膚可以防止體內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的喪失,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外界有害的或不需要的物質的入侵。因此,皮膚在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皮膚通過汗腺排泄體內的水份和體內代謝廢物。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中還有脂酸,具有殺菌作用。皮膚還通過毛孔來有選擇的吸收脂溶性物質,因此,從理論上講藥品和化妝品是可以通過皮膚來吸收的。皮膚大致可以分為乾性皮膚、油性皮膚和中性皮膚,按照皮膚顏色的深淺,可以分為白、黃、黑、棕等四種皮膚。中國人屬於黃色皮膚。膚色的深淺是由毛細血管的密度、血流量和血液所含黑色素的數量及分布狀況決定的,其中黑色素最為重要。人體的膚色、發色和眼色都是由黑色素決定的。當黑色素主要集中在生髮層時,皮膚表現為褐色;若黑色素延伸至顆粒層時,則為深褐色。反之,如果生髮層所含黑色素少而且分布分散,則皮膚顏色淺。在陽光照射下,黑色素在含銅的酪氨酸酶氧化作用下,易使膚色變黑。故皮膚顏色與陽光照射關係密切。皮膚顏色還受毛細血管密度、黃色的胡羅卜素和膽黃素、膽紅素影響。需要注意的是,皮膚的顏色和表面的光滑度是結合在一起的,凡是皮膚黏連或凹凸不平處,在散光作用下膚色發青。受人類的各個分布地區的環境、季節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膚色因種族的不同而不同,此外,膚色也與性別和年齡有關,有研究表明在一個同種族的小社會裡,影響皮膚差異的主要因素就是性別,同族中男女膚色差異的規律是,女人一般比男人要白皙一些,因為婦女血液里更少血紅素,皮膚中更少色素沉著。
皮膚的色質美色彩是人們視覺感官能感知的美。健康的人體的膚色在光的作用下,富有誘人的魅力。膚色能反映人的健康情況和精神面貌。白皙、紅潤的膚色代表青春。有人曾經說過世界上最美麗的顏色是少女面頰上可愛的紅潤,它是天真無邪的、青春的、健康的、樸實的、純潔的色彩。這句話不但說得精巧、動人、微妙,而且真實。因為畫筆所難以表現的正是皮膚的色澤;那是那種潤澤的白,是純凈的白,而不是蒼白,不是暗淡無光的白。這就是為什麼各個年齡段的婦女都要竭力保持這種膚色的原因。她們試圖模仿那些剛剛成熟的少女的美,保持住青春的丰采和靚麗,因此普遍的希望自己的皮膚光潔潤澤,中國女性的皮膚以白裡透紅為美,神器清秀而不失生命的氣息,是感官之美與神韻之美的結合。中華民族對於素色有一種偏愛,《論語》用「繪事後素」四字簡短概括了「白」(素)作為一切色彩基礎、輝麗萬有的地位,白既是美色的一方面,同時也是美色的基礎;老子則從反面出發毫不客氣的指責「五色令人目盲」,主張守拙抱朴,荀子更是痛惜「如白染墨」的情景,後來的中國繪畫藝術則強調「空白」,在大片的空白中營造一種煙霞滿紙、氤氳四射的境界,這是任何其他國家或者民族的藝術無法想像的。那麼「素」或「白」自然就成了中國女性膚色美的依據。從莊子筆下的姑射山神人開始,白就和美麗息息相關。前面提到的《碩人》詩不僅著意描寫了女主人公「凝脂」般的肌膚之美,而且在「手」、「領」、「齒」的描寫中都突出其「白」的特點,「葇荑」,「蝤蠐」,「瓠犀」都是白色的。這並不是偶然所致,其中透露出了傳統文化在女性審美中「以白皙為美」的觀念。從此,詩人筆下幾乎所有的美人全都有了如「冰雪」般白潔的肌膚,「冰肌」、「雪肌」、「玉肌」(這裡肌顯然指的是皮膚)成了古代詩詞及小說戲曲中描寫女性美色最常用的字眼。在色彩的選擇中,我們可以透視人們的社會習慣和心理機制,實踐證明兒童和原始民族的色彩觀主要立足於感官刺激,聯想成分較少。他們追求色彩的熱烈,如濃度大,明度擴展,色調對比鮮明強烈等,這樣容易滿足幼稚粗獷的心靈需要。中國文化較早的進入了文明時代,穩定的農耕生活和封閉的內陸環境賦予了中國文化一些女性特徵,塑造了一種超穩態的嫻靜平和的心緒。表現在民族性格和氣質上,中國人屬於內傾情感型性格:含蓄、內向、謙和、保守,而在認識模式上,中國人重意境而不重象,在藝術上重線條和意蘊,不強調精確的模仿和描繪,可以說幾千年來這種"繪事後素"的認識模式一直延續下來。人們心目中的美女完全符合對「素」的執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不僅僅是皮膚顏色的問題,更是一種沉澱在民族深層心理結構中的生活方式與藝術理想,追求如玉石般微茫、木質般溫暖、山水般清澈的女性柔美。