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著名景點全攻略

柬埔寨必游10大景點

景點一:吳哥寺

(吳哥寺平面圖)概述吳哥寺又叫小吳哥(與「大吳哥」通王城相對而言),通常所說的「吳哥窟」即指這裡,因為它是吳哥古迹中最大、保存得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建築,因此吳哥窟也被作為整個古迹群的總稱。它因宏大的規模、完美的對稱、均衡的比例、精緻的浮雕被稱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觀之一。柬埔寨國旗上的三塔即是吳哥寺的正面像。吳哥寺主建築周圍有大片空地,以前應該是僧人或平民居住的草木房屋。可見吳哥寺曾經是一座僧侶眾多、香火旺盛的大寺廟。現在主體建築的東北角上有些較新的佛殿和僧房,仍有不少僧侶在這裡修行。身披鮮艷的橘紅色袈裟的身影在青灰色的古寺中穿行,是攝影師們非常喜歡的拍攝題材。建築:吳哥寺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主殿佔地4萬平方米,主塔高6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吳哥寺遵循金剛寶座塔形式,三層平台上聳立 著五座蓮花塔,整座建築充滿向心力和向上的動勢。根據印度教的傳統,寺廟越高越好,最好能建在山頂上(如巴肯山),像吳哥寺這樣建在平地上,就要造一座盡 可能高的高台。巴戎寺同樣屬於這種「人造山」形式。雕塑:吳哥寺的牆壁上布滿了精美的浮雕,使得整座建築更為華麗。底層雕塑以連環畫的形式講述印度教神話故事。二層以各種宗教圖案為主,跳舞的仙女阿卜娑羅 (Apsara)的形象是遊客最喜歡合影的明星。吳哥窟的各個寺廟內有數千個阿卜娑羅雕像,其中吳哥寺和女王宮數量最多,雕塑也最精美。日出:坐東面西的吳哥寺是吳哥窟最佳的日出觀賞點之一。太陽從宏偉的五座尖塔後緩緩升起的壯麗場景充滿神喻的色彩。以寺前荷花池為前景,以寺廟為背景的日 出照片是紀念明信片和繪畫作品的最常見題材。雨季看到日出的機會非常少,而旱季通常只有北側池塘有水,所以前排的好位置通常在日出前一兩個小時就已經被占 據了。旁邊小飯店的老闆會出售椅子和熱飲料來賺點錢。建議參觀路線沿著石板橋跨過190米寬的護城河,由西門(正門)進入吳哥寺。外院牆西面的中段為一條200多米長的長廊,雖然是外圍建築,但同樣裝飾著浮雕。正中的門樓內有一座3米多高的毗濕奴雕像,未婚夫婦們經常來這裡祈求好運。外院與內院的正門間有一條寬闊的青石板路相連,石板路的兩側有半人高的石欄杆,走到盡頭時你會發現這是七頭神蛇納迦(Naga)的身體。道路兩側廣闊的空 地上曾經布滿了平民居住的草木房屋,現在已經毫無蹤跡可尋了,只剩下兩座對稱分布的藏經樓和兩個方形水池。人們喜歡在北側的荷花池前看日出,因為南側的通 常沒有水。進入內院,就來到吳哥窟建築的主體部分,眼前是三層的平台。第一層:最下面一層平台周遭長800米的迴廊布滿講述宗教故事的浮雕。從西門入口開始逆時針行進,看到的分別是(西)決戰俱盧之野-黑天舉起牛增山-猴王波林之死-(南)蘇利耶跋摩二世軍隊-閻摩審判-(東)攪拌乳海-(大象門)-毗濕奴戰勝群魔-(北)黑天與魔王班那-神魔之戰-(西)楞枷之戰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以千佛廊連接,以前曾經供奉著幾百尊佛像,但盜毀嚴重,剩下的也有很多都殘缺了。第二層:第二層平台比第一層高7米,周長約430米。這一層的浮雕與第一層相比較多裝飾意味,如仙女阿布薩拉雕像、蓮花蓓蕾等形象。第三層:呈正方形,邊長75米。這是神廟的最高層,四座小塔拱衛中央主塔,象徵著諸神居住的聖地須彌山。通向主塔的台階被稱為「天堂階梯」,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信徒以此體會天堂之路的艱辛,表達無限虔誠。1973年,一名法國女遊客在攀登中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餘捐資在西面台階一側修造了扶手。從此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餐飲入口處路對面的停車場邊和院內北側有不少餐廳和大排檔,一般一份炒麵價格1-2美元,一個椰子2000瑞爾。除了可以吃飯,還可以在大排檔的吊床上休息一會兒。當然吊床數量有限,也不會很舒適。想睡個午覺躲過正午的陽光,還是回暹粒比較好。購物大排檔中間雜著紀念品店,出售當地布料、T恤、拓片等,價格比暹粒市區高,可以還價。在大排檔吃飯和午休的時候一定會有小孩子上前兜售明信片、書籍 等紀念品。這是些非常伶俐的孩子,能用好幾種語言介紹貨品、討價還價,有的還會講中文。兜售紀念品對他們來說既是工作,也是學習。特別提示:1、寺內台階普遍比較陡而且光滑,攀爬有一定危險,最好沿扶手上下,穿合腳、防滑的鞋子。第三層目前正在修繕,不允許攀爬。2、路遇僧人可以邀請合影,但要態度謙和、姿態莊重,不要搞怪。女性與僧人合影時要注意避免身體接觸。景點二:通王城

