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費過高 智能電錶里有鬼嗎?

不少網友不自覺地加入到謠言的傳播中,為謠言的產生傳播提供了肥沃土壤。

長春晚報記者 陳思秀

每年「3·15」期間都是百姓高度關注消費者權益的時期,也是電錶加速謠言傳播的高峰期。那麼電錶加速事件到底是否存在?為什麼電力用戶認為自家電費過高?對於市民心中的疑問,記者進行了採訪。

電費和家中使用的電器功率及時間有關。用電量(kW·h)=功率(kW)×使用時間(h),而家中電器功率較大,或存在長時間不使用卻處於待機耗電狀態的電器,那麼電費自然就高。還有可能是家中線路存在短接發熱、與鄰居家電線錯接等原因。如用戶對自家電錶存在異議,可到區域供電營業廳免費申請電錶校驗,供電公司計量部門會對用戶家中電錶進行拆裝檢驗。

謠言1

電流量都超過電錶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一旦超出這個限量時,電錶讀數就是以正常值幾倍的速度飛快旋轉。

闢謠: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級計量實驗室做過測試,5(60)A的電流表,不論是在基準電流5A還是在最大電流60A的工況下,電能表均能正常工作,準確度符合標準,不會出現謠言所說的「速度飛快旋轉」。

謠言2

為什麼電力部門不提供正常工作電流為15、20、30、40A的大電錶,而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電錶?

闢謠:根據現行國家電錶製造標準及檢定規程,居民用電能表均採用5(60)A電能表。目前近幾年新建小區,室內電路設計額定功率為8000瓦,換算成電流大約36安,一隻40安的智能電錶已能滿足使用。對於普通居民而言,符合電路設計的智能電錶還能適時保護居民的家用電器。

謠言3

智能電錶本身具有一定耗電量,轉嫁給了消費者用戶。

闢謠:智能電錶在設計時即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電錶的設計是將本身損耗計入了公共電網的傳輸損失中,即我們常說的「線損」,未流入電能表計量電流迴路,不存在智能電錶本身耗電量轉嫁給用戶的情況。

儘管多方都曾對「電錶貓膩」的謠言屢次闢謠,然而這些闢謠並未完全打消網友們的疑慮。

推薦閱讀:

5種家電這樣用,電費省一半!堅持這麼做的人賺大了
一港人家庭電費單:天天開暖氣 每月48元
【實用】夏季省電這麼辦,每月電費省一半!

TAG:電錶 | 電費 | 智能電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