從世界範圍看,正如前面提到的,同一種族中女人的皮膚一般要比男人要白皙一些,古埃及、克里特島和日本的藝術家都曾在人物畫中用不同的顏色來強調男女之間的這種差別,他們用白色、黃色或金色等較淺的顏色來表現女人,而用橘黃、紅色或棕色等較深的顏色來表現男人。男人與女人膚色的差異是性激素作用的結果,它直接預示著一個女人是否豐產。這是因為婦女在每月的排卵期膚色會白一些,而在其他的時候黑一些。一個婦女皮膚顏色的相對變化,就是她的荷爾蒙分泌情況的直接反映。神經學家拉馬錢德蘭提出,女人膚色之所以白皙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生存選擇的壓力更多地偏向那些皮膚白皙的女人。男性在性伴侶上更傾向於選擇皮膚白皙的女人,這是因為,白皮膚比黑皮膚更像一扇透明的窗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健康、年齡狀況和性感的程度,生物學上的優勢就這樣轉變成了美學上的優勢。男性偏向選擇淺膚色的女性作性伴侶,是普遍存在於亞歐文化中的現象。社會學家注意到日本男人將"皮膚白皙看成是日本女性美的一部分",然而日本婦女卻更喜歡帶點淺棕色皮膚的男人。就中國歷史而言,對於素色的偏愛是民族心理成熟的表現,民族的精神生活也漸趨深沉精微。炎黃子孫的生活方式節奏緩慢,按部就班,四時有序,道法自然,但求溫飽,不尚奢華,欣賞趣味傾向於靜謐、和諧,色彩感覺偏重質樸感、恬靜感和溫暖感,色調趨向淡雅。白作為女性的標誌吸引了無數雙審美的眼睛,正如畫家馬蒂斯所說:「線條是訴諸於心靈的,色彩是訴諸於感覺的」,離開了色彩,審美活動很難維持太長時間,在整個人類感覺系統中,視覺是第一位的,「白」正好起著吸引觀賞者視覺注意力的誘餌作用,從魏晉到明清,這種活潑生動、散發著青春氣息的素白之美日趨壯大,形成了一種持續不斷的美學思潮。唐代以豐腴為美,豐腴的女子自然是滑而且白,《風俗通義》中說;「膚如凝脂,既白且滑……冰脂以滑白言。」白與腴不可分,離開了白,美就是不完整的。明代繪畫中的「三百」藝術更是將以「白」為上的審美觀推到了極致。無論以豐腴見長的唐代美女,還是以纖細為美的明代為美,都少不了「白」的裝飾、點染。而《紅樓夢》第八回里的一段話則使我們明白膚色對男人的誘惑有多大。可巧寶釵左腕上籠著一串,見寶玉問他,少不得褪了下來。寶釵生的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真是恨沒福得摸。「雪白一段酥臂」,竟引得終日在姑娘堆里的寶玉想入非非,可見「白」在男子心目中的地位。膚色之白在諸美之首;有了白凈的肌膚,其他方面甚至可以降低標準。總之,古代的美女形象似乎都有著「冰肌玉骨」,大有「無白不成美」的味道。中國人在推崇「白」之外,找到了另一種象徵生命永恆活力的顏色——紅,完美的演繹了紅白相間的審美藝術。女性的膚色不僅要符合審美的標準,也要能夠將欣賞者從純粹審美狀態拉回到現實狀態,白裡透紅的觀念背後是一種信念,美必須能夠象徵生命的活力與激情,女性的身體應該「約略瑩體,血是榮膚,膚是飾肉,肉足冒骨,長缺合度」,這是一種對自然和生命必然性的認識。「素麵常嫌粉污,洗妝不褪唇紅」,一語道破了中國女性紅白色彩運用的原則。所謂「素以為絢兮」,以被動的白色為底色,襯以若隱若現的主動的紅色,產生出一種積極的、有生命力的情感態度。人們在處理白與紅的關係時,不是把這兩種色彩劃分為兩個互相對立的陣營,而是使色彩在每一個局部的位置上都能揭示出整體的特徵,從而使女性皮膚在整體上有一種圓滿的美。白與紅的背後其實是素與艷,白色代表優雅、秀麗等情感狀態,與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中崇尚收斂而輕張揚的內涵相一致,紅則帶給人們飽滿崇高與刺激,富於感官與視覺的衝擊力,它凸現了突破傳統束縛的生命力。素與艷這兩種色彩的衝突在影響著女性皮膚的審美標準。本來,女性的美就應該是絢爛奪目、流光溢彩的,紅色作為生命的象徵,有一種天然的親合力。同男性的美主要依靠形體線條相比,女性的美主要就依靠色彩,「艷麗不可方物」,在任何色彩中也找不到紅色中所見到的那種強烈紅色的出現使得女性的皮膚在「冰清玉潔」之外,多了一些誘惑和嫵媚。《詩經·桃夭》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以桃花桃實的飽滿光澤來形容新嫁娘的「艷麗」,後來就用「艷若桃李」來形容女子的美艷。