(通王城方點陣圖)概述通王城又稱大吳哥,是吳哥王朝的首都,東南亞歷史上最宏偉的都城,鼎盛時人口達上百萬。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修,最終在1426年被廢棄。城市布局:通王城呈正方形,城牆周長14公里,以寬達百米的護城河環繞。全城5道城門,南門和北門是百姓日常通行之門,東門為出喪使用,西門是犯罪者所走的。東門北側還有一道勝利門,直通王宮,是國王專用。巴戎寺居於城市中心,象徵著宇宙的中心須彌山,通向四門的四條道路都從這裡出發。皇宮在城市西北部。護城河橋:橋兩側的石雕為修羅與阿修羅合力攪拌乳海獲取長生不老葯的故事。兩側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報持巨蟒用力拉扯。觀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細長、表情含蓄的是修羅(天神),怒眼圓睜、表情兇惡的是阿修羅(魔鬼)。南門(South Gate):城門高達23米,上方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詳的微笑,是吳哥古迹的標誌之一。巴戎寺(Bayon):城中最重要、最宏偉的建築。巴方寺(Baphuon):曾經是舊王城的中心,吳哥常見的三層平台建築,底層雕有各種動物雕像,頂部已坍塌。目前該寺因維修已暫時關閉。空中宮殿(Phimeanakas):皇宮中的神廟,城中最高的建築,最高層平台上曾建造一座金塔。戰象台階(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國王的檢閱台,舉行慶典儀式和斗象大會的地點。尚存巨象石雕。癩王台階(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當時的皇家火葬場所在地,因平台頂端一座沒有性別的「癩王」雕像得名。但為什麼叫「癩王」則眾說不一,有人說因為發現是布滿青苔,也有人說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風病的國王。原雕像已送往金邊國家博物館收藏,現在的是複製品。地址吳哥寺以北約1.5公里。景點三:巴戎寺

概述巴戎寺坐落於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其迴廊東西長160公尺、南北長140公尺;迴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頂,但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後人憑弔。值得一提的是寺廟之牆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之雕刻,舉凡古代戰爭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等皆充分透露著當時之情景,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彷佛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其中有最著名的是「高棉的微笑」。巴戎寺猶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49座佛塔如同山峰連綿聳立,中間一座即是頂峰,其餘48座如眾星捧月般全部簇擁在它的周圍。廟宇的建築結構相當複雜,建築年代跨度也相當長,藝術風格變化很大。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佛塔。底層浮雕從東門開始順時針行進,看到的分別是:出徵佔婆-林迦崇拜-水 戰--水上生活-贏得勝利-鬥雞和下棋-軍隊-內戰-大魚吞羊-勝利遊行-馬戲團-占婆人洗劫吳哥(從情節上看,這應該是整個故事的開篇)。四面佛:49座佛塔均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臉帶安詳的微笑,這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眾多佛塔間,身處任何一個角落,都會發現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浮雕:巴戎寺的迴廊壁畫也十分豐富,1200米長的浮雕長廊令人驚嘆的刻畫了11000個人物。內層迴廊主要為神話和宗教故事,而外層迴廊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從戰場廝殺到生產勞動、集市貿易的生活圖景應有盡有,這樣世俗化的雕塑題材在吳哥建築群中是非常少見的。如果時間有限,可以只參觀底層浮雕,第二層規模和技法都稍遜一籌。地址位於通王城中心小貼士建議早一點去,空氣好,光線好,不熱,心情也會更好點。進入內部最好攜帶手電筒,裡面即使正午也是漆黑一團。景點四:聖劍寺

概述寺名來源於闍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聖劍的傳說。闍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這裡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最重要的節日典禮都在這裡舉行,數千人供養和維護著這座寺廟。寺廟建設於12世紀,屬於佛教建築,供奉的是國王之父。位置通王城北門外約2公里。小貼士寺廟面積比較大,可以由西門入、東門出,讓司機在東門等候。景點五:塔普倫寺

(布滿青苔的小道)概述塔普倫寺也翻譯作「塔布蘢寺」,是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造,也叫「母廟」。塔布蘢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叢林吞沒。盤根錯節的巨樹纏繞著佛塔,佔領了長廊,撕裂圍牆,掀開石階,探進門窗,舉起房頂……建築與叢林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給保護工作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坐視不管固然會古寺不保,強行分開也必然樹亡寺毀。因此至今這種奇特的擁抱至今仍然保持原貌。位置通王城勝利門東南,茶膠寺和斑黛喀蒂之間。小貼士1.出發前重點重溫《古墓麗影》和《花樣年華》。2.即使正午時分,也建議攜帶手電筒和指南針。3.找個小孩子作嚮導,他可以帶你走遍角角落落。景點六:女王宮

概述女王宮是吳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它的建築以小巧玲瓏、精緻剔透、富麗堂皇而著名於世,有「吳哥古迹明珠」和「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女王宮又稱班迭斯雷寺,位於柬埔寨暹粒省,距著名的吳哥城約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聖廟之一,被譽為「吳哥古迹中的明珠」。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建於967年的羅真陀羅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女王宮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是吳哥古迹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緻的建築群之一。Banteay Srei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據猜測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這也許是因為這裡的雕刻太過精美,不像出於男性之手。關於它的建造年代也有一些質疑,有學者認為這樣高超的工藝遠遠超越了其他10世紀建築的水平,而更像是13-14世紀的作品。女王宮規模不大,但周圍同樣開挖護城河。現存的主體建築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書室,所有外牆全部布滿精美的雕刻。女王宮是第一座採用「原物歸位」修復法成功的建築,後來這一方法廣泛應用到吳哥窟其他古迹的修復工作中。交通女王宮在暹粒東北30公里,路況尚可,汽車或Tuktuk都可以到達,需要比小圈多付10美元左右。如果與崩密列、高布斯濱、荔枝山等安排在同一天,則只能包汽車,可坐6-7人的三排座汽車報價70美元左右。餐飲女王宮旁邊有幾家餐廳可以吃午飯,價格和其他景區餐廳差不多,人均2美元即可。門票女王宮門票包含在吳哥窟大門票中,所以務必安排在門票有效期內參觀,參觀時不要忘記帶門票。小貼士鑒於其極其鮮艷的色彩,女王宮最佳拍攝時間是上午9點到10點、下午4點到5點兩個時段。但上午的最佳時段總是擠滿了旅行團,如果上午去提前1小時左右到達。晴朗的中午應該避開這裡,在毫無遮蔽的紅色砂岩建築中穿行會感覺像在碳火上烤一樣炎熱。景點七:崩密列

(崩密列入口)

概述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吳哥窟式的寺廟,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這座寺廟距離吳哥古迹群以東40公里,不屬於常規的吳哥景區範圍內,所以一般的旅遊團行程中很少會包括這個景點,因為確實有些太荒僻了。據說電影《虎兄虎弟》《古墓麗影》曾在這裡拍攝。但當您跟隨著當地導遊爬窗戶,走屋脊,穿房屋的時候,你會發現永遠有驚喜在前面,而且也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著的是怎樣令人驚喜的景色。如果您熱愛探險,那崩密列絕不如錯過。在崩密列,你可以看到吳哥窟未被發現前在叢林中沉睡的模樣,它是吳哥遺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迹。崩密列的規模幾乎與吳哥寺一樣大,布局和建築風格也大致相同,甚至周圍有同樣寬闊的護城河。可以想見當年這裡曾是與吳哥寺一樣重要的宗教聖地。但這裡依然被叢林嚴密包裹著,無法盡覽全貌。由於比較荒僻,叢林的神秘氣氛在斷裂的柱石、坍塌的牆壁間瀰漫,大有探險的味道。可惜的是,由於保護不力,崩密列的很多雕塑已被盜走。幾年前電影《虎兄虎弟》(two brothers)在這裡拍攝時搭建了一些木質棧道(導遊更喜歡說那是拍攝《古墓麗影》時為安吉利娜·朱麗搭建的),遊客可以沿棧道參觀。但當地的導遊會帶領遊客攀越斷壁殘垣,更有一種冒險的味道。交通位於女王宮東北方約10公里,距離暹粒大約50公里,道路崎嶇。最好安排與女王宮、高布斯濱、荔枝山等安排在同一天,可坐6-7人的三排座汽車報價70美元左右。門票5美元,不包含在吳哥窟大門票中。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和6月到10月之間分別是乾季和雨季,使吳哥窟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面貌,盡量避免在3月到5月之間的熱季旅遊。景點八:巴肯山

概述巴肯山是離吳哥窟不遠的一座小山丘,高約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山的西邊是開闊的西池(West Baray),東南方叢林中是吳哥窟。由於這兒是看日出日落的寶地之一,每天臨近傍晚都會擠滿了遊客和小販,熱鬧得象個公園。巴肯山頂建有一座巴肯寺。巴肯寺(Phnom Bakheng)是柬埔寨吳哥古迹中供奉濕婆的印度教寺廟。它是9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都吳哥後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廟。巴肯山是在吳哥窟西北 1.5公里處的一座小山,從巴肯山頂可以居高臨下遙望吳哥窟。巴肯山高65米四周有壕溝圍繞,象徵印度神話中環繞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的鹹海,巴肯寺建立 於平坦的山頂。廟山為陡峭的五級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層長76米,逐層縮小到頂層長47米;陡峭的廟山象徵須彌山。廟山頂部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 的五座山峰。台基四邊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層石階,每層十級,直通寺頂平台,每層石階左右,守護著一對坐獅,有些石獅已破損,看不出獅子模樣。巴肯寺的109座寶塔,按嚴格的幾何圖案對稱地布置:頂層的五座寶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點梅花;廟山的每一層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 座角塔;四道五層階梯的每一道每一層,各有一對寶塔伺立左右,共有階梯寶塔40座;另有44座寶塔環立廟山四周。14世紀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淵訪問真臘時稱 巴肯寺為「百塔洲」,當時的百餘座塔還是金塔。今日不少寶塔已經殘缺不全。地址巴肯山位於吳哥窟以北約1300米(4265英尺),吳哥通王城以南400米(1312英尺),進出巴肯寺需通過一段陡峭的台階,其中有一在紀念碑(高 67米,220英尺)東側。在1960年,頂峰可以站在大象上到達,用一位法國遊客的話說,這段上坡路是「一段經典而愜意的小道」。提示下午四點後買三天、七天的門票,即可進入景區(不另收費),絕大多數人選擇到巴肯山看日落。在太陽下山前到達山頂,欣賞吳哥及其周邊的美景,落日的金色光環非常令人難忘。1859年,當法國人亨利·莫奧站在這裡,他在日記中寫道:石階延伸 到山頂,在這裡你的視線開闊,可以欣賞到山下美景,難怪這些很有建築品味的人要選址這裡。可以眺望到:西面是吳哥窟五塔,西南在巨湖附近是科榮寺,東北是 博山,東面是庫倫山和西巴萊池。景點九:蟠蛇水池