王粲《神女賦》描摹神女:「其始來也,耀乎白日初出照屋樑。」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綠波。」「桃李」、「紅日」、「芙渠」都是紅色,是一種健康明媚的色彩,它首先給人一種視覺感受。但從色彩學來說,能創造出"艷"的效果的,一般是暖色調。康定斯基發現,某些色彩看上去是向外擴張的,另一些色彩看上去是向內收縮的。相比於冷色調,暖色調就具有向外輻射和擴張的視覺效果。相應地,以暖色調堆疊起來的艷美也會散發出一種照耀四方的活力與生機,它是生命活動中心靈的運動或交響,這種生命的運動常常能夠展現出人物內在的青春與激情,因此,「艷」的皮膚對於男性的吸引力是強烈的。除了膚色和光澤外,女性皮膚的質感也是極其重要的,我們認為中國女性的皮膚在這一點上很有優勢,滋潤、細膩和彈性評價皮膚質感的重要標準。滋潤是皮膚新陳代謝良好的標誌。它展示出皮膚的細膩、光滑、柔潤、彈性等生理特徵,是神經體液、新陳代謝等處於最佳狀態的標誌之一。而代謝功能的好壞,除了與生理和年齡有關外,更為令人關注的是心理狀態和社會因素的和諧以及美滿的性愛。因此皮膚的滋潤與否是對皮膚功能和心境狀態的真實描寫。細膩的皮膚無論是從視覺還是從觸覺的角度來講,都給人以無限的美感。那細淺的皮溝,小而平整的皮丘、細小的汗腺孔以及毛孔,帶有柔嫩、光滑潤澤的皮膚,是皮膚美學特點的重要表徵之一。具有彈性的皮膚,堅韌、柔嫩、富有張力。無論從視覺或觸覺的角度來看,都能給人以一種充滿生命活力之美感。它具有質感、動感與起伏感。它表示皮膚含水量及脂肪的含量適中,血液循環良好,新陳代謝旺盛,它展示的是具有誘人的性魅力的質感與動感,為人體美增添了無窮的美感信息。女性的皮膚天然的就比同種族的男性要柔嫩,女性與男性生理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女性皮膚與男性皮膚的不同。女性激素分泌狀況對皮膚的影響很大,女孩從發育開始,雌激素分泌逐漸旺盛,皮下脂肪趨於發達,皮膚變得潤滑、光澤,富有彈性,身體也逐漸顯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這種狀況一般可保持至40歲左右,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激素的分泌量隨之減少,皮膚慢慢傳遞出衰老的信息。另外,成年女性皮膚隨著激素分泌周期性的變化而變化,在月經期皮膚特別敏感,顯得粗糙,而在排卵期皮膚特別光滑細柔。同時,懷孕期的女性容易出現黃褐斑,皮膚也較粗糙,而進入哺乳期後黃褐斑會慢慢消退,皮膚又會變得亮麗了。總之,女性皮膚較男性皮膚細柔、嬌嫩,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傷害,皮脂的分泌量較少,毛囊皮脂腺開口較小,毛髮少,有害物質和多種微生物在皮膚表面積蓄的機會少,不易引起感染,因此滋潤、細膩和彈性作為女性皮膚質感的標準,在世界上幾乎是被公認的。黑人女性以自己細膩光滑的皮膚為驕傲,尤其是她們的皮膚表層汗毛很少,被稱為「黑珍珠」;西方女性也希望自己的皮膚飽含水分,光滑潤澤,和西方人比起來,中國人的皮膚要更富有水份、更加細膩、更有彈性。中國女性的皮膚,如同藍田暖玉一般光潔、溫潤,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中提到「婦人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但是很快又提出了「嫩」,「肌膚之理,亦若是也。故知嫩者易白,而粗者難白」,皮膚只有「嫩」了,才可能變白,粗糙凸凹的皮膚是不可能白的。因此中國女性皮膚的質感和色澤是統一的,不能割裂開來的,許多常見的意象如「凝脂」、「皓月」、「玉臂」、「冰雪」等,都兼顧了皮膚的色澤和質感,這樣的統一才能營造出潔凈淡遠、風神蕭散的韻致。為了獲得凝脂般的肌膚,西方女性創造了許多美膚的竅門,這些美膚方法都是為了縮小毛孔、減少雜質和斑點,使皮膚顯得光滑細膩,影視明星們對這一點十分注意。又如伊麗莎白·泰勒雖已年過60,依然美艷動人、容光煥發,她保護面容的方法是冷熱法加薄荷油:把熱毛巾敷在臉上和脖子上,待皮膚髮紅後,塗上一層薄荷油,15分鐘後把這層油擦掉,再用冷水洗臉,這樣可以保持皮膚的韌性和容顏的美麗。