概述蟠蛇水池由一個大方池和對稱分布在四邊的四個小池組成,大方池的中間矗立著中心塔,每個小方池都雕刻有一個有趣的地下噴泉。蟠蛇水池神廟原來設在一個為聖劍寺供水的巨型水庫中。湖的中央有一個圓形島,島上有個圓形寺廟,寺廟直徑為15米。從湖底沿著七個台階登上島頂,在第七個台階上有一圈精細的蓮花花瓣雕刻,形成一個大型蓮花座,而寺廟就建在這個蓮花座上。第二個台階周圍有兩條七頭蛇神纏繞,兩條蛇尾在寺廟的西邊,兩個蛇頭在東邊。以前蟠蛇水池是祭司為人治病的地方,由一大四小的正方形水池組成,中央的那個水池最大,而它的四邊都有水道連接一個比中央小的正方形水池,在四個小水池各自有四個代表性的雕像作出水口。不過,現在這個地方已經一滴水都沒有了。景點十:獨立紀念碑

概述獨立紀念碑位於金邊市塔仔山下,是為紀念1953年11月9日柬擺脫法國殖民統治,獲得完全獨立而建。1958年3月落成,高37米,共7層,上有蛇神(柬文化象徵)100條。每年獨立節時,柬國王或國王代表都在此舉行隆重的慶典。來訪的外國元首也多到這裡獻花圈。紀念碑高37公尺,底座寬36公尺,四根巨柱上置七層蓮花蓓蕾形寶塔。每一層四周有七頭蛇神「那伽」雕飾。那伽被視為柬埔寨國家的起源的神聖象徵和王國興盛的保持者,也是柬埔寨古代藝術廣泛運用的題材。獨立紀念碑由柬埔寨著名建築師梵.莫尼旺(Van Moly Vam)設計,1958年3月動工修建,1962年11月9日落成。地址諾羅敦大道與西哈努克大道的十字路口,獨立廣場中央,王宮南側。金邊金邊(Phnum Penh)是柬埔寨的首都,人口約80萬。座落在湄公河與洞里薩湖之間的三角洲地帶。數年的戰火後寧靜下來的金邊,掩藏不住她神秘而每人的風姿。殖民時代法國風格建築物遺迹散落在金邊城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極富民族風情的大街上涌動。每到周六和周日,金邊城區河邊一帶,更是生機勃勃。這裡沒有亞洲其他城市的嚴重污染,金邊給人的吸引力在於繁茂的林蔭大道、具有殖民色彩的建築物和穿著橙紅色長袍的僧侶等。金邊市區呈長方形,分老城和新城兩部分。

金邊監獄博物館1975年,紅色高棉佔領金邊,狂熱的毛派信徒波爾布特根據他從中國文化大革命中所汲取的階級鬥爭經驗將極權政治的恐怖發展到了一個更加殘暴的高度。為了踐行他所渴望的無階級平等社會,一步到位的踏入共產主義,當時金邊以及所有大城市的二百多萬人口被全部驅趕至鄉下。私有制被徹底廢除,貨幣和商品被取消,城市和家庭被有步驟地消滅。而當所有人口被趕到鄉下之後,波爾布特開始了第一輪的大清洗,主要對象是針對當時的知識分子。波爾布特宣稱知識分子可以優先回到城裡,鼓動他們站出來。因此,約2萬多名教師、公務員、醫生以及紅色高棉政權眼中的資產階級——他們當中有婦女、兒童、甚至孕婦和嬰兒——被帶回金邊,然後被集中在了由一所學校(Tuol Svay Prey)改建的21號保安監獄,在那裡他們受到種種殘酷的拷打和折磨。許多當即便死去的人被埋在監獄的萬人坑裡,而剩下的則全部送往郊外的一座殺人場處死。在紅色高棉所統治的5年時間裡,有超過200萬人被屠殺,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30%。那所學校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博物館(Tuol Sleng Museum),任世人參觀。當我走進這裡的時候,它看上去就和任何一所學校沒什麼兩樣。幾塊有些褪色的草皮,曾經是孩子們的足球場。四棟有些破敗的建築,曾經傳出過學生們琅琅的讀書聲。周圍是翠綠的樹木,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切都平靜而安詳。位於市南,這裡原本是一座高中學校,波布時期被用作關押犯人的集中營,也叫S-21監獄。這裡曾經囚禁了17000多名知識分子、平民及婦孺,每天被折磨死的人不計其數,直到1979年橫山林政權攻入金邊,這座集中營只剩下14具屍體和7名倖存者。

這裡以前是一個學校,後來改成了監獄。現在基本上就是保持原來的樣子當年的倖存者拿S21和納粹集中營比較:「波爾布特運行的其實是法西斯主義,比法西斯還殘酷。納粹德國不殺自己人,他們只殺外國人。波爾布特殺害自己國家的人民,殺了300萬。」

柬埔寨殺人場紅色高棉殺人場(The Killing Fields of Choeung Ek)距離金邊市15公里,是紅色高棉建立的集中營。這裡挖掘出9000具屍體,有10多處"埋屍坑"。靈塔內展示了數千個骷髏人頭。1925年1月波爾布特生於磅述的農民家庭。1949年獲得政府獎學金赴法國留學。1953年返回柬埔寨。1963年領導紅色高棉在東北部進行鬥爭。1975年4月紅色高棉攻下金邊,控制全國。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1978年越南出兵佔領柬埔寨,紅色高棉又進入東北部叢林進行武裝鬥爭。1997年7月波爾布特被判終身監禁。波爾布特一生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使200萬金邊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全部回歸了聖潔的農田。人們踩著一個哨音走向農田,30個人在同一個大屋子,吃著同一種食物,喝著同一種湯水。統一的黑色衣服和汗巾,連所有的土地都被劃成100平方米的整塊。沒有家庭、沒有私有財產,沒有貨幣,柬埔寨成了世界上最理想化的"烏托邦"。

景點一:吳哥寺

概述吳哥寺又叫小吳哥(與「大吳哥」通王城相對而言),通常所說的「吳哥窟」即指這裡,因為它是吳哥古迹中最大、保存得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建築,因此吳哥窟也被作為整個古迹群的總稱。它因宏大的規模、完美的對稱、均衡的比例、精緻的浮雕被稱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觀之一。柬埔寨國旗上的三塔即是吳哥寺的正面像。吳哥寺主建築周圍有大片空地,以前應該是僧人或平民居住的草木房屋。可見吳哥寺曾經是一座僧侶眾多、香火旺盛的大寺廟。現在主體建築的東北角上有些較新的佛殿和僧房,仍有不少僧侶在這裡修行。身披鮮艷的橘紅色袈裟的身影在青灰色的古寺中穿行,是攝影師們非常喜歡的拍攝題材。建築:吳哥寺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主殿佔地4萬平方米,主塔高6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吳哥寺遵循金剛寶座塔形式,三層平台上聳立 著五座蓮花塔,整座建築充滿向心力和向上的動勢。根據印度教的傳統,寺廟越高越好,最好能建在山頂上(如巴肯山),像吳哥寺這樣建在平地上,就要造一座盡 可能高的高台。巴戎寺同樣屬於這種「人造山」形式。雕塑:吳哥寺的牆壁上布滿了精美的浮雕,使得整座建築更為華麗。底層雕塑以連環畫的形式講述印度教神話故事。二層以各種宗教圖案為主,跳舞的仙女阿卜娑羅 (Apsara)的形象是遊客最喜歡合影的明星。吳哥窟的各個寺廟內有數千個阿卜娑羅雕像,其中吳哥寺和女王宮數量最多,雕塑也最精美。日出:坐東面西的吳哥寺是吳哥窟最佳的日出觀賞點之一。太陽從宏偉的五座尖塔後緩緩升起的壯麗場景充滿神喻的色彩。以寺前荷花池為前景,以寺廟為背景的日 出照片是紀念明信片和繪畫作品的最常見題材。雨季看到日出的機會非常少,而旱季通常只有北側池塘有水,所以前排的好位置通常在日出前一兩個小時就已經被占 據了。旁邊小飯店的老闆會出售椅子和熱飲料來賺點錢。建議參觀路線沿著石板橋跨過190米寬的護城河,由西門(正門)進入吳哥寺。外院牆西面的中段為一條200多米長的長廊,雖然是外圍建築,但同樣裝飾著浮雕。正中的門樓內有一座3米多高的毗濕奴雕像,未婚夫婦們經常來這裡祈求好運。外院與內院的正門間有一條寬闊的青石板路相連,石板路的兩側有半人高的石欄杆,走到盡頭時你會發現這是七頭神蛇納迦(Naga)的身體。道路兩側廣闊的空 地上曾經布滿了平民居住的草木房屋,現在已經毫無蹤跡可尋了,只剩下兩座對稱分布的藏經樓和兩個方形水池。人們喜歡在北側的荷花池前看日出,因為南側的通 常沒有水。進入內院,就來到吳哥窟建築的主體部分,眼前是三層的平台。第一層:最下面一層平台周遭長800米的迴廊布滿講述宗教故事的浮雕。從西門入口開始逆時針行進,看到的分別是(西)決戰俱盧之野-黑天舉起牛增山-猴王波林之死-(南)蘇利耶跋摩二世軍隊-閻摩審判-(東)攪拌乳海-(大象門)-毗濕奴戰勝群魔-(北)黑天與魔王班那-神魔之戰-(西)楞枷之戰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以千佛廊連接,以前曾經供奉著幾百尊佛像,但盜毀嚴重,剩下的也有很多都殘缺了。第二層:第二層平台比第一層高7米,周長約430米。這一層的浮雕與第一層相比較多裝飾意味,如仙女阿布薩拉雕像、蓮花蓓蕾等形象。第三層:呈正方形,邊長75米。這是神廟的最高層,四座小塔拱衛中央主塔,象徵著諸神居住的聖地須彌山。通向主塔的台階被稱為「天堂階梯」,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信徒以此體會天堂之路的艱辛,表達無限虔誠。1973年,一名法國女遊客在攀登中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餘捐資在西面台階一側修造了扶手。從此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餐飲入口處路對面的停車場邊和院內北側有不少餐廳和大排檔,一般一份炒麵價格1-2美元,一個椰子2000瑞爾。除了可以吃飯,還可以在大排檔的吊床上休息一會兒。當然吊床數量有限,也不會很舒適。想睡個午覺躲過正午的陽光,還是回暹粒比較好。購物大排檔中間雜著紀念品店,出售當地布料、T恤、拓片等,價格比暹粒市區高,可以還價。在大排檔吃飯和午休的時候一定會有小孩子上前兜售明信片、書籍 等紀念品。這是些非常伶俐的孩子,能用好幾種語言介紹貨品、討價還價,有的還會講中文。兜售紀念品對他們來說既是工作,也是學習。特別提示:1、寺內台階普遍比較陡而且光滑,攀爬有一定危險,最好沿扶手上下,穿合腳、防滑的鞋子。第三層目前正在修繕,不允許攀爬。2、路遇僧人可以邀請合影,但要態度謙和、姿態莊重,不要搞怪。女性與僧人合影時要注意避免身體接觸。景點二:通王城