相比而言,中國古代的民間智慧則從食物與膚質的聯繫入手,總結了許多美顏護膚的經驗,其中有句話叫做「豆腐坊里出西施」,意思是說豆腐坊里的姑娘、少婦大都體型健美、皮膚白嫩,大豆的蛋白質高達36%~50%,而且都是優質蛋白質,而豆腐則是大豆的精華,保留了大豆中的大部分營養,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豆腐坊里的姑娘、少婦們,之所以出落得像西施,原來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無論「豆腐西施」的傳說是否真實,它都說明一個問題:對皮膚的保養,中國女性有著樸素而有效的經驗。古代的美人,特別是深宮的妃子,通常有中醫的美容「偏方」,終日食用以獲得姣好面容,取悅主子。據《醫心方》卷二十六美色方第二收錄的《隋煬帝後宮諸香藥方》載,將桔皮、白瓜子、桃花合葯服用,可令神面俱白。美容食療是由來已久的,不少醫學典著都有關於美顏藥物的註解,例如葛洪的《抱朴子內篇》中如此給茯苓定性:「甘,平,無毒。延年耐老,面若童顏」,使「面體玉澤」云云。由此看來,女人要「為悅己者容」,源自傳統的食療畢竟還是最好的辦法。
國色天香嗅覺效應也參與營造了皮膚的美學效果,我們知道如果長久地接受強烈的某種刺激,人體的任何一種感官都會變得麻木。嗅覺也一樣,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對皮膚進行香味美容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香味要輕柔、淡遠、模糊、朦朧、似有所無,不能強烈、清冽、濃重;二是進行過香味美容的人不能與他人長時間地近距離接觸,而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並在時間上具有間隔性,這樣才能發揮香味美容的最佳效果。在我們對皮膚的嗅覺標準進行討論之前,需要先明確兩個概念,一是「體味」,二是「體香」。體味是指人體反映出來的種種氣息。體味主要是由皮膚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所產生,有的也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尿道、陰道等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所產生。人的體味是這些氣息的總和。體味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體味傳遞著不同的人體信息。根據體味的特點可以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和情感性三類。因此人的體味美也是人體的一種生命信息的傳遞、感情的流露和語文的交流,這種體味就是「情感性體味」。所以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體香味的原理在自己的身上或環境中噴洒上一些令人陶醉的香水,以創造宜人的氣氛。體香從根本上講屬於體味的一種,對女子體香的審美從根本上講是一種由女性體味而引起的性慾望與性快感的心理提升。哺乳動物彼此藉助體味來尋找配偶、刺激性慾,以完成交配、繁殖的任務。人在性選擇上也通過體味來溝通兩性,女子的「體香」作為一種氣味刺激嗅覺,引起了男性的某種感受和反應,從而促進男女之間生理和心理的聯繫。這種聯繫與嗅覺的特殊功能有關,有人認為嗅覺是一切知覺中最配叫做想像力的知覺,因為嗅覺接受暗示的力量是最強的,它能夠使人喚起對往事的記憶,並且激起強烈的情緒波動。所以各種體味往往特別容易影響和控制人的情緒;或者因情緒的變化而對這些氣味產生不同的感受。無論男女都有體味,而不同年齡和不同種族的體味也不同,尤其是所謂的「體香」總是要到青春發育的年齡才會呈現出來。有關研究表明,男女兩性在體味分泌和感受方面均有一定差別。一般來說,女性較男性更強一些。另外,女性分泌氣味的強度也超過了男性。因此,女性對於男性的體味刺激,也大大地高於男性對於女性的體味刺激。女性與體香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男子愛戀的對象,女子身上的香氣具有一種引起對方神經興奮和性慾衝動的暗示作用,使女性在男性眼裡顯得更加美好可愛;而對女性美好可愛的強烈印象,同時又使男性對女性體香產生特別的感受,從而使這芳香體味本身也具有美的性質。