(通王城方點陣圖)概述通王城又稱大吳哥,是吳哥王朝的首都,東南亞歷史上最宏偉的都城,鼎盛時人口達上百萬。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修,最終在1426年被廢棄。城市布局:通王城呈正方形,城牆周長14公里,以寬達百米的護城河環繞。全城5道城門,南門和北門是百姓日常通行之門,東門為出喪使用,西門是犯罪者所走的。東門北側還有一道勝利門,直通王宮,是國王專用。巴戎寺居於城市中心,象徵著宇宙的中心須彌山,通向四門的四條道路都從這裡出發。皇宮在城市西北部。護城河橋:橋兩側的石雕為修羅與阿修羅合力攪拌乳海獲取長生不老葯的故事。兩側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報持巨蟒用力拉扯。觀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細長、表情含蓄的是修羅(天神),怒眼圓睜、表情兇惡的是阿修羅(魔鬼)。南門(South Gate):城門高達23米,上方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詳的微笑,是吳哥古迹的標誌之一。巴戎寺(Bayon):城中最重要、最宏偉的建築。巴方寺(Baphuon):曾經是舊王城的中心,吳哥常見的三層平台建築,底層雕有各種動物雕像,頂部已坍塌。目前該寺因維修已暫時關閉。空中宮殿(Phimeanakas):皇宮中的神廟,城中最高的建築,最高層平台上曾建造一座金塔。戰象台階(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國王的檢閱台,舉行慶典儀式和斗象大會的地點。尚存巨象石雕。癩王台階(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當時的皇家火葬場所在地,因平台頂端一座沒有性別的「癩王」雕像得名。但為什麼叫「癩王」則眾說不一,有人說因為發現是布滿青苔,也有人說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風病的國王。原雕像已送往金邊國家博物館收藏,現在的是複製品。地址吳哥寺以北約1.5公里。景點三:巴戎寺

概述巴戎寺坐落於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其迴廊東西長160公尺、南北長140公尺;迴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頂,但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後人憑弔。值得一提的是寺廟之牆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之雕刻,舉凡古代戰爭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等皆充分透露著當時之情景,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彷佛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其中有最著名的是「高棉的微笑」。巴戎寺猶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49座佛塔如同山峰連綿聳立,中間一座即是頂峰,其餘48座如眾星捧月般全部簇擁在它的周圍。廟宇的建築結構相當複雜,建築年代跨度也相當長,藝術風格變化很大。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佛塔。底層浮雕從東門開始順時針行進,看到的分別是:出徵佔婆-林迦崇拜-水 戰--水上生活-贏得勝利-鬥雞和下棋-軍隊-內戰-大魚吞羊-勝利遊行-馬戲團-占婆人洗劫吳哥(從情節上看,這應該是整個故事的開篇)。四面佛:49座佛塔均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臉帶安詳的微笑,這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眾多佛塔間,身處任何一個角落,都會發現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浮雕:巴戎寺的迴廊壁畫也十分豐富,1200米長的浮雕長廊令人驚嘆的刻畫了11000個人物。內層迴廊主要為神話和宗教故事,而外層迴廊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從戰場廝殺到生產勞動、集市貿易的生活圖景應有盡有,這樣世俗化的雕塑題材在吳哥建築群中是非常少見的。如果時間有限,可以只參觀底層浮雕,第二層規模和技法都稍遜一籌。地址位於通王城中心小貼士建議早一點去,空氣好,光線好,不熱,心情也會更好點。進入內部最好攜帶手電筒,裡面即使正午也是漆黑一團。景點四:聖劍寺