中國古代對於女子的體香十分看重,美女與香氣結下了不解之緣:女子的面頰稱為「香腮」,女子的鬢髮稱為「香雲」,女子的年齡稱為「芳齡「,女子的名字稱為「芳名」,女子的青春年華稱為「芳年」,女子的心境稱為「芳心」,女子的精魂稱為「香魂」,女子裹過的小腳稱為"香鉤",女子的化妝品有"香水"、"香粉"、"芳澤"等,女子的面容稱"香培玉琢",女子的肌膚稱「香嬌玉嫩」,貴婦所乘車馬為「香車寶馬」,對女子的溫情愛憐稱「憐香惜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古人認為皮膚的顏色和氣味是有聯繫的,所謂「國色天香」,李漁說:「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結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實實在在有此一種,非飾美之詞也。此種香氣,亦有姿貌不甚嬌艷,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體香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後天的兩種,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髮的天然體味,稱為「天香」;後者主要通過沐浴、熏香等方式獲得,在中國古代,自然的體香在審美價值上要高於後天的體香,趙飛燕的故事就是對這一點最好的說明。據野史《趙飛燕外傳》所記,飛燕本是漢宮中一名歌妓,由於身輕善舞,深得漢成帝喜愛,召入宮中被封為皇后。飛燕後來又將妹妹趙合德引入宮中,推薦給成帝,封為婕妤。不久,成帝專寵合德,而冷落了飛燕。二人雖都是體香貌美的絕世佳人,但體香的來源卻不一樣,以至竟因此而導致了一場爭寵的宮廷悲喜劇。據說成帝曾私下裡對人講:「後(飛燕)雖有異香,不若婕妤體自香也。」於是飛燕為了和體有「天香」的妹妹爭寵,奪回自己失去的地位,便想盡辦法來增添體香:「浴五蘊氣香湯,踞通香沉水座,燎降神百蘊香,傅華百英粉」。這個故事表明女性的體香有天然與人工之別,但遺憾的是這種「天香」並非人皆有之。香妃的故事也可以體現對中國女性自然「體香」的推崇,據《清史稿·后妃傳》中的容妃,維吾爾族人,於乾隆二十五年入宮,初封貴人,後升為嬪,又晉封為妃。清代野史中寫道:「回部王妃某氏者,國色也;生而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國人號之曰"香妃』。」還說當時乾隆聽說香妃美艷過人,中原無人可比,便命大將軍兆惠舉兵西進,一定要得到香妃。兆惠不負君命,將香妃捉到並送到了京城。香妃入宮後,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但是,香妃並不喜歡宮廷里籠中鳥般的日子,終日鬱鬱寡歡,又因為「香」而被人嫉妒,所以很早就香消玉隕了。一般的女性想要擁有誘人的體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來增添身體的香氣,或者除去身上的難聞氣味,以彌補先天不足李漁承認了「國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認為薰染是正當的,「有國色而有天香,與無國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餘則薰染之力,不可少也。」女性對於體香的重視,在《紅樓夢》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在第六十二回中史湘雲醉眠的情節中:都走來看時,果見史湘雲卧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邊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史湘雲喝醉了酒,為圖涼快就在石凳子上睡著了,饒是如此,她還記得要「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可見薰香已經成為那個時代女性的集體無意識了,自覺或不自覺的希望通過薰香來錦上添花,在這一段中史湘雲酣睡在花香中,就連蜂蝶也被花香吸引,怪不得惹人憐愛。又如在第十九回中:寶玉總未聽見這些話,只聞得一股幽香,卻是從黛玉袖中發出,聞之令人醉魂銷骨。寶玉一把便將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籠著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誰帶什麼香呢。」寶玉笑道:「既然如此,這香是那裡來的?」黛玉道:「連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裡頭的香氣,衣服上薰染的也未可知。」寶玉搖頭道:「未畢。這香的氣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餅子、香球子、香袋子的香。」黛玉的體香令寶玉「醉魂銷骨」,但是她卻千方百計掩飾這種體香的來源,偏偏不讓寶玉看自己的袖子,這體現了黛玉的一點小小心計,神秘的物件永遠具有別樣的強烈吸引力,如果謎底被揭穿反而有些索然無味,因此女性的閨房中香囊等薰香物件是密不示人的,除非她將自己的未來完全託付給某個男子,才會「香囊暗解,羅帶輕分」。古代女子的增香之法,大致可以分為薰、沐二類。所謂「薰」,本義為薰草,又名佩蘭、零陵香。關於薰草,《山海經》中記載說:「浮山有草焉,名曰薰。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佩之可以已癘。」薰是一種天然香草,有著增添香氣和祛除臭味的用途,所以獲得了中國人格外的青睞,古人或將它佩戴在身上,或榨出草汁塗在身上,或焚燒來取其香氣。由於薰草的這種特殊的增香作用,後來也用「薰」來泛指其他的一些香草及其香氣。薰香有幾種方法,一是用香花芳草的花露來塗搽身體,品質最好的是薔薇花做的花露。二是以香花芳草的氣味或焚燒這些花草後的煙氣熏烤衣物,常見的方法是在身上佩戴或在室內懸掛香草或香囊,如《孔雀東南飛》中寫劉蘭芝的嫁妝:「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香囊是用來增添帳內香氣的。宋代詞人秦少游在滿庭芳中寫道:「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這裡的香囊是佩戴在身上的。中國女性日常用作薰香的有植物,也有動物的分泌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麝香。麝是一種類似鹿的動物,俗稱「香獐子」。公麝腹部,即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皮下的腺囊可以發出有濃烈氣味的油脂狀分泌物,稱為麝香。其他一些動物(如水獺或麝香貓)產生的分泌物,通常也稱為麝香。麝香是薰香用的上好材料,為古人所喜愛。古詩詞中許多例子表明古代女子喜愛用麝香來增益香氣,「香和麗中蜜,麝吐中台煙」,「翠鬟初出綉簾中,麝煙鸞配惹蘋風」,「搗麝成塵香不減,拗蓮作寸絲難絕」。前面提到,女性的體香有著某種性的涵義。據植物學家分析,諸多香料中麝香的氣味是與人的氣味最近似的,因此麝香對女性身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二類增香之法就是「沐」,沐浴是古代女子用來增益體香的一個十分普遍的途徑。在沐浴的水中加入蘭香等香料,這樣的帶有香氣的水被稱為「蘭湯」,人在其中浸泡可使身體也沾染上香氣。這種做法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有了,而「貴妃出浴」則是中國文人情有獨鐘的創作題材,或入畫,或入詩,或入戲,千百年來不絕如縷,踞說楊貴妃所浴的華清池溫泉中就是加了香料的,所以後來的文人詠此事時總是以「蘭湯」稱之,如辛棄疾的《虞美人》寫道:「露華微滲肌香。恰似楊妃初試、出蘭湯。」賀鑄的詞中也說:「薄晚具蘭湯,玉肌英粉膩,更生香。」可見,沐浴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膚的香味。沐香之法還包括用香皂浴身,這種做法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沐浴時必經的程序。香皂和與香皂有同樣作用的香波、香精及各種浴液,已成為今天人們沐浴時的必需品。由於薰和沐需要較貴的原料,一般民間女子採用了香茶沁口的方法,在明清還流行在就寢時口含荔枝的方法。