概述寺名來源於闍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聖劍的傳說。闍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這裡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最重要的節日典禮都在這裡舉行,數千人供養和維護著這座寺廟。寺廟建設於12世紀,屬於佛教建築,供奉的是國王之父。位置通王城北門外約2公里。小貼士寺廟面積比較大,可以由西門入、東門出,讓司機在東門等候。景點五:塔普倫寺

(布滿青苔的小道)概述塔普倫寺也翻譯作「塔布蘢寺」,是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造,也叫「母廟」。塔布蘢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叢林吞沒。盤根錯節的巨樹纏繞著佛塔,佔領了長廊,撕裂圍牆,掀開石階,探進門窗,舉起房頂……建築與叢林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給保護工作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坐視不管固然會古寺不保,強行分開也必然樹亡寺毀。因此至今這種奇特的擁抱至今仍然保持原貌。位置通王城勝利門東南,茶膠寺和斑黛喀蒂之間。小貼士1.出發前重點重溫《古墓麗影》和《花樣年華》。2.即使正午時分,也建議攜帶手電筒和指南針。3.找個小孩子作嚮導,他可以帶你走遍角角落落。景點六:女王宮

概述女王宮是吳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它的建築以小巧玲瓏、精緻剔透、富麗堂皇而著名於世,有「吳哥古迹明珠」和「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女王宮又稱班迭斯雷寺,位於柬埔寨暹粒省,距著名的吳哥城約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聖廟之一,被譽為「吳哥古迹中的明珠」。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建於967年的羅真陀羅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女王宮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是吳哥古迹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緻的建築群之一。Banteay Srei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據猜測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這也許是因為這裡的雕刻太過精美,不像出於男性之手。關於它的建造年代也有一些質疑,有學者認為這樣高超的工藝遠遠超越了其他10世紀建築的水平,而更像是13-14世紀的作品。女王宮規模不大,但周圍同樣開挖護城河。現存的主體建築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書室,所有外牆全部布滿精美的雕刻。女王宮是第一座採用「原物歸位」修復法成功的建築,後來這一方法廣泛應用到吳哥窟其他古迹的修復工作中。交通女王宮在暹粒東北30公里,路況尚可,汽車或Tuktuk都可以到達,需要比小圈多付10美元左右。如果與崩密列、高布斯濱、荔枝山等安排在同一天,則只能包汽車,可坐6-7人的三排座汽車報價70美元左右。餐飲女王宮旁邊有幾家餐廳可以吃午飯,價格和其他景區餐廳差不多,人均2美元即可。門票女王宮門票包含在吳哥窟大門票中,所以務必安排在門票有效期內參觀,參觀時不要忘記帶門票。小貼士鑒於其極其鮮艷的色彩,女王宮最佳拍攝時間是上午9點到10點、下午4點到5點兩個時段。但上午的最佳時段總是擠滿了旅行團,如果上午去提前1小時左右到達。晴朗的中午應該避開這裡,在毫無遮蔽的紅色砂岩建築中穿行會感覺像在碳火上烤一樣炎熱。景點七:崩密列

(崩密列入口)

概述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吳哥窟式的寺廟,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這座寺廟距離吳哥古迹群以東40公里,不屬於常規的吳哥景區範圍內,所以一般的旅遊團行程中很少會包括這個景點,因為確實有些太荒僻了。據說電影《虎兄虎弟》《古墓麗影》曾在這裡拍攝。但當您跟隨著當地導遊爬窗戶,走屋脊,穿房屋的時候,你會發現永遠有驚喜在前面,而且也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著的是怎樣令人驚喜的景色。如果您熱愛探險,那崩密列絕不如錯過。在崩密列,你可以看到吳哥窟未被發現前在叢林中沉睡的模樣,它是吳哥遺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迹。崩密列的規模幾乎與吳哥寺一樣大,布局和建築風格也大致相同,甚至周圍有同樣寬闊的護城河。可以想見當年這裡曾是與吳哥寺一樣重要的宗教聖地。但這裡依然被叢林嚴密包裹著,無法盡覽全貌。由於比較荒僻,叢林的神秘氣氛在斷裂的柱石、坍塌的牆壁間瀰漫,大有探險的味道。可惜的是,由於保護不力,崩密列的很多雕塑已被盜走。幾年前電影《虎兄虎弟》(two brothers)在這裡拍攝時搭建了一些木質棧道(導遊更喜歡說那是拍攝《古墓麗影》時為安吉利娜·朱麗搭建的),遊客可以沿棧道參觀。但當地的導遊會帶領遊客攀越斷壁殘垣,更有一種冒險的味道。交通位於女王宮東北方約10公里,距離暹粒大約50公里,道路崎嶇。最好安排與女王宮、高布斯濱、荔枝山等安排在同一天,可坐6-7人的三排座汽車報價70美元左右。門票5美元,不包含在吳哥窟大門票中。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和6月到10月之間分別是乾季和雨季,使吳哥窟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面貌,盡量避免在3月到5月之間的熱季旅遊。景點八:巴肯山

概述巴肯山是離吳哥窟不遠的一座小山丘,高約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山的西邊是開闊的西池(West Baray),東南方叢林中是吳哥窟。由於這兒是看日出日落的寶地之一,每天臨近傍晚都會擠滿了遊客和小販,熱鬧得象個公園。巴肯山頂建有一座巴肯寺。巴肯寺(Phnom Bakheng)是柬埔寨吳哥古迹中供奉濕婆的印度教寺廟。它是9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都吳哥後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廟。巴肯山是在吳哥窟西北 1.5公里處的一座小山,從巴肯山頂可以居高臨下遙望吳哥窟。巴肯山高65米四周有壕溝圍繞,象徵印度神話中環繞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的鹹海,巴肯寺建立 於平坦的山頂。廟山為陡峭的五級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層長76米,逐層縮小到頂層長47米;陡峭的廟山象徵須彌山。廟山頂部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 的五座山峰。台基四邊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層石階,每層十級,直通寺頂平台,每層石階左右,守護著一對坐獅,有些石獅已破損,看不出獅子模樣。巴肯寺的109座寶塔,按嚴格的幾何圖案對稱地布置:頂層的五座寶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點梅花;廟山的每一層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 座角塔;四道五層階梯的每一道每一層,各有一對寶塔伺立左右,共有階梯寶塔40座;另有44座寶塔環立廟山四周。14世紀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淵訪問真臘時稱 巴肯寺為「百塔洲」,當時的百餘座塔還是金塔。今日不少寶塔已經殘缺不全。地址巴肯山位於吳哥窟以北約1300米(4265英尺),吳哥通王城以南400米(1312英尺),進出巴肯寺需通過一段陡峭的台階,其中有一在紀念碑(高 67米,220英尺)東側。在1960年,頂峰可以站在大象上到達,用一位法國遊客的話說,這段上坡路是「一段經典而愜意的小道」。提示下午四點後買三天、七天的門票,即可進入景區(不另收費),絕大多數人選擇到巴肯山看日落。在太陽下山前到達山頂,欣賞吳哥及其周邊的美景,落日的金色光環非常令人難忘。1859年,當法國人亨利·莫奧站在這裡,他在日記中寫道:石階延伸 到山頂,在這裡你的視線開闊,可以欣賞到山下美景,難怪這些很有建築品味的人要選址這裡。可以眺望到:西面是吳哥窟五塔,西南在巨湖附近是科榮寺,東北是 博山,東面是庫倫山和西巴萊池。景點九:蟠蛇水池

概述蟠蛇水池由一個大方池和對稱分布在四邊的四個小池組成,大方池的中間矗立著中心塔,每個小方池都雕刻有一個有趣的地下噴泉。蟠蛇水池神廟原來設在一個為聖劍寺供水的巨型水庫中。湖的中央有一個圓形島,島上有個圓形寺廟,寺廟直徑為15米。從湖底沿著七個台階登上島頂,在第七個台階上有一圈精細的蓮花花瓣雕刻,形成一個大型蓮花座,而寺廟就建在這個蓮花座上。第二個台階周圍有兩條七頭蛇神纏繞,兩條蛇尾在寺廟的西邊,兩個蛇頭在東邊。以前蟠蛇水池是祭司為人治病的地方,由一大四小的正方形水池組成,中央的那個水池最大,而它的四邊都有水道連接一個比中央小的正方形水池,在四個小水池各自有四個代表性的雕像作出水口。不過,現在這個地方已經一滴水都沒有了。景點十:獨立紀念碑

概述獨立紀念碑位於金邊市塔仔山下,是為紀念1953年11月9日柬擺脫法國殖民統治,獲得完全獨立而建。1958年3月落成,高37米,共7層,上有蛇神(柬文化象徵)100條。每年獨立節時,柬國王或國王代表都在此舉行隆重的慶典。來訪的外國元首也多到這裡獻花圈。紀念碑高37公尺,底座寬36公尺,四根巨柱上置七層蓮花蓓蕾形寶塔。每一層四周有七頭蛇神「那伽」雕飾。那伽被視為柬埔寨國家的起源的神聖象徵和王國興盛的保持者,也是柬埔寨古代藝術廣泛運用的題材。獨立紀念碑由柬埔寨著名建築師梵.莫尼旺(Van Moly Vam)設計,1958年3月動工修建,1962年11月9日落成。地址諾羅敦大道與西哈努克大道的十字路口,獨立廣場中央,王宮南側。
推薦閱讀:

柬埔寨專題
五十年代初的柬埔寨國王 諾羅敦·西哈努克
柬埔寨之吳哥窟(一)
柬埔寨歷史

TAG:景點 | 柬埔寨 | 攻略 |