但是從現代人體衛生科學的角度看,這兩種方法都不可取。茶葉里的鞣酸和茶鹼會對牙齒產生一定的腐蝕和染污作用。荔枝的果糖形成果酸後也會損害牙齒。在紅樓夢第八回中,薛寶釵採用了類似「香茶沁口」的方法,但她吃的是丸藥,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寶玉此時與寶釵就近,只聞一陣陣涼森森甜絲絲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氣,遂問:「姐姐熏的是什麼香?我竟從未聞見過這味兒。」寶釵笑道:「我最怕薰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煙燎火氣的。」寶玉道:「既如此,這是什麼香?」寶釵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藥的香氣。」寶玉笑道:「什麼丸藥這麼好聞?好姐姐,給我一丸嘗嘗。」寶釵笑道:「又混鬧了,一個葯也是混吃的?」寶釵吃的藥丸,不僅有祛病的效果,更有一股冷香,起到了薰香的效果,怪不得寶玉這個整日在胭脂堆里生活的少年也怦然心動。
皮膚的裝飾美俗話說「三分人才七分妝」,這說明化妝對於皮膚的重要性,因此古今中外的婦女都是依靠化妝來美飾肌膚,滿足自我美化的願望。對皮膚的裝飾源遠流長,早在人類進化初期,人們就已經懂得了利用自然界的色素來裝飾自己。古人稱美容為「嫩面」「妝粉」。在濃明臣的《竹枝詞》中有「女兒妝粉採蓮來」的詞句。三國的曹操將婦女畫眉稱為「仙娥妝」。在南北朝時代,梁簡文帝有《美人妝師》,書中曰:「嬌羞不肯出,猶言妝未減,青黛隨眉廣,胭脂逐臉生」。清代慈禧太后為了返老還童,更是駐顏有術,在容貌上大下功夫:臉抹雞蛋清,身灑玫瑰汁。如今,化妝對於皮膚質量的維護和提高越來越重要。俗話說「晚上化妝,勝於身上的新裝」。今天的人們已經懂得了實現自我情感表達的一種強有力的方式——修飾美化自己的容貌。素與妝是對立的兩面。所謂素,就是素麵朝天,不施粉黛。所謂妝,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總之不管是素還是妝,都要以突出女人的美艷為目的。我們先來看「素麵朝天」的典故。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妃)有姊三人,皆豐碩修整,工於諧浪,巧會旨趣。每入宮中,移晷方出。……虢國不施脂粉,自炫美艷,常素麵朝天。」虢國夫人敢於素麵朝天,是以天生麗質為本錢的。《說苑·反質》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資有餘者,不受飾也。」實在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後來王粲《神女賦》用「質素純皓,粉黛不加」來描寫美人,庾信用「自紅無假染,真白不須妝」來讚美佳麗,實際上都是在強調她們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也是在反襯她們的驚人美貌。但是,這些只是說明了一個道理:「繪事後素」,自然的、先天的、發育成熟的、質地純凈的容顏是女人皮膚美的基礎,但是並不能說明化妝不能增加或是改變女人的面貌。實際上,自古以來,美就是與化妝相伴而行的。宋高承《事物紀原》:「秦始皇宮人悉紅妝翠眉,此妝之始也。」實際上,從人類學的觀點看,化妝或裝飾的起源要比這早得多,幾乎是從原始人對美有所認識時就開始了。其後,化妝及化妝術便千變萬化、種類繁多起來,並且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潮流,一種自覺的認識,一種文化。東漢有啼妝,三國魏有曉霞妝,南北朝有半面妝、梅花妝、額妝、醉妝,唐宋有淚妝,總之是在不斷推陳出新,層出不窮。後世詩文和筆記小說中關於化妝的記載也很多,唯一的一個例外是北周武帝曾禁止天下婦女施粉黛,因此除了宮女之外,民間女子清一色的黃眉墨妝。不過這也可見當時化妝風氣的濃厚,所謂禁止天下婦女化妝,只是皇帝的矯枉過正罷了。一言以蔽之,中國古代化妝風俗體現在:「不太纖,不太穠,得其中。」化妝的基礎是素,是清。「清」是中國古代審美觀念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概念。其滲透力之強,運用範圍之廣泛,在今天的語彙中仍然可以找到例證。比如,我們形容一位以天然韻勝的美眉可以說她清純、清秀,我們描繪天高雲淡、澄澈瑩潔的境界可以說清明、清新,我們感到一種與俗艷大異其趣的氣息可以稱為清香。清,給人的審美感受就像雨後的白樺林,帶露的碧荷,水中的梅影,秋日的晴空,山間的清泉,一種脫俗的超逸感覺。每一種審美趣味總是與人們的生活趣味相關的。「清」作為界定人物風神情韻的一個美學概念,它首先是與一種人生的終極理想和生活趣味相聯繫的,其源頭可以追溯到道家的清凈思想。老莊清凈無為的人生態度,虛心應物的認知方式,超塵脫俗的生活情調,無不圍繞著「清」展開。可以想見,道家思想作為中國思想觀念的主要源頭之一,在深刻影響古代人的生活和審美意識的同時,也通過審美心理的積澱,深深地烙印在當代人的生活觀念和審美趣味當中。在《詩經·野有蔓草》中反映了這種趣味:「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後來阮籍《清思賦》中寫道「窈窕而淑清」、「清言竊其如蘭」,曹植《洛神賦》中寫到「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陸機的詩中多用清字來形容他理想中的人物的容貌、心性、聲音。比如「縴手清且閑」、「椒房出清顏」等,宋代周敦頤提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著名觀點,而《紅樓夢》中眾美薈萃,林黛玉便是以「清」取勝的佼佼者。但是,「清」作為審美理想有其勝場也有局限,古人是深知其中的辯證法的,在他們的認識中,只要這種外在的修飾和改變不超出自然的必然性所允許的範圍,對於皮膚美的強化將是有益的,動人的裝飾,秀雅的衣著雖然是外在的,一旦它們貼近了自然本身,符合自然溢美的原則,不因自身的存在而掩去了自然本人的身體上天然的光輝,就能在審美方面獲得有益的價值。畢竟自然所創造的人的身體,在審美形式上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為了增添自然的魅力,在自然的身體上附加必要的裝飾,無疑會深化形體美的審美效應。今人也應如此,能清則清,不能「清」,不具備「清」的底子,就去追求「麗」與「艷」的裝飾美,所謂「人各一面」,就是各個展現自己的皮膚資質,刪繁就簡,標新立異。中國女性的皮膚裝飾十分複雜,從廣義上講,髻環、額黃、眉黛、粉脂、花鈿、香飾等都算是對皮膚是裝飾,與皮膚關係最密切的是花鈿、粉脂和香飾。花鈿又稱壽陽妝、梅花妝、貼花子,始於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壽陽公主在院子里休息,有花瓣落在額間,三日不褪,更顯嫵媚動人。天下女子爭相模仿,用薄金片等材料剪成星、月、花、葉、鳥、蟲等形狀貼在額間,稱為「花黃」、「眉間黃」、「鴉黃」,《木蘭辭》中花木蘭回到家中後,「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帖花黃」成為花木蘭恢復女性身份的象徵,可見當時流行之風正盛。粉脂包括白粉和胭脂,《紅樓夢》中賈寶玉吃胭脂的故事表現了胭脂的魅力,在眾多的物件中,寶玉偏偏選中了女孩子的胭脂,令賈政大為失望,這從另一個角度恰恰反映了當時,胭脂在女性化妝中的重要性,甚至稱為女性或女人氣的代名詞,「脂粉氣」經常用來批評某些帶有女人氣的男子。香飾在上節中提過,來源於植物和動物的分泌物,方法有薰香、佩香囊、香料搽臉、香皂沐浴和香茶沁口等方法。代表人物:大S徐熙媛。被台灣演藝圈人公認為「美容大王」的大S徐熙媛,從17歲就開始瘋狂鑽研各種美容保養技巧,立誓要讓自己全身上下每一寸肌膚都美到不行,她親身試過成百上千種美容保養品,所有民坊間流傳與專業醫師建議的美白秘方都沒有放過,也難怪大S能保養出一身如瓷娃娃一樣的皮膚。
編輯 翠琳園 圖文 網摘
男人用吻征服女人
女人用吻選擇男人
粗讀紅顏、細讀知己、精讀妻子
優雅於心最婉美 知性於情更嫵媚
男人一生必聽的十段相聲
花花草草喝出健康,75種花茶的喝法
男人的窺私慾與女人的暴露欲
出軌後的婚姻要如何修復
美女寫真 艷若桃李 秀色可餐
男人叫床聲也讓女人high
http://cyspw188.360doc.com
推薦閱讀:
※全是男人超越美女
※請注意,前方美女土豪常出沒!
※美女演員梅婷太漂亮了(2)(907)【圖】
※【明星美女】大美女張嘉倪 !!!
※